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彦华 孙雪莲 +2 位作者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期11-12,1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6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彦华 孙雪莲 +2 位作者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9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愈13例,占21.6%,显效38例,占64%,有效7例,占11.6%,总有效率96.66%,无效2例,占3.33%。结论通过药和治疗恢复脑血液循环、...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愈13例,占21.6%,显效38例,占64%,有效7例,占11.6%,总有效率96.66%,无效2例,占3.33%。结论通过药和治疗恢复脑血液循环、救治缺血半暗区,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抗凝治疗 脑血液循环
下载PDF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萍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1周后症状减轻、2周脑膜刺激征缓解、4周脑脊液正常、1个月后头颅CT正常、... 目的:探讨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1周后症状减轻、2周脑膜刺激征缓解、4周脑脊液正常、1个月后头颅CT正常、再出血及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另外,SAH并DCVS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DCV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基底池中凝血块的存在是产生DCVS的直接原因。尼莫地平治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培多普利和吲哒帕胺对脑血管病患者长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李鑫 徐彦华 +1 位作者 于春荣 胡军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培多普利和吲哒帕胺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培多普利和吲哒帕胺治疗患者62例为观察组,疗程5年,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培多普利和吲哒帕胺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培多普利和吲哒帕胺治疗患者62例为观察组,疗程5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多普利和吲哒帕胺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具有显著的长期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服用方法简单且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多普利 吲哒帕胺 脑血管病 长期疗效
下载PDF
脑血管病病人不愿出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5
作者 胡军荣 许亚丽 李晓莉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4期399-400,共2页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而脑血管病病人多数留有后遗症,从而导致治疗康复时间较长。在临床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病人 原因分 脑血管破裂出血 出院 缺血性损伤 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患者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意义
6
作者 赵莹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通过200份脑脊液(CSF)标本的细胞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通过细胞数的多少来判断加入脑脊液的量,一般0.5ml左右,用粟氏脑脊液细胞沉淀器800转/min离心2分钟左右,之后行MGG染色,再用油... 目的:通过200份脑脊液(CSF)标本的细胞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通过细胞数的多少来判断加入脑脊液的量,一般0.5ml左右,用粟氏脑脊液细胞沉淀器800转/min离心2分钟左右,之后行MGG染色,再用油镜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胞类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而出血性脑血管病细胞数全部升高,细胞类型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同时伴有大量的红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学检查 急性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艳杰 钱秀红 +1 位作者 刘爽 刘会元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8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327例,随机分为两组,16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64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327例,随机分为两组,16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64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1±2.9)d,明显小于对照组[(17.4±3.8)d],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雪莲 刘爽 +2 位作者 夏彩秋 徐彦华 谷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期33-34,共2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在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本文重点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在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本文重点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临床治疗 鉴别
下载PDF
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丽 贺兆发 +3 位作者 韩志刚 刘爽 高山 王秀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43-44,47,共3页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30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光学相干成像指导介入治疗(OCT组,n=16)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IVUS组,n=14),比较两组支架的情况和术...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30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光学相干成像指导介入治疗(OCT组,n=16)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IVUS组,n=14),比较两组支架的情况和术后随访的心脏功能情况。结果: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经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成像指导进行介入治疗,两者的置入率和达标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支架评价直径也无显著的差异。另外,LVEF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术后平板运动试验及心电图结果方面显示两组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均有效果,两者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成像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左主干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丽敏 常晓春 +2 位作者 赵溶冰 崔艳玲 汪丽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5月儿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8例,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热毒宁组(观察组44例)和利巴韦林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热毒...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5月儿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8例,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热毒宁组(观察组44例)和利巴韦林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热毒宁0.5~0.8 ml/kg,1次/d,疗程5~7d;对照组应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次/d,疗程5~7d。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
下载PDF
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师帅 潘丽歆 +1 位作者 李德韬 刘刚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4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采用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讨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采用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平衡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erg评分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刺 顶颞前斜线 脑梗死 平衡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艳玲 汪丽静 +2 位作者 孙丽敏 孙雪莲 赵溶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同期确诊的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同期确诊的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3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头沉、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其中,左侧MCA狭窄者17例,右侧MCA狭窄者12例,双侧MCA狭窄者8例。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头颅CT异常者5例(13.5%),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或交界区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常存在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可存在无症状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 大脑中动脉狭窄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晓艳 夏彩秋 +3 位作者 谷艳 杨青兰 周萍萍 徐兴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Pusher综合征患者6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强化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Pusher综合征患者6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强化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2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MA、BBS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强化组FMA、BBS及M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USHER综合征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春波 唐颖 +1 位作者 李佳 夏彩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9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心...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8.9±3.6)次/min、(78.3±9.5)次/min、(98.4±10.5)mm Hg、(96.9±3.1)%,效果优于对照组的(21.3±3.2)次/min、(86.5±10.7)次/min、(75.9±8.7)mm Hg、(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6.9%(7/26),治疗组死亡率为11.5%(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血气分析 死亡率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海 高晓艳 +2 位作者 赵希海 孙平 吴艳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期66-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6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高于对照组(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邹广玲 李鑫 +1 位作者 王淑英 李惠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临床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雪岩 师帅 +1 位作者 李德韬 包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的调控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2 h、24 h、3天、7天),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模型成功6 h后给予针刺百会透悬厘治疗,于12 h、24 h、3天、7天时间取材;然后测定脑...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的调控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2 h、24 h、3天、7天),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模型成功6 h后给予针刺百会透悬厘治疗,于12 h、24 h、3天、7天时间取材;然后测定脑含水量及评定AQP-4表达。结果:针刺有降低脑含水量作用,对AQP-4表达有抑制作用,针刺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百会透刺悬厘治疗能降低脑含水量,控制脑水肿,促进脑出血恢复;抑制AQP-4表达,进而保护脑受损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4 脑含水量 脑出血 大鼠 百会 悬厘 透刺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柏欣 姜淼 +2 位作者 徐爱辉 李鑫 张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期38-39,共2页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全球哮喘患者约有3亿,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目前哮喘是可控制但不可治愈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爽 孙雪莲 谷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5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伟 徐明丽 +2 位作者 宋建斌 赵凤华 牛运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5例疝修补手术患者的资料,单侧斜疝57例,直疝8例,其中双侧疝2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后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8min,术后8~15h可下地...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5例疝修补手术患者的资料,单侧斜疝57例,直疝8例,其中双侧疝2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后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8min,术后8~15h可下地活动。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6d。随访6~12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疼痛、排异反应、异物感和复发等情况。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