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对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
作者 胡圆圆 张丽莉 +1 位作者 倪黎冬 莫淼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主旋律。本文通过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背景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强化成本管控、完善分组规则以及优化病案管理模式等方面展... 目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主旋律。本文通过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背景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强化成本管控、完善分组规则以及优化病案管理模式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医院的发展竞争力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 肿瘤专科医院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海市肿瘤预防控制工作70年回顾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莹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9-273,289,共6页
为深入探究上海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回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在人群肿瘤防治中进展和成效,描述和总结肿瘤预防控制规划、防治网络建设、肿瘤登记制度建设、人群筛查早发现项目等重要公共卫生措施的起始、发展和预防... 为深入探究上海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回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在人群肿瘤防治中进展和成效,描述和总结肿瘤预防控制规划、防治网络建设、肿瘤登记制度建设、人群筛查早发现项目等重要公共卫生措施的起始、发展和预防控制效果,以期为未来进一步降低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影响提供依据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预防控制 规划 网络建设 肿瘤登记 人群筛查
下载PDF
2005—2020年中国国家及分省疾病监测点的肿瘤死亡疾病负担数据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章新 郑莹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2023年,《2005—2020年中国国家和分省肿瘤负担趋势:国家死亡监测点数据分析》发布,该文数据覆盖全国31个省市人群的23个特定部位肿瘤的死亡率和人均减寿年数。分析提示,2020年,我国因肿瘤死亡人数为239.78万,死亡率为170.80/10万;各肿... 2023年,《2005—2020年中国国家和分省肿瘤负担趋势:国家死亡监测点数据分析》发布,该文数据覆盖全国31个省市人群的23个特定部位肿瘤的死亡率和人均减寿年数。分析提示,2020年,我国因肿瘤死亡人数为239.78万,死亡率为170.80/10万;各肿瘤的死亡人数顺位前10位为肺癌(76.1万)、肝癌(36.77万)、胃癌(29.12万)、结直肠癌(18.24万)、食管癌(17.33万)、胰腺癌(10.04万)、乳腺癌(5.71万)、白血病(5.49万)、脑神经癌(5.42万)、子宫颈癌(4.48万),分别占因肿瘤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为32.0%、15.3%、12.1%、7.6%、7.2%、4.2%、2.4%、2.3%、2.3%、1.9%;死亡率分别为54.57/10万、26.19/10万、20.74/10万、13.00/10万、12.34/10万、7.15/10万、4.06/10万、3.91/10万、3.86/10万和3.19/10万。2020年,我国因肿瘤人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23.60年,比2005年下降了3.74年,其中白血病导致的AYLL为37.35年,较2005年因白血病所致的AYLL 50.71年,降低了13.36年,但仍是导致寿命损失最多的肿瘤,前列腺癌为导致AYLL最少的肿瘤。我国肿瘤谱的构成出现正在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可能。在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在中国呈现疾病负担增加趋势。2020年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在该阶段都上升,较2005年分别上升78.98%,19.41%和47.56%。GLOBOCAN2022提示,2020年我国各肿瘤发病率顺位前10位的为肺癌(40.8/10万)、乳腺癌(33.0/10万)、甲状腺癌(24.6/10万)、肝癌(20.1/10万)、子宫颈癌(15.0/10万)、胃癌(13.8/10万)、前列腺癌(13.7/10万)、食管癌(9.7/10万)、子宫癌(8.7/10万)和卵巢癌(6.8/10万)。中国和美国发病率前10位中有5个癌种重合,其中导致死亡人数首位的均为肺癌。肿瘤疾病谱的改变,让已经获得证实的肿瘤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推广实施显得更为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死亡率 肿瘤谱 筛查
原文传递
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报告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昌明 莫淼 +8 位作者 袁晶 沈洁 王泽洲 张志红 朱骥 秦一雨 郑莹 吴炅 郭小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4,共14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0254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寿命表法估计各个病种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性别、年龄组、首次治疗时间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各病种的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患者总体的1年、3年、5年OS分别为89.8%、77.4%和71.0%;男性患者5年OS为58.8%,女性患者为78.7%。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OS最高,为98.6%;胰腺癌患者最低,为11.4%。2013—2017年首次治疗的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患者5年OS分别为90.0%、55.9%和80.7%,显著高于2008—2012年首次治疗患者,其他肿瘤未见显著上升。结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诊治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女性生存情况显著优于男性,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可能归功于新的临床治疗和早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5.5万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死因分析
5
作者 沈洁 刘婉琳 +7 位作者 王泽洲 牟思博 莫淼 周昌明 袁晶 王宇 郑莹 嵇庆海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在亚洲人群中尤为高发。甲状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较高,但不同患者的生存差异较大,本研究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5.5万例甲状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的长期观察总生存(overal...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在亚洲人群中尤为高发。甲状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较高,但不同患者的生存差异较大,本研究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5.5万例甲状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的长期观察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的特征及死因分布,为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管理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方法:纳入200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共55343例,通过查阅病史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和死亡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0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的OS率,并在不同性别、年龄组、治疗时期、肿瘤分期及病理学特征等亚组中分别描述。以上海市人口死亡为参照计算标准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和绝对超额风险(absolute excess risk,AER),并在不同性别、诊断时年龄及组织学亚型中分别描述死亡风险。结果:甲状腺癌患者经中位随访63.01个月后,共发生1256例(2.27%)死亡,1、3、5和10年OS率分别为99.67%(95%CI:99.62%~99.72%)、99.11%(95%CI:99.03%~99.19%)、98.48%(95%CI:98.36%~98.60%)和95.81%(95%CI:95.50%~96.11%);Ⅰ、Ⅱ、Ⅲ和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10年OS率分别为97.99%(95%CI:97.70%~98.28%)、89.80%(95%CI:87.24%~92.37%)、77.84%(95%CI:70.76%~84.92%)和62.95%(95%CI:55.37%~70.54%)。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生存存在显著差异。1256例死亡患者中,234例(18.63%)因甲状腺癌而死亡,最常见的死因为其他肿瘤(n=639,50.88%),另有92例(7.32%)死亡归因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甲状腺癌各个亚型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都比一般人群高,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死亡风险逐步递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24倍(95%CI:2.06~2.44),甲状腺滤泡癌和甲状腺髓样癌的死亡风险分别为一般人群的9.94倍(95%CI:6.79~14.09)和12.16倍(95%CI:8.05~17.69),甲状腺未分化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最高[SMR=79.67(95%CI:58.38~106.31),AER=766.01/1000人年]。结论:报告国内单中心甲状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结果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死因分析,组织学亚型、肿瘤分期是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总生存率 医院登记 死因分析
下载PDF
131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报告: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洁 莫淼 +6 位作者 袁晶 周昌明 王泽洲 张志红 温灏 吴小华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1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了解中国LACC患者的长期生存概况。方法:纳入2006—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接受住院根治术治疗、临床分...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了解中国LACC患者的长期生存概况。方法:纳入2006—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接受住院根治术治疗、临床分期为ⅠB2、ⅡA2期、且有随访记录的患者共计1 313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随访的中位时间为71个月。应用寿命表法估计患者1、3、5和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以年龄组、临床分期分层。结果:1 313例LAC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5年OS为77.6%(95%CI:75.1%~80.1%),10年OS为72.5%(95%CI:69.2%~75.7%);5、10年DFS分别为74.0%、71.0%,ⅠB2分期的OS和DFS均高于ⅡA2期,35~44岁的DFS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LACC的复发、转移和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治疗后5年内;中国LACC的生存近10年来未见显著变化,LACC年轻患者的临床处理和预后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初诊未转移肺癌患者的转移部位分布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泽洲 张扬 +10 位作者 莫淼 袁晶 周昌明 沈洁 冯小双 吴浩旋 李航 叶挺 胡鸿 陈海泉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5-782,共8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肺癌转移患者的转移部位分布和转移后生存状况,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管理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方法:纳入2008—2017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未发生转移但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转移的1490例... 背景与目的: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肺癌转移患者的转移部位分布和转移后生存状况,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管理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方法:纳入2008—2017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未发生转移但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转移的1490例肺癌患者。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研究诊断时年龄、性别和组织学亚型对转移分布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不同转移部位的转移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0.8个月,随访期间全死因死亡937例。67.7%的患者仅发生单部位转移,而32.3%的患者有多部位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骨(33.8%)、脑(33.6%)、肺(22.8%)、肝(12.0%)和肾上腺(3.7%)。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37.8%vs 31.4%),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多部位转移,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脑转移(47.2%)和肝转移(20.9%)。肺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相对最好(1、3和5年OS率分别为78.3%、47.1%和29.5%),肝转移患者生存相对最差(1、3和5年OS率分别为46.4%、15.2%和3.6%)。结论:肺癌转移患者骨、脑转移比例较高,转移部位分布与性别、诊断时年龄和组织学亚型相关,不同转移部位的预后具有差异性。未来可针对不同转移部位进行机制或临床治疗方案研究,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转移部位 生存分析 医院登记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6737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生存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洁 王江立 +5 位作者 王泽洲 莫淼 周昌明 袁晶 徐大志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收集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6737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观察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中国的胃癌防控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纳入... 背景与目的:收集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6737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观察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中国的胃癌防控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737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和5年OS率和DFS率,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治疗时期、肿瘤分期及病理学特征等亚组中分别描述。结果: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经中位50.99个月随访后,5年OS率和Ⅰ~Ⅲ期患者5年DFS率分别为70.37%和69.46%。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4.32%、82.56%、51.01%和23.97%。不同年龄、部位、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和Lauren分型的患者生存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应加强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胃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572例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洁 冯小双 +6 位作者 温灏 周昌明 莫淼 王泽洲 袁晶 吴小华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背景与目的:让宫颈癌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是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宫颈癌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转移后生存情况,为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最终消除宫颈癌提供真实世界的科学证据。方法:... 背景与目的:让宫颈癌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是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宫颈癌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转移后生存情况,为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最终消除宫颈癌提供真实世界的科学证据。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7年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纳入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者随访过程中发生远处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共57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信息。研究起始时间为转移发生时间,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1月1日。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及不同转移部位的生存曲线,并估计不同转移部位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38.93个月,期间共发生全死因死亡348例。72.55%为单一部位转移,27.45%为多发性转移。在所有转移部位中,肺转移比例最高(41.26%),其次为骨转移(15.21%),肝转移占11.54%,位列第3位。发生转移后,1、3和5年的OS率分别为62.29%(95%CI:62.25~62.33)、33.13%(95%CI:33.08~33.18)和23.42%(95%CI:23.37~23.47)。单一部位转移中,转移至肺后的1年OS率最高(72.52%),3和5年各个部位转移后的OS差异不显著。结论:宫颈癌最易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骨和肝,远处转移发生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规范和完善远处转移后的诊疗体系,可望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吸烟和饮酒的协同作用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小双 王泽洲 郑莹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7-10,44,共5页
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456万,占全球癌症总发病例数的23%,疾病负担严重。吸烟和饮酒是恶性肿瘤明确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全面描述吸烟和饮酒对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交互作用的近期文献报道,概述吸烟和饮酒对各类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增... 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456万,占全球癌症总发病例数的23%,疾病负担严重。吸烟和饮酒是恶性肿瘤明确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全面描述吸烟和饮酒对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交互作用的近期文献报道,概述吸烟和饮酒对各类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增加存在协同作用,重点总结了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和食管鳞癌的研究结果,提示戒烟和戒酒有助于降低两类癌症的风险,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烟草和酒精这两类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吸烟 饮酒
下载PDF
2022年全球及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莫淼 王泽洲 +1 位作者 郑莹 张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3,共7页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依据性别(女性)、年龄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GLOBOCAN 2022数据库获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流行数据,通过联合国开发...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依据性别(女性)、年龄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GLOBOCAN 2022数据库获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流行数据,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获取HDI数据。基于总体的乳腺癌数据及按性别(女性)、年龄和HDI水平分别描述全球及中国的乳腺癌流行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标化发病率(SIR)、标化死亡率(SMR)及死亡发病比(M/I)与HD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2022年全球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229.7万,在各癌种中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SIR(46.8/10万)居第1位;全球乳腺癌总死亡人数为66.6万,在各癌种中居第4位,SMR(12.7/10万)居第2位。中国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35.7万,在各癌种中居第6位,占全球乳腺癌总发病人数的15.5%,SIR(33.0/10万)居于中国各癌种第2位;中国乳腺癌总死亡人数为7.5万,在各癌种中居第7位,占全球乳腺癌总死亡人数的11.3%,SMR(6.1/10万)居中国各癌种第6位。在全球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人数、SIR、死亡人数、SMR均居首位;在中国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人数和SIR均居第2位,死亡人数和SMR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SIR与HDI呈正相关(r=0.76,P<0.01),M/I与HDI呈负相关(r=-0.89,P<0.01),而SMR与HDI无明显相关性(r=-0.09,P=0.23)。全球及中国的乳腺癌发病人数从25~29岁开始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乳腺癌死亡人数从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增加,并在50~59岁达到高峰,70岁之后呈下降趋势。中国乳腺癌的死亡人数在50~54岁和65~69岁呈现2个小高峰,在70岁以后逐渐下降。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及全球和中国的SIR随年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而SMR均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结论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疾病负担严重,尤其在女性人群中,SIR和SMR在全球居首位,在中国虽然分别居第2位和第4位但发病和死亡人数都不容忽视。HDI与乳腺癌SIR呈正相关,与M/I呈负相关,但与SMR无明显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SIR变化趋势各异,但SMR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死亡发病比 人类发展指数
原文传递
以大型单中心的医院登记为基础的3.5万例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报告 被引量:30
12
作者 莫淼 袁晶 +8 位作者 周昌明 沈洁 王泽洲 余科达 柳光宇 吴炅 沈镇宙 邵志敏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3.5万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5年和10年观察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为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3.5万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5年和10年观察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为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5872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5和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根据年龄组、性别、首次治疗时期各亚组分别描述。结果:所有患者经中位4.7年随访后,5和10年OS分别为92.5%和83.0%,相应DFS分别为86.6%、77.0%。不同年龄段患者OS和D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OS和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3—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1年、2012—2014年、2015—2017年各时期患者5年OS和DFS分别为85.8%、92.0%、92.1%、92.9%、93.8%和70.2%、84.7%、86.0%、87.8%、90.1%;2003—2005年、2006—2008年患者10年OS分别为71.0%、82.6%,DFS分别为56.0%、75.2%,后3年相比前3年分别提升了11.6%和19.2%。结论:首次报告国内乳腺癌患者的10年长期生存结果,发现2003—2017年乳腺癌患者OS和DFS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预后和长期生存正在不断改善,可能与筛查应用早诊早治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的进步有关。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稍差,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的7753例肺癌手术患者生存报告:基于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泽洲 张扬 +9 位作者 莫淼 袁晶 周昌明 沈洁 吴浩旋 李航 叶挺 胡鸿 陈海泉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1-327,共7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肺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观察生存率,为了解中国肺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共7 ...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肺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观察生存率,为了解中国肺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共7 753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性别根据年龄组、吸烟情况、诊断时间、肿瘤分期等特征分别描述。结果:男性肺癌手术患者经中位随访49.7个月后,5年OS为69.0%;女性患者经中位随访43.0个月后,5年OS为82.9%,显著优于男性。0、ⅠA、ⅠB、ⅡA、ⅡB、ⅢA和ⅢB期男性患者5年OS分别为100.0%、86.0%、74.6%、66.9%、55.2%、42.5%和41.8%,女性患者5年OS分别为100.0%、93.7%、78.5%、78.2%、62.9%、49.3%和33.0%。ⅠA、ⅠB、ⅢA期组女性患者OS优于男性。结论:本研究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单中心肺癌患者的5年长期生存结果报告,经规范治疗后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有显著改善,女性肺癌手术患者生存优于男性。肿瘤分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早诊早治,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生存报告 医院登记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万例癌症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小双 周昌明 +8 位作者 莫淼 袁晶 沈洁 王泽洲 张志红 秦一雨 吴炅 郑莹 郭小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90%的死亡原因为发生远处转移,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万余例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转移部位分布和转移后生存状况,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管理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90%的死亡原因为发生远处转移,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万余例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转移部位分布和转移后生存状况,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管理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7年住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20067例初诊或复诊过程中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起始时间为转移发生时间,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1月1日。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各个病种转移后的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46.7个月,随访期间全死因死亡13170例。60.05%为单一部位转移,39.95%为多发转移,在所有可转移部位中,转移至肝的比例为33.82%,肺为26.25%,骨为26.22%,脑为9.22%。单癌种中,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比例在所有癌种中最高,为31.14%;胰腺癌患者最易发生肝转移(77.85%),前列腺癌患者最易发生骨转移(83.20%)。分性别来看,男性肝转移占比高于女性(35.46%vs 31.89%,P<0.001),但是转移至肺、骨和脑的比例低于女性(24.96%vs 27.76%,25.26%vs 27.34%,8.34%vs 10.25%,P<0.001)。发生转移后,总体恶性肿瘤的1、3和5年OS率分别为65.59%(95%CI:64.90~66.27)、33.42%(95%CI:32.69~34.16)和21.12%(95%CI:20.39~21.84)。结论:各癌种转移发生的部位倾向性不同,且存在性别异质性,转移发生后的生存率较差,未来可与临床治疗方案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转移 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1.37万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生存报告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昌明 郭天安 +10 位作者 莫淼 袁晶 沈洁 王泽洲 黄丹 朱骥 李心翔 蔡国响 徐烨 蔡三军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6-25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3 721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和5年OS和DFS,根据年龄组、性别、治疗时期、肿瘤分期以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各亚组分别描述。结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经中位54.03个月随访后,5年OS和0~Ⅲ期患者5年DFS分别为73.87%和72.25%。0~Ⅰ、Ⅱ、Ⅲ和Ⅳ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年OS分别为91.92%、87.15%、70.49%和27.70%,4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5年OS为74.93%,差于4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不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壁外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环切缘情况患者的生存差异显著。结论:首次报告中国国内单中心超万人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长期生存结果,44岁及以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较低,肿瘤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可改变因素,应加强早诊早治,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医院登记
下载PDF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的干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亦晨 王甦平 +6 位作者 王峰伟 王泽洲 王英 沈恬 蔡泳 万和平 乔永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6-1631,共6页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20家社区服务中心并分组,开展相应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使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对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数据进行匹配并...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20家社区服务中心并分组,开展相应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使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对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数据进行匹配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得分、骨质疏松症预防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别平均提升了7.72分、11.62分和3.53分(P<0.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仅仅开展知识宣教不足以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以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目的,还应辅以心理疏导与行为干预组成社区综合干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骨质疏松 倾向得分匹配法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全球肺癌的流行及预防进展 被引量:92
17
作者 肖佳龙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新近发布了《世界癌症报告——癌症预防研究》,根据该报告,对肺癌的全球和中国的流行和生存率、基因易感性、致癌物、空气污染、既往肺部疾病等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筛查等预防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状况,进...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新近发布了《世界癌症报告——癌症预防研究》,根据该报告,对肺癌的全球和中国的流行和生存率、基因易感性、致癌物、空气污染、既往肺部疾病等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筛查等预防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状况,进行概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发病率 危险因素 筛查
下载PDF
MRI特征在BRCA基因突变与非突变型乳腺癌间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蔺璐奕 王泽洲 +3 位作者 肖勤 胡震 顾雅佳 尤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MRI特征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基因突变与非突变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手术并经二代测序确定BRCA...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MRI特征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基因突变与非突变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手术并经二代测序确定BRCA基因状态的81名BRCA基因非突变型和76例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患者(包括BRCA1基因突变38例,BRCA2基因突变3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活检前MRI扫描图像和预后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RCA基因突变型与非突变型、BRCA1突变型和BRCA2突变型乳腺癌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的差异。结果 在BRCA基因突变组和非突变型乳腺癌之间,组织学类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的比例较高,BRCA1基因和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中表现为IDC的比例分别为92.11%和94.74%。单因素分析中,BRCA非突变型乳腺癌更多表现为流入(Ⅰ型)或平台型(Ⅱ型)而非廓清型(Ⅲ型)强化曲线(P=0.041)。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和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间肿块型病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BRCA2基因突变的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的比例较高,占表现为肿块型的BRCA2基因突变病灶的87.10%。纤维腺体组成和BPE特征在BRCA基因突变和非突变乳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CA基因突变型和非突变型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和Ki-67指数存在显著差异,MRI中的病灶形态和强化曲线在单因素分析中也与BRCA基因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 鉴别 病灶形态特征 强化曲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2022年全球和中国胰腺癌发病及死亡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丽夏 方涵露 +3 位作者 李婧怡 刘耀午 莫淼 解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0-1477,共8页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合性别、年龄和人类发展指数(HDI)等,分析2022年全球及中国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胰腺癌数据来源于GLOBOCAN 2022数据库,HDI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合性别、年龄和人类发展指数(HDI)等,分析2022年全球及中国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胰腺癌数据来源于GLOBOCAN 2022数据库,HDI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获取。将癌症数据按年龄、性别和HDI分层,描述全球及中国的胰腺癌流行情况。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标化发病率(SIR)、标化死亡率(SMR)及死亡发病比(M/I)与HDI的相关性。结果2022年全球胰腺癌总发病人数为51.10万,在各癌种中位列第12位,SIR(4.7/10万)位列第15位;全球胰腺癌总死亡人数为46.74万,在各癌种中位列第6位,SMR(4.2/10万)位列第9位。中国胰腺癌总发病人数为11.87万,在中国各癌种中位列第10位,占全球胰腺癌总发病人数的23.22%,SIR(4.4/10万)位列中国各癌种的第13位;中国胰腺癌总死亡人数为10.63万,在中国各癌种中位列第6位,占全球胰腺癌总死亡人数的22.74%,SMR(3.9/10万)位列中国各癌种的第8位。全球及中国的男性胰腺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SIR和SMR均高于女性。胰腺癌SIR和SMR均与HDI呈正相关(r=0.77、0.77,均P<0.001),而M/I与HDI呈负相关(r=-0.43,P<0.001)。全球及中国的胰腺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SIR和SMR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45~49岁开始迅速增长。结论全球及中国胰腺癌疾病负担严重,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HDI与胰腺癌SIR和SMR呈正相关,而与M/I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死亡发病比 人类发展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MRI时空异质性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病理完全缓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嘉音 尤超 +3 位作者 王泽洲 蔺璐奕 沈怡媛 顾雅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 基于MRI时空异质性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早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 目的 基于MRI时空异质性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早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的173名TNBC患者资料,收集每位患者NAC前(Pre-)和NAC两疗程后(During-)的MRI图像。55名DUKE大学的患者构成外部验证队列。从瘤内亚区域和瘤周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来表征空间异质性,计算NAC前后特征值的变化(Delta-)来表征时间异质性。分别使用Pre-、During-和Delta-的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对单模态模型进行集成,构建纵向融合(Stacking)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分别从Pre-、During-和Delta-特征集中选取8个、4个和10个特征构建模型。基于空间异质性的Pre-模型具有预测pCR的性能,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4、0.71和0.71。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纵向融合模型预测pCR的性能最佳,AUC均为0.86。DCA结果显示纵向融合模型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是最高的。结论 基于MRI空间异质性特征可以有效预测TNBC的pCR,整合时空异质性构建的纵向融合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影像组学 时空异质性 生境成像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