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对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曹晓磊 顾倩 邵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对脑膜瘤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3)行额下入路手术,观察组(n=47)行经眶-额窦入路手术... 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对脑膜瘤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3)行额下入路手术,观察组(n=47)行经眶-额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有效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4周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及生活质量[肿瘤患者卡氏(KPS)评分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切除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51%,对照组为1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周GCS、FACT-Cog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GCS、FACT-Co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3个月KP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额下入路比较,经眶-额窦入路具有术时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肿瘤有效切除率更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整体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前窝底 脑膜瘤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与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嗅觉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娴 王培丽 崔圆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入路切除垂体瘤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嗅觉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B组49例,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入路切除垂体瘤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嗅觉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B组49例,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脑脊液漏发生率、肿瘤切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均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和肿瘤切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嗅觉阈值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A组鼻中隔穿孔和鼻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和2%,低于B组的14%和18%(均P<0.05)。两组术后PRL、GH、ACT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在治疗垂体瘤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经黏膜下入路较传统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嗅觉功能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围术期 肿瘤切除率 嗅觉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动脉瘤夹闭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3
作者 曹晓磊 顾倩 邵晶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636-2640,共5页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a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栓...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a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相关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以及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栓塞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8.44±5.31)mL、(149.74±10.94)min、(16.33±4.05)d,明显少(短)于夹闭组的(247.16±5.02)mL、(163.48±14.32)min、(18.20±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EGF、HMGB1、sICM-1、sV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栓塞组患者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20.54±13.06)pg/mL、(75.94±7.66)μg/L、(452.85±27.82)ng/mL、(49.18±4.97)ng/mL,明显低于夹闭组的(142.21±13.24)pg/mL、(89.46±7.18)μg/L、(582.15±34.11)ng/mL、(56.74±5.6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栓塞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9.08±2.79)分,明显高于夹闭组的(27.55±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栓塞组患者的GOS评分为(3.65±0.62)分,明显高于夹闭组的(3.26±0.83)分,改良Rankin评分为(2.09±0.49)分,明显低于夹闭组的(2.31±0.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夹闭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aSAH患者远期预后均较佳,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且对患者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及炎症反应指标影响更小,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出血量 住院时间 认知功能
下载PDF
STA-MCA+EDMS和EDAMS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娴 王培丽 崔圆元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493-2498,共6页
目的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STA-MCA+EDMS)和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治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烟... 目的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STA-MCA+EDMS)和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治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STA-MCA+EDMS术)和对照组(应用EDAMS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于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脑血流量、脉压及血流峰值;于术前3 d及术后1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为(1.11±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量、脉压、血流峰值分别为(13.54±2.33)mm/s、(35.63±15.33)mmHg、(172.59±19.35)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5±1.58)mm/s、(26.34±10.55)mmHg、(150.68±18.74)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MMSE得分、MoCA得分分别为(27.49±0.12)分、(27.98±0.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8±0.11)分、(25.68±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52%、4.34%、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7.39%、2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MCA+EDMS治疗烟雾病能够增加患者脑血流量、脉压以及血流峰值,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 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经济损失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贾佳 吉莉 +3 位作者 李婧 富小凤 马旭阳 王丽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感染对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影响,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回顾调查2012年1月-2018年10月神经外科进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且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31例,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颅内感染对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影响,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卫生经济学支持。方法回顾调查2012年1月-2018年10月神经外科进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且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31例,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1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为52 756、23 153元,额外经济损失为29 603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24,P=0.001)。分类住院费用中,感染组和对照组护理费、西药费、抗菌药物费、一般治疗操作费、诊断和检查费、耗材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0天,对照组则为5天,(中位数)增加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96,P=0.001)。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天数,还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今后应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相关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颅内感染 经济损失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