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7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姚之丰 程竞仪 刘晓航 丁建辉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讨DWIBS与核素骨扫描成像在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DWIBS及核素骨扫描检查,比较两者检出骨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0例(共165处)发生骨转移,其中DWIBS检出26例(143处),核素骨扫描检出23例(132处),两者在检出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506)。DWIBS及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较为接近,分别为86.7%、96.3%、86.1%和76.7%、88.5%、72.2%;DWIBS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核素骨扫描,分别为83.3%、55.6%和50.0%、30.0%。分析DWIBS和核素骨扫描检出骨转移的部位,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6.7%(143/165)、80.0%(132/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0,P=0.104);但DWIBS在检出骨盆及四肢长骨转移方面优于核素骨扫描,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和7.636,P=0.023和0.016)。结论:运用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骨转移性病灶,且与核素骨扫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骨转移 核素骨扫描
下载PDF
核医学影像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忠毅 章英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123-1126,共4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于1876年由Malassez等[1]首先报道,1960年被Li-ebow[2]正式命名前,尚有肺腺瘤病、肺泡细胞癌及细支气管癌等名称,组织发生也为众多学者所困惑。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入...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于1876年由Malassez等[1]首先报道,1960年被Li-ebow[2]正式命名前,尚有肺腺瘤病、肺泡细胞癌及细支气管癌等名称,组织发生也为众多学者所困惑。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入腺癌,认为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2%-14%。1999年和2004年WHO均将单纯型BAC严格定义为沿着肺泡结构鳞片状扩散、没有基质、血管和胸膜侵犯的肿瘤,且可进一步分为非粘液型(60%-65%)、粘液型(20%-25%)和混合型(12%-14%)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核医学影像 CARCINOMA 世界卫生组织 细支气管癌 肺泡细胞癌 原发性肺癌 组织发生
下载PDF
^(99m)Tc-转铁蛋白-DTPA-Gd核素/磁性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基于转铁蛋白受体表达水平的肿瘤成像 被引量:3
3
作者 顾丙新 孙玉云 +3 位作者 杨忠毅 罗建民 张建平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转铁蛋白(Holo-Transferrin,Tf)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广泛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并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Tf-DTPA-Gd在体、无创性检测多种人源性肿瘤TfR表达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背景与目的:转铁蛋白(Holo-Transferrin,Tf)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广泛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并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Tf-DTPA-Gd在体、无创性检测多种人源性肿瘤TfR表达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制作10种人肿瘤细胞的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经荷瘤鼠尾静脉注射^(99m)Tc-Tf-DTPA-Gd或Tf-DTPA-Gd 4 h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靶本比值即靶区/肌肉组织(target-to-muscle ratios,T/M)或相对信号增强值(relative signal enhancement,rSE);显像结束后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H-score法评估10种肿瘤表达TfR水平。选用两样本t检验及Spearman分析数据。结果:10种移植瘤模型均可用于成像。注射双模态探针4 h后,有9种肿瘤摄取^(99m)Tc-Tf-DTPA-Gd,其中胶质瘤细胞U87的T/M值最高,乳腺癌细胞MDA-MB-468也有较高的T/M值;而前列腺癌细胞PC-3肿瘤几乎不摄取,T/M值接近1,与MDA-MB-468 T/M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9,P=0.002)。MRI显示,MDA-MB-468肿瘤强化明显,rSE达(154.88±8.71)%,而PC-3肿瘤为(111.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1,P=0.001)。PC-3肿瘤几乎不表达TfR,其余9种肿瘤均不同程度地表达TfR。Tf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探针的T/M值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15,P<0.001)。结论:^(99m)Tc-Tf-DTPA-Gd可在体、无创性反映肿瘤表达TfR受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 分子影像 双模态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肿瘤分子显像剂^(18)F-氟乙基胆碱的自动化合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明伟 章英剑 +1 位作者 张勇平 袁慧瑜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9-863,共5页
18F-氟标记的胆碱衍生物18F-氟乙基胆碱(18F-FeCH)对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的显像诊断均比较敏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两步-一锅法",经过对商品化Explora FDG4合成模块进行合理的改装发展了18F-FeCH的自动化合成... 18F-氟标记的胆碱衍生物18F-氟乙基胆碱(18F-FeCH)对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的显像诊断均比较敏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两步-一锅法",经过对商品化Explora FDG4合成模块进行合理的改装发展了18F-FeCH的自动化合成方法。第一步是18F离子与1,2-二对甲苯磺酰基乙烷的亲核取代反应,90℃反应5min,生成标记中间体18F-氟乙基对甲苯磺酰酯。第二步是18F-氟乙基对甲苯磺酰酯与N,N-二甲基-2-羟乙基铵之间的烷基化反应,100℃反应8min,经过Sep-pak硅胶柱分离,获得目标产物18F-FeCH。总合成时间约65min,放射化学产率为30%(未衰变校正),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eCH 胆碱 分子显像剂 PET/CT 自动化合成
下载PDF
^(18)F-FMISO的自动化合成改进及其肿瘤乏氧Micro-PET/CT显像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明伟 张勇平 +2 位作者 郑宇佳 鲍晓 章英剑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43,共6页
1-H-1-(3-[18F]氟-2-羟基丙基)-2-硝基咪唑(18F-FMISO)是特异性肿瘤乏氧分子影像探针,其PET/CT显像指导肿瘤放疗靶区的勾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建立18F-FMISO的改进的自动化合成方法,开展其肿瘤乏氧Micro-PET/CT显像研究... 1-H-1-(3-[18F]氟-2-羟基丙基)-2-硝基咪唑(18F-FMISO)是特异性肿瘤乏氧分子影像探针,其PET/CT显像指导肿瘤放疗靶区的勾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建立18F-FMISO的改进的自动化合成方法,开展其肿瘤乏氧Micro-PET/CT显像研究。基于标记前体NITTP和简便的"一锅法",利用升级、改进的Explora GN模块,依次完成放射氟化反应(NITTP(10 mg),MeCN(1.0 mL),120 oC,5.0 min)、水解反应(HCl(1.0 mol/L,1.0 mL),130 oC,8.0 min)和HPLC分离纯化,自动化合成18F-FMISO。同时,采取分析型Radio-HPLC和Radio-TLC等方法检测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利用Micro-PET/CT进行荷SW1990胰腺肿瘤乏氧显像实验。结果表明,18F-FMISO的自动化生产时间约为65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30 5.0)%(未衰变校正,n=20),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比活度为(2.04 0.17)×1011Bq·mol–1,化学纯度得到改善。Micro-PET/CT显像表明,18F-FMISO在荷SW1990瘤鼠体内均呈全身分布,最佳的肿瘤乏氧显像时间为注射后3.0 h,肿瘤/肌肉吸收比为3.00 0.08。本研究建立了基于HPLC分离纯化而改进的18F-FMISO的自动化合成方法,而且其Micro-PET/CT肿瘤乏氧显像对比度高,为乏氧显像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制备方法和基本的实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MISO 肿瘤乏氧显像 自动化合成 HPLC分离 Micro-PET/CT
原文传递
用核素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敏 章英剑 +5 位作者 王新村 邵鹏 孙建民 王华英 陈中伟 蒋长英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1-263,i001,共4页
目的探讨核素法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的可行性及术前核素显像对术中快速、准确定位SLN的作用。方法20例按国际妇产科学联盟(FIGO)标准诊断为Ⅰb或Ⅱa期宫颈癌患者,于其肿瘤周围多点、对称注射99Tcm硫胶体,行即刻平面显像及断层显... 目的探讨核素法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的可行性及术前核素显像对术中快速、准确定位SLN的作用。方法20例按国际妇产科学联盟(FIGO)标准诊断为Ⅰb或Ⅱa期宫颈癌患者,于其肿瘤周围多点、对称注射99Tcm硫胶体,行即刻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定位)或视情况行延迟显像;10~12h后术中行“热点”γ探测,并在核素注入点处注入4ml生物染料,记录蓝染淋巴结的部位和数目,再行常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进行活组织检查。分析各“热点”、蓝染淋巴结的相互关系和病理结果。结果20例患者核素法、染料法联合探测SLN检出率100%(5353枚),无假阴性。术中γ探测检出率925%(4953枚),染料法检出率887%(4753枚),两法符合率为75%(1520例)。13例术前显像定位的SLN区域与γ探测相符,符合率为65%(1320例)。结论核素法可用于寻找宫颈癌SLN,联合染料法可提高SLN的检出率;术前显像可试用于指导术中快速定位S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放射性核素显像 染剂和染色法 胶体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忠毅 施伟 +1 位作者 朱蓓玲 章英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排除腮腺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的18F-FDG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CT或MRI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PET/C...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排除腮腺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的18F-FDG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CT或MRI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PET/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9.5%、91.7%、71.4%和100.0%,高于CT/MRI传统影像学检查的60.0%、68.4%、66.7%、33.3%和86.7%,且两者的准确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18F-FDGPET/CT显像诊断局部复发2例(1例假阳性),检出远处转移灶及其它病变各3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随访中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淋巴转移
下载PDF
^(18)F-SFB-Annexin B1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宇佳 王明伟 +5 位作者 张建平 徐俊彦 杨忠毅 程竞仪 张勇平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803,共6页
背景与目的: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化疗的机制之一,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无创、动态地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药物筛选和疗效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偶联的氟-18-膜联蛋白B1(18F-SFB-AnnexinB1)显像剂早期评价化疗诱导... 背景与目的: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化疗的机制之一,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无创、动态地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药物筛选和疗效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偶联的氟-18-膜联蛋白B1(18F-SFB-AnnexinB1)显像剂早期评价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以SFB作为中间体将18F标记到AnnexinB1上。了解18F-SFB-Annexin B1在健康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性。建立Walker-25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 200 mg/kg,n=3),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0.9%的氯化钠溶液(n=3)。24 h后静脉注射18F-SFB-Annexin B1,分别于注射后1、2、3、4 h进行PET/CT显像。比较肿瘤/肌肉放射性摄取率比值(T/M)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测定凋亡指数(AI)的关系。结果:18F-SFBAnnexin B1放化纯度>95%,生物分布显示肾脏放射性最高,其次为肝、脾和心肌,显像剂在体内清除速率快。化疗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T/M比值分别为4.38±0.56、6.75±1.16、6.44±1.12、4.81±0.17和2.35±0.14、2.99±0.55、3.04±0.41、2.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790、16.913、14.046、77.517,P均<0.05)。TUNEL染色AI分别为(21.00±0.04)%和(8.5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39,P<0.05),且T/M值与AI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5)。结论:18F-SFB-AnnexinB1能早期反映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望用于活体细胞凋亡分子显像和早期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B1 凋亡 放射性核素显像 化学疗法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PET/CT在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5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顾雅佳 姚之丰 程竞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7-46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尤其可以较好的显示转移病灶、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该文旨在评价DW... 背景与目的: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尤其可以较好的显示转移病灶、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该文旨在评价DWIBS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有转移的患者行DWIBS扫描,并与PET/CT结果相对照,统计学采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38个转移性病灶,其中DWIBS检出218个(91.6%,218/238),PET/CT检出209个(87.8%,209/238),且DWIBS和PET/CT同时检出200个转移性病灶,两者的一致率为88.7%(211/238),但两种检查在检出转移病灶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P=0.157);Kappa检验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程度尚可(P=0.000)。DWIBS和PET/CT在检出脑及骨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31),但在检出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9和1.000)。结论: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恶性肿瘤转移性病灶。与PET/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BS检出脑、骨转移较PET/CT敏感,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原发肿瘤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DWIBS作为筛查转移病灶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肿瘤 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肿瘤细胞增殖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3'-脱氧-3'-[^(18)F]氟胸苷的自动化生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伟 章英剑 张勇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7-542,共6页
采用升级改进的Explora GN模块和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单元,基于"一锅-两步"法发展肿瘤细胞增殖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3'-脱氧-3'-[18F]氟胸苷(18F-FLT)的自动化生产方法:第一步是前体BDNT与活化18F离子之间的亲核放射[1... 采用升级改进的Explora GN模块和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单元,基于"一锅-两步"法发展肿瘤细胞增殖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3'-脱氧-3'-[18F]氟胸苷(18F-FLT)的自动化生产方法:第一步是前体BDNT与活化18F离子之间的亲核放射[18F]氟化反应,120°C加热回流5 min,产生标记中间体18F-BDFT;第二步是18F-BDFT的水解反应,直接加入盐酸溶液,110°C加热5 min,生成目标产物18F-FLT,使用HPLC分离纯化。该18F-FLT自动化生产方法具备快速、可靠和连续多次合成能力的特点,总合成时间小于65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15%-25%(未衰减校正,n>20)。18F-FLT所有质量控制指标都符合放射性药物的质量要求,其中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化学纯度和比活度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LT 细胞增殖 分子显像探针 自动化合成模块
原文传递
分子影像学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鲍晓(综述) 程竞仪(综述) 章英剑(审校)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学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 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学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学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MDA标准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68)Ga-FAPI PET/CT对不同类型淋巴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12
作者 邢泽华 马光 +5 位作者 刘菲 张建平 许晓平 胡四龙 宋少莉 刘晓晟 《肿瘤影像学》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68)G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 目的: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68)G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PET/CT在不同类型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1周内行^(18)F-FDG和^(68)Ga-FAPI PET/CT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显像剂对病灶的检出率,同时比较两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肿瘤与肌肉本底比值(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及肿瘤与肝脏本底比值(target-to-liver ratio,TLR)的差异。结果:纳入28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共计197个淋巴瘤病灶(其中淋巴结病灶167个、结外病灶30个),^(18)F-FDG PET/CT检出191个病灶(其中淋巴结病灶161个、结外病灶30个),而^(68)Ga-FAPI PET/CT检出病灶98个(其中淋巴结病灶74个、结外病灶24个),^(18)F-FDG PET/CT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68)Ga-FAPI PET/CT;但对于胃肠道浸润,^(18)F-FDG PET/CT具有更高的假阳性。所有淋巴瘤患者SUV_(max)-FDG>SUV_(max)-FAPI,TBR-FDG>TBR-FA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 vs 6.5,13.3 vs 3.4,P<0.05)。但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18)F-FDG PET/CT和^(68)Ga-FAPI PET/CT的SUV_(max)及TBR为12.3 vs 6.5及11.6 vs 5.1(均P>0.05);惰性淋巴瘤的SUV_(max)及TBR为10.2 vs 10.9及21.4 vs 5.1(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淋巴瘤患者两种检查的TLR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5.2 vs 5.2,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优于^(68)Ga-FAPI PET/CT,但是对于HL及惰性淋巴瘤,两者间代谢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FDG PET/CT的优势不明显;^(68)Ga-FAPI PET/CT对于胃肠道浸润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氟代脱氧葡萄糖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
下载PDF
以核素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小分子抑制剂为探针的前列腺癌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四龙 许晓平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于前列腺癌及其转移灶中,可作为生物分子靶点,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复发检测、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综述以核素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为探针的前列腺癌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分子影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肿瘤乏氧和乏氧分子影像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竞仪(综述) 耿道颖(审校) 章英剑(审校)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3期172-177,共6页
乏氧是肿瘤对放化疗抵抗的主要因素之一。PET乏氧显像发展至今有近10年的历史,尽管不断有新的正电子乏氧显像剂问世,但18F-MISO仍是临床前和临床经验累积最多的显像剂。该文综述了18F-MISO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进展,着重于肿瘤的异质性... 乏氧是肿瘤对放化疗抵抗的主要因素之一。PET乏氧显像发展至今有近10年的历史,尽管不断有新的正电子乏氧显像剂问世,但18F-MISO仍是临床前和临床经验累积最多的显像剂。该文综述了18F-MISO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进展,着重于肿瘤的异质性对乏氧阈值判断的影响,并与血氧水平依赖(BOLD)MRI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乏氧 18F-MISO 血氧水平依赖MRI
下载PDF
前列腺癌多学科病案讨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行挽救性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跃 戴波 +6 位作者 叶定伟 姚伟强 马学军 程竞仪 张盛 甘华磊 周良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9-462,共4页
1参加人员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病例汇报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王跃医生讨论嘉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 1参加人员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病例汇报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王跃医生讨论嘉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周良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甘华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程竞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姚伟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马学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张盛教授2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7岁,汉族,已婚。因“尿流变细、排尿费力2个月”于外院就诊,2015年9月外院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为23.25ng/mL,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挽救性淋巴结清扫 多学科综合治疗
下载PDF
Na^(18)F用于肿瘤骨转移病灶显像及其诊断效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竞仪 章英剑 +7 位作者 王新村 王明伟 潘玲玲 张勇平 胡四龙 郑宇佳 卢麟俊 潘禾戎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介绍骨转移瘤的Na18F PET/CT显像,并比较其与Na18F PE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15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显像,将肉眼可见的骨骼热区记... 目的介绍骨转移瘤的Na18F PET/CT显像,并比较其与Na18F PE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15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显像,将肉眼可见的骨骼热区记为转移、无法定性和非转移病灶,通过临床随访最终定性诊断为转移病灶、非转移病灶,比较3种检查方法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Na18F PET/CT和Na18F PET均检出全部168处病灶,99Tcm-MDP ECT探测到全部病灶的64.88%(109/168)。当无法定性的病灶被计入转移病灶时,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9.17%、72.92%;66.67%、39.58%。前两者与后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χ2=8.2、χ2=18.0、χ2=25.4,P均<0.05)。当无法定性的病灶被计入非转移病灶时,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3.75%;93.33%、79.17%;57.50%、81.25%。PET/CT、PET较ECT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χ2=22.5,P均<0.05),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8、χ2=0.44,P均>0.05)。结论 Na18F PET/CT用于骨转移瘤显像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兼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疾病 18F离子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
下载PDF
^(99m)Tc-HYNIC-TOC SPECT/CT显像探测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灶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津津 徐俊彦 +4 位作者 许晓平 杨忠毅 张建岗 陆晓聆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神经内分泌肿瘤肝(NET)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对17例行99mTc-HYNIC-TOC检查的NET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发灶为直肠NET者13例、胰腺NET者3例、腹腔来源NET者1例。静脉注射10~15 mCi 99mTc-HYNIC-TOC... 目的探讨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神经内分泌肿瘤肝(NET)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对17例行99mTc-HYNIC-TOC检查的NET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发灶为直肠NET者13例、胰腺NET者3例、腹腔来源NET者1例。静脉注射10~15 mCi 99mTc-HYNIC-TOC后2 h行全身和腹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各肝脏转移灶进行图像分析,测量靶/非靶放射性计数比值(T/NT)。结果 99mTc-HYNIC-TOC对NET患者肝转移的诊断阳性率为76.5%(13/17),阳性病灶T/NT比值平均为3.73±2.57(1.50~13.03,n=46),病灶检出率为92.0%(46/50),同机低剂量CT和同期增强诊断CT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0.0%(20/50)和64.7%(11/17)。99mTc-HYNIC-TOC SPECT/CT检出最小病灶最大径仅7 mm,T/NT值达2.68。此外,全身平面显像配合SPECT/CT断层显像可更准确发现更多肝内转移灶,对肝转移灶疗效评价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 99mTc-HYNIC-TOC SPECT/CT显像可准确、灵敏地探测肝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HYNIC-TOC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下载PDF
膜联蛋白在肿瘤凋亡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宇佳 章英剑 王明伟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不能在肿瘤治疗早期即对疗效进行有效判断,而活体凋亡显像能在细胞水平对肿瘤组织的改变进行早期、无创、动态监测,从而准确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磷脂酰丝氨酸(PS)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是细胞... 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不能在肿瘤治疗早期即对疗效进行有效判断,而活体凋亡显像能在细胞水平对肿瘤组织的改变进行早期、无创、动态监测,从而准确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磷脂酰丝氨酸(PS)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是细胞凋亡早期最具特征性的改变之一,这使得PS成为细胞凋亡显像的有效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膜联蛋白可选择性与翻转到细胞膜表面的PS结合,从而可在体内对早期疗效进行判断。由于在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开始24 h后即可观察到大量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活体凋亡显像有助于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两方面对膜联蛋白凋亡显像在抗肿瘤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机制、应用、局限性及未来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肿瘤疗效评价 放射性核素显像 膜联蛋白
下载PDF
《上海医学影像》杂志“临床前分子影像”专栏序言
19
作者 王明伟 章英剑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值此美好的仲秋季节,我们非常荣幸地向广大读者介绍《上海医学影像》杂志新增设的“临床前分子影像(preclinical molecular imaging)专栏”。
关键词 分子影像 医学影像 临床前 杂志 上海 序言
下载PDF
99mTc-HYNIC-TOC SPECT/CT显像探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毅 徐俊彦 +6 位作者 许晓平 张建岗 马光 胡四龙 潘禾戎 程竞仪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drazinonicotinyl-Tyr3-octreotide,^(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价值。方法:对122例行^(99m)Tc-HYNIC-TOC显像的结直肠NE... 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drazinonicotinyl-Tyr3-octreotide,^(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价值。方法:对122例行^(99m)Tc-HYNIC-TOC显像的结直肠NE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灶位于阑尾26例、直肠90例、乙状结肠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静脉注射370~555 MBq^(99m)Tc-HYNIC-TOC 2 h后,全身平面显像,随后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各个病灶进行图像分析,测量靶/非靶放射性计数比值(target/non-target,T/NT),病灶判断以临床治疗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结果:^(99m)Tc-HYNICTOC对结直肠NE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2%、97.4%和95.9%。病灶检出率为89.2%(199/223),阳性病灶T/NT平均值为14.3±9.7(1.3~37.9,n=199),G1与G3、G2与G3级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6,P=0.001;χ~2=19.775,P<0.001)。此外,SPECT/CT断层配合全身平面显像可更加准确地发现病灶,对结直肠NEN患者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可准确、灵敏地探测结直肠N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直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