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某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病学联络会诊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红霞 李园园 +6 位作者 张潇伊 陈华 刘文娟 叶尘宇 黄啸 王立伟 季建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医学联络会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年间老年科住院患者精神病学联络会诊资料,并分析。结果:176例次精神科联络会诊对象共100例患者,平均87岁。住院时平均每位患者有6种诊断,人均患4个系统疾病。...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医学联络会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年间老年科住院患者精神病学联络会诊资料,并分析。结果:176例次精神科联络会诊对象共100例患者,平均87岁。住院时平均每位患者有6种诊断,人均患4个系统疾病。女性患者会诊前已使用精神药物的比例高于男性(64%比36%,χ~2=6.00,P=0.014)。58%会诊诊断为神经认知障碍。176例次会诊中建议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为45%,抗焦虑药为38%,抗抑郁药物为25%,不建议药物治疗为32%。需要2次或更多次会诊者约占1/3。本调查中涉及病房总的开放床位180张,平均每100张床位每周精神科会诊数为1.9例次。结论: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中联络会诊的需求高,会诊患者中神经认知障碍的比例及需要用精神药物的患者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老年 神经认知障碍 精神药物
下载PDF
国际精神医学编辑与论文撰写高级研讨会会议纪要
2
作者 武春艳 王立伟 《上海精神医学》 2009年第5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上海精神医学》 高级研讨会 论文撰写 医学编辑 国际 会议 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下载PDF
精神卫生态度问卷应用于大学生的信效度评价
3
作者 姚灏 蔡亦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55-759,共5页
目的:制订用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卫生态度调查问卷,在该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并调查大学生群体对于精神卫生的态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了474名大学生以及41名精神科住院医作为对照组,以自编的Likcrt5分精神卫生态度问卷作为调查工... 目的:制订用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卫生态度调查问卷,在该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并调查大学生群体对于精神卫生的态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了474名大学生以及41名精神科住院医作为对照组,以自编的Likcrt5分精神卫生态度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采用Cronbach系数、分半系数、相关系数及因子分析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采用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修订,最终问卷由27个条目组成,可抽取出治疗、恐惧及隔离3个因子,分别解释方差20.346%、9.765%、7.537%,总问卷的Cronbach系数及分半系数分别为0.823、0.734,3个因子的Cronbach系数介于0.632~0.836,分半系数介于0.618~0.818,3个因子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0.653~0.815,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181~0.312,大学生在总分及治疗、恐惧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精神科住院医(P<0.05),在隔离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大学生对于精神卫生的态度总体是正面的,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大学生 态度 问卷 信效度
原文传递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烨勍 叶尘宇 +4 位作者 沈瑜君 胡华 林治光 施慎逊 王立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其与症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74例入组前1个月内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给予单一的抗精神病药治疗4周,检测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其与症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74例入组前1个月内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给予单一的抗精神病药治疗4周,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浓度,并与来自体检人群的153名正常对照作比较;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患者组治疗前后的执行功能,并与另89名正常对照比较;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0.64±6.32)ng/mL vs(23.72±5.61)ng/mL,P<0.01];治疗后BDNF浓度升高(t=-2.48,P=0.02)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下降(t=21.13,P<0.01),WCST成绩虽有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完成分类数仍较少,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错误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组的BDNF浓度、WCST及PANSS总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的BDNF浓度降低,认知功能受损,治疗后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与BDNF浓度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彦 徐一峰 +8 位作者 王彦 卓恺明 余一旻 胡瑶 范青 李妍 江开达 施慎逊 刘登堂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基本属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及41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基本属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及41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asynchrony,SOA)的9个水平分别为300ms,400ms,500ms,600ms,700ms,800ms,1200ms,1500ms和2500ms。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分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P=0.000),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365ms)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521ms)。靶子位置的主效应显著(P=0.000),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58ms)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28ms)。SOA主效应不显著(P=0.338)。分组和SOA之间、分组和靶子位置之间、SOA和靶子位置之间以及分组、SOA和靶子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均>0.05)。(2)健康对照组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差异均达非常显著性(P均<0.01)。(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其中SOA为400ms,700ms和2500ms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SOA为600ms,800ms,1200ms和1500ms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SOA为300ms和500ms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人自SOA300ms以后就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而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延迟出现,SOA600ms以后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选择性注意 返回抑制 SOA 时间进程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和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楠 徐逸 +3 位作者 李蓉蓉 龙翔云 苏亮 陆峥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以29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见的焦虑症状作为初测量表,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15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间隔2周后对其中50例患者进行重测。使用...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以29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见的焦虑症状作为初测量表,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15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间隔2周后对其中50例患者进行重测。使用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建构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各条目、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以及检验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评估量表与HAMA和PANSS量表间的校标关联效度并检验重测信度。通过t检验对量表的区分效度进行检验。用组内相关法(intraclass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ICC)计算评估者间一致性信度;Cronbach sα系数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包括20个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表现和感知的焦虑、对周围环境的焦虑、神经症样症状、激越、躯体性焦虑5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65.56%,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该模型(χ2/d f=2.128,GFI=0.829,CFI=0.876,RMSEA=0.086)拟合度较好。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3~0.81,各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4~0.91,均呈显著相关(P<0.01),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总分与HAMA及其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PANSS量表焦虑抑郁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具有较好的校标关联效度。无焦虑症状组和焦虑症状组在量表各维度上及总分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量表均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评定者间一致性系数为0.98(P<0.01);Cronbach sα系数均>0.6,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间隔2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729~0.967(P<0.01),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结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筛查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焦虑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综合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珍 陆峥 +9 位作者 张洁 刘娜 李樱 蔡军 潘桂花 陈海莹 唐文忠 诸索宇 王志阳 吴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比较单用抗精神病药与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疾病家庭负担的疗效。方法:137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综合组65例,对照组72例。综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干预治疗,每个月1次,共1... 目的:比较单用抗精神病药与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疾病家庭负担的疗效。方法:137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综合组65例,对照组72例。综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干预治疗,每个月1次,共12次;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进行临床症状和疾病家庭负担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综合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综合组FBS评分中的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及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维度分值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综合治疗对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疾病家庭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综合治疗 精神症状 疾病家庭负担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蔡亦蕴 徐理 吴彦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13-15,共3页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和抑郁相的急性发作期治疗有较为肯定的疗效,但用于稳定期维持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本文介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和抑郁相的急性发作期治疗有较为肯定的疗效,但用于稳定期维持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本文介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的评价与临床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彦 施慎逊 《上海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444-447,共4页
关键词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选择 精神药物治疗 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学 医学领域 类药物
下载PDF
组胺H3受体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钦谕(综述) 陆佳晶 易正辉(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4-840,共7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有关。组胺H3受体及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H3受体拮抗剂...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有关。组胺H3受体及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H3受体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对改善精神疾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结论不一致。因此,本文对组胺能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作一阐述,并对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治疗中的潜在用途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组胺H3受体 H3拮抗剂/反向激动剂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福中 王文政 +2 位作者 闻晖 诸索宇 盛建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将60例伴随明显激越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10~40 mg/d)或氟哌啶醇(5~20 mg/d)肌肉注射治疗...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将60例伴随明显激越症状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10~40 mg/d)或氟哌啶醇(5~20 mg/d)肌肉注射治疗3 d。治疗前及治疗24h、48h及72 h后给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估,以PANSS-EC减分率≥50%为有效;治疗72 h后使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24 h、48 h及72 h后,两组PANSS-E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均<0. 05);齐拉西酮组与氟哌啶醇组间PANSSEC减分率(44. 6%vs 52. 9%;χ~2=1,27,P> 0. 05)、有效率(40. 0%vs 43. 3%;χ~2=0. 07,P> 0. 0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6. 7%vs 43. 0%;χ~2=0. 28,P> 0. 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 急性激越症状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烨勍 叶尘宇 +4 位作者 胡华 沈瑜君 禹顺英 汪栋祥 王立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以111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患者与362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TaqM an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技术对BDNF基因及基因上游10 kb区域的标签SNPs rs6265和...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以111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患者与362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TaqM an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技术对BDNF基因及基因上游10 kb区域的标签SNPs rs6265和rs11030101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及联合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n=107)与正常对照(n=357)的SNPs rs6265和rs11030101基因型、等位基因及联合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病年龄、不同临床分型与正常对照的基因型、联合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SNPrs6265的G/G型、G/A型及A/A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分量表分依次为(16.38±8.17)、(12.63±4.32)及(12.60±5.08)(F=3.442,P=0.037)。治疗4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的升幅依次为(37.60±17.96),(25.25±19.18)及(22.90±15.44)(F=4.129,P=0.02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SNPs rs6265和rs1103010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临床分型、急性期症状无关,但rs6265的A/A基因型患者在治疗后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较其他基因型患者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精神分裂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石杉碱甲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半年随访
13
作者 宋振华 施慎逊 盛建华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石杉碱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8周末和24周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石杉碱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8周末和24周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定。结果共收集意向治疗人群(ITT)107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8周末和24周末的WAIS、WCST、MMS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石杉碱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石杉碱甲 疗效
下载PDF
电影教学法在精神病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灏 袁心崧 蔡亦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40-43,共4页
电影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电影因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精神病学教学中有其独特价值。同时,越来越多的精神病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精神病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电影教学法。文章将从电影中的精神病学、电影在精神病学教学中... 电影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电影因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精神病学教学中有其独特价值。同时,越来越多的精神病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精神病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电影教学法。文章将从电影中的精神病学、电影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价值、应用及注意点等几个方面讨论电影该如何应用于精神病学教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实现精神病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电影教学法 医学教育 精神病学
下载PDF
哈伯因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宋振华 施慎逊 盛建华 《四川精神卫生》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哈伯因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哈伯因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进行WAIS、WCST和MMSE测定。结果共收集病例117... 目的探讨哈伯因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哈伯因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进行WAIS、WCST和MMSE测定。结果共收集病例117例,完成107例,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49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的WAIS、WCST、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哈伯因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哈伯因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内研究现状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志阳 汤月芬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6期372-374,379,共4页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障碍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 国内 应激相关障碍 疾病诊断 自然灾害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使用 被引量:45
17
作者 司天梅 方贻儒 +19 位作者 李涛 许秀峰 郝伟 徐一峰 贾福军 李惠春 杨甫德 刘铁榜 梅其一 宁玉萍 施慎逊 王高华 王向群 许毅 陆峥 张宁 于欣 赵靖平 李凌江 江开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4-640,共7页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障碍的复发风险;作为增效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治疗对其他抗抑郁药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与其他抗抑郁药相比,失眠、焦虑和性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最近新上市了口崩片剂型,为适合该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服药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作用机制 抑郁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产后抑郁与雌激素受体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汤月芬 陈焱 +2 位作者 汪栋祥 禹顺英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8年第4期193-195,239,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可能存在的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基因遗传易感性。方法从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746例连续整群抽样的产妇整体中,随机选择产后抑郁者68例和非产后抑郁者9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多态性(PCR-R...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可能存在的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基因遗传易感性。方法从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746例连续整群抽样的产妇整体中,随机选择产后抑郁者68例和非产后抑郁者9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ERβ的2个SNPs(rs1256030和rs3020444)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和两点单体型关联分析获得产后抑郁的遗传易感性。结果ERβ基因rs3020444(T/C)多态"T/T"基因型与产后抑郁关联,导致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是其它基因型的2.91(1.22-6.91)倍(P<0.05);"T"等位基因导致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72(1.19-6.18)倍(P<0.05)。未发现rs1256030(C/T)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产后抑郁存在关联。基于rs1256030(C/T)和rs3020444(T/C)的单体型"C-C"对产后抑郁具有保护作用,OR=0.306(0.113-0.827),P=0.019。结论ERβ基因有可能参与了产后抑郁的发病。但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产后 雌激素受体Β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单体型
下载PDF
抑郁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春红 彭毅华 +5 位作者 诸索宇 王志阳 施慎逊 孙莉敏 白玉龙 吴雪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抑郁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104例颅脑创伤患者(伴抑郁障碍54例、不伴抑郁障碍50例)颅脑创伤和抑郁障碍严重程度... 目的初步探讨抑郁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104例颅脑创伤患者(伴抑郁障碍54例、不伴抑郁障碍50例)颅脑创伤和抑郁障碍严重程度,刺激-反应相容性试验记录反应抑制任务反应时间。结果颅脑创伤伴抑郁障碍组HAMD-17(P=0.000,0.000)和ADL(P=0.000,0.000)评分高于颅脑创伤不伴抑郁障碍组和对照组,颅脑创伤不伴抑郁障碍组HAMD-17(P=0.000)和ADL(P=0.000)评分亦高于对照组。无论执行相容性还是不相容性任务,颅脑创伤伴或不伴抑郁障碍组患者反应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00,0.000),颅脑创伤伴抑郁障碍组患者反应时间亦长于颅脑创伤不伴抑郁障碍组(P=0.000)。结论颅脑创伤后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且在伤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仍存在。颅脑创伤伴抑郁障碍可以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应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抑郁 反应抑制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强迫游泳实验研究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福中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9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强迫游泳实验 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 动物模型 抗抑郁活性 抑郁症 遗传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