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始于一百多年前,是最早开展的几种肿瘤外科治疗之一,也是大肠癌所有治疗方式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手段,在大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科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无数学者做出了贡献,随着外...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始于一百多年前,是最早开展的几种肿瘤外科治疗之一,也是大肠癌所有治疗方式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手段,在大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科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无数学者做出了贡献,随着外科手术技术进步、手术辅助器械的发展、对器官胚胎学发生的再认识,大肠癌手术的规范性有了更明确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外科治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文涛 李溟涵 +3 位作者 蔡继东 李聪 宋望 徐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的诊断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如今人们对于肿瘤进行实时监测的需求。对比传统的检测手段,ctDNA检测不仅无创,而且能...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的诊断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如今人们对于肿瘤进行实时监测的需求。对比传统的检测手段,ctDNA检测不仅无创,而且能够实时检测肿瘤全面的基因组信息。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逐渐凸显出其在CRC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本文就ctDNA在CRC患者中早期筛查、微小残留病变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DNA 精准治疗 筛查 疗效评估 耐药 肿瘤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舒晓亮 王铭河 +2 位作者 赵坚 于婷婷 康凯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3例限期手术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2),两组根据理想体重给予等热量104.5k J/kg·d和等氮量0.2 g/kg·... 目的研究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3例限期手术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2),两组根据理想体重给予等热量104.5k J/kg·d和等氮量0.2 g/kg·d的肠内营养聚合剂,研究组给予高能型肠内营养(力存),对照组给予肠营养聚合剂(能全力),试验期为7天。观察基础人口学资料及临床信息,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结果两种肠内营养均能同等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两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TP)、转铁蛋白(F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第7天,研究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术前的,而血液IL-1、TNF-α水平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术前的。术后第7天CD4、CD8水平与对照组及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各参数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力存)明显改善大肠癌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和提高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型肠内营养 大肠肿瘤 营养状况 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对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康凯 舒晓亮 +3 位作者 姬舒荣 钟静霞 王铭河 张勇胜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营养支持对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6个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营养支持对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6个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定,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符合标准的RCT相关文献(n=921)。Meta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增强化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使患者临床感染率降低至65%,95%CI[0.47,0.90],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住院时间平均缩短1.95 d,95%CI[-3.03,-0.87],P=0.000 4,具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IgG平均增加1.27 g/L,95%CI[0.80,1.73],P<0.000 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能有效地降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提高免疫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卫生经济学意义。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 ,有利于围手术期肿瘤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婚姻状态对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宝荣 张霞 +3 位作者 徐烨 李心翔 董春燕 肖长春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81-85,92,共6页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美国SEER数据库中1988至2011年间诊断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包括阑尾)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婚姻状态与总因死亡(overall-cause mortality,OM)和肿瘤特异性死亡(canc...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美国SEER数据库中1988至2011年间诊断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包括阑尾)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婚姻状态与总因死亡(overall-cause mortality,OM)和肿瘤特异性死亡(cancer-specific mortality,CSM)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婚姻状态(已婚,未婚和离异、分居、丧偶)对结直肠内分泌肿瘤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组2 962例患者中,已婚组占60%,未婚组占14%,分居、离婚、丧偶(S D W)组占26%。多因素C ox回归分析表明,相比于已婚组及未婚组,SDW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HR=1.15,P=0.038)和总因死亡(HR=1.19,P=0.002)均较高;相比于已婚组,未婚组总因死亡(HR=1.24,P=0.006)较高。结论 S D W患者有较高的CSM和OM;该风险独立于年龄、ENETS分期、肿瘤位置、就诊年份。提醒医务人员在这类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提供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状态 SEER项目 结直肠肿瘤 预后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1.37万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生存报告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昌明 郭天安 +10 位作者 莫淼 袁晶 沈洁 王泽洲 黄丹 朱骥 李心翔 蔡国响 徐烨 蔡三军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6-25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3 721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和5年OS和DFS,根据年龄组、性别、治疗时期、肿瘤分期以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各亚组分别描述。结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经中位54.03个月随访后,5年OS和0~Ⅲ期患者5年DFS分别为73.87%和72.25%。0~Ⅰ、Ⅱ、Ⅲ和Ⅳ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年OS分别为91.92%、87.15%、70.49%和27.70%,4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5年OS为74.93%,差于4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不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壁外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环切缘情况患者的生存差异显著。结论:首次报告中国国内单中心超万人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长期生存结果,44岁及以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较低,肿瘤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可改变因素,应加强早诊早治,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MicroRNA在晚期大肠癌一线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劲松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9-5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当前较为重要的是探究标志物能够预测化疗耐药标志物,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Ⅳ期大肠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当前较为重要的是探究标志物能够预测化疗耐药标志物,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Ⅳ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术后患者都使用大肠癌术后规范化一线化疗(希罗达+奥沙利铂)。选取化疗耐药与有效癌组织标本各3例共6例使用microRNA芯片检测。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miR-4299、miR-196b、miR-324-5p、miR-455-3p和miR-939,将候选miRNA在100例Ⅳ期大肠癌患者手术癌组织标本中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通过芯片筛选,共5个miRNA可能与大肠癌一线化疗耐药有关。miR-4299和miR-196b对化疗耐药有显著诊断意义。miR-4299的AUC为0.784,而miR-196b的AUC为0.647。两个联合诊断AUC为0.8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9%和90.9%。结论:miR-4299和miR-196b有可能作为诊断对大肠癌一线化疗耐药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标志物 miR-4299 miR-196b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8个家系64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建胜 俞美萍 莫善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8个家系6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个家系64例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1.8(20-71)岁,共有大肠...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8个家系6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个家系64例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1.8(20-71)岁,共有大肠癌85处,其中85.9%为结肠癌,72.9%位于脾曲近侧结肠,21.9%有多原发大肠癌。结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垂直传播特征,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病 遗传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论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建设发展与国际化历程
9
作者 李雁 朱正纲 +9 位作者 崔书中 梁寒 王辉 蔡国响 许洪斌 彭正 党诚学 武爱文 杨盈赤 杨智冉(翻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56-1262,共7页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的形成和优化。近20年来,中国的腹膜癌研究进步迅速,在仪器设备研发、技术方案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学科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快速融入腹膜肿瘤学国际联盟的国际化发展大格局。中国胃癌腹膜转移癌临床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里程碑事件,C-HIPEC方案的推广实施,2021年国内主办第12届国际腹膜癌大会,都是该领域的突出成果,也使中国在腹膜癌诊治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与中国腹膜癌患者的巨大治疗需求相比,腹膜肿瘤学发展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肿瘤学家加倍努力,推动立足于国情的中国腹膜癌防治研究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发展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 被引量:34
10
作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赵任 +15 位作者 蔡三军 许剑民 张卫 蔡国响 常文举 戴卫星 高显华 季晓频 刘方奇 莫少波 彭俊杰 齐志鹏 王绍栋 张弢 张雅琦 钟芸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6,共54页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上海市自2013年起,持续开展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发病风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并进行及时治疗,显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上海市各大医院规范化诊治水平较高,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但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未开展结直肠癌相关防治项目,同时,由于基层医院业务能力不足,较低的早期诊断率及早期治疗率成为限制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基层医院对于结直肠癌背景、风险预防、常用筛查手段、规范性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认知不足的现状,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上海各大医院结直肠癌诊治专家,共同编写《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方案从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提供了相关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方案旨在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升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治效果。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结直肠癌虽然已有多种筛查方法,但仍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全国众多医院,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着规范化的问题。因此,未来结直肠癌防治之路除了开发更高效的筛查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在诊断和治疗上为基层医院提供帮扶,强调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化,提高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提升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最后还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筛 早诊 早治
下载PDF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若昕 叶紫岚 +1 位作者 翁俊勇 李心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92,共8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日益增加。目前高龄Ⅱ期CRC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通常接受减弱的化疗方案或不化疗,而这是否会引起不良的肿瘤学结局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日益增加。目前高龄Ⅱ期CRC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通常接受减弱的化疗方案或不化疗,而这是否会引起不良的肿瘤学结局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去除偏倚后,高龄对于Ⅱ期CR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 314例2008—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过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Ⅱ期、无既往肿瘤史、术后5年内无第二原发肿瘤且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CRC患者。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编号:050432-4-2108^(*))。使用R软件(version 3.0)的survminer包(surv_cutpoint算法)计算年龄相对于生存的最佳临界值为73岁。比较高龄组(年龄>73岁)和非高龄组(年龄≤73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并使用survival包和rms包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在性别、肿瘤位置、分化、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和pT分期等方面均衡可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是OS[风险比(hazard ratio,HR)=3.667(2.946~4.565),P <0.001]和DFS[HR=2.368(1.953~2.872),P<0.001]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Ⅱ期CRC患者的预后。结论:在Ⅱ期CRC患者中,高龄与较短的OS及DFS相关。足够强度的辅助化疗或许是必要的。治疗决策可根据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分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高龄 预后 化疗方案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医学科技成果与医学科普融合的路径探讨——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海 莫少波 +1 位作者 刘洋 宋宏伟 《传媒评论》 2024年第10期73-76,共4页
在科技资源视角下,科学研究产物持续推动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融媒体时代背景中,剖析医学科技成果向医学科普转化的优势及痛点,找准两者美妙结合的切入点,探讨具有可行性的路径,为国内众多优质科技资源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具... 在科技资源视角下,科学研究产物持续推动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融媒体时代背景中,剖析医学科技成果向医学科普转化的优势及痛点,找准两者美妙结合的切入点,探讨具有可行性的路径,为国内众多优质科技资源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 医学科普 媒体融合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作者 邹海 陈臻瑶 +1 位作者 莫少波 张雅萍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对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健康服务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5年至2023年关于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年度... 目的对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健康服务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5年至2023年关于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年度发文数量、发表期刊情况、作者发文量和合作情况、关键词分布等进行实证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相关文献722篇。从文献时序分布上看,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研究分为萌芽阶段(2005—2008年)、迅速发展阶段(2009—2014年)和内涵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文献发表期刊集中度高,涉及学科单一;作者合作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和社区健康管理实施;研究的最新领域则是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结论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文献发表期刊集中,学科单一;作者合作呈小聚集、大分散;研究热点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和社区健康管理实施;研究前沿为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健康管理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文献分析 计量学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赋能专病科普的路径探索
14
作者 邹海 刘洋 +1 位作者 莫少波 宋宏伟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多学科交叉在医学实践中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发展模式,由临床医学中诞生,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普之中。【方法】在专病科普领域中,多学科交叉因大众与日俱增的健康知识需求,逐渐被树立为突破传统科普形式的新要求,也在提... 【目的】多学科交叉在医学实践中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发展模式,由临床医学中诞生,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普之中。【方法】在专病科普领域中,多学科交叉因大众与日俱增的健康知识需求,逐渐被树立为突破传统科普形式的新要求,也在提高科普信息质量,提升传播效能,实现精准科普等方面体现出了充分的优势。【结果/结论】本文通过多学科交叉在组建科普团队,由病例衔接学科,创新传播渠道等系列专病科普路径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为多学科交叉赋能专病科普的新思路,为专病科普的不断发展提供框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专病科普 医学科普 科普传播
下载PDF
探索阳性淋巴结比率在yp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伍雯 张若昕 +4 位作者 翁俊勇 马延磊 蔡国响 李心翔 杨永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3-880,共8页
背景与目的:当前,对于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和T4bM0的潜在可切除结肠癌患者,指南均推荐新辅助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和增加转化性切除的可能性。其中对于ypⅢ期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均使用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 背景与目的:当前,对于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和T4bM0的潜在可切除结肠癌患者,指南均推荐新辅助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和增加转化性切除的可能性。其中对于ypⅢ期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均使用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TNM分期系统评估术后病理学特征。然而,新辅助治疗会导致术区淋巴结退缩,检出淋巴结数不足12枚的患者无法按照常规的TNM分期进行划分,因此TNM分期常无法预测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ypⅢ期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阳性淋巴结比率(positive lymph node ratio,LNR)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ypⅢ期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且行根治性手术的ypⅢ期CRC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等级、病理学分期以及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复发或死亡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纳入标准:接受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Ⅲ期的CRC患者。排除标准:①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发现已有远处脏器转移;②有既往恶性肿瘤病史;③多原发性CRC。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050432-4-2108*)。使用R软件的survminer包(surv_cutpoint算法)计算LNR相对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最佳临界值并依此将患者分为低LNR组和高LNR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不良病理学特征并使用survival包和rms包绘制DFS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489例患者,男性289例,女性200例,中位年龄为56岁(23~8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62 d。随访期间,164例(33.5%)患者死亡。整个队列中,204例(41.7%)患者检出淋巴结数不足12枚。LNR的最佳临界值为0.29,317例患者划为低LNR组(LNR≤0.29),172例患者划为高LNR组(LNR>0.29)。高LNR组相比低LNR组DFS更短[风险比(hazard ratio,HR)=2.103,95%CI:1.582~2.796,P<0.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LNR是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1.825,95%CI:1.391~2.394,P<0.001)。根据纳入LNR的多分类DFS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接受新辅助治疗的Ⅲ期CRC患者的DFS。结论:LNR是ypⅢ期CR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与其他不良临床病理学特征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DFS预测效力。因此,将LNR作为TNM分期的补充可以提高CRC的预后评估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阳性淋巴结比率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微卫星稳定性的一致性分析
16
作者 朱惠 蔡继东 +2 位作者 李溟涵 杨文涛 徐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探究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错配修复(MMR)状态与二代测序(NGS)鉴定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一致性,并评估其结果与中国结肠直肠癌(CRC)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HC和NGS测序分别鉴定CRC的MMR及MSI状态,评估不同检测方式的... 目的:探究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错配修复(MMR)状态与二代测序(NGS)鉴定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一致性,并评估其结果与中国结肠直肠癌(CRC)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HC和NGS测序分别鉴定CRC的MMR及MSI状态,评估不同检测方式的一致性。结果:IHC与NGS检测方式一致性为98.36%,一致性良好(Kappa=0.856)。pMMR/MSI-H亚型中存在一定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胚系变异,dMMR/MSS亚型中MLH1和PMS2共同缺失最为常见。分型不一致的病人多集中于发病较早的右半结肠(P<0.01),且分化相对较差。结论:经IHC和NGS检测的MSI一致性很好,可高达98%以上。为避免因MSI状态误诊而影响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决策,对于分化较差的早期阶段右半结肠必须高度重视MSI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错配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二代测序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疗效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康凯 舒晓亮 +4 位作者 姬舒荣 钟静霞 王铭河 张勇胜 唐大寒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2-33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CBM、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纳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目的:系统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CBM、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纳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定,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n=565)。Meta分析显示,低氮低热量试验组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1.36 mmol/L,95%CI[-2.01,-0.72],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含量平均增加1.31g/L,95%CI[-3.11,5.74],P=0.56,无显著性差异;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为35%),95%CI[0.19,0.63],P=0.0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卫生经济学方面,试验组住院天数平均缩短2.41天,95%CI[-3.80,-1.02],P=0.00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人营养药品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合并SMD=-2.53,95%CI[-7.18,2.11],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术后病人早期给予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术后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低热量 肠外营养 腹部手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宇辰 张长胜 +4 位作者 梁斐 黄丹 朱骥 徐烨 刘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2-5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XELOX或FOLFOX为一线化疗方案的Ⅳ期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和h PMS2的蛋白表达,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现MSI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化疗敏感性存在相关。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79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患者中,MSI患者(22例)较MSS患者(57例)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19.9个月vs 7个月,P=0.005),但MSI与OS无关(P=0.07)。对该79例患者预后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I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MSS/MSI,HR=2.079)。此外,该群患者的MSI状态与疾病控制率(59.1%vs31.6%,P=0.025)相关。结论:在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因而有必要对该群患者进行微卫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舒晓亮 康凯 +6 位作者 钟静霞 史哲溪 柳先丽 王铭河 刘载道 张勇胜 姚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9/112)vs 17.1%(18/105),P=0.042],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17/112)vs 22.9%(24/105)、7.1%(8/112)vs 5.7%(6/105),P均>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总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1),年龄、营养方式和感染性并发症是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手术类型、营养费用和总住院时间是总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5);营养方式和总住院时间是营养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1)。两组出院前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58.9±17.1)分vs(56.3±1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但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评分和经济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劣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疗法 消化系统疾病 围手术期 治疗结果 感染性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3
20
作者 施德兵 李心翔 +3 位作者 蔡三军 顾卫列 肖长春 莫善兢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1年7月因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TME术(腹腔镜组)67例及行开腹TME术(开腹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1年7月因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TME术(腹腔镜组)67例及行开腹TME术(开腹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保留肛门率分别为65.7%(44/67)和60.6%(43/71);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4±68.3)min、(122.7±42.5)min;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9±37.6)mL、(119.1±32.7)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组切除标本长度分别为(18.4±4.23)cm、(19.7±6.17)cm,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分别为(3.6±1.9)cm、(3.3±1.7)cm。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0.3±8.3)cm、(21.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环切缘受累情况类似;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2.99%)。围手术期并发症腹腔镜组4例,开腹组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TME术的近期疗效与开腹TME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