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港油田原油加剂输送技术
1
作者 魏玉莲 袁润成 +4 位作者 董继平 熊英 韩项勇 季庆荣 陆斌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19,共5页
在长输管道中添加流动性改进剂可以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降低燃料和动力消耗。对大港油田集输干线进行了原油添加流动性改进剂的室内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最佳热处理温度和加剂量。根据管道实际运行工况,确定了加剂地点,计... 在长输管道中添加流动性改进剂可以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降低燃料和动力消耗。对大港油田集输干线进行了原油添加流动性改进剂的室内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最佳热处理温度和加剂量。根据管道实际运行工况,确定了加剂地点,计算出了加剂后不同季节的运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原油 加剂输送 输油管道 低温流动性 试验
下载PDF
大港孔店油田1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潜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向廷生 佘跃惠 +2 位作者 Nazina NT 冯庆贤 倪方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通过分析大港孔店油田1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注入水、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及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来研究该区块进行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利用最大或然法(MPN)对注入水和地层水中的嗜热好氧腐生菌、烃氧化菌、厌氧... 通过分析大港孔店油田1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注入水、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及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来研究该区块进行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利用最大或然法(MPN)对注入水和地层水中的嗜热好氧腐生菌、烃氧化菌、厌氧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对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店油田1区块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落,注入水中嗜热好氧腐生菌105个/mL、烃氧化菌103个/mL、厌氧发酵菌107个/mL、硫酸盐还原菌102个/mL、产甲烷菌1~10个/mL,上述5种微生物数量在生产井中也较高。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研究结果,通过激活地层烃氧化菌、发酵菌和产甲烷菌的本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该区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本源微生物 原油采收率 驱油 潜力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向廷生 冯庆贤 +3 位作者 N.T.Nazina 佘跃惠 倪方天 周俊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7,共5页
对大港油田本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过程中流体的微生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生产动态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随注入水一同注入大量含氮、含磷盐的物质及空气 ,使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理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 对大港油田本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过程中流体的微生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生产动态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随注入水一同注入大量含氮、含磷盐的物质及空气 ,使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理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层水中嗜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别增加了 10 3 ~ 10 5倍和 10~ 10 3 倍。烃氧化菌的激活导致了注入水在近井地带原油的氧化及低分子脂肪酸含量增加。原油的生物转化产物刺激了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及产甲烷菌的生长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利于原油的采出。从生产动态分析可以看出 ,经生物技术处理后 ,83 %的生产井见到了效果 ,3年共增油 887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微生物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生物处理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凝析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树合 田金海 +2 位作者 李保荣 杨波 朱小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地下储气库对调节冬夏季节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用户需求、优化集输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地下储气库建设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陕气进京及北京“蓝天工程”项目的实施,保障北京用气已成为供气方首要解决的... 地下储气库对调节冬夏季节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用户需求、优化集输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地下储气库建设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陕气进京及北京“蓝天工程”项目的实施,保障北京用气已成为供气方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地下储气库概念及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地下储气库应具备的首要条件。通过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地下储气库建库地质筛选原则,同时以大港油田凝析气藏地下储气库建设方案为例,介绍了地下储气库设计依据、设计原理及储气库运行方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气藏 地下储气库 天然气 优化集输系统
下载PDF
沈家铺油田枣Ⅴ油层组流体非均质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尹伟 金晓辉 +1 位作者 陈建庆 刘海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6-78,共3页
沈家铺油田主力产油层枣Ⅴ油层组被多条断层切割 ,被分为 5个断块 ,每个断块都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 ,油水关系复杂 ,储集层流体非均质性强 ,原油具有密度、黏度、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含硫量都高的“四高”特点。将薄层色谱 火焰离子检测... 沈家铺油田主力产油层枣Ⅴ油层组被多条断层切割 ,被分为 5个断块 ,每个断块都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 ,油水关系复杂 ,储集层流体非均质性强 ,原油具有密度、黏度、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含硫量都高的“四高”特点。将薄层色谱 火焰离子检测技术(TLC FID)和岩石热解分析 (Rock Eval)相结合 ,对枣Ⅴ油层组密集取样的储集层岩心抽提物进行族组分绝对定量分析 ,研究枣Ⅴ油组储集层流体非均质性分布特征 ,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纵向上随深度增加 ,枣Ⅴ油层组的含油性逐渐变差 ,但原油性质逐渐变好 ,可能是岩性变化和原油充注方向不同导致的 ;横向上 ,从北东向南西 ,枣Ⅴ油层组的原油性质逐渐变好 ,密度、黏度逐渐降低 ,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逐渐减少 ,推测可能与油气运移方向和构造位置有关。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铺油田 枣V油层组 储集层 流体 非均质性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浅谈晚加里东构造期对大港探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重要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学敏 滑双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千米桥潜山的发现,表明大港探区碳酸盐岩具有形成良好储层的条件,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及强烈的断裂活动,对储层的形成至关重要。加里东晚期由于地形平缓,构造活动不强烈,因而该期对储层的贡献,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加里... 千米桥潜山的发现,表明大港探区碳酸盐岩具有形成良好储层的条件,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及强烈的断裂活动,对储层的形成至关重要。加里东晚期由于地形平缓,构造活动不强烈,因而该期对储层的贡献,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加里东晚期奥陶系地层出露的时间、当时的古地貌背景、古气候条件以及上覆地层对奥陶系风化壳的形成等因素阐述了加里东晚期对形成储层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晚期 奥陶系 地貌 气候 储层 形成 油气藏
下载PDF
王44断块储层保护钻采工程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吴小明 刘艳红 +1 位作者 张玉宏 徐凌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针对储层保护工作以往大多只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缺乏系统工程观念 ,效果较差或不明显的情况。王 44断块作为大港油田 2 0 0 2年开发产能建设重点区块 ,储层低压低渗透 ,通过对储层室内的分析评价和配套技术的整合 ,实施钻采一... 针对储层保护工作以往大多只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缺乏系统工程观念 ,效果较差或不明显的情况。王 44断块作为大港油田 2 0 0 2年开发产能建设重点区块 ,储层低压低渗透 ,通过对储层室内的分析评价和配套技术的整合 ,实施钻采一体化的的储层系统保护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类似油藏的开发储层保护工艺技术综合配套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 储层保护工艺 断层 地层 敏感性评价 流体 钻井液
下载PDF
烃源岩排烃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义才 李延钧 +5 位作者 廖前进 孙晓明 张胜 王波 李晓娟 何逢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0,共5页
排烃系数是成因法油气资源量评价的一个关键参数。根据烃源岩在生、排烃过程中单位体积内有机碳的质量平衡原理,以烃源岩的抽提、岩石热解仪分析数据为基础,通过6个独立代数方程推导出了关于排烃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该方程中作为已... 排烃系数是成因法油气资源量评价的一个关键参数。根据烃源岩在生、排烃过程中单位体积内有机碳的质量平衡原理,以烃源岩的抽提、岩石热解仪分析数据为基础,通过6个独立代数方程推导出了关于排烃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该方程中作为已知的参数是烃源岩的总残余有机碳(TOC)质量、残余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的有机碳质量、干酪根热解烃有机碳质量(S2c)和有机质的原始降解率(D0)。通过黄骅坳陷板深68-1井沙-段排烃剖面上23个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计算得出排烃系数在5%~41%之间。排烃系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受烃源岩有机质的原始降解率的取值误差影响较大,在低成熟一成熟阶段,当混合型烃源岩有机质原始降解率的取值误差为10%时,排烃系数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系数 烃源岩 质量平衡 岩石热解 有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