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院区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柳龚堡 顾莺 +17 位作者 张晓波 王传清 曾玫 沈国妹 陆国平 曹云 张明智 王中林 马健 葛艳玲 张澜 李志华 夏爱梅 翟晓文 周文浩 桂永浩 徐虹 黄国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在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在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效果。设计观察性研究。方法将本次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院内接诊-门诊-急诊-住院-出院设计为一个大气泡,大气泡中6个疫情防控医疗关键部门设计为中气泡,中气泡的9个要隘部门设计为小气泡。①新冠门急诊中气泡接诊健康码红码患儿,五级分诊Ⅰ和Ⅱ级导入抢救室小气泡,Ⅲ~Ⅴ级导入阳性小气泡、既往感染小气泡、密切接触者(密接)小气泡,放射检查室小气泡内接诊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需进行X线/CT检查的患儿;②发热门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伴发热的患儿;③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不伴发热的患儿,根据患儿有无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分流至缓冲区和急诊区,配备第二急诊室备用;④新冠病房中气泡接收新冠门急诊需要收治住院的患儿,重型/危重型收入新冠ICU小气泡,轻型/普通型收入新冠普通病房小气泡;⑤过渡病房中气泡接收除危重症和新生儿外的新入院患儿;⑥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气泡接收医疗机构通过120救护车转运到我院院区的新生儿,收入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病室小气泡,连续3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均阴性则转至非负压病室小气泡。不同风险等级的气泡间人员、物品不流动,工作人员从低一级风险进入高一级风险需上报医务科。设立气泡破泡预案。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规范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通过语音视频监控系统和现场督查进行检查。主要结局指标职业暴露和新冠病毒医院感染。结果我院累计收治新冠阳性患儿432例,其中轻型341例(78.9%),普通型88例(20.4%),危重型3例。3例危重型患儿均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无死亡病例。伴基础疾病29例。陆续有109名医务人员进入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工作,其中医生46人、护士49人、医技人员9人、医辅人员5人。未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门急诊接诊253571人次,在医院入口筛查,拦截红码189人次,红码患儿均顺利导入新冠门急诊,未进入普通门急诊区域。急诊接诊12114人次,经核酸检测筛查出6例新冠阳性患儿,其中3例进入急诊区小气泡,引起急诊中气泡3次封闭消杀,启用第二急诊。发热门急诊接诊8328人次,核酸检测阳性50例,转入新冠门急诊;新冠门急诊接诊763人次,五级分诊Ⅰ级和Ⅱ级共4例,3例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收治新生儿690例,其中低危流行病史516例,高危流行病史174例;过渡病房收治693例,其中急诊入院223例,择期入院470例。所有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参加基础理论培训,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29次,培训291人次,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均考核合格,视频监控和现场督查304人次。结论本次疫情期间在我院实施气泡式管理取得了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双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气泡式管理 医院感染 职业暴露
下载PDF
云南某受援医院儿科住院患者7年病案数据特征及医疗帮扶需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史雨 李瑞 +3 位作者 张国文 黄艳 周高峰 翟晓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8-553,共6页
目的调研云南省绿春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7年住院病例数据,分析该医院儿科帮扶需求。方法抽取该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院的所有患儿的归档病案信息,以出院患儿的第一诊断进行病种的统计,疾病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 目的调研云南省绿春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7年住院病例数据,分析该医院儿科帮扶需求。方法抽取该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院的所有患儿的归档病案信息,以出院患儿的第一诊断进行病种的统计,疾病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析主要住院病种特点和变化情况、主要病种的临床特点、住院费用的变化。结果2013—2019年该儿科病房出院患儿共计14934人次,出院患儿人次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排在前十位的病种分别为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新生儿窒息、黄疸、早产儿、疱疹性咽峡炎、惊厥、急性咽炎。住院患儿的平均年龄(22.7±32.8)个月,以婴幼儿为主;哈尼族占比91.0%;总体住院费用的中位数略提高,从2013年的1841.0元(95%CI:2237.9~2453.8)提高到2019年的2045.6元(95%CI:2525.4~2716.9)(P<0.05);其中检查费用的中位数从2013年的156.0元(95%CI:349.5~419.7)下降至2019年的143.9元(95%CI:210.0~229.8)(P<0.05);儿科病房的转诊率为2.2%,死亡率为0.3%。结论通过调研受援医院儿科病房出院患者的医疗信息,充分评估受援医院的疾病谱、医疗就诊情况等,精准地为受援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以便于更好地完成乡村振兴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数据 病种 住院费用 儿科 对口支援
下载PDF
儿童专科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探索 被引量:13
3
作者 史雨 柳龚堡 +3 位作者 沈国妹 徐婕 曹迪 翟晓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索符合儿童专科医院特色的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运行指标,阐述互联网医院在儿童专科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复旦儿科互联网医院目前已开通22个临床科室,登记医师数量334... 目的探索符合儿童专科医院特色的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运行指标,阐述互联网医院在儿童专科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复旦儿科互联网医院目前已开通22个临床科室,登记医师数量334人,占全院医师总量的71.2%。累计诊疗39782人次,包括37722人次免费问诊咨询,其中慢病咨询17861人次。医保患儿占19%,外地患儿占52%。患者满意度达到96.4%。结论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医院的、以线下专科为管理主体的线上线下全流程互动的专科慢病服务模式,方便了专科专病患儿的随访,提高了慢病患者的随访依从性,有助于专科的慢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儿童 慢病管理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MDT模式建设实践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曹迪 柳龚堡 +6 位作者 史雨 褚莉蓉 吴柳娟 翟晓文 孙斌 王艺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我们借鉴国外儿童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群和医院专科专病建设,通过设立4个MDT亚群29个项目,量化...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我们借鉴国外儿童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群和医院专科专病建设,通过设立4个MDT亚群29个项目,量化临床工作指标,制定了"3定4专"的管理方案,依托5个维度的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形成了一批MDT优质项目。结果通过3年的发展,本院已开设MDT门诊22个,累计门诊患者2986人次,出院患者4043人次,手术3364台,疑难危重病收治比例及好转治愈率显著增加。结论本院已形成有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了规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流程,完善了患者管理体系,提升了疑难危重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学科诊疗(MDT) 诊疗能力 管理体系 长效管理考核机制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门急诊筛查流程和管理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国妹 周利军 +10 位作者 张冰峰 徐慧 陆国平 贡海蓉 柳龚堡 史雨 王传清 顾莺 田俊华 胡菲 翟晓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83,191,共6页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以来,疫情发展迅速,现已蔓延至全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上海市儿童感染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必当担负起儿童COVID-19的救治任务。规范的医院门急诊筛查流程管理可提高诊治效...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以来,疫情发展迅速,现已蔓延至全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上海市儿童感染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必当担负起儿童COVID-19的救治任务。规范的医院门急诊筛查流程管理可提高诊治效率,降低院内感染,控制疫情的传播。为了应对此次疫情,我院认真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指示文件、复习参考近期发表的国内外文献,结合儿童专科医院特点,制定了门急诊对COVID-19的筛查流程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门急诊 筛查流程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混合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炜婧 柳龚堡 +2 位作者 陆毅群 董岿然 郑珊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3期3-5,共3页
目前,我国日间手术管理主要包括集中式管理、分散式管理和混合式管理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开展日间手术之初,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但工作效率始终不理想。因此,将管理模式从集中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的混合式。实践证明,混合式管理模... 目前,我国日间手术管理主要包括集中式管理、分散式管理和混合式管理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开展日间手术之初,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但工作效率始终不理想。因此,将管理模式从集中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的混合式。实践证明,混合式管理模式能更大程度地利用手术相关资源,是一种较理想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儿童专科医院 管理模式 混合管理
下载PDF
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的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咏 张晓波 +4 位作者 顾莺 刘芳 万嫣敏 叶成杰 柳龚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8-90,共3页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的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并验证应用效果。方法以闭环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输血管理流程进行改进,规范申请用血、备血、取血、输血、血袋回收等主要环节,并依托信息技术,将临床决策支持的逻辑判断进行提...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的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并验证应用效果。方法以闭环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输血管理流程进行改进,规范申请用血、备血、取血、输血、血袋回收等主要环节,并依托信息技术,将临床决策支持的逻辑判断进行提醒或拦截等功能植入到系统中,构建了“同型输血模式”与“异型输血模式”。结果系统上线后4个月输血相关近似失误或差错事故发生率与系统上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生、护士、血库人员操作1例输血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系统上线前(均P<0.01),且各类医务人员对输血系统的满意度评分均大于4分(总分5分)。结论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规范了输血流程,实现了输血的过程管理,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支持 儿科 输血 闭环管理 过程管理 同型输血 异型输血 信息化管理
下载PDF
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手术标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傅金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6期4-6,共3页
目的为严格落实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识别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操作),以提高手术患者安全。方法该院医务部将"提高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作为患者安全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改进项目,并采用PDCA管理方法... 目的为严格落实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识别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操作),以提高手术患者安全。方法该院医务部将"提高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作为患者安全质量监测指标及质量改进项目,并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手术室标识执行现状进行检查并分析,探讨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持续改进,该院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达到100%,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手术标识流程,正确的手术标识成为外科手术的基本要求。结论运用PDCA管理工具来规范医院手术标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部位标识的正确执行率,以确保手术安全及降低医疗意外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标识 PDCA 患者安全 医院管理
下载PDF
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琦 徐婕 +3 位作者 史雨 柳龚堡 王艺 翟晓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自主选择的就医模式使得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院首诊,三甲医院承担了不应该的轻症、常见病诊治。我国医联体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载体。分析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关系,结合本单位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 自主选择的就医模式使得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院首诊,三甲医院承担了不应该的轻症、常见病诊治。我国医联体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载体。分析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关系,结合本单位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认为目前分级诊疗中存在办医主体利益难协调、下转动力不足、基层能力不足、转诊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提出紧密合作、完善流程、加强引导、发挥基层特色,提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基层首诊
下载PDF
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伦理实践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柳娟 柳龚堡 +1 位作者 史雨 陆毅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6期734-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伦理问题,总结伦理审查要点。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的83份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份超说明书用药申请中,超给药途径占6.02%(5份),超适应证占55.... 目的:探讨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伦理问题,总结伦理审查要点。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的83份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份超说明书用药申请中,超给药途径占6.02%(5份),超适应证占55.42%(46份),超年龄占68.67%(57份),其中同时超适应证和超年龄占30.12%(25份);>80%的临床科室申请过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申请数排序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风湿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实体肿瘤、新生儿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超说明书用药申请数排序居前5位的药品分布为生物制剂(15份)、抗菌药物(14份)、免疫抑制剂(13份)、抗癫痫药(7份)、抗肿瘤药(3份)和抗精神类药(3份);伦理审查结果方面,初始审查同意59例(占71.08%),修改后同意21例(占25.30%),不同意3例(占3.61%)。结论: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伦理审查要点在于严格审核超说明书用药指征、科学性和知情同意情况,经伦理委员会及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方可被批准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说明书用药 伦理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策略和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莺 柳龚堡 +12 位作者 王颖雯 王传清 曾玫 陆国平 王中林 夏爱梅 陶金好 翟晓文 周文浩 黄国英 徐虹 桂永浩 张晓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下,在儿童专科医院实施有效的常态化管理策略既能保障普通儿科人群的诊疗需求,又能提高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现症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时性,同时降低院感发生率。目前,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门、急诊和病房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下,在儿童专科医院实施有效的常态化管理策略既能保障普通儿科人群的诊疗需求,又能提高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现症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时性,同时降低院感发生率。目前,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门、急诊和病房管理措施报道鲜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区域性大流行的情况之下所实施儿童新冠门、急诊-病房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房管理 儿童专科医院 儿童医院 现症感染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常态化管理 管理策略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提高外科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曹迪 何炜婧 +3 位作者 钟海军 王传清 柳龚堡 翟晓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整改提高外科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0月外科住院患者资料,通过因果图的质量工具分析影响病原学送检率的因素,并制定相应质量改进措施,以AMS工作模式干预2018年11月至2019年...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整改提高外科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0月外科住院患者资料,通过因果图的质量工具分析影响病原学送检率的因素,并制定相应质量改进措施,以AMS工作模式干预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外科住院患者,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干预前外科患者使用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的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1.3%、45.84%、82.1%,干预后分别为77.5%、71.98%和91.5%,干预后各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外科病房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干预前(35.27%vs. 39.68%,P<0.01)。结论 AMS可提高病原学送检率,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病原 临床实验室技术 病房 管理质量小组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在儿童急性中耳炎诊治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史雨 柳龚堡 +3 位作者 曾玫 王传清 许政敏 翟晓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8期619-623,共5页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模式在儿童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诊治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的54 980例AO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模式在儿童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诊治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的54 980例AO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6 490例患儿作为AMS前组,接受常规治疗;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28 490例患儿作为AMS后组,接受AMS干预。AMS实施后,明确中耳炎的治疗方案为:首选青霉素,治疗5 d后评估效果,若无效换用三代头孢;若首选二代头孢,则治疗3 d评估效果,无效则换用青霉素,观察5 d评估效果,若还是无效,再换用三代头孢。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实施AMS前、后我院AOM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常用抗菌药物种类及细菌谱等。结果实施AMS后,我院AOM患儿门诊、住院的人均总费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实施前相比从28.51%降至22.22%;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53.32%(P<0.01)。应用抗菌药物疗程从(8.42±2.67)d缩短至(6.45±2.09)d;大环内脂类使用比例均降低(P<0.05)。实施AMS后,病原学送检率从0%提升至2.06%。送检587例患儿分中耳分泌物病原学标本中,培养阳性170例(28.96%)。其中,占比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2.94%),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8.82%)、卡他布兰汉菌(16.47%)、肺炎链球菌(9.40%)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37%)。结论实施AMS模式可有效减少AOM患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实现抗菌药物科学化、规范化及常态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急性中耳炎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曹迪 柳龚堡 +2 位作者 曾玫 俞建 翟晓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5期375-383,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目前尚无批准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或疫苗。鉴于COVID-19暴发的紧迫性,快速建立针对COVID-19的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正对现有的已获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目前尚无批准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或疫苗。鉴于COVID-19暴发的紧迫性,快速建立针对COVID-19的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正对现有的已获批准或正在开发的抗病毒药物进行筛选,部分药物已被报道或对COVID-19有效,并应用于临床,给临床医生带来更多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药物 治疗
原文传递
加强对伴有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救治
15
作者 柳龚堡 张晓波 +4 位作者 袁琳 翟晓文 周文浩 曾玫 黄国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0-1102,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高传染性引起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本土疫情,导致很多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部分脆弱人群是新型冠状肺炎危重症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充分发挥临床专家组的作用促进多学科协作,建立病...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高传染性引起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本土疫情,导致很多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部分脆弱人群是新型冠状肺炎危重症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充分发挥临床专家组的作用促进多学科协作,建立病情评估和危重症预警体系,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等各项积极措施全面加强救治能力,保障这类特殊患儿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多学科协作 人力物力资源 潜在危险因素 预警体系 病情评估 救治能力 危重症
原文传递
上海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翠玲 徐婕 +5 位作者 沈国妹 史雨 柳龚堡 葛小玲 安东 翟晓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背景]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健康存在短期影响,而儿童对空气污染物更为敏感。[目的]探讨上海市6种常规监测污染物[粗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臭氧(O_(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和二氧化氮(NO_(2))]与医院儿童... [背景]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健康存在短期影响,而儿童对空气污染物更为敏感。[目的]探讨上海市6种常规监测污染物[粗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臭氧(O_(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和二氧化氮(NO_(2))]与医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一2016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上海市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门诊量的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下,定量分析6种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之间的关系,并比较污染物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PM_(10)、PM_(2.5)、O_(3)、CO、SO_(2)、NO_(2)的日均质量浓度(以下简称为浓度)分别为70.5、53.2、101.8、812.7、17.2、46.2μg·m^(-3),PM_(10)、PM_(2.5)、O_(3)、NO_(2)超标率分别为4.20%、20.09%、11.58%、7.04%,SO_(2)、CO未有超标情况。单污染模型结果显示,PM_(10)、PM_(2.5)、O_(3)和S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RR值分别为1.0022(lag4,95%CI:1.0017~1.0026)、1.0019(lag4,95%CI:1.0014~1.0024)、1.0019(lag2,95%CI:1.0014~1.0025)和1.0052(lag4,95%CI:1.0032~1.0072)。NO_(2)每增加10μg·m^(-3),男童门诊量增加0.12%(lag4,RR=1.0012,95%CI:1.0001~1.0024)。女童对O_(3)的暴露(lag2,/RR=1.0027,95%CI:1.0019~1.0035)较男童(lag2,RR=1.0018,95%CI:1.0011~1.0025)更敏感。(CO对男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在lag1、lag2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女童在lag1、lag2和lag3有统计学意义(P<0.05)。SO_(2)对男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在lag2、lag3和lag4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女童仅在lag4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污染模型结果显示,将其他五种污染物引入双污染物模型后,O_(3)的RR值均无明显变化;将PM_(2.5)、PM_(10)引入双污染模型后,除O_(3)外,其余污染物的效应值都产生较大变化。[结论]上海市SO_(2)、O_(3)、PM_(10)和PM_(2.5)浓度上升可能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且有一定滞后效应。NO_(2)、O_(3)、CO和SO_(2)对男女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有差异。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效果叠加,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量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淑涓 张澜 +19 位作者 袁皓 张晓波 王传清 柳龚堡 顾莺 杨童玲 朱晓婷 翟晓文 史雨 蒋思远 张可 严恺 张鹏 胡晓静 刘晴 高瑞伟 赵隽 周建国 曹云 李志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3)±1^(+3))周,出生体重(3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9)比19.6(15.4,36.6)×10^(9)/L,Z=2.44,P<0.05]。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结局
原文传递
2022年上海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儿童急诊防控管理经验介绍
18
作者 何丽明 张燕红 +9 位作者 陈扬 程晔 杨雪 马健 王传清 胡静 张晓波 翟晓文 柳龚堡 陆国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773-778,共6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儿童急诊的精准防控经验。方法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科2022年3月至5月急诊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策略及管理经验。结果作为上海市儿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我院急...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儿童急诊的精准防控经验。方法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科2022年3月至5月急诊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策略及管理经验。结果作为上海市儿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我院急诊科面临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双重压力。根据相应法律法规、新冠肺炎最新防控方案, 结合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特点, 我院急诊科制定急诊防控管理策略, 包括:(1)设立急诊-发热急诊-新冠急诊三区独立布局;(2)调整急诊预检分诊流程;(3)实施标准医护防护及消毒措施;(4)建立第二急诊诊疗区域等措施。2022年3月初至5月底, 急诊总预检人数约12 000例, 其中入抢救室704例, 入留观室652例, 入急诊病房164例。急诊接诊患儿中, 发现阳性病例6例, 未发生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结论经过3个月实践, 结果显示其能充分保障急危重症患儿及时救治, 实现院内零交叉感染, 对新冠疫情期间患儿救治及疫情防控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急诊 预检分诊 策略
原文传递
快速抗原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评价
19
作者 李晶晶 曾玫 +8 位作者 徐锦 葛艳玲 田鹤 王中林 柳龚堡 翟晓文 张晓波 朱启镕 常海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评价快速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20日至6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确诊住院的76例新型... 目的评价快速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20日至6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确诊住院的76例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的患儿和其确认感染的55例陪护家属。连续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同时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评价抗原检测结果与核酸循环阈(Ct)值变化的相关性及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在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患者中,患儿76例(男41例、女35例),患病年龄5(2,9)岁;陪护家属55例(男8例,女47例),患病年龄38(32,41)岁。对采集的所有478份鼻咽拭子样本同时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核酸扩增检测。自发病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性的任何时期,快速抗原检测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2%(119/247)和98.3%(227/231),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显示中等度的一致性(κ=0.46,P<0.05)。Ct值≤25,抗原检测灵敏度均为100.0%(82/82);Ct值为26,灵敏度为8/10;Ct值为30,灵敏度为4/15;Ct值为35,灵敏度为8.3%(3/36);Ct值>35,抗原检测均为阴性。发病1~2、3~5、6~7、8~10、>10 d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5/8、90.2%(37/41)、88.9%(24/27)、45.0%(36/80)、18.7%(17/91),特异度分别为5/5、5/5、2/2、94.1%(32/34)、98.9%(183/185)。病程2~7 d,患者鼻咽拭子的Ct值均<26;病程第8天时,Ct值为28.7±5.0,病程第13天时,Ct值为34.5±2.9,病程第14天后,Ct值均>35。结论快速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在发病后7 d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灵敏度与患者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和发病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胶体金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灵敏度与特异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