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冶特殊钢炼铁厂2号高炉低硅冶炼生产实践
1
作者 段超 阳银权 +1 位作者 岳争超 刘国胜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通过对高炉中硅的还原氧化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高炉低硅冶炼的基础条件,确定了影响铁水硅含量的因素;结合大冶特殊钢炼铁厂2号高炉生产实践,认为稳定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和布料制度、提高风压和顶压、坚持大喷煤高富氧、优化造渣... 通过对高炉中硅的还原氧化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高炉低硅冶炼的基础条件,确定了影响铁水硅含量的因素;结合大冶特殊钢炼铁厂2号高炉生产实践,认为稳定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和布料制度、提高风压和顶压、坚持大喷煤高富氧、优化造渣制度、强化渣铁管理等措施有利于低硅冶炼,有利于高炉长期的稳定顺行,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低硅冶炼 布料制度 高顶压 渣碱度
下载PDF
大冶特殊钢2号高炉长期使用水熄焦生产实践
2
作者 吴勇 段超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3期171-172,175,共3页
对大冶特殊钢2号高炉长期使用水熄焦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水熄焦使用过程中水分大幅波动、质量不稳定导致的高炉荒煤气温度低、炉温波动大、锌、碱富积以及炉缸工作状态恶化等问题,通过铁前系统的协调和内部应对操作调整,确保水熄... 对大冶特殊钢2号高炉长期使用水熄焦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水熄焦使用过程中水分大幅波动、质量不稳定导致的高炉荒煤气温度低、炉温波动大、锌、碱富积以及炉缸工作状态恶化等问题,通过铁前系统的协调和内部应对操作调整,确保水熄焦使用期间炉况稳定,为直供干熄焦后高炉各参数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水熄焦 碱金属 炉况
下载PDF
炼铁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在大冶特殊钢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嗣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5期112-115,共4页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企业生产操作方式转变,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大冶特钢面向高炉-烧结炼铁产线,基于工业互联网设计理念和架构,搭建产线级炼铁大数据智能互联平台。综合运用“物...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企业生产操作方式转变,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大冶特钢面向高炉-烧结炼铁产线,基于工业互联网设计理念和架构,搭建产线级炼铁大数据智能互联平台。综合运用“物、大、智、云、移”技术,采用云-边协同的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实现铁前传统以应用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向以数据为中心、业务高度集成的转变。在边缘侧利用机理建模和人工智能实现高炉、烧结的工况诊断,在云端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互联共享、统一的数据资产智能分析以及产线的集中智能监控模式,彻底打通从原料到烧结到高炉的整个炼铁工序,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实时交互,消除“数据孤岛”,打造了从边缘智能系统到云平台到掌上智慧工厂再到数字孪生的“云-边-端”一体化智能管控优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下载PDF
电磁技术在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干水 潘明旭 陈阳 《河北冶金》 2024年第9期55-62,共8页
钢水电磁感应加热和连铸坯电磁搅拌均为高效环保的电磁冶金技术,连铸已成为电磁技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介绍了二者在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分析了中间包钢水感应加热、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二冷电磁搅拌(S-E... 钢水电磁感应加热和连铸坯电磁搅拌均为高效环保的电磁冶金技术,连铸已成为电磁技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介绍了二者在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分析了中间包钢水感应加热、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二冷电磁搅拌(S-EMS)和末端电磁搅拌(F-EMS)技术的合理结构形式、工艺布置位置、组合应用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等。实践证明,合适的电磁技术应用对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具有良好的冶金质量效果,其中: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可将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15±2℃,以实现高品质特殊钢连铸所需要的“低过热度-恒温浇注”关键工艺;大圆坯连铸采用三级联合电磁搅拌工艺、大方坯连铸采用二级电磁搅拌和凝固末端软压下(SR)工艺,对大断面特殊钢连铸坯的内部质量改善有显著效果,可达到铸坯中心缩孔≤0.5级、中心疏松≤1.5级、中心偏析≤1.10等高质量指标;采用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可以保证的“低过热度-恒温浇注”及M-EMS+S-EMS+F-EMS(或SR)三级质量控制工艺,可以将连铸拉速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钢 方圆坯连铸 电磁感应加热 电磁搅拌 凝固末端软压下 铸坯质量 拉速
下载PDF
大冶特殊钢炼铁厂原料无人行车控制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嗣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3期63-66,共4页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企业生产操作方式转变,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岗位安全事故及生产设备事故,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使企业整体装备、生产及管...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企业生产操作方式转变,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岗位安全事故及生产设备事故,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使企业整体装备、生产及管理水平提高一个新层次。重点介绍了大冶特钢针对炼铁厂原料场一次料库行车智能无人化改造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大冶特钢现有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推行国家智能制造应用推进的进展,提出了智能行车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行车 原料场 可行性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特殊钢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
6
作者 余君 张海龙 《安家》 2022年第6期0130-0132,共3页
大数据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特殊钢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殊钢机械设备作为重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传统的维护方式多... 大数据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特殊钢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殊钢机械设备作为重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传统的维护方式多依赖于定期检查和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准确预测设备潜在的故障风险。因此,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设备运行中的海量数据,能够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测,从而提高维护的针对性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特殊钢 机械设备 故障诊断
原文传递
大冶特钢1号高炉长期非计划休风的快速恢复
7
作者 岳争超 郭怀魁 +1 位作者 柯显峰 熊伟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大冶特钢1号高炉因炉顶传动齿轮箱故障非计划休风64h20min。为快速恢复炉况,针对休风时间长、无休风料、炉内负荷较重、炉缸热量损失大的状况,休风期对高炉进行有效保温,并以炉内快速加热炉缸,炉外顺利排净渣铁为思路制订复风方案,复风... 大冶特钢1号高炉因炉顶传动齿轮箱故障非计划休风64h20min。为快速恢复炉况,针对休风时间长、无休风料、炉内负荷较重、炉缸热量损失大的状况,休风期对高炉进行有效保温,并以炉内快速加热炉缸,炉外顺利排净渣铁为思路制订复风方案,复风时提前燃烧热风炉,复风后尽快提高风温、尽早喷煤,适量加入净焦,准确把控加风、富氧及开风口节奏,并根据下料情况及时排净冷渣铁。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复风后8h全风作业,12h恢复至休风前正常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非计划休风 保温 复风 炉缸热量
原文传递
等温球化退火时间对GCr15轴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志辉 甘晓龙 +3 位作者 徐光 薛正良 田浩 李德胜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等温球化退火时间对GCr15轴承钢碳化物球化程度和尺寸分布、铁素体晶粒尺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等温球化退火时间大于20 h时,实验钢的碳化物球化充分,球化率均达到95%以上...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等温球化退火时间对GCr15轴承钢碳化物球化程度和尺寸分布、铁素体晶粒尺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等温球化退火时间大于20 h时,实验钢的碳化物球化充分,球化率均达到95%以上,硬度为172.60~186.52 HV0.5。在等温球化退火过程中,碳化物颗粒能独立形核并呈球状长大,当等温时间为22 h时,碳化物颗粒平均尺寸最小,随着等温球化退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颗粒开始回溶长大。EBSD分析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尺寸随着等温球化退火时间增加而缓慢增大,小角度晶界比例减少、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加。当等温时间为22 h时,实验钢的抗拉强度最高为688.94 MPa;伸长率最大为2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等温球化退火 碳化物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汽车齿轮渗碳钢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和不均匀性原位观察
9
作者 钟正根 莫家璇 +4 位作者 刘红亮 张瑞 胡海江 张志成 袁清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4,共10页
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两种不同成分汽车齿轮渗碳钢20CrMnTi在正火-伪渗碳过程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进行原位观察研究,从奥氏体晶粒长大和晶粒不均匀性因子以及第二相颗粒分布来揭示正火-渗碳工艺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正火-... 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两种不同成分汽车齿轮渗碳钢20CrMnTi在正火-伪渗碳过程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进行原位观察研究,从奥氏体晶粒长大和晶粒不均匀性因子以及第二相颗粒分布来揭示正火-渗碳工艺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正火-伪渗碳热处理过程中,Nb-Ti-Mo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始终要小于Ti-Mo钢,且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均匀性因子也始终小于Ti-Mo钢,这与其中的(Nb,Ti,Mo)(C,N)颗粒具有较好的抗熟化作用有关。另外,两种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均匀性因子均随着正火和伪渗碳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伪渗碳过程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均匀性因子要略大于正火过程。此外,在伪渗碳阶段,Nb-Ti-Mo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均匀性因子发生急剧增大的情况要晚于Ti-Mo钢。相比于保温时间,奥氏体晶粒尺寸对温度具有更高敏感性,温度的波动容易造成晶粒的明显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观察 微合金化 奥氏体晶粒 析出物 不均匀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两相区淬火温度对Cr-Mn-Si低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高鑫 李明东 +4 位作者 苏杰 姜庆伟 夏世洪 张永强 宁静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对Cr-Mn-Si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两相区790~850℃内淬火时,在790~820℃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逐渐...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对Cr-Mn-Si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两相区790~850℃内淬火时,在790~820℃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逐渐溶解,铁素体含量不断降低,马氏体含量升高,强度不断上升;当淬火温度为830℃时,铁素体基本消失,强度达到峰值;当淬火温度≥850℃时,碳化物消失,组织结构主要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成,材料的强韧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钢在850℃淬火+230℃回火时即可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为1770 MPa、屈服强度为1447 MPa,断后伸长率为12%、断面收缩率为53%、冲击吸收能量为71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Mn-Si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两相区淬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9Cr-2W-3Co马氏体耐热钢在625℃的持久强度与组织变化
11
作者 耿伟 朱志宝 +3 位作者 李植慎 邱元元 宋新莉 葛锐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7,61,共6页
以9Cr-2W-3Co马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在625℃和不同应力(100,110,120,130,140,150 MPa)下对其进行持久试验,研究了试验钢持久断裂后组织、析出相特征及持久强度极限。结果表明:与持久试验前相比,试验钢在100 MPa应力下持久断裂后,基体... 以9Cr-2W-3Co马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在625℃和不同应力(100,110,120,130,140,150 MPa)下对其进行持久试验,研究了试验钢持久断裂后组织、析出相特征及持久强度极限。结果表明:与持久试验前相比,试验钢在100 MPa应力下持久断裂后,基体中的马氏体板条基本消失,位错密度降低,析出相粗化,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的Cr_(23)C_(6)周围析出粗大的Laves相Fe_(2)(W,Mo),导致钢的固溶强化、析出强化与位错强化效果减弱。通过拟合所有加载应力与持久断裂时间的关系,外推得到试验钢在625℃下的持久强度极限为9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高温持久 持久强度 析出相
下载PDF
预热处理对GH4698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江权安 黄亮 +2 位作者 李中豪 班宜杰 高首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9,共9页
目的针对锻后GH4698合金组织分布不均匀造成综合力学性能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通过预热处理来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优化,并深入探究不同预热处理制度对GH4698合金组织演化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标准四段式热处理之前增加预热处理实验(11... 目的针对锻后GH4698合金组织分布不均匀造成综合力学性能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通过预热处理来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优化,并深入探究不同预热处理制度对GH4698合金组织演化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标准四段式热处理之前增加预热处理实验(1173~1273 K,2~8 h),观察不同预热处理条件下GH4698合金析出相尺寸和形貌,采用拉伸实验机与维氏硬度计获得不同预热处理条件下GH4698合金的力学性能,结合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分析GH4698合金的断裂机制。结果当预热处理温度为1223 K时,合金内部大γ′相分布均匀,且小γ′相析出量达到峰值,尺寸为15~25 nm;在所研究的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范围内,GH4698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维氏硬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H4698合金的断裂形式为沿晶断裂+韧窝的混合断裂模式。结论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γ′相的形貌、尺寸及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相较于未经预热处理的试样,最优的预热处理参数(1223 K/4 h)下的合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维氏硬度分别提升了5.06%、5.48%、3.29%和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698 预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H13ESR大型模具钢锻圆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进 周许 +1 位作者 苏超 鄢磊 《特殊钢》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了满足H13ESR大规格高品质模具钢锻圆金相组织及冲击功等技术要求,采用三种热处理工艺试制了ϕ600 mm H13ESR锻制圆钢,并对比了检验结果。采用锻后在线水冷、球化退火锻圆心部获得的金相组织评级为NADCA#229—2016标准AS9,心部KV2横向... 为了满足H13ESR大规格高品质模具钢锻圆金相组织及冲击功等技术要求,采用三种热处理工艺试制了ϕ600 mm H13ESR锻制圆钢,并对比了检验结果。采用锻后在线水冷、球化退火锻圆心部获得的金相组织评级为NADCA#229—2016标准AS9,心部KV2横向冲击功为9.3 J;采用锻后在线水冷、离线固溶(固溶温度为1040~1060℃、水空交替淬火)、球化退火锻圆心部获得的金相组织为AS4,心部KV2横向冲击功提高到18.3 J;采用锻后风冷、相同离线固溶及球化退火锻圆心部获得的金相组织为AS4,心部KV2横向冲击功提高到17.4 J。试验结果表明,离线固溶热处理工艺(固溶温度为1040~1060℃、水空交替淬火)、球化退火(温度为850~870℃,730~750℃)锻圆心部获得金相组织为AS4,心部KV2横向冲击功提高到17.4~18.3 J,有效提高了H13ESR钢组织性能,满足高品质H13ESR大型模具钢锻圆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后在线水冷 离线固溶 水空交替淬火 球化退火 网状碳化物 金相组织
下载PDF
调质工艺及夹杂物对150 KSI级深井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胡瑞海 倪燕红 +2 位作者 李博鹏 曾云 郑锦锋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ASPEX扫描分析仪、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时间和夹杂物对150 KSI级30CrNi2MoV深井用钢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60℃淬火+590~610℃回火60 min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ASPEX扫描分析仪、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时间和夹杂物对150 KSI级30CrNi2MoV深井用钢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60℃淬火+590~610℃回火60 min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30CrNi2MoV钢的屈服强度由1152 MPa下降至1058 MPa,抗拉强度由1239 MPa下降至1135 MPa,断后伸长率由17%提升至19%,断面收缩率由56%提升至61%,常温冲击吸收能量最低值由80 J提升至99 J。在600℃回火60~240 min时,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晶内析出物增多。在600℃回火60 min条件下,夹杂物指数由12.8降低至1.1时,试验钢的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由57 J提高至95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Ni2MoV深井用钢 回火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夹杂物
原文传递
12.9级高强度风电紧固件用42CrMoM钢生产工艺实践
15
作者 王占忠 张越 +4 位作者 李旭 彭峰 刘丹 郭士北 刘月云 《特殊钢》 2025年第2期38-42,共5页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风机功率越来越大,对风电紧固件强度要求也随之升高,高强度紧固件得到更多的应用。42CrMo钢调质后以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风电紧固件,但不能满足M64~M72大规格紧固件性能要求。ϕ72 mm规格42CrMoM钢通...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风机功率越来越大,对风电紧固件强度要求也随之升高,高强度紧固件得到更多的应用。42CrMo钢调质后以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风电紧固件,但不能满足M64~M72大规格紧固件性能要求。ϕ72 mm规格42CrMoM钢通过“转炉→LF精炼→RH真空处理→大方坯连铸→轧制→检验、入库”生产工艺流程,设计42CrMoM成分(质量分数)/:0.41%C,0.27%Si,0.53%Mn,0.007%P,0.002%S,1.08%Cr,0.55%Mo,0.02%Cu,0.76%Ni,0.12%V,0.025%Nb,0.024%Al。控制炼钢出钢温度1600~1680℃,连铸过程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轧制控轧控冷终轧温度840℃左右,选用淬火温度880℃+回火温度630℃最优调质工艺,可获得抗拉强度1282 MPa,屈服强度1230 MPa,断面收缩率57%,-40℃冲击功62 J的力学性能,满足M7212.9级风电紧固件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紧固件 电磁搅拌 控轧控冷 抗拉强度
下载PDF
电网工程中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吴志敏 黎授政 张云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14-018,共5页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10 kV配电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及10kV配网线路的常见故障类型,如线路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和线路短路故障。重点介绍...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10 kV配电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及10kV配网线路的常见故障类型,如线路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和线路短路故障。重点介绍了行波法、现场注入方法、人工巡检定位法、馈线自动化定位方法和使用录波器技术等故障定位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加强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应用效果的方法。研究可为配电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 问题电路监测 行波法 馈线自动化
下载PDF
步进式加热炉内管材温度场模拟试验与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乐天 刘良勇 +2 位作者 李云龙 徐耀文 万五霞 《特殊钢》 2023年第6期89-95,共7页
采用试验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140合金钢管材在步进式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分析了管材的温度变化与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先入炉的钢管头部温度比中尾部高30~50℃,沿钢管周向存在受热不均的现象,当温度超过800℃时,管材各部... 采用试验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140合金钢管材在步进式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分析了管材的温度变化与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先入炉的钢管头部温度比中尾部高30~50℃,沿钢管周向存在受热不均的现象,当温度超过800℃时,管材各部分温差逐渐减小,整体温度趋于均匀;在奥氏体化温度以下,钢管升温速率由0.35℃/s逐渐减低至0℃/s,相变完成之后小幅升高后再次降低;钢管头尾端部温度高于中部,影响区在200 mm以内,400℃左右与端面温差达到最大117℃,计算终了温差逐渐减小至2℃以内;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温度吻合较好,当钢管内表面按绝热边界处理时,对温度影响较小,在精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以此简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温度场 管材 有限单元法 模拟
下载PDF
大冶特钢1^(#)高炉配加废钢原料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严 张小毛 岳争超 《四川冶金》 CAS 2021年第5期20-22,共3页
对大冶特钢1^(#)高炉在2019年一季度配加废钢原料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同时对高炉配加废钢原料后铁水产能、技经指标、铁水成本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高炉配加废钢原料生产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高炉 废钢 燃料消耗 成本
下载PDF
125ksi超级马氏体油管成分-组织-性能-工艺综合控制技术
19
作者 赵吉庆 万五霞 +1 位作者 李造宇 杜丽萍 《特殊钢》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125ksi钢级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高强度、高韧性匹配与耐CO_(2)腐蚀性能,是深度>7000 m深井油井管的候选材料。从成分设计、生产工艺、组织调控等方面,论述了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油管的高强高韧综合控制技术。成分控制方... 125ksi钢级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高强度、高韧性匹配与耐CO_(2)腐蚀性能,是深度>7000 m深井油井管的候选材料。从成分设计、生产工艺、组织调控等方面,论述了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油管的高强高韧综合控制技术。成分控制方面,采用无δ铁素体成分设计,w[Cr]取15%,w[Ni]取6.5%~7%,w[C]取0.01%~0.03%,w[Cu]取1.25%~1.5%,Cr、Ni元素合理匹配是降低δ铁素体含量的主要因素,C、Cu含量的合理匹配是获得高强高韧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冶炼工艺方面,研究了电弧炉钢杂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V、N、Al杂质元素会增加15Cr钢的硬度,将回火温度提高至550~575℃,能够降低硬度保证韧性。热加工成型方面,通过热变形试验,获得了15Cr钢的动态再结晶规律,制定了无缝管热穿孔成型变形温度1100~1150℃,能够获得细小的再结晶晶粒。组织性能调控方面,通过热处理工艺研究,确定了正火温度采用950~980℃,即能保证晶粒尺寸不明显长大,又能获得高强度与高韧性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 Ksi钢级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 成分设计 强韧化匹配
下载PDF
GH4698合金热加工图及微观组织演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中豪 黄亮 +6 位作者 班宜杰 温东旭 李建军 蒋乔 杨晓利 张健 张志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2,共12页
针对GH4698合金进行了热变形行为研究,分析了其在变形温度为960~116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下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和热加工性能。绘制了GH4698合金的动态再结晶(DRX)图来分析微观组织演化机制。此外,构建了DRX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 针对GH4698合金进行了热变形行为研究,分析了其在变形温度为960~116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下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和热加工性能。绘制了GH4698合金的动态再结晶(DRX)图来分析微观组织演化机制。此外,构建了DRX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图,分析了DRX对微观组织的影响,构建了3D失稳图和3D功率耗散图来评估热加工性能,获得了最优的热加工区间。结合DRX程度以及DRX晶粒平均尺寸进一步优化了热加工区间,优化后的变形温度为1017~1065℃、应变速率0.001~0.005 s^(-1),以及热变形温度为1087~1160℃、应变速率0.017~0.115 s^(-1)。同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材料的组织对应变速率较为敏感,DRX体积分数与应变速率成反比。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是GH4698合金的主要变形机制。具体为:低应变速率下主要是DDRX,中应变速率下主要是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高应变速率下是CDRX+DDRX;低温时DRX的机制为CDRX+DDRX,高温时DRX的机制主要为DDR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698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 动态再结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