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32例病灶最大径≤1 cm肺腺癌EGFR、ALK、ROS1基因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回顾分析研究
1
作者 朱霞 王昕 +1 位作者 金晶晶 肖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目的:研究病灶最大径≤1 cm肺腺癌患者EGFR、ALK及ROS1基因状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华东医院病理科确诊为肺腺癌且病灶最大径≤1 cm,并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 目的:研究病灶最大径≤1 cm肺腺癌患者EGFR、ALK及ROS1基因状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华东医院病理科确诊为肺腺癌且病灶最大径≤1 cm,并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和(或)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ROS(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检测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EGFR、ALK、ROS1基因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纳入1232例病灶最大径≤1 cm肺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4岁,男性387例,女性845例;多发病灶患者只选1个病灶。本组原位腺癌182例(14.8%),微浸润性腺癌778例(63.1%),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249例(20.2%),浸润性黏液腺癌23例(1.9%)。43.1%(352/817例)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46.9%(165/352例)为21L858R突变,40.6%(143/352例)为19Del突变,0.9%(3/352例)为18G719X/20S768I和21L858R/20S768I双突变。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分别为31.0%(40/129)、42.0%(208/495)、58.4%(104/178)、0(0/15)。23.1%(3/13例)同一患者不同病灶EGFR突变检测结果不同(13例先后发生肺腺癌2灶,其中2例首次术后病灶为19Del突变阳性,第2次手术病灶示EGFR野生型;1例首次术后病灶为EGFR野生型,第2次病灶显示21L858R突变型。EGFR位点突变率与组织学类型、年龄相关,>60岁年龄者及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者突变率高,而与性别、吸烟无关。1.9%(22/1168例)ALK基因重排阳性,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5.2%)及≤60岁年龄组2.6%)患者中阳性率高,含实性成分的腺癌ALK重排阳性率(22.2%,4/18)明显高于浸润性非黏液腺癌的阳性率(5.2%,12/233)和不含实性成分的腺癌(1.1%,12/1095)(P<0.05),且与性别、吸烟无关。0.8%(6/795例)的患者ROS1基因重排阳性,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类型无关。382例患者同时检测EGFR、ALK、ROS1,其中40.6%(155/382)的肿瘤含此三者中一种突变或基因重排,未发现其中两者或三者共存现象。结论:本次单中心研究显示,病灶最大径≤1 cm的肺腺癌中,微浸润腺癌占多数(63.1%);至少40%存在EGFR、ALK、ROS1三者之一基因突变或重排改变,三者均与性别、吸烟无关。EGFR突变以21L858R和19Del最常见,在>60岁的患者及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患者中发生率高。ALK重排阳性率在60岁以下的患者及含实性成分的腺癌中高。最大径≤1 cm肺脉癌病灶中ROS1重排阳性率低。同一患者不同病灶间的分子检测结果可存在差异,对于多发病灶有必要分别进行多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EGFR ALK ROS1
原文传递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韵 金晶晶 +1 位作者 殷于磊 肖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02-1106,1153,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CN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CN伴低级别异型增生14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浸润性癌4例,男女比例1∶18。13例位...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CN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CN伴低级别异型增生14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浸润性癌4例,男女比例1∶18。13例位于胰体尾部,6例位于胰头部。15例MCN伴异型增生大体囊内壁均光滑,镜下见产黏液上皮及卵巢样间质。4例伴浸润性癌大体可见囊壁增厚、附壁结节或囊内坏死,浸润性癌成分包括导管腺癌、腺鳞癌、管状乳头状腺癌。免疫表型:上皮19例CK7、MUC5AC、MUC6均阳性,SMAD4/DPC4无表达缺失;卵巢样间质9例ER阳性,11例PR阳性。2例伴浸润性癌者检出Kras基因2号外显子12号密码点突变。结论MCN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部肿瘤,好发于女性患者,常位于胰体尾部。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合并浸润性癌者预后要好于非MCN相关性导管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GPR120基因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保护脓毒症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凯 黄一沁 +2 位作者 余纳 宓林 张自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711-720,共10页
目的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验证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120,GPR120)基因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 目的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验证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120,GPR120)基因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及肺损伤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57BL/6小鼠构建体内脓毒症模型,通过GPR120基因激动剂TUG891进行干预,验证GPR120基因对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然后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信号通路,并在动物模型中验证NLRP3炎症小体及调控蛋白的差异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GPR120基因过表达/低表达的Raw264.7单核巨噬细胞株,观察GPR120基因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结果与脓毒症组相比,LPS+TUG891组小鼠肺组织中包括cAMP通路基因在内的77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7个基因表达下降。LPS组的GPR12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cAMP/PK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CREB及PKA表达减少,NLRP3、Caspase-1及IL-1β等炎症小体激活相关蛋白水平升高(P<0.01),予以TUG891处理后,组织内GPR120表达回升,cAMP/PKA信号通路重新被激活(P<0.01),NLRP3炎症小体蛋白活化程度下降(P<0.05)。体外实验中,LPS诱导的脓毒症可引起细胞增殖活性下降,GPR120基因在脓毒症巨噬细胞中表达减低(P<0.001),通过干预GPR120基因表达,证实GPR120基因可负性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程度及细胞炎症反应(P<0.01)。结论脓毒症中GPR120基因的激活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及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肺损伤 GPR120基因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 目的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核分级为Ⅲ级的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伴广泛肾实质侵犯的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肾集合管癌进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的比较。结果肾集合管癌占同期上皮性肿瘤的0.66%,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术后3月死于肺转移。肿瘤均位于肾髓质,以管状结构为主,伴有肉瘤样分化,广泛侵犯肾实质,间质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反应,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K19及vimentin(+,2/2)、CK7及34βE12(+,1/2),CK20、CD10、P504S、E-cadherin均阴性。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未见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乳头状肾细胞癌表达vimentin(+,8/9)、CD10及P504S(+,7/9)、CK7(+,3/9)、CK19(+,1/9),34βE12、E-cadherin、CK20均阴性;尿路上皮癌CK7、CK19、34βE12均(+,6/6),E-cadherin(+,5/6),CK20(+,4/6),CD10、p504s、vimentin均阴性。结论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多样化。灰白色肿块位于髓质、周围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无肾盂尿路上皮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存在可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鉴别。CD10、CK19、34βE12、P504S、E-cadherin的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癌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08例前列腺癌根治标本全器官取材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立 殷于磊 +2 位作者 陈燕 卢晨 余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应用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全器官取材方法观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系统性全器官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108例,并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68.1岁),术前血清PSA平均值18.3μg/ml。病理分期:p T2... 目的应用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全器官取材方法观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系统性全器官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108例,并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68.1岁),术前血清PSA平均值18.3μg/ml。病理分期:p T2期59例(54.6%,59/108),其中14例为p T2a期(23.7%,14/59),5例为p T2b期(8.5%,5/59),40例为p T2c期(67.8%,40/59);p T3期49例(45.4%,49/108);p T3a期29例(59.2%,29/49),其中p T3b期20例(40.8%,20/49)。84例同时送检盆腔淋巴结,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6%)。Gleason评分:9例≤6分(8.3%),66例为7分(61.1%),33例≥8分(占30.6%)。29例存在Gleason 5生长方式。切缘状况:28例(25.9%)呈切缘阳性,21例为p T3期(75%),15例(53.6%)存在Gleason 5生长方式。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p T2期肿瘤术前PSA平均值14.00μg/ml,肿瘤累及针数≤2针者占68.5%,〉5针者占4.3%;p T3期肿瘤术前PSA平均值23.82μg/ml,肿瘤累及针数≤2针者占19.6%,〉5针者占28.3%。p T2期与p T3期肿瘤活检累及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活检指标在Gleason 6分者81.3%根治标本上升为7分或以上。结论要获得准确的病理分期、分级及切缘状况评估需全器官系统化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PSA水平、Gleason评分、肿瘤累及针数是前列腺癌术前临床分期和危险度评估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根治 临床 分期
下载PDF
泌尿道肾源性化生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琪 肖立 +4 位作者 陈燕 卢晨 余波 衣琳 殷于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3-1356,1360,共5页
目的 探讨肾源性化生(nephrogenic metaplasia,N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泌尿道NM,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1例,男性5例;年龄31-81岁,平均58.1岁;2... 目的 探讨肾源性化生(nephrogenic metaplasia,N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泌尿道NM,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1例,男性5例;年龄31-81岁,平均58.1岁;2例有泌尿道结石、3例有前列腺增生症或腺性膀胱炎而经尿道电切病史、1例同时伴发尿路上皮癌;3例累及输尿管、2例前列腺尿道部、1例膀胱三角区。膀胱镜下见黏膜粗糙或低乳头状突起。镜下见病变主要由管状、囊状、小巢状和乳头状结构组成,可见伊红色基膜样物;增生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部分有细胞学非典型性;间质慢性炎。免疫表型:表达PAX2、PAX8、CK7、P504S,不表达p63、CD10、PSA。结论 NM是少见的尿路上皮瘤样病变,常有泌尿道损伤病史,需与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鉴别,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可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源性化生 尿路上皮 诊断 鉴别 免疫表型
下载PDF
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CT形态学分型研究
7
作者 高丰 孙英丽 +3 位作者 金倞 肖立 张国桢 李铭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并分型,探讨分型与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106个经病理证实的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分为10种类型,并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并分型,探讨分型与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106个经病理证实的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分为10种类型,并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病灶内磨玻璃成分比例与病理类型呈负相关(P=0.000,r=-0.583)。形态学分型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821,P=0.000)。在Ⅰ期浸润性肺腺癌中的不同病理亚型间,Ⅰ、Ⅱ、Ⅲ及Ⅷ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62,P<0.05)。结论:不同形态学分型的肺腺癌的病理基础可能不同,形态学分型可对肺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形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因肾结石发现甲状腺髓样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豪杰 冒永鑫 +4 位作者 郑吉琼 盛璐 余纳 钱伟庆 黄春锦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165-1168,共4页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甲状腺肿瘤中的罕见病种,约占甲状腺癌所有病例中的2%3%[1]。甲状腺癌通常以预后良好的甲状腺乳头样癌最为常见,MTC属于预后较差的一种,好发于3060岁之间的中老年女性,早期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恶性...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甲状腺肿瘤中的罕见病种,约占甲状腺癌所有病例中的2%3%[1]。甲状腺癌通常以预后良好的甲状腺乳头样癌最为常见,MTC属于预后较差的一种,好发于3060岁之间的中老年女性,早期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恶性程度介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癌之间,约占甲状腺癌死亡率的13%,10年生存率65%71%,远处转移率40%44%[3]。MTC中以散发性MTC为主(约占75%80%),遗传性MTC约占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肾结石 甲状腺髓样癌 降钙素原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入路切除鞍上区胶样囊肿一例
9
作者 邓尧 方旭昊 +3 位作者 舒卫权 赵韵 李仕红 毛仁玲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270-272,共3页
胶样囊肿(colloid cyst)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颅内病变,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常发生于第三脑室前部,也可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鞍区,甚至脑实质。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垂体分泌功能减退和视物模糊,部分患者起病紧急,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 胶样囊肿(colloid cyst)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颅内病变,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常发生于第三脑室前部,也可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鞍区,甚至脑实质。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垂体分泌功能减退和视物模糊,部分患者起病紧急,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则存在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经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为鞍上区占位(表皮样囊肿可能)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经眉弓眶上入路鞍上区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为鞍上区胶样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样囊肿 鞍上区 神经内镜检查
下载PDF
肝脾T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霞 卢晨 +5 位作者 余波 衣琳 杜敏 叶瑶 殷于磊 肖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HS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HSTCL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的感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HS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HSTCL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的感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间歇性高热(3周~2个月)、脾肿大、三系下降;均无免疫抑制状态;3例肝肿大伴肝酶增高,4例伴胸腹腔内淋巴结轻度增大,脾脏平均最大径22 cm。镜下均为明显扩张充血的髓窦索,4例散在单个或小簇状分布、略多形性的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2例为弥漫分布、较一致的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均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1例累及脾门淋巴结,肿瘤浸润在淋巴窦内。免疫表型:6例CD3、CD56均阳性,5例CD4/CD8均阴性,5例伴有Granzyme B/TIA-1/Perforin等细胞毒标记至少一项阳性,2例CD30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40%~80%。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阴性(5/5)。4例行骨髓活检,其中3例骨髓累及,2例间质浸润,1例血窦浸润。5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4例于术后22天~33个月死亡。结论HSTCL肿瘤分布于脾脏红髓,表达细胞毒标记和CD56,与EB病毒感染无相关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检测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 脾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种痘水疱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例报告
11
作者 朱霞 金晶晶 +4 位作者 王昕 缪飞 马洁娴 张洁尘 肖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593-597,共5页
本研究报道1例种痘水疱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HVLPD)。患者为男性,首次就诊时21岁,颈面部、躯干反复出现丘疹、水疱样皮疹、出血结痂,血清EBV-DNA明显增高(2.88×107拷贝/mL)。患者... 本研究报道1例种痘水疱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HVLPD)。患者为男性,首次就诊时21岁,颈面部、躯干反复出现丘疹、水疱样皮疹、出血结痂,血清EBV-DNA明显增高(2.88×107拷贝/mL)。患者2年内经2次皮肤活检。首次皮肤活检病理显示表皮棘层部分变性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部分表皮脱落,水泡及棘层内见多灶小脓肿,真皮内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细胞片状浸润,淋巴细胞无明显不典型性,EBER原位杂交阴性,病理难以明确诊断。第2次皮肤活检病理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检标本表皮内可见水疱,真皮内有不典型淋巴样细胞围绕毛囊、汗腺及血管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淋巴样细胞CD3、CD5、CD4、CD8、granzyme B、TIA-1阳性,CD56、Perforin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10%;EBER原位杂交阳性。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1年余,皮疹加重,时有发热,伴左眼睑水肿,在外院行第3次皮肤活检,可见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Ki-67增殖指数为60%,提示疾病进展为EBER阳性T细胞淋巴瘤。我院予患者以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化疗2个疗程后,其水肿消退、皮疹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皮肤丘疱疹 EB病毒
原文传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3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燕 崔自强 +4 位作者 王华 范德生 肖立 卢晨 殷于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4-849,854,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学分型、治疗方式及总生存期,寻找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0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2.9%。≤6...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学分型、治疗方式及总生存期,寻找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0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2.9%。≤60岁年龄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60岁年龄组;原发于胃的DLBCL(简称胃DLBCL)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其它结外或结内DLBCL;Ⅰ+Ⅱ期结外原发DLBCL预后显著好于Ⅲ+Ⅳ期,在结内原发DLBCL中,这种优势不显著;胃DLBCL的GCB亚型与非GCB亚型比例接近,其它部位的DLBCL的GCB亚型显著低于非GCB亚型;GCB亚型的预后与非GCB亚型相仿;结外病例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R)化疗效果较好,对结内病例无明显改善作用;本组中预后最好的是胃DLBCL,84.6%病例均为手术切除,然而对结外非胃部病例,手术切除累及病灶疗效并未明显提高。结论与DLBCL预后相关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原发部位及临床分期。胃DLBC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均不同于其它部位的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免疫分型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铭 郑向鹏 +3 位作者 高丰 任庆国 肖立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表现,探讨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价值以及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成像原理。方法:收集18例病灶内发生出血新鲜甲状腺结节手术标本以及12例在体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患者进行...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表现,探讨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价值以及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成像原理。方法:收集18例病灶内发生出血新鲜甲状腺结节手术标本以及12例在体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患者进行能谱CT扫描。通过GSI-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分析的参数包括:①在碘和水基物质图像上同时测量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碘和水的密度数据;②在能谱图像上(40keV到140keV)获得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CT能谱曲线,并计算各个感兴趣区的CT能谱曲线的斜率,斜率计算方法为:取40keV及100keV两点连线,与横坐标轴的角度计算,即斜率=(HU40keV-HU100keV)/60;③在有效原子序数图像上测量并分析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有效原子序数;④在65keV图像上测量并分析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CT值。结果:①病理结果:本组离体及在体的病灶中,离体组标本中其中14个结节为腺瘤伴出血,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而在体组甲状腺结节中8例为腺瘤伴出血,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②统计分析:经检验在体组和离体组结节内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背景)的碘浓度、水浓度、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及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组和离体组病灶内出血与背景、出血与病灶实性成分的碘浓度、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CT值的比较中,在体组及标本组的出血与实性、出血与背景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合并分析,出血与病灶实性成分的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内的出血在能谱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表现为低碘含量、高水含量、低有效原子序数及低CT能谱曲线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下载PDF
不同干预治疗对C57BL/6J雄性肥胖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芹 陈芳 +3 位作者 叶红英 殷以磊 孙皎 吴艺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雄性肥胖小鼠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以普通饲料喂养,脂肪占总热量的12%)、高脂组(以高脂饲料喂养,脂肪占总热量的12%)喂养,再...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雄性肥胖小鼠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以普通饲料喂养,脂肪占总热量的12%)、高脂组(以高脂饲料喂养,脂肪占总热量的12%)喂养,再将40只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雄性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饮食控制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二甲双胍组(高脂饮食+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组(高脂饮食+罗格列酮)。干预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体重、内脏脂肪重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评价小鼠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情况,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内TNF-αmRNA、TNF-α的表达。结果①高脂组小鼠的体重、内脏脂肪重量、FBG、FIns水平和脂肪组织TNF-α、TNF-α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普食组(P值分别<0.05、0.01)。②干预治疗1周后,饮食控制组、罗格列酮组的FBG、内脏脂肪重量和脂肪组织内TNF-α、TNF-αmRNA均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P值分别均<0.05、0.01)。结论罗格列酮及饮食控制均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重量、血糖,降低脂肪组织TNF-α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干预 肥胖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健凤 陈维雄 +1 位作者 殷于磊 于晓峰 《胃肠病学》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背景:密切监测胃癌前病变是预防和及早发现胃癌的关键。目的: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COX-2)、p16的表达,探讨两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肠化生、60例上皮内瘤变和60例胃... 背景:密切监测胃癌前病变是预防和及早发现胃癌的关键。目的: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COX-2)、p16的表达,探讨两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肠化生、60例上皮内瘤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COX-2和p16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胃黏膜、肠化生、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呈递增趋势,p16表达呈递减趋势。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进展期胃癌组织COX-2、p16表达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和肠化生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三者之间以及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OX-2、p16表达阳性率在小肠化生、完全型大肠化生与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之间以及早期与进展期胃癌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高级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01)。早期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同时p16表达阴性的比例显著高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结论:COX-2、p16或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和随访胃癌前病变、筛选胃癌高危人群,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基因 p16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峻 保志军 +2 位作者 于晓峰 殷于磊 杨俭英 《胃肠病学》 2009年第5期279-282,共4页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不是绝对良性。近年多项研究评估了GIST的预后因素.但其中多数研究未考虑当前GIST的定义。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华东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22例接...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不是绝对良性。近年多项研究评估了GIST的预后因素.但其中多数研究未考虑当前GIST的定义。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华东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22例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含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随访,分析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性别、年龄和原发部位与GIST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1年、2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64%和42%。不同肿瘤大小和不同核分裂象组间GIS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原发部位无关。胃GIST与非胃GIST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是GIST的预后因素,肿瘤直径≥2cm或核分裂5/50HPF的GIST患者应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肿瘤大小 核分裂象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穿刺活检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立 殷于磊 +2 位作者 陈燕 卢晨 余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ERG基因重排在前列腺癌中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收集前列腺癌连续穿刺标本242例,均为6~14针,左、右侧不同部位分瓶送检,年龄58~91岁,PSA水平5~5000 ng/ml,免疫组化法检测ERG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t in situ h... 目的:探讨ERG基因重排在前列腺癌中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收集前列腺癌连续穿刺标本242例,均为6~14针,左、右侧不同部位分瓶送检,年龄58~91岁,PSA水平5~5000 ng/ml,免疫组化法检测ERG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ERG基因重排。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中ERG蛋白阳性,阳性率为17.4%,阳性病例FISH检测均见基因重排现象,其中19例为缺失型信号,23例为分离型信号;阴性者均未见基因重排现象。5例同时存在ERG阳性与阴性腺癌病灶。周围良性腺体未见ERG蛋白表达和基因重排现象。阳性病例中,Gleason评分6者12例,Gleason评分7者23例,Gleason评分8或以上者7例。 PSA水平〈100 ng/ml组ERG阳性率为19.6%,PSA水平〉100 ng/ml组ERG阳性率为10%。肿瘤临床分期T3或以内组ERG阳性率为17.2%,T4组及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组阳性率为19%。χ2检验显示ERG基因重排与低Gleason评分腺癌相关,与PSA水平、临床分期、疾病进展无相关性。结论免疫组化是检测ERG基因重排、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前列腺癌多灶现象常见。 ERG基因重排与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ERG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肺微小磨玻璃结节标本充气下CT引导下穿刺定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铭 高丰 +3 位作者 吕凡真 葛虓俊 肖立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对手术切除的肺部标本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肺内微小磨玻璃结节(GGN)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有肺内微小GGN(均小于10mm)的手术切除标本,在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灶,然后将带有穿刺针的标本送至病理科,... 目的:探讨对手术切除的肺部标本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肺内微小磨玻璃结节(GGN)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有肺内微小GGN(均小于10mm)的手术切除标本,在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灶,然后将带有穿刺针的标本送至病理科,根据穿刺针的位置来确定病灶的位置并进行取材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2例肺内GGN的手术切除标本在持续充气后肺组织膨胀满意,行CT扫描均能清晰显示肿块,穿刺定位后指导病理科医师顺利找到病灶、成功取材并获得了准确的病理诊断。结论: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肺内微小磨玻璃结节穿刺定位可准确定位手术切除标本中病灶的位置,为病灶的取材和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放射学 病理学
下载PDF
YAP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波 陈慧 +5 位作者 王葳 殷于磊 肖立 王华 李瑶 陈燕 《癌症进展》 2017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法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YAP蛋白表达与胃腺...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法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YAP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YAP蛋白的细胞质阳性表达(31.6%vs 1.0%)、细胞核阳性表达(22.4%vs 0.0%)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YAP蛋白细胞质阳性表达与细胞核阳性表达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5818,P﹤0.0001)。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AP蛋白细胞核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YAP蛋白细胞核阴性组低(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AP蛋白的表达未能作为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部分胃腺癌组织中存在YAP蛋白的高表达,且YAP蛋白细胞核表达的胃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以作为此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YAP蛋白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肺瘢痕癌的CT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丰 葛虓俊 +4 位作者 李铭 陈燕 滑炎卿 陆芳 孙奕波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肺瘢痕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瘢痕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与52例良性肺瘢痕组织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瘢痕癌首次CT表现、瘢痕癌术前CT表现与良性瘢痕组织CT表现,采用t检验和Pear... 目的:探讨肺瘢痕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瘢痕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与52例良性肺瘢痕组织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瘢痕癌首次CT表现、瘢痕癌术前CT表现与良性瘢痕组织CT表现,采用t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例肺瘢痕癌中,26例为腺癌。肺瘢痕癌CT表现:瘢痕癌首次检查与术前检查、瘢痕癌术前检查与良性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癌首次CT表现和良性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凹陷在瘢痕癌首次检查与术前检查、瘢痕癌首次检查和良性瘢痕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瘢痕癌术前检查与良性瘢痕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是否有空泡、周围是否伴有磨玻璃影在良性瘢痕组织与瘢痕癌的首次检查、术前检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癌首次和术前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规则或多角形、长条索边缘及钙化灶的差异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瘢痕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通过仔细观察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病灶内空泡、周边磨玻璃影有助于鉴别肺瘢痕癌与肺良性瘢痕组。随访观察瘢痕组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瘢痕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