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专科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探索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雨 柳龚堡 +3 位作者 沈国妹 徐婕 曹迪 翟晓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索符合儿童专科医院特色的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运行指标,阐述互联网医院在儿童专科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复旦儿科互联网医院目前已开通22个临床科室,登记医师数量334... 目的探索符合儿童专科医院特色的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运行指标,阐述互联网医院在儿童专科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复旦儿科互联网医院目前已开通22个临床科室,登记医师数量334人,占全院医师总量的71.2%。累计诊疗39782人次,包括37722人次免费问诊咨询,其中慢病咨询17861人次。医保患儿占19%,外地患儿占52%。患者满意度达到96.4%。结论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医院的、以线下专科为管理主体的线上线下全流程互动的专科慢病服务模式,方便了专科专病患儿的随访,提高了慢病患者的随访依从性,有助于专科的慢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儿童 慢病管理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上海市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门诊患儿就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国妹 高璇 +5 位作者 周利军 张冰峰 钱玉萍 徐慧 田俊华 翟晓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66,279,共6页
目的探讨医院在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推进门诊和互联网诊疗服务。方法在2022年5月上海疫情期间,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调研,就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就医需求、门诊就诊满意度、互联网医院知晓... 目的探讨医院在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推进门诊和互联网诊疗服务。方法在2022年5月上海疫情期间,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调研,就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就医需求、门诊就诊满意度、互联网医院知晓情况、使用意愿等方面对来院的644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新冠疫情影响,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大幅减少,儿童就医行为有所改变。由于平均候诊时间比以前缩短(12.82 min vs.23.21 min),医师诊治每位患儿的时间增加,受访者对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对候诊秩序和候诊时间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访者在就诊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在互联网医院使用意向方面,年龄≤39岁的受访者更愿意使用(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诊治能力是严峻的考验,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将互联网思维与医院管理模式进行融合,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对于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的医疗服务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门诊 就医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琦 徐婕 +3 位作者 史雨 柳龚堡 王艺 翟晓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自主选择的就医模式使得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院首诊,三甲医院承担了不应该的轻症、常见病诊治。我国医联体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载体。分析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关系,结合本单位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 自主选择的就医模式使得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院首诊,三甲医院承担了不应该的轻症、常见病诊治。我国医联体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载体。分析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关系,结合本单位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认为目前分级诊疗中存在办医主体利益难协调、下转动力不足、基层能力不足、转诊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提出紧密合作、完善流程、加强引导、发挥基层特色,提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基层首诊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基于用药日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精细化管理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虹 赵诸慧 +2 位作者 沈国妹 周利军 翟晓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10期1227-1232,共6页
某院基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设计了用药日志,日志填报项目包含患儿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等,以综合体现医生处方依据。考虑影响医生处方的非医学因素,在日志中增设了疾病所需、经验用药以及家属要求等处方原因。日志由医生自主填... 某院基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设计了用药日志,日志填报项目包含患儿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等,以综合体现医生处方依据。考虑影响医生处方的非医学因素,在日志中增设了疾病所需、经验用药以及家属要求等处方原因。日志由医生自主填报,由专人定期统计结果,在科室例会上汇总、分析用药情况,提出整改建议。使用日志后,某院首次获得了儿科门诊不同原因的不合理用药数据,明确了改进方向;医生合理用药意识提升、自律性增强;用药管理效能提升。某院未来将继续推行用药日志,并推广至其他科室门诊,加快电子病案建设,将电子日志嵌入医生工作站,优化用药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儿科 门诊 用药日志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精细化管理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儿科发热门诊急危重症救治流程优化经验总结 被引量:3
5
作者 孟建华 沈国妹 +3 位作者 周利军 王佳丽 周璋 翟晓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10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儿科发热门诊急危重症患儿的救治,探讨儿科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统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发热门诊COVID-19暴发前组(2021年12月1日...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儿科发热门诊急危重症患儿的救治,探讨儿科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统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发热门诊COVID-19暴发前组(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及后组(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急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情况,通过评估疗效差异,评价其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描述发热门诊的设置与管理:①双重预检分诊。②实施诊前检验。③配备完善的功能区(抢救单元、留观单元等)。④医护配备。⑤医患双方闭环管理。⑥多部门会诊协作。⑦人员培训与模拟演练。结果疫情前组和后组分别接诊49860例和7784例患儿,共检测出COVID-19阳性病例38例,疫情前组为0例,疫情后组为38例。后组病情危重程度较前组高[儿童早期预警评分:(0.29±0.64)分vs(0.49±0.98)分,P<0.05],以惊厥、脓毒血症和重症肺炎的占比最高。疫情后组滞留时间较前组长[(202.2±42.9)min vs(118.2±25.6)min,P<0.05],延长的主要环节在核酸送检时间及转诊时间。疫情前、后组回家/专科就诊分别为1977例(95.5%)和495例(85.9%),留观/收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分别为94例(4.5%)和81例(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转入重症留观分别为89例(4.3%)和80例(13.9%),收住PICU分别为5例(0.24%)和1例(0.17%)。结论通过施行合理的预检分诊、诊前检验、缩短核酸送检时间、充分配备急危重症抢救设施单元和人员及患儿安全转运等一系列措施,在疫情暴发期间儿科发热门诊的闭环管理切实有效,不仅发挥COVID-19疫情的“哨点”功用,也能及时识别并救治急危重症患儿,保证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科发热门诊 急危重症
原文传递
某儿科医联体门诊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国妹 高璇 +4 位作者 周利军 徐婕 徐慧 田俊华 翟晓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10期1233-1240,共8页
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耐药菌的产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现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科学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笔者收集及梳理关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导致不合理使用的关键问题... 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耐药菌的产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现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科学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笔者收集及梳理关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导致不合理使用的关键问题。针对患儿家属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度,分析医生处方行为调查,加大医生绩效管理力度,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日志,在复旦儿科4家医联体成员单位中,开展个性化实施干预措施的相关研究,鼓励各家医联体单位探索并建立适合该院的科学化AMS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医联体 门诊患儿 抗菌药物管理
原文传递
患儿家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学英 沈国妹 +3 位作者 姜玮 刘春梅 陈辉 翟晓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10期1373-1380,共8页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儿家属的人口学特征及在就诊前、中、后具体抗菌药物使用行为。以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不合理抗...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儿家属的人口学特征及在就诊前、中、后具体抗菌药物使用行为。以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人口学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相关人口学因素如何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果就诊前,发生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的家属占20.8%,抗菌药物用药决策者是家属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就诊中,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家属占11.2%,家庭月收入是家属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就诊后,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家属占19.2%,门诊费用医保及报销情况是家属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患儿家属获取抗菌药物知识的主要场所为医院,因此医生在看诊时对重点人群加强滥用和随意停药、减药以及备药等重点内容的宣教至关重要,同时关注疾病与抗菌药物的关系、滥用抗菌药物危害、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抗菌药物耐药等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家属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