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乳腺癌重要基础转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卢愚风 王晗 +2 位作者 谢亦璠 江一舟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乳腺癌作为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持续攀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基础转化研究来优化治疗方案,以应对当前治疗中存在的挑战。本文综述中国近5年在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进展,旨在为... 乳腺癌作为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持续攀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基础转化研究来优化治疗方案,以应对当前治疗中存在的挑战。本文综述中国近5年在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进展,旨在为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方向。研究涵盖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生物标志物发掘、耐药机制探索、精准治疗策略优化以及新靶点的鉴别等多个方面。在分子分型方面,研究者通过深入分析乳腺癌亚型,揭示了不同亚型在治疗响应上的显著差异,并针对各亚型提出了特定的治疗策略,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生物标志物的发掘为患者选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显示,利用液体活检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发现多个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带来了新希望。在耐药机制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揭示了内分泌治疗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了逆转耐药的潜在策略,为提升治疗效果开辟了新途径。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领域,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对肿瘤异质性的深入理解,科研人员通过多组学分析不断优化精准治疗策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持续推动乳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另一方面,通过纳米技术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此外,水凝胶贴片技术和肿瘤疫苗的研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总体而言,中国在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乳腺癌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治疗策略的发展带来希望。随着多学科融合的推进和新兴技术的应用,精准治疗有望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础转化研究 耐药机制 精准治疗 生物标志物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李俊杰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指病灶局限在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并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其治疗策略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指病灶局限在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并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其治疗策略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制定对应治疗策略。目前将乳腺癌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进一步划分为激素受体阳性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HER2阳性型等亚型,伴随着不同分子分型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探索,一系列新药的推陈出新,譬如针对激素受体阳性型的CDK4/6抑制剂、针对HER2阳性的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针对TNBC的免疫治疗药物、针对BRCA突变的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及新一代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相继进入临床实践。结合精确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实施,目前早期乳腺癌的预后不断提升,局部治疗也从“最大可耐受”模式更新至“最小最有效”模式。曾经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全乳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而目前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的手术方式。近20年来新辅助治疗促使肿瘤降期,更是为原本不可保乳、不可保腋窝的患者提供了外科降阶梯的可能。近年来,如何缩小手术范围,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的降阶梯局部治疗理念也不断普及。本文就早期乳腺癌局部和系统性治疗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展望予以综述,旨在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肖玉铃 朱秀之 +1 位作者 江一舟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9-679,共11页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具有易复发转移、整体预后差等特点。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不敏感,化疗是其主要的系统治疗手段。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的蓬勃发展及对TNBC分子分型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和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如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等,已为TNBC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正在改变TNBC的临床实践。“精准治疗”“分类而治”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TNBC的分子分型为基础,对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TNBC精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精准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李华 朱秀之 江一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42-853,共12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为缺乏治疗靶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众多进...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为缺乏治疗靶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众多进展。本综述总结了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肿瘤疫苗和溶瘤病毒疗法。我们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角度介绍了各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免疫治疗潜在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与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耐药机制
下载PDF
2022年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子彧 肖毅 +1 位作者 江一舟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2,共8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2年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领域进展颇丰,深化了对乳腺癌分子本质的认识,为乳腺癌精准...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2年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领域进展颇丰,深化了对乳腺癌分子本质的认识,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肿瘤代谢、肿瘤微环境、微生物与肿瘤、肿瘤转移、肿瘤耐药与药物筛选、多组学研究、人工智能共7个方面对2022年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乳腺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础与转化研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腔面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6
作者 张胡云龙 朱秀之 +1 位作者 金希 邵志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54-865,共12页
腔面型乳腺癌约占整体乳腺癌的60%~70%,靶向雌激素信号通路是其重要的治疗策略,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腔面型乳腺癌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既往组学和转化性研究提示,内分泌耐药的成因主要包括基因组变异和表观遗传学变异。针对内分泌耐... 腔面型乳腺癌约占整体乳腺癌的60%~70%,靶向雌激素信号通路是其重要的治疗策略,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腔面型乳腺癌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既往组学和转化性研究提示,内分泌耐药的成因主要包括基因组变异和表观遗传学变异。针对内分泌耐药腔面型乳腺癌,目前临床上已建立囊括多种药物的多线治疗方案。同时,其他新型靶向治疗也逐渐崭露头角,进一步丰富了临床医师的选择。本文将系统性介绍腔面型乳腺癌发生内分泌耐药的机制、发生内分泌耐药后的靶向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内分泌治疗耐药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松阳 江一舟 邵志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521,共12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分子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于早期复发转移,高异质性等特点。目前化疗仍然是TNBC的标准系统治疗方案,但随着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究者对TNBC分子生物学本质认识不断加深,发现可以将其分为多...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分子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于早期复发转移,高异质性等特点。目前化疗仍然是TNBC的标准系统治疗方案,但随着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究者对TNBC分子生物学本质认识不断加深,发现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亚型,根据各种分型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治疗,同时针对肿瘤细胞自身特征与外部微环境特征发现新的靶点开发靶向药物,在经过转化性临床试验验证后加入现有治疗方案。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TNBC精准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治疗方案 分子分型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