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勘探知识管理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礼 韩殿杰 常冠华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2年第5期63-65,72,共4页
提出了油气勘探知识信息的分类编目方法,基于该分类设计了勘探知识库数据模型,开发了知识管理和应用软件,在大庆油田开发应用勘探知识库系统、开展油气地质勘探知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勘探知识库 分类编目
下载PDF
水力泵举升工艺在大庆油田水平井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董万百 杨东 +3 位作者 綦敦科 高印军 吴长金 聂锴 《油气井测试》 2015年第4期60-61,64,共3页
水平井由于斜度大、井底位移长,给封隔器的坐封、工具的外径、长短等带来了很多困难、提出了许多要求。对于探评井为了取准、求全测试资料,如果仅把测试工具下在直井或斜井段,则无法满足试油要求。齐平1井是一口水平井,前期用螺杆泵求产... 水平井由于斜度大、井底位移长,给封隔器的坐封、工具的外径、长短等带来了很多困难、提出了许多要求。对于探评井为了取准、求全测试资料,如果仅把测试工具下在直井或斜井段,则无法满足试油要求。齐平1井是一口水平井,前期用螺杆泵求产,由于受井斜的影响,限制了螺杆泵的下深,产能、流压都无法满足资料评价要求。在总结以往水平井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成功将水力泵举升工艺用在齐平1井,取得了良好的试油效果,在特低渗区块资料求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水力泵 举升 水平井 小直径
下载PDF
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3
作者 许凤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1-469,共9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及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下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及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下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和下部区域性泥岩盖层渗漏部位,确定中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下部和中部区域性泥岩盖层渗漏部位,确定上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三者组合建立了一套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受港东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的预测。结果表明:除西南部端部外,其余部位皆为受港东断裂控制的沙三段源岩—沙一中亚段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受港东断裂控制的沙三段源岩—东二段盖层和沙三段源岩—明化镇组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均在其中部,前者分布范围略大于后者。这些分布部位分别有利于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港东断裂附近的沙一中亚段、东二段和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的储层中运聚成藏。该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与目前港东断裂附近沙一中亚段、东二段和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储层中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油气运聚空间 分布部位 预测方法 歧口凹陷
下载PDF
碳酸盐台内斜坡认识突破与重大发现——以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气藏勘探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文渊 白雪峰 +3 位作者 蒙启安 王显东 田小彬 鞠林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0,共12页
目前川中古隆起规模性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的高能滩相,中部二叠系处于台内斜坡相,以低能环境为主,勘探未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U—Pb测年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 目前川中古隆起规模性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的高能滩相,中部二叠系处于台内斜坡相,以低能环境为主,勘探未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U—Pb测年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开展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及成储模式与气藏特征分析,对全盆地茅口组二段(茅二段)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茅二段发育南带、中带与北带3个北西向古地貌高带,川中地区处于南部古地貌高带中南部,发育规模滩体;(2)茅二段古地貌高带控制了沉积期滩体分布以及准同生期的岩溶、白云岩化作用,据此构建了川中地区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认为川中地区茅二段发育大面积优质白云岩储层;(3)创新建立茅二段薄层白云岩地震预测技术,古地貌高带控制了茅二段优质白云岩储层分布与气藏的高产富集。新认识带来勘探领域新突破,指导部署的潼深4井等5口井试气获超百万立方米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茅二段台内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目前,川中地区茅二段气藏已成为“十四五”期间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茅二段 储层成因 古地貌 白云岩 岩性气藏
下载PDF
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
5
作者 曹亚梅 周辉 +2 位作者 于波 张元高 戴世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模拟引入线性反演框架,提出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首先,在贝叶斯框架下整合地震数据和测井低频信息,获得弹性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然后,根据FFT⁃MA算法生成概率场,以测井数据为条件数据对贝叶斯后验应用概率场协同模拟,从而获得井震数据约束的叠前弹性参数高分辨率随机反演结果。该方法无需迭代更新模型参数,能极大地提高随机反演的计算效率。最后,由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测试方法的效果。模型试算表明,所提方法在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及计算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法,可稳定、准确地描述小尺度储层特征。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高分辨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契合良好,提高了随机反演在薄储层定量表征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质统计学 FFT⁃MA算法 随机反演 协同模拟
下载PDF
四川盆地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勘探区带预测 被引量:9
6
作者 朱茂 黄世伟 +5 位作者 宋叙 王显东 师江波 田小彬 姚倩颖 王慧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161,共13页
近年来,除川西地区和川南地区外,川中地区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多口钻井也钻遇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展现了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前期针对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研究认识较少,白云岩储层的成因... 近年来,除川西地区和川南地区外,川中地区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多口钻井也钻遇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展现了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前期针对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研究认识较少,白云岩储层的成因与分布也存在较大争议。为弄清潼南—合川区块地层分布、沉积与储层特征,特别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充分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成果和丰富的基础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潼南—合川区块栖霞组—茅口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在层序的高位体系域。(2)栖霞组—茅口组均具有发育台内滩的沉积背景,大量发育台内生屑滩,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内中高能滩相带内。(3)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垂向叠置发育;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较连续;栖霞组—茅口组储集空间均以原生孔和准同生期溶蚀孔为主,台内中高能滩、受层序控制的岩溶作用和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白云岩储层的发育。(4)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环洼分布,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潼南—合川区块中西部;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微古地貌高地的边缘斜坡部位,合深4井东北侧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潼南—合川 储层成因 岩溶作用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石化作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分析
7
作者 姜瀚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88-90,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因断裂较发育且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明,具有资源探明度低、资源评价力度小、钻探成功率低等特点。因此,为分析该油层沉积特征,基于断层、断裂带缝隙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的控制作用,结合测井相与平面相、单井...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因断裂较发育且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明,具有资源探明度低、资源评价力度小、钻探成功率低等特点。因此,为分析该油层沉积特征,基于断层、断裂带缝隙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的控制作用,结合测井相与平面相、单井相、岩芯相的分析,阐述了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油气运聚及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肇凹陷 油层沉积
下载PDF
方解石润湿性对饱和度指数n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丽华 李庆峰 +3 位作者 单刚义 李洪征 潘保芝 许凤鸣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饱和度指数是计算含水饱和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微小变化会导致含水饱和度的明显变化。储层润湿性会影响孔隙空间流体分布的几何形状和连通性,继而影响岩石电阻率测量值,最终反映在阿尔奇公式的饱和度指数n上。为了解方解石的含量和润湿... 饱和度指数是计算含水饱和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微小变化会导致含水饱和度的明显变化。储层润湿性会影响孔隙空间流体分布的几何形状和连通性,继而影响岩石电阻率测量值,最终反映在阿尔奇公式的饱和度指数n上。为了解方解石的含量和润湿性对饱和度指数的影响,实验选取X地区Y油层4口井42块岩样进行全岩分析和岩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的润湿性和含量影响饱和度指数,饱和度指数随着方解石含量增大而增大;方解石是油湿的,油湿储层的饱和度指数比水湿储层的饱和度指数大;在方解石含量较高的储层中,计算含水饱和度应充分考虑方解石润湿性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方解石 润湿性 饱和度指数 阿尔奇公式 岩电实验
下载PDF
方解石的润湿性对胶结指数m影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丽华 李庆峰 +3 位作者 单刚义 李洪征 潘保芝 许凤鸣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1期126-133,共8页
胶结指数是预测含水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解方解石的含量和润湿性对胶结指数的影响,选取X地区Y油层4口井42块岩样进行了全岩分析和岩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的润湿性和含量影响胶结指数m,其随着方解石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研... 胶结指数是预测含水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解方解石的含量和润湿性对胶结指数的影响,选取X地区Y油层4口井42块岩样进行了全岩分析和岩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方解石的润湿性和含量影响胶结指数m,其随着方解石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区方解石是油湿的,岩石油湿成分越多,其胶结指数越小。由于润湿性对电阻率影响较大,为得到准确的胶结指数m值,应在保留原位润湿性的岩心上进行电学测量。在计算含水饱和度时,应该充分考虑润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润湿性 胶结指数 阿尔奇公式 岩电实验
下载PDF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海拉尔贝39井复杂构造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丽艳 李昂 +1 位作者 裴江云 陈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86,3,共9页
在海拉尔贝39井构造复杂区,应用常规的三分量处理技术难以解决该地区的转换波成像问题。本文针对该地区的转换波噪声、静校正及成像等问题,应用了波动方程自适应折射噪声衰减技术、全局寻优和剩余迭代相结合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复杂构... 在海拉尔贝39井构造复杂区,应用常规的三分量处理技术难以解决该地区的转换波成像问题。本文针对该地区的转换波噪声、静校正及成像等问题,应用了波动方程自适应折射噪声衰减技术、全局寻优和剩余迭代相结合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复杂构造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及复杂构造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对该地区的三维转换波资料进行了处理,最终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为后续的纵横波联合解释和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转换波 成像 平均速度比(γ0)
下载PDF
纵、横波联合反演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贝39井区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昂 张丽艳 +1 位作者 宋宗平 裴江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8-1918,共11页
海拉尔贝39井区构造复杂,砂体边界识别难,常规纵波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引入转换波信息可增加地震解释的可靠性.由测井曲线的岩石物理分析可知,在纵波阻抗-速度比双弹性空间可识别砂泥岩.本文根据海拉尔地区测井资料的特点,利用拟合方法... 海拉尔贝39井区构造复杂,砂体边界识别难,常规纵波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引入转换波信息可增加地震解释的可靠性.由测井曲线的岩石物理分析可知,在纵波阻抗-速度比双弹性空间可识别砂泥岩.本文根据海拉尔地区测井资料的特点,利用拟合方法重构横波测井曲线;基于海拉尔贝39井区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采用放大比例尺层拉平的精细层位解释及纵波降频和转换波提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层位匹配,在此基础上,由纵、横波联合反演求出速度比属性,定性描述了储层的平面分布,与贝39井钻遇油层特征相符,解决了该地区的油水分布问题.应用属性切片技术得到油层组的砂体平面展布,砂体的展布特征与区域地质认识的物源沉积方向具有较好的吻合程度,并对贝39井区的油藏类型进行了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39井区 纵横波匹配 联合反演 地震属性 纵横波速度比
下载PDF
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预测深层储层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海亮 张丽萍 +2 位作者 王海龙 桂金咏 张元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0-84,7-8,共7页
塔东古城低凸起奥陶系埋深大于6000m,主要储层为白云岩和灰岩,属于典型的深层—超深层勘探领域。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受采集、衰减和处理等因素影响,储层预测一般难以达到预期结果。为此,以宽方位资料为基础,确立了"两宽一高"... 塔东古城低凸起奥陶系埋深大于6000m,主要储层为白云岩和灰岩,属于典型的深层—超深层勘探领域。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受采集、衰减和处理等因素影响,储层预测一般难以达到预期结果。为此,以宽方位资料为基础,确立了"两宽一高"资料解释思路,基于地震资料的宽频带和方位信息,系统地开展了塔东古城低凸起深层岩溶储层岩性预测、方位优选及优势方位含气性检测。为了提高研究区储层预测精度,确定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宽频带资料预测白云岩的分布,利用优势方位数据体检测储层的含油气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宽频带资料振幅与频率(AVF)的关系预测储层的效果明显优于叠前反演;宽方位资料存在一定的油气响应优势方位,在该方位各向异性影响小,油气响应特征更明显,能更好地预测深层油气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古城低凸起 深层储层 “两宽一高” AVF关系 优势方位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纪火山活动与断裂组合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印长海 董景海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93-799,共7页
本文从断裂组合、火山机构和岩浆通道等方面分析,提出徐家围子断陷基底断裂及与之匹配的次级断裂控制白垩纪火山活动,形成受基底断裂控制的三个NNW向展布的火山岩发育带。由于基底断裂特征不同,各火山岩带分别具有中心式、裂隙式和复合... 本文从断裂组合、火山机构和岩浆通道等方面分析,提出徐家围子断陷基底断裂及与之匹配的次级断裂控制白垩纪火山活动,形成受基底断裂控制的三个NNW向展布的火山岩发育带。由于基底断裂特征不同,各火山岩带分别具有中心式、裂隙式和复合式三种不同的喷发特征。徐家围子断陷安达地区精细解剖表明,其基底断裂上部发育NWW向雁列式断裂,向下沟通基底断裂,为西部火山岩浆上侵通道,反映了历史时期内火山活动西强东弱的特征,西部火山规模大,以爆发相为主,东部为大面积溢流相。火山岩的分布受基底断裂及沟通其的次级断裂控制,同时对断裂痕迹起到一定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安达地区 断裂 火山(岩浆)活动 火山喷发模式
下载PDF
古龙-齐家断陷构造特征及风险勘探领域优选
14
作者 吴玉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为典型的陆相湖泊沉积,发育多套湖相黑灰色泥页岩,青山口组为主力供烃层,具备形源储一体的页岩油气藏条件。古龙-齐家断陷GY区块多口井在源内页岩碎屑岩储层段获工业烃类油气流,展现了页岩油将成为松辽盆地北部勘探的重要... 松辽盆地北部为典型的陆相湖泊沉积,发育多套湖相黑灰色泥页岩,青山口组为主力供烃层,具备形源储一体的页岩油气藏条件。古龙-齐家断陷GY区块多口井在源内页岩碎屑岩储层段获工业烃类油气流,展现了页岩油将成为松辽盆地北部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重点分析古龙-齐家区块构造特征,尤其是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及特征,结合实验数据表征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岩性以及岩相特征,明确了风险勘探的有利区带,为古龙-齐家断陷风险勘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齐家断陷 构造特征 风险勘探
下载PDF
地面微地震监测致密砂岩储油层水力裂缝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瑞召 秦月霜 +4 位作者 冯洋洋 赵争光 谷育波 孙志朋 罗誉鑫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当前对水力压裂增产进行监测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已被国内油气工业广泛接受。微地震数据可用来评价压裂增产效果,预测储层应力状态以及引导水平井的钻进。在鄂尔多斯一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地表浅埋的12个三分量数字检波... 当前对水力压裂增产进行监测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已被国内油气工业广泛接受。微地震数据可用来评价压裂增产效果,预测储层应力状态以及引导水平井的钻进。在鄂尔多斯一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地表浅埋的12个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组成的稀疏检波器排列观测系统采集了微地震信号,并且利用微破裂向量扫描数据处理技术成功地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了成像。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破裂能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的分析,获得了水力裂缝延伸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和微地震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压穿邻井的原因及其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监测 水力裂缝 相干体
下载PDF
白沙含油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各向异性体的特征及成因
16
作者 钟建华 宋全友 王永卓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湘西泸阳县的白沙镇西侧羊角岭发育了一条含油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中的主体岩石是含凝析油瘤状灰岩,其形成深度不超过3000m,岩石中的一般有机质(沥青)反射率Ro值介于069%~072%之间,处于低中成熟阶段... 湘西泸阳县的白沙镇西侧羊角岭发育了一条含油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中的主体岩石是含凝析油瘤状灰岩,其形成深度不超过3000m,岩石中的一般有机质(沥青)反射率Ro值介于069%~072%之间,处于低中成熟阶段,而其中的部分沥青体则发育了强烈的光学各向异性,其Ro,max为252%~320%,Ro,med为101%~184%,Ro,min为034%~081%,最大双反射率值可达87%。白沙含油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的各向异性体呈不规则碎片状或细条带状,根据其形态及“消光”特点可以分为椭球状、羽状、条带、环状、螺旋状等几种,其成因与岩浆热液作用(叠加了部分构造应变)有关。凝析油也是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体 成因 剪切带 凝析油
下载PDF
断裂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期滞后程度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思佳 许凤鸣 +2 位作者 孙显义 张云峰 姜美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准确地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对于正确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少且缺乏理论依据。为了正确地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在研究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及其影响因... 准确地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对于正确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少且缺乏理论依据。为了正确地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在研究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厘定泥岩盖层和断层岩封闭形成的时间,提出了一套评价断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的滞后程度主要受到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和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相对早晚的影响,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相对于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越晚,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②新方法克服了以往的方法难以准确求取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和将1 MPa作为盖层和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下限的不足;③新方法预测渤海湾盆地南堡2号构造F4断裂在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以下简称东二段)泥岩盖层内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为距今1.1 Ma,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为距今25.8 Ma,F4断裂导致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为0.96,F4断裂不利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东二段砂岩储层中聚集和保存。结论认为,新方法对F4断裂的预测结果与目前的油气勘探实际情况相吻合,可用于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泥岩盖层 封闭形成时间 滞后程度 预测方法 渤海湾盆地 南堡2号构造 F4断裂
下载PDF
测井、录井钻井液密度资料差异分析
18
作者 邵奎政 《录井技术》 1997年第3期24-25,共2页
为了更好地应用钻井液密度参数,该文针对测井过程中测试器测得的钻井液密度与现场录井测得的密度资料差异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从钻井液密度形成、变化和测量的机理上进行分析探讨,给出如何认识、对待和应用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密度资料,... 为了更好地应用钻井液密度参数,该文针对测井过程中测试器测得的钻井液密度与现场录井测得的密度资料差异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从钻井液密度形成、变化和测量的机理上进行分析探讨,给出如何认识、对待和应用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密度资料,以及它们代表的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录井 钻井液 密度 差异分析 地层测试
下载PDF
基于聚类和多元地质统计学的电—震联合建模约束反演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博 张祥国 +1 位作者 刘展 徐凯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0-677,I0016,共9页
随着待勘探目标地质体越来越复杂且埋深增大,单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突显,综合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及相应数据已成为现今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基于多元地质统计学的交叉—变差函数建立速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岩石物理关系... 随着待勘探目标地质体越来越复杂且埋深增大,单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突显,综合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及相应数据已成为现今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基于多元地质统计学的交叉—变差函数建立速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岩石物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引导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基于岩石物理关系的多重约束反演,实现电—震联合建模。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电—震联合建模约束反演可逐步降低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提高对目标地质体的识别能力。非地震与地震方法所得结果相互印证,展示了该联合建模约束反演技术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多元地质统计学 联合建模约束反演
下载PDF
水平井地质导向及着陆类型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玉林 高荣 +2 位作者 崔大海 王广仁 齐井顺 《化工管理》 2015年第8期106-107,共2页
水平井目前正逐步在华北油田推广应用,为了使水平井准确识别并进入油气层,发挥水平井油层段长,产量高的优势,应该在钻井中加强水平井地质导向及着陆类型控制方法的研究,这是水平井钻井成功的关键。文中探讨了不同着陆类型的控制方法,并... 水平井目前正逐步在华北油田推广应用,为了使水平井准确识别并进入油气层,发挥水平井油层段长,产量高的优势,应该在钻井中加强水平井地质导向及着陆类型控制方法的研究,这是水平井钻井成功的关键。文中探讨了不同着陆类型的控制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 水平井 地质导向 油层钻遇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