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真菌感染84例临床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竹超 倪泉兴 +1 位作者 吴菊芳 章强强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真菌感染的现状及临床特性,为外科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普外科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概况,对其中经真菌涂片、培养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真菌感染患... 目的:探讨普外科真菌感染的现状及临床特性,为外科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普外科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概况,对其中经真菌涂片、培养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作进一步分析。结果:①我科2年中共有242株真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其中确诊或疑诊为真菌感染者84例。感染部位以消化道最常见。病原菌以白念念珠菌最常见,占5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②外科手术、长时间用抗菌药、恶性肿瘤、胃肠外营养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上述情况。③与感染有关的手术类型最多见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各病种中亦以胰腺肿瘤及炎症最多。④除抗厌氧菌药物外,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是曾有真菌感染的患者最常使用的抗生素。结论:①白念念珠菌仍为外科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非白念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②我院普外科真菌感染以消化道感染为主。③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使用肠内营养、规范各类导管操作和护理等均是真菌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手术助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黄先觉 姚琪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与社会负担日益加剧,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可以有效改善病情。随着微创手术技术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目前,传统的经腹开放减重手术已被腹腔镜手术取代,而4K高清腹腔镜、单孔减重手术、机器人辅...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与社会负担日益加剧,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可以有效改善病情。随着微创手术技术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目前,传统的经腹开放减重手术已被腹腔镜手术取代,而4K高清腹腔镜、单孔减重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内镜减重手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进一步助力肥胖与代谢性疾病得到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肥胖 代谢性疾病
原文传递
消化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竹超 倪泉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关键词 外科 手术 感染 病原学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肛周巨大尖锐湿疣46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昕海 李孟军 +2 位作者 辛国明 王雅平 唐一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2-623,F0003,共3页
巨大尖锐湿疣(GCA)是一种缓慢增长、巨大、类似菜花样的肿瘤,由Buschke和Loewenstein于1925年最先描述。肛周GCA由Dawson于1965年首次报道,国内有学者将发生在肛周的疣体过度增生、超过蚕豆大小的尖锐湿疣称为肛周GCA。临床上GCA类... 巨大尖锐湿疣(GCA)是一种缓慢增长、巨大、类似菜花样的肿瘤,由Buschke和Loewenstein于1925年最先描述。肛周GCA由Dawson于1965年首次报道,国内有学者将发生在肛周的疣体过度增生、超过蚕豆大小的尖锐湿疣称为肛周GCA。临床上GCA类似恶性肿瘤,病理学上却为良性表现且无远处转移,但由于其局部复发率较高,且存在化生为鳞状上皮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所以治疗宜积极、彻底。目前对于较小的尖锐湿疣可采用局部涂药、冷冻、电烧灼和激光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巨大尖锐湿疣 外科手术治疗 上皮恶性肿瘤 床体 无远处转移 局部复发率 GCA 过度增生
下载PDF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洁 马保金 蔡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胰腺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以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和反复中上腹隐痛为主要症状,女...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胰腺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以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和反复中上腹隐痛为主要症状,女性发病率高,占61.5%;胰岛素瘤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各13例;恶性占11.5%,良性占88.5%;26例手术者中,胰头、体、尾部分别占19.2%,30.8%,50%;2例为多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8cm;13例胰岛素瘤患者发作时血糖均〈2.8mmoL/L(50me,/a1),血浆胰岛素及C肽增高,胰岛素指数(胰岛素/血糖)〉0.3,手术切除后,11例血糖恢复正常。本组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88.5%胰腺发现有占位病变。脾胰体尾切除术、肿瘤局部切除术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术中均做活检。胰瘘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胰腺胰岛细胞瘤发病隐匿,术前诊断困难,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和CT检查等可明确肿瘤的位置,而最终定性还是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本病预后明显好于胰腺癌,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争取彻底切除肿瘤。胰腺胰岛细胞瘤具有较高的手术切除率,本组为100%。病理显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恶变率高于胰岛素瘤。对于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可运用化疗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瘤 胰岛细胞 诊断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章盛平 项建斌 马保金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10-12,共3页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本文介绍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的进展,包括胆囊切除术和当前的保胆手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者从四孔法到三孔法,以及近期出现的单孔法与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这些手术既是微创理念、手术技术以及手术器...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本文介绍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的进展,包括胆囊切除术和当前的保胆手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者从四孔法到三孔法,以及近期出现的单孔法与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这些手术既是微创理念、手术技术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但也都存在各自的手术指证与不良反应。胆囊结石病的最终解决有待胆石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
下载PDF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汪洁 蔡端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复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以熟悉对这些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我科33年来(1973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77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包括胰岛素瘤43例(55.8%);胃泌素瘤7例,其中2例合并... 目的:复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以熟悉对这些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我科33年来(1973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77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包括胰岛素瘤43例(55.8%);胃泌素瘤7例,其中2例合并甲状旁腺瘤(为多发性內分泌瘤第Ⅰ型);胰高血糖素瘤5例;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21例(27.3%)。女性占59.7%;良、恶性分别占81.8%和18.2%。77例均行B超和CT检查,发现其中84.4%胰腺有占位病变,但定性检查乃依赖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均行手术,发现肿瘤位于胰头、体、尾部者分别占18.2%、26.0%、45.5%,8例为多发肿瘤。对5类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均给予介绍,脾胰体尾切除术、肿瘤局部切除术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结论:熟悉不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特异症状,并辅以生化检查、B超和CT扫描,可及时辨认罕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 诊断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武振 姚琪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9-11,共3页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学的发展方向,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疗效肯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的各类手术中。自单孔腹腔镜技术被引入到微创外科领域中以来,因其不仅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美...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学的发展方向,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疗效肯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的各类手术中。自单孔腹腔镜技术被引入到微创外科领域中以来,因其不仅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该理念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单孔 单切口
下载PDF
外科急腹症腹腔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竹超 蔡振鑫 +1 位作者 倪泉兴 吴菊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研究外科急腹症腹腔感染致病菌的主要类型、药物敏感性变化,指导外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03年9月-2005年3月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均在手术中取腹腔标本行细菌学检测,并对患者的临床情况... 目的:研究外科急腹症腹腔感染致病菌的主要类型、药物敏感性变化,指导外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03年9月-2005年3月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均在手术中取腹腔标本行细菌学检测,并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术中腹腔细菌培养阳性率51.3%。不同急腹症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有差异。②腹腔感染革兰阴性(G-)菌前4位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G+)菌以肠球菌为主。③G-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已有部分耐药,可能与产超广谱酶(ESBL)菌株的增多有关;G+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但对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敏感。结论:①内源性感染和混合感染仍是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特征。②应重视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致病菌 微生物敏感实验 抗生素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昕海 李孟军 +2 位作者 唐一帆 吴双杰 刘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1例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胃和小肠GIST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1例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胃和小肠GIST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1例病人CT的检出率为100%,内镜病理检出率为25%。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无病人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2年出现复发、转移。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10/11)和82%(9/11),预后略差于胃和小肠GIST。结论:十二指肠GIST的术前诊断应综合应用内镜和影像学技术,以提高其确诊率。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低危病人手术后基本可以治愈,中、高危病人术后应配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该病的预后略逊于胃和小肠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钱建民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率有日益增高趋势,文献报道国人肝癌的年死亡率达20/10万左右,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主张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临床医学的发展,外科治疗的手段不断进步和更...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率有日益增高趋势,文献报道国人肝癌的年死亡率达20/10万左右,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主张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临床医学的发展,外科治疗的手段不断进步和更新,肝癌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也大幅提高,其中小肝癌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达到60%以上,而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术后的5年生存率达到70%~80%。现将近年来肝癌外科治疗的进展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临床医学 5年生存率 肝癌切除术后 长期生存率 肝移植术后 年死亡率
下载PDF
用TNM分期规范和指导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宗华杰 殷保兵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9-11,共3页
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精确和客观的分期是胆囊癌合理治疗的必要前提。本文拟解读最新版的胆囊癌TNM分期,以规范和指导胆囊癌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 胆囊癌 TNM分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腹部外科感染主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竹超 倪泉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关键词 细菌感染 真菌病 抗生素类 药物耐受性 腹部
下载PDF
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钢 蔡端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39-44,50,共7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一半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CRLM),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低于30%。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唯一的潜在治愈性措施。手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肝切除术的安全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手术指征在...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一半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CRLM),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低于30%。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唯一的潜在治愈性措施。手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肝切除术的安全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手术指征在不断扩大,CRC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期同步切除或二期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和转移灶的反复切除已广泛开展。近20年来,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策略在不断演变,增加预期剩余肝(FLR)的诸多方法,扩大了手术治疗CRLM的范围,这些方法包括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术(PVE/PVL)、以及联合肝脏劈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期肝切除术(ALPPS)等,而与传统的大部切除相比保留肝实质(PSH)的肝切除术技术上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外科手术决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培龙 胡静波 +1 位作者 王宏升 蔡端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肝移植治疗
16
作者 沈丛欢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的肝脏代谢性疾病。IMLD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定酶缺陷导致有害代谢底物或产物蓄积以及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能量缺陷或异常沉积等。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在治疗... 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的肝脏代谢性疾病。IMLD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定酶缺陷导致有害代谢底物或产物蓄积以及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能量缺陷或异常沉积等。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在治疗IMLD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儿童肝移植中,IMLD已成为继胆道闭锁后的第二大适应证。目前接受肝移植治疗的IMLD患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IMLD合并肝脏病变;第2类患者肝脏结构正常,但相关代谢酶缺陷。肝移植一方面能替换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肝脏,另一方面能提供患者代谢所需的正常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对常见的可行肝移植治疗的IMLD、肝移植治疗IMLD的预后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移植治疗IML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肝病 酪氨酸血症 糖原贮积症 肝豆状核变性 高草酸尿症 劈离式肝移植 多米诺肝移植 辅助式肝移植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致结肠炎迅速进展1例
17
作者 马进原 王琲 +3 位作者 朱全刚 王正昕 陶一峰 邱晓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9-354,共6页
1例62岁男性因肝细胞癌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仑伐替尼,1周后出现水样腹泻,每天2~3次。此后,患者接受第1剂替雷利珠单抗后20余天,腹泻渐加重,每日约40次,停用仑伐替尼,接受第2剂替雷利珠单抗,腹泻无明显缓解,对症治疗后减轻。重启... 1例62岁男性因肝细胞癌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仑伐替尼,1周后出现水样腹泻,每天2~3次。此后,患者接受第1剂替雷利珠单抗后20余天,腹泻渐加重,每日约40次,停用仑伐替尼,接受第2剂替雷利珠单抗,腹泻无明显缓解,对症治疗后减轻。重启仑伐替尼,腹泻再次加重,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急性结肠炎伴全结肠糜烂,推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结肠炎。患者停药入院接受肝移植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移植物排斥反应,腹泻逐渐痊愈。PD-1抑制剂引起的腹泻程度通常较轻,本例患者最初由TKI引起轻度腹泻,在给予第1剂PD-1抑制剂后迅速发展为严重结肠炎。TKI和PD-1抑制剂联合应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结肠炎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外科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选择
18
作者 吴钢 蔡端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45-49,56,共6页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手术治疗可以使经选择的病人受益,并明显改善其生存。但是,只有10%~20%的CRLM为可切除的肝转移,因而筛选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人至关重要。影像学技术可用于判别病变的特性,并为手术提供依据。满足手术切除的同时性CR...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手术治疗可以使经选择的病人受益,并明显改善其生存。但是,只有10%~20%的CRLM为可切除的肝转移,因而筛选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人至关重要。影像学技术可用于判别病变的特性,并为手术提供依据。满足手术切除的同时性CRLM,要求根治性切除原发病灶和R0切除已知的全部肝转移灶,同时保持足够的预期剩余肝脏(FLR)。有限的、可切除的肝外转移不再被认为是CRLM病人的手术禁忌。我们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病人的选择,围手术期需考虑的相关因素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切除术 术前选择
下载PDF
努力完善自身内涵建设 不断提升人文服务理念——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介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在楷 殷保兵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6,共4页
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嘉定县桃浦乡卫生院,1993年划入普陀区,更名为桃浦地段医院,历经多次转型发展,于2006年冠名为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了桃浦镇18.83 km^2内近26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公共... 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嘉定县桃浦乡卫生院,1993年划入普陀区,更名为桃浦地段医院,历经多次转型发展,于2006年冠名为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了桃浦镇18.83 km^2内近26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心现有职工2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7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1人。核定床位100张,目前实际开放105张。中心连续8年荣获上海市健康单位先进,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浦镇 公共卫生服务 核定床位 社区卫生服务站 地段医院 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系统 人文服务 居民就医 慢性病防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 黄建平 蔡端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10,27,共9页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是指在加速康复外科的基础上,引进一系列有中医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优化措施,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是关于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上海专家共识。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