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肖志华 赵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5-51,共7页
目的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RIS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方法选取山西省5个县区10个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993名COPD高危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对COPD高危人群PRISm的影响因素... 目的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RIS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方法选取山西省5个县区10个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993名COPD高危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对COPD高危人群PRISm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年龄、取暖或烹饪主要燃料累计使用时长、吸烟指数、腰围、静息心率、家庭年收入、性别、职业类型是PRISm的影响因素,风险预测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决策分析曲线结果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居于0.1~0.6之间时进行PRISm干预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结论以COPD高危人群PRISm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甄别COPD高危人群中发生PRISm的高危人群,为其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影响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呼吸道腺病毒7型感染致凝血筛查指标变化及其对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军平 张明月 +3 位作者 郭丽娜 韩欣洁 马西栋 汪建新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5期413-417,425,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呼吸道人腺病毒7型(human adenovirus-7, HAdV-7)感染造成凝血筛查指标的变化及其对鉴别患者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日—2月21日我院参与救治的82例呼吸道HAd V-7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 目的 回顾性分析呼吸道人腺病毒7型(human adenovirus-7, HAdV-7)感染造成凝血筛查指标的变化及其对鉴别患者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日—2月21日我院参与救治的82例呼吸道HAd V-7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URI)组(42例),普通肺炎(common pneumonia, CP)组(30例)和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SP)组(10例),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凝血筛查指标等。结果8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平均年龄为(18.8±1.5)岁。3组间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SP组较URI组和CP组均有明显延长(P均<0.05)。3组间D-二聚体(D-dimmer,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SP组DD和FDP较URI组和CP组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TT在鉴别诊断URI和SP时,AUC为0.855(95%CI:0.741~0.968,P <0.05),在临界值为12.75 s时,其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60.4%;TT在鉴别诊断CP和SP时,AUC为0.853(95%CI:0.729~0.976,P <0.05),在临界值为12.95 s时,其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0.0%。DD在鉴别诊断URI和SP时,AUC为0.924(95%CI:0.849~1.000,P <0.05),在临界值为149.00μg/L时,其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6.5%;DD在鉴别CP和SP时,AUC为0.913(95%CI:0.822~1.000,P <0.05),在临界值为155.50μg/L时,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2.4%。FDP在鉴别诊断URI和SP时,AUC为0.861(95%CI:0.755~0.993,P <0.05),在临界值为2.25 mg/L时,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1.9%;FDP在鉴别诊断CP和SP时,AUC为0.875(95%CI:0.757~0.993,P <0.05),在临界值为1.55 mg/L时,其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6.5%。结论 呼吸道HAdV-7感染可导致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出现紊乱。评估、监测凝血筛查指标特别是DD、FDP和TT,对早期识别呼吸道HAdV-7感染高危病例和预测疾病进展,及时干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腺病毒7型 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肺炎 重症肺炎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康复计划应用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如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27-229,共3页
探讨康复计划应用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5年收治的80例老年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软件SAS的随机数发生器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探讨康复计划应用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5年收治的80例老年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软件SAS的随机数发生器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建立康复计划。对患者维持6个月的随访,探讨不同护理护理模式下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指数(A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通气指数(HI)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AI、AHI、HI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AQLI)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SA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计划应用于OSAHS患者的护理中,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其相关症状减少,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计划 睡眠障碍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护理干预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下载PDF
大同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分布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丽娜 肖志华 吴凌颖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5-69,97,共6页
目的 了解大同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分布情况,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比较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对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 192例测定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包括吸入组和食入组变应原。结果 1 192例可疑变... 目的 了解大同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分布情况,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比较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对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 192例测定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包括吸入组和食入组变应原。结果 1 192例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89.8%,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36.7%。吸入性变应原前6位依次为艾蒿58.31%、普通豚草27.10%、树木组合2(柳树/杨树/榆树)22.40%、律草15.77%、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15.18%、猫毛14.60%。食入性变应原前6位依次为蛋清13.34%、牛奶7.47%、黄豆6.63%、花生6.29%、牛肉4.61%、羊肉4.61%。艾蒿致敏程度较高,阳性级别3级及以上的患者占68%;其他变应原阳性级别多分布于2级及以下。各季节总阳性率分别为春季22.81%、夏季36.57%、秋季26.51%、冬季6.46%。各年龄组总阳性率幼少组29.95%、青年组42.28%、中年组21.39%、老年组6.38%。结论 大同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主要的变应原为艾蒿,变应原阳性率受季节、年龄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比较斑点免疫印迹法 艾蒿
下载PDF
吸入激素 噻托溴铵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常秀群 肖志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1327-1328,共2页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气流阻塞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该病主要是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细支气管阻塞,其中支气管哮喘是可逆的,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部分可逆的以及进行性的[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重叠综合征 治疗效果 噻托溴铵 吸入激素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道慢性炎症
下载PDF
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建钢 侯鹏国 杨玉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探索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盲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容量... 目的探索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盲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容量负荷试验(30 min内输入晶体液500 mL);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1 min内输入晶体液100 mL)。两组均行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平均动脉压(MAP)、颈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变化及肺部超声评分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归相关指标,评估上述指标与容量负荷试验剂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试验后心率(HR)和CV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R(次/min):99.74±3.22比107.65±3.14,CVP(mmHg,1 mmHg≈0.133 kPa):7.55±0.22比10.26±0.52,均P<0.05〕,有创MAP和VT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MAP(mmHg):77.36±2.14比69.81±2.56,VTI(cm/s):68.85±1.26比44.71±1.28,均P<0.05〕。观察组双肺1~5区各区超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转归方面,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尿量达≥0.5 mL·kg-1·h-1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h):138.26±1.25比205.73±1.26,机械通气时间(h):36.80±0.25比47.65±0.36,尿量达≥0.5 mL·kg-1·h-1时间(h):27.38±1.25比38.61±1.30,均P<0.05〕,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g:45.26±1.85比53.73±1.92,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复苏平衡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1532.62±12.38比1755.52±12.3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晶体液输注量与M-BLUE肺部超声评分(2区、4区、5区)、机械通气时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尿量达标时间及ΔVTI的相关性高度一致(均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重症超声监测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对容量反应性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更好地降低液体过负荷所致组织明显水肿进而造成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使容量治疗更加合理恰当,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 重症超声监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及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志华 侯鹏国 +1 位作者 廉芬 郭丽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及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男62例,女34例,年龄(59.43±13.66)岁,年龄范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及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男62例,女34例,年龄(59.43±13.66)岁,年龄范围为31~74岁。对铜绿假单细胞菌所导致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的检测,并对其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科室分布为神经外科32例,神经内科18例,呼吸内科26例,外科ICU 11例,其他科9例。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从弱到强依耐受的药物顺序为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43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96株(铜绿假单胞菌72株、鲍氏不动杆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大肠埃希菌6株);革兰阳性球菌株47例(肺炎链球菌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溶血性链球菌9株)。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束时,患者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阴性44株,菌群变化10株;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阴性10株,菌群变化9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高,对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及时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菌群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安全的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肺炎 亚胺培南
原文传递
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在中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研究
8
作者 牟向东 李小明 +12 位作者 何小鹏 贾立华 关英慧 安福成 陈丽萍 贾琦 肖爱莲 张黎川 肖志华 王玉梅 关巍 刘田田 苏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2-637,共6页
目的评估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应用于中国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臂、观察性研究,在2020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30日,从中国的14家研究中心纳入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接受乌美溴铵/维兰特罗治疗的患者... 目的评估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应用于中国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臂、观察性研究,在2020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30日,从中国的14家研究中心纳入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接受乌美溴铵/维兰特罗治疗的患者,共随访24周。研究主要结局为随访期内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887例患者,年龄为(67.5±9.6)岁,其中男性689例(77.7%)。大多数患者(98.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468例患者(52.8%)报告了合并药物。在所有纳入的患者中,59例(6.7%)报告了不良事件,21例(2.4%)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其中9例报告了致死性严重不良事件,10例报告了非致死性严重不良事件,2例同时报告了非致死性和致死性严重不良事件。所有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致死性事件,经研究者判定均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无关。6例(0.7%)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均为轻度。3例(0.3%)患者报告的不良事件属于重要已确定或潜在风险,经研究者判定均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无关。结论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应用于中国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与该药相关的新的安全性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安全性评价 乌美溴铵 维兰特罗 真实世界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