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届复旦-M.D.Anderson肿瘤中心诊断病理新进展研讨会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建科60周年庆典纪实
1
作者 成宇帆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2009年6月5至7日,第三届复旦-M.D.Anderson肿瘤中心诊断病理新进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召开,适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建科60周年,会议首日还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
关键词 ANDERSON 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 诊断病理 肿瘤中心 病理科
原文传递
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荟萃分析和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配对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杰 陈海泉 +7 位作者 张亚伟 周晓燕 沈盛萍 胡鸿 缪龙升 李鹤成 马龙飞 相加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6-28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的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荟萃分析,并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资料,明确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荟萃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配对研究包括1998...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的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荟萃分析,并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资料,明确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荟萃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配对研究包括1998—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0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180名患者未接受化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9个标志物分析预后和预测化疗价值。结果:共有6项研究,1037例患者纳入本荟萃分析,接受辅助化疗与未化疗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淋巴结有转移的亚组患者中,辅助化疗显示了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中,未化疗组和化疗组的Ⅰ期患者(P=0.59&P=0.59)、Ⅱ期患者(P=0.2778&P=0.2778)及Ⅲ期患者(P=0.695&P=0.8667)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化疗对肿瘤转移至喉返神经和(或)腹腔淋巴结的患者(Ⅳa亚组)最有效。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P=0.038,0.01)。Bcl-2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其在化疗组中的表达较无化疗组更有预测意义。结论: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Ⅳa期(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效果。Bcl-2是分析预后及指导辅助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尽管我们是目前文献报道最大样本的食管癌化疗研究,但结论还需要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辅助化疗 荟萃分析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少见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病理诊断的新进展
3
作者 李慧 毕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2,共8页
随着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各种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认识进一步深化。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简称第五版WHO)对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分类、分级进行更新和补充,本文根据第五版WHO分类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原发于子宫... 随着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各种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认识进一步深化。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简称第五版WHO)对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的分类、分级进行更新和补充,本文根据第五版WHO分类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原发于子宫和近年新发现的几种少见间叶源性肿瘤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临床、病理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1平滑肌源性肿瘤平滑肌源性肿瘤的亚型繁多,本文重点介绍新近引起重视的几种特殊类型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间叶源性肿瘤 诊断 新思路
下载PDF
病理科PCR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蔡旭 张太明 +1 位作者 陆永明 周晓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病理诊断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诊断,日趋成熟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作为一种以体外核酸扩增为基础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诊断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诊断,日趋成熟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作为一种以体外核酸扩增为基础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技术[1]已是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质量控制 标准操作程序
下载PDF
病理会诊流程是怎么样一一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为例
5
作者 许智慧 吕泓 《抗癌》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什么是病理会诊?当一个病例的病理诊断,因医生的诊断水平或医院条件限制,无法明确诊断时,因而无法进行下一步治疗时,则需要让具备条件的医院(通常为上级医院)来对这个病例进行最终诊断,从而让患者可以进行下一步治疗。让具备条件的医院... 什么是病理会诊?当一个病例的病理诊断,因医生的诊断水平或医院条件限制,无法明确诊断时,因而无法进行下一步治疗时,则需要让具备条件的医院(通常为上级医院)来对这个病例进行最终诊断,从而让患者可以进行下一步治疗。让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最终病理诊断的过程则称为病理会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会诊 病理诊断 诊断水平 明确诊断 复旦大学 具备条件 医院
原文传递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创峰 王群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fibrous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患者中1例为少年,6例均为成年人,年龄14~50岁,平均37岁。5例临床...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fibrous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患者中1例为少年,6例均为成年人,年龄14~50岁,平均37岁。5例临床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2例为术中偶然发现。肿瘤分别位于腹腔/盆腔(3例)、颈部(2例)、左腹股沟(1例)和左小腿(1例)。眼观:肿块境界清楚,卵圆形或结节状,质地坚韧。镜检:肿瘤由大量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其间夹杂少量梭形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在胶原化的纤维组织间可见散在的钙化灶或砂砾小体,间质内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灶,部分病例中可见生发中心形成。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34、S100蛋白、actin、desmin、hcaldesmon和ALK1等标记。随访6例,均无复发。结论CFT是一种不同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CFT不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组织学上应与伴有钙化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学分析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vimentin 临床病理学特征 S-100蛋白 纤维结缔组织 生发中心形成 免疫组化标记 DESMIN 梭形细胞 tumor 回顾性分析 病理学形态 无痛性肿块 形态学表现 浆细胞浸润 actin
下载PDF
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涂小予 陈忠伟 +2 位作者 盛伟琪 王坚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9-544,共6页
目的观察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强调诊断标准并探讨病因机制。方法分析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其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 目的观察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强调诊断标准并探讨病因机制。方法分析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其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病例1为良性的肉瘤样附壁结节,以两种细胞成分为主:其一为纤维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部分细胞形态较一致、温和,部分细胞出现高度的核异型性,核分裂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另一种细胞为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巨细胞,常围绕于小的出血腔隙周围。病变中见出血坏死区,并伴明显的炎症反应背景;病例2为恶性的肉瘤性附壁结节,其组织学形态与肉瘤样附壁结节极其相似,但体积大,并出现血管浸润。该2例中的单核细胞表达vimentin,灶性表达AE1/AE3,多核巨细胞表达CD68为主。病例3为恶性的化生性癌性附壁结节,其中的瘤细胞为化生性或低分化癌成分,以表达上皮性标记如AE1/AE3和CK7为主,同时也表达vimentin。结论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为罕见的伴发病变或肿瘤,具有广泛的病理形态图像谱,不同类型的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有完全不同的预后及治疗原则,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附壁结节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侯英勇 谭云山 +7 位作者 许建芳 王岫南 宿杰.阿克苏 周燕南 曾海英 高峰 郑爱华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desmin、α-SMA、MSA以及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病例进行研究,获得34例腹腔、系... 目的 探讨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desmin、α-SMA、MSA以及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病例进行研究,获得34例腹腔、系膜及腹膜后平滑肌肿瘤,其中2例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男性8例,女性26例,年龄26~77岁,平均47.6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腹膜后28例,肠系膜4例,腹腔2例,肿瘤直径5~18cm,平均9.86cm。梭形细胞型32例,其中1例伴有反应性破骨样巨细胞,1例有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区域(即去分化平滑肌肉瘤),上皮型和混合型各1例。此组抗体表达分别为desmin(21/22)、α-SMA(21/21)、MSA(21/21)、CD117(1/21)、CD34(1/21)、S-100蛋白(3/21)、PGP9.5(2/21)。超微结构可见基板、质膜下连续的微饮泡、胞质内丰富的密体和密斑,而细胞器较少。其中4例检测c-kit基因11号外显子序列,均为野生型。平滑肌瘤4例,其中2例分别健在5年和10年;交界性1例;平滑肌肉瘤29例,获访13例,11例(85.0%)在3年内复发、转移或死亡,1例5年后死亡,仅1例无瘤生存10年。结论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主要发生于腹膜后,女性多见,以恶性居多,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4/50 HPF及细胞明显异型性对判断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需与相同部位的胃肠道外间质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肿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DESMIN CD117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Wolffian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文涛 陆洪芬 +2 位作者 张廷璆 张仁元 蒋文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观察Wolffian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Wolffian附件肿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3例Wolffian附件肿瘤均为单侧,位于阔韧带或输卵管系膜。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实... 目的观察Wolffian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Wolffian附件肿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3例Wolffian附件肿瘤均为单侧,位于阔韧带或输卵管系膜。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实体状分布,可见成片的梭形或多边形细胞及排列紧密的管状结构。管腔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少见。管周有PAS阳性的基膜物质。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AE1/AE3、α-inhibin、calretinin和WT1均呈阳性,CD99呈灶性阳性,EMA和CK7呈阴性。结论Wolffian附件肿瘤是具有独特发病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妇科肿瘤,需要和一系列其他妇科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fian附件肿瘤 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英勇 陶琨 +5 位作者 谭云山 纪元 周仲文 郁敏 陆孝禹 朱雄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77-280,I075,共5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 ,提供常规HE诊断的依据。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和形态学观察 ,从 30 0余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确诊 4 5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结果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最常发生于食管 ,其次为胃和直肠...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 ,提供常规HE诊断的依据。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和形态学观察 ,从 30 0余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确诊 4 5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结果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最常发生于食管 ,其次为胃和直肠。其中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 2 0例 ,黏膜肌平滑肌瘤 7例 ,黏膜肌平滑肌肉瘤 1例 ;胃平滑肌瘤 12例 ,均为固有肌层 ;直肠平滑肌瘤 5例 ,其中黏膜肌平滑肌瘤 3例。随访 15例固有肌层平滑肌瘤 ,无肿瘤相关性死亡。镜下平滑肌瘤瘤细胞稀少或欠丰富 ,梭形 ,胞质丰富嗜伊红 ,交叉束状排列 ,偶见钙化及囊变。α SMA、MSA、desmin均弥漫强 (+) ,1例CD117局灶弱 (+) ,CD34均 (- )。平滑肌肉瘤瘤细胞丰富嗜伊红 ,细胞明显异型 ,有核分裂。结论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少见 ,绝大部分为良性 ,恶性罕见 ;最常见于食管和胃 ,直肠也可发生。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 临床病理 形态学 研究
下载PDF
外阴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丹 王坚 +4 位作者 戴兆惠 田秀春 肖芹 王翠梅 顾学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原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外阴原发性SF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岁和65岁。病变均位于左侧外阴靠近大阴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包块,无痛... 目的探讨外阴原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外阴原发性SF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岁和65岁。病变均位于左侧外阴靠近大阴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包块,无痛或轻压痛,表面皮肤正常。肿瘤最大径3.5 cm和4.5 cm。低倍镜下,由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瘤细胞呈席纹状、束状、无序状排列;细胞稀疏区间质内含有透明变性胶原纤维,间质血管丰富,可见厚壁扩张血管,但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不明显,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灶区间质可见明显的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CD34、STAT6、CD99、bcl-2和vimentin(+)。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外阴SF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发生间质黏液变性更为少见。患者预后较好,免疫组化CD34和STAT6(+),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淑妍 杨文涛 +1 位作者 王朝夫 李小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肉瘤样附壁结节主要由破骨样巨细... 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肉瘤样附壁结节主要由破骨样巨细胞、卵圆形的单核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构成。可见核分裂象和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细胞显示多形性,类似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但结节体积均较小且境界清楚,缺乏血管浸润。单核细胞和梭形细胞vimentin(+),desmin、CK(-);多核巨细胞CD68、vimentin(+),CK、desmin(-)。结论肉瘤样附壁结节是一种良性病变,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结节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黏液性肿瘤本身的性质。熟悉肉瘤样附壁结节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可避免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黏液性肿瘤 附壁结节 肉瘤样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被引量:37
13
作者 盛伟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2010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NEN的命名、分类和分级进行修订和统一,纠正以往NE...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2010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NEN的命名、分类和分级进行修订和统一,纠正以往NEN诊断名称使用的混乱、规范NEN的病理分类和分级,增加NEN诊断的互认性,为NEN的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病理学信息。病理医师在常规病理诊断报告时应当按照一定的步骤要求,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分类和分级,并提供临床分期必需的病理参数。近年来,有关NEN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使学者们对2010年第四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的部分内容和分级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新观点,一些数据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探讨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诊断与分级 被引量:3
14
作者 盛伟琪 王坚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和组织,其中以胃肠道、胰腺、支气管和肺最为好发,其他部位如肝、胆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和泌尿生殖道等亦有报道[1]。以往...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和组织,其中以胃肠道、胰腺、支气管和肺最为好发,其他部位如肝、胆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和泌尿生殖道等亦有报道[1]。以往胃肠胰NEN采用的诊断名称较混乱,且无分级标准,直到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名称 神经内分泌细胞 NEOPLASM 泌尿生殖道 NEUROENDOCRINE 血管活性肠肽 多肽激素
下载PDF
重视与恶性肿瘤治疗和预后相关的病理学检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病理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交界性病变/肿瘤和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祥 朱雄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9-421,共3页
交界性病变 /交界性肿瘤是目前诊断病理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病理和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胃肠道的一些交界性病变 /交界性肿瘤及相关病变如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淋巴组织增生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增生性小肠病。
关键词 胃肠道 交界性病变 交界性肿瘤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17
作者 盛伟琪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erineneoplasm,NEN)是一组有显著异质性的肿瘤.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和组织,以胃肠道、胰腺。
关键词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妇科肿瘤病理诊断的新进展
18
作者 杨文涛 朱雄增 《世界肿瘤杂志》 2006年第4期229-232,共4页
本文结合近年来妇科病理诊断领域的新进展,从妇科细胞学、交界性肿瘤诊断进展、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外阴和阴道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在妇科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诊断病理 妇科肿瘤
下载PDF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兵卫 何会女 +1 位作者 张粉娟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A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发生于成年人...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A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发生于成年人,男性和女性各占3例,平均年龄为44岁。肿瘤分别位于下肢(3例)、颈部(2例)和腹膜后(1例)。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术前病程为3个月-38年。大体上,肿瘤境界清楚,结节状,平均直径为4.3 cm。切面呈灰白、灰红或灰褐色,部分病例可见出血性囊腔。镜下,肿瘤内含有成簇分布的薄壁扩张血管,血管壁附有一层厚的玻璃样变物质(纤维素和胶原纤维),可向血管周围间质内延伸,血管之间为片状分布的多形性瘤细胞,核大深染,核内可见假包涵体,但核分裂象罕见。部分区域内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条束状,类似神经鞘瘤。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部分病例还表达CD34和CD99,而S-100蛋白、α-SMA、bcl-2、EMA和CD68均为阴性。6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8个月-13年,无1例复发。结论PHA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软组织肿瘤,熟悉其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上对PHAT宜采取完整性切除,并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多形性 玻璃样变 血管扩张
下载PDF
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49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20
作者 郁敏 侯英勇 +1 位作者 王坚 朱雄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14-217,I056,共5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 对 4 9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行CD117、CD34、actin、desmin、S 10 0和ALKl等标记和分类 ,研究GIMT的鉴别诊断。结果 4 9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 目的 探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 对 4 9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行CD117、CD34、actin、desmin、S 10 0和ALKl等标记和分类 ,研究GIMT的鉴别诊断。结果 4 9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 ,有 36例胃肠道间质瘤 ,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 ,部分病例可呈上皮样 ,瘤细胞排列呈多样化 ,主要表达CD117和CD34;4例平滑肌瘤 ,由嗜伊红梭形细胞组成 ,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α SMA、MSA和 /或desmin ;2例神经鞘瘤 ,形态上与发生于周围软组织的神经鞘瘤有所不同 ,瘤细胞表达S 10 0、PGP9 5和GFAP等抗体 ;炎性纤维性息肉、小肠纤维瘤病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 1例 ,均表达vimentin ,灶性表达actin和desmin ,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尚表达ALK1;余 4例难以分类。结论 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以胃肠道间质瘤最为多见 ,而真正的平滑肌 (肉 )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均非常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源性肿瘤 表达 消化道 瘤细胞 免疫组化 ALK CD117 表型 形态 标记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