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例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春生 袁浩 +2 位作者 瞿惠龙 丁育明 闵志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10年5月,7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四孔法LC,全麻,术前、术后加强保肝治疗。结果76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2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10年5月,7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四孔法LC,全麻,术前、术后加强保肝治疗。结果76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20~110min,平均37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35ml。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胆囊床渗血6例、肝功能障碍12例、感染13例。74例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症状消失,无胆道并发症发生,14例有慢性腹水等肝功能不全表现,内科治疗好转但易复发。结论对肝功能ChildA、B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施行LC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胰胆管合流异常肝损伤抗氧化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风 吕毅 +2 位作者 汪健 黄顺根 王兴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81-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肝损伤的抗氧化治疗。方法采用13只健康杂种猫,建立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A组7只,不进行抗氧化治疗;B组6只,抗氧化治疗;术前的13只作为对照组。饲养6个月观察肝脏的病理和肝脏过氧化产物丙...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肝损伤的抗氧化治疗。方法采用13只健康杂种猫,建立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A组7只,不进行抗氧化治疗;B组6只,抗氧化治疗;术前的13只作为对照组。饲养6个月观察肝脏的病理和肝脏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变化。结果 13只猫均成活6个月。术前对照组13只猫的肝脏呈淡红色,质软,表面无结节;A组7只猫的肝脏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有粟粒结节样改变,质地变韧;B组中有2只与A组猫无差别,另4只肝脏有针尖样小结节,颜色与A组比明显好转。光镜下术前对照组肝细胞结构形态正常,无细胞变性坏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7只猫可见大量肝细胞气球样变,炎性细胞浸润;B组1只镜下与A组无差异,另5只气球样变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没有坏死。电镜下B组脂滴数目、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程度都比A组减轻。A组MDA(4.697±1.957)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1.273±0.889)nmol/mgprot,而稍高于B组(0.789±0.860)nmol/mgprot,P=0.001,F=17.43。结论抗氧化治疗对APBDU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合流异常 肝损伤 动物模型 抗氧化 褪黑素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alot三角的处理(附28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生 袁浩 +1 位作者 王银平 闵志均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中Calot三角的处理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我们对28例患者实施了TUSPLC,于脐左侧缘做2.0cm弧形切...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中Calot三角的处理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我们对28例患者实施了TUSPLC,于脐左侧缘做2.0cm弧形切口,使用直径2.0em三腔转换器,弯形腹腔镜器械及超声刀,术中注重Calot三角的解剖和处理,观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微创性及美容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成功26例,2例中转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均未放置引流管,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TUSPLC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微创及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经脐 单孔
原文传递
甘氨酸延伸型胃泌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敏 李济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体外研究甘氨酸延伸型胃泌素(Glycin-extended gastrin,G-Gly)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以及对丝裂霉素(MMC)促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G-Gly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Gly对SGC-7901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 目的体外研究甘氨酸延伸型胃泌素(Glycin-extended gastrin,G-Gly)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以及对丝裂霉素(MMC)促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G-Gly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Gly对SGC-7901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G-Gly能促进SGC-7901的增殖,其增殖率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有关,在浓度0.1nmol/L时具有最大增殖效果。其效应不能被缩胆囊肽B受体(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CCKBR)的抗体所抑制。G-Gly能抑制MMC诱导的凋亡(P<0.01)。结论 G-Gly能促进SGC-7901的增殖和抑制MMC诱导的凋亡,提示G-Gly能促进胃癌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延伸型胃泌素 胃癌 凋亡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应用中的思考与体会(附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生 凤茂华 +1 位作者 陈写 刘宗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期3041-304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9年6月经治1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LC术进行分析总...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9年6月经治1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LC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组156例LC成功132例(84.6%),中转开腹24例(15.4%)。其中,2001年6月-2005年6月,因术前选择患者,对明确的急性胆囊炎列为LC的相对禁忌症,仅术中诊断26例急性胆囊炎行LC,成功11例(42.3%),中转开腹15例(57.7%),2005年6月~2009年6月,放宽手术指征,多数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LC,共130例,成功121例(93.1%),中转开腹9例(6.9%),其中1例为肝外胆管损伤,2例为Mirizzi综合征,2例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形成,另外4例为冰冻样粘连,分离时显露困难或怀疑胆囊恶变,术中出血控制困难。本组术后无胆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合理正确的引流,可以提高急性胆囊炎LC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下载PDF
胰胆管合流异常胰腺损伤的抗氧化治疗实验研究
6
作者 陈风 吕毅 +2 位作者 汪健 黄顺根 王兴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胰腺损伤的抗氧化治疗。方法:采用13只健康杂种猫建立APBD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7只,不作抗氧化治疗)、B组(6只,抗氧化治疗);并将13只的术前情况作为对照。饲养6个月,观察其胰腺的病理,胰腺过氧化产物...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胰腺损伤的抗氧化治疗。方法:采用13只健康杂种猫建立APBD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7只,不作抗氧化治疗)、B组(6只,抗氧化治疗);并将13只的术前情况作为对照。饲养6个月,观察其胰腺的病理,胰腺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变化。结果:13只猫均成活6个月;术前胰腺均呈粉红色。6个月后,A组胰腺颜色加重,充血、水肿,其中3只可见扩张的胰管;B组胰腺颜色稍加重,但无胰管扩张及腺体水肿。光镜下,A组有3只猫的胰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4只见间质血管增生、白细胞附壁;而B组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仅2只间质血管内白细胞增多。电镜下,A组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崩解;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数量增多。而B组的胰酶分泌减少,较A组好转。对照组的MDA值为(1.234±0.716)μmol/gprot(微摩尔/克蛋白),而A组为(2.900±1.888)μmol/gprot,B组为(0.927±0.880)μmol/gprot。ANOVA检验,P=0.0215,F=4.8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氧化治疗对APBDU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合流异常 动物模型 抗氧化 褪黑素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自发性穿孔1例
7
作者 倪熊 闵志钧 +3 位作者 叶敏 徐明 邹奇 高仁里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8期137-138,共2页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sssociated lympoid tissue lymphoma,MALT)属于淋巴结以外与黏膜组织相关的一种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好发于胃肠道,肿瘤生长缓慢。
关键词 胃黏膜 淋巴瘤 穿孔 淋巴组织
下载PDF
胆囊PCNA表达及胆汁淀粉酶测定的意义
8
作者 蒋晓飞 陈风 +1 位作者 徐卫燕 凤茂华 《世界感染杂志》 2010年第3期137-138,1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胆囊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胆汁淀粉酶测定,来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方法收集胆囊切除手术的胆囊及胆汁标本178例,进行PCNA染色,淀粉酶测定及MRCP检查。结果178... 目的通过对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胆囊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胆汁淀粉酶测定,来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方法收集胆囊切除手术的胆囊及胆汁标本178例,进行PCNA染色,淀粉酶测定及MRCP检查。结果178例标本中,胆汁淀粉酶正常的142例,升高的36例。PCNA表达,178例中阳性的46例,其中升高组中25例(14.04%),正常组中21例(11.80%)。阴性132例,升高组中11例(6.18%),正常组中121例(67.98%)。升高组中36例病人21例病人行MRCP检查,发现3例胰胆管全流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nion.APBDU)。正常组中142例病人51例行MRCP检查,未发现APBDU。结论胆汁淀粉酶升高的病人提示有胰液的返流,可能是由APBDU引起,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APBD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核抗原 胆汁淀粉酶 胰胆管合流异常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腹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庄彪 王银平 +1 位作者 蔡雷 崔鹏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1例80岁以上腹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1例中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34例。根治性手术25例,姑息性切除手术9例,仅行短路手术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1例80岁以上腹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1例中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34例。根治性手术25例,姑息性切除手术9例,仅行短路手术7例。术后10例行ICU监护治疗;3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呼吸道并发症27例,低蛋白血症24例,贫血15例,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11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例。38例顺利出院,3例死亡。结论对于腹部肿瘤患者,超高龄并非手术禁忌证。积极预防和改善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注意心肺功能的保护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时机都是手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超高龄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的改良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宏伟 吴一鸣 +3 位作者 叶敏 敖翔 唐卫青 陆晓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神经阻滞 麻醉 方法 改良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改良颈浅丛阻滞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宏伟 吴一鸣 +1 位作者 叶敏 陆晓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42-944,共3页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0.92)min,B组为(4.75±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0.05和P<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0.05~P<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颈浅丛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胆道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敏 闵志钧 +1 位作者 应仲华 薛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非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1994年6月至2009年12月6 000例LC后发生非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非胆道并发症18例(占0.3%),其中腹腔内出血3例,戳孔出血6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非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1994年6月至2009年12月6 000例LC后发生非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非胆道并发症18例(占0.3%),其中腹腔内出血3例,戳孔出血6例,腹腔内脏器损伤3例,肝下积液3例,气胸2例,肺脂肪栓塞致死1例。结论熟悉解剖、仔细操作、加强术后监测是减少LC后非胆道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并发症 非胆道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手术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生 蔡雷 +2 位作者 王银平 陈写 刘宗鑫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8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条件、手术方法及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胆囊结石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手术,中转开腹2例,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9.8±31.0)mi...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条件、手术方法及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胆囊结石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手术,中转开腹2例,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9.8±31.0)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7±1.9)d;术中平均出血量(67.1±24.8)ml;随访55例,平均随访时间(25.0±6.7)个月;无胆道结石复发,无肝肾及卵巢囊肿复发,无复发疝,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等。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创伤小,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多种腹部疾病,拓宽了腹腔镜手术领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