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价值链的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例
1
作者 王伟 刘慧 +2 位作者 赵亮 谢源菁 王红莉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探索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有利于化解“最严格”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助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在梳理“两山”转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公园“两山”转化价值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例,细化国家公园“两山”双... 探索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有利于化解“最严格”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助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在梳理“两山”转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公园“两山”转化价值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例,细化国家公园“两山”双向转化的可操作路径,所得结论如下:(1)“两山”转化是指将生态资源的存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再由经济价值转化为存在价值的双向过程。其中经济价值指经济学意义的价格收入和消费者剩余,存在价值则泛指生态资源所具备的所有价值。(2)生态产品的生产依赖国家公园、社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三大生态系统,生态资源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品化和产品货币化的双向通道完成“两山”价值转化,这一过程既包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包含生态补偿。(3)“两山”双向转化价值链由识别环节、孵化环节、交易环节、分配环节、治理环节和再生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流动完成一次价值增值,使得价值链得以持续循环。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明晰资源、资金、资产的流动与转化过程,将国家公园“两山”价值流动划分为六个环节,并为每个环节的价值增值设计行动方案。总得来说,基于价值链的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能够很好地嵌合当下针对单个环节所设计的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生态补偿模式,构建国家公园“两山”双向转化闭环,进一步丰富“两山”转化理论,为国家公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 “两山”转化 大熊猫国家公园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补偿 成都市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周边社区犬只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2
作者 杨琬婧 樊星 +8 位作者 燕霞 苏小艳 刘颂蕊 侯蓉 杨梅 陈红 刘梅龄 李林 岳婵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其周边村落饲养犬只较多,但犬只感染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情况和数据并不清楚。为掌握大熊猫公园成都片区毗邻的村落犬只弓形虫感染情况及潜在风险因素,于2...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其周边村落饲养犬只较多,但犬只感染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情况和数据并不清楚。为掌握大熊猫公园成都片区毗邻的村落犬只弓形虫感染情况及潜在风险因素,于2022—2023年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周边毗邻的11个村/镇/社区饲养犬只居民进行逐户走访、问卷调查,收集了犬只性别、年龄、犬种数据,并采集了63份犬只的血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PCR检测样品中弓形虫抗体及核酸,结果显示弓形虫核酸阳性率为0%(0/63),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3.33%(21/63),不同犬种(宠物犬、田园犬)间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周边犬只弓形虫的防控预警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家犬 弓形虫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3
作者 王萍萍 樊星 +4 位作者 陈洋 郑冰权 曾涛 余洋丽娜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 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7.45%、6.37%。区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昆虫2种(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和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种(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3种生境类型的昆虫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为次生林(6.63,29.62)>人工林(6.53,22.48)>居民农耕地(6.12,19.84);优势度指数为居民农耕地(0.07)>次生林(0.06)>人工林(0.04);均匀度指数为人工林(0.94)>居民农耕地(0.91)>次生林(0.88)。本调查结果丰富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基础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和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昆虫资源 多样性保护 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原保护区外)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初步调查
4
作者 李蓉 唐亮东 +5 位作者 司光程 王磊 付强 马建洪 樊星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0-33,共14页
2021年9月~2022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47条调查样线,布设47台红外相机,累计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302... 2021年9月~2022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47条调查样线,布设47台红外相机,累计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3029次。共识别出4目12科24种兽类与4目8科17种鸟类。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种和16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拍摄到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为崇州市首份红外相机影像,调查到的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为整个崇州市首次分布记录。共在5条样线上发现了6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粪便痕迹,在6个2 km×2 km调查网格中的7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大熊猫影像,样线遇见率为10.64%,相对多度指数RAI=0.18,整体网格占有率达17.02%,主要分布在1800~2400 m海拔段的混交林和竹林生境中。研究发现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水鹿(Rusa unicolor)的样线遇见率、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均排在前列,不同功能分区均有较多鸟兽物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腰(1100 m以上海拔段)及以上区域的混交林生境中,主要集中在靠近原鞍子河保护区的区域,而九龙沟区域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后续针对性保护和管理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 鞍子河保护区 大熊猫 同域野生动物 多样性 相对多度 分布
下载PDF
依托成都优渥自然资源禀赋 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5
作者 杨小广 《绿色天府》 2021年第11期14-15,共2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工作,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要求,“要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保护珍稀濒危动物”。2021年10月12日,在《...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工作,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要求,“要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保护珍稀濒危动物”。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动物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三江源 领导小组 自然资源禀赋 中央财经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热带雨林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公众教育资源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玲 于泽英 +3 位作者 刘道强 夏欣 何晓光 许萍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4,共6页
大熊猫保护区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公众教育,如进行自然教育/生态教育、森林体验等活动,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全国各地国家公园陆续设立,过去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居民社区等区域将逐步过渡到国... 大熊猫保护区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公众教育,如进行自然教育/生态教育、森林体验等活动,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全国各地国家公园陆续设立,过去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居民社区等区域将逐步过渡到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中,国家公园的公众教育事业需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探索扩展公众宣传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包括自然资源、文化、历史、社区发展、法律教育等方面,以适应国家公园发展和建设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公众教育 教育资源 多样性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崇州区域的有蹄类物种组成及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钰瑾 何兴成 +4 位作者 白俊 冉江洪 付强 王磊 樊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95,共10页
2016—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崇州区域安放的135台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记录到水鹿Rusa unicolor、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野猪Sus scrof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林麝Moschus... 2016—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崇州区域安放的135台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记录到水鹿Rusa unicolor、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野猪Sus scrof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岩羊Pseudois nayaur、小麂Muntiacus reevesi共9种,独立探测次数最多的是扭角羚和水鹿,出现位点最多的是扭角羚和毛冠鹿;除小麂外的8种有蹄类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除中华鬣羚和林麝外,其余物种均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水鹿、毛冠鹿、扭角羚和中华斑羚有2次日活动高峰;野猪和岩羊有1个日活动高峰;扭角羚、中华斑羚和野猪的活动高峰在不同季节有差异,中华鬣羚和林麝的季节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区域内有蹄类动物的保护策略制定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行为生态
下载PDF
农田生境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鸟类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艳妮 王文玲 +5 位作者 郑冰权 付珊 李青 何兴成 吴永杰 冉江洪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35-150,共16页
农田生境被认为保护价值低,常被排除在自然保护地外。保护地内农田生境对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和作用,现尚缺乏科学评估。2022年6月——2023年7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农田生境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记录鸟类12目44科151种4... 农田生境被认为保护价值低,常被排除在自然保护地外。保护地内农田生境对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和作用,现尚缺乏科学评估。2022年6月——2023年7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农田生境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记录鸟类12目44科151种4025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9种,中国特有鸟类9种。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以林鸟最为丰富,其次为广布型鸟。在不同食性鸟类组成中,以食虫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最丰富,其后依次为杂食性食植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较高,同时对食虫鸟类和杂食性鸟类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时合理保留其内的农田及传统自然村落,以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和传承当地的传统耕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农田生境 保护地 鸟类多样性 成都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清退设施价值利用的路径思考
9
作者 许萍 樊星 +3 位作者 刘洋 余杨丽娜 张志和 李青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0,共5页
国家公园是最严格的保护地,在其建设中需清退一些人为干扰的活动设施,因此面临如何科学合理处置清退设施的问题。保留部分清退设施并将其改建为科普基础设施,既契合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又利于实现国家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还能... 国家公园是最严格的保护地,在其建设中需清退一些人为干扰的活动设施,因此面临如何科学合理处置清退设施的问题。保留部分清退设施并将其改建为科普基础设施,既契合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又利于实现国家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还能激活稀缺资源。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清退设施现状,分析清退设施改建科普基础设施的适宜形式,探讨通过优化管理流程、突出文化特色、坚持绿色营建、重视运营管理等发展路径来推进改建工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乃至其他国家公园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清退设施 科普基础设施
下载PDF
景观格局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高欣怡 樊群梅 +5 位作者 何兴成 金麟雨 赵小英 樊星 窦亮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机场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变化是机场鸟击防控关注的重点,了解机场飞行区鸟类多样性与周边景观格局的关系可以为机场鸟击防控提供科学指导。2022年1—12月,每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东、西跑道的鸟类进行调查,运用景观指数量化两跑道外1 km... 机场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变化是机场鸟击防控关注的重点,了解机场飞行区鸟类多样性与周边景观格局的关系可以为机场鸟击防控提供科学指导。2022年1—12月,每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东、西跑道的鸟类进行调查,运用景观指数量化两跑道外1 km、2 km、3 km 3个尺度内的景观特征,以研究两跑道外不同范围景观格局对场内鸟类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西跑道的鸟类多样性和3个尺度的景观多样性均较东跑道高;(2)西跑道林鸟和水鸟类群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东跑道;(3)在3个尺度范围内,东跑道外农田的平均斑块面积均显著大于西跑道,东跑道农田对整体景观具有较强的主导性。推测两跑道外农田生境的差异可能对整体景观格局产生了影响,从而造成了东、西跑道鸟类多样性的差异。研究揭示场外景观格局对场内鸟类群落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为机场外的景观管理提供了建议,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重点区域和重要季节的巡查,以提前化解鸟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鸟类多样性 景观格局 鸟击防控 鸟情调研
下载PDF
海拔梯度变化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段超 陈洋 +5 位作者 郑冰权 王文玲 徐国浩 许萍 樊星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3,共14页
2022年5—10月,利用夹夜法和陷阱法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海拔1000~4600 m设置102个样方,捕获小型兽类32种884只。以400 m海拔梯度分析小型兽类群落: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第一优势种形成了从北社鼠Niviv... 2022年5—10月,利用夹夜法和陷阱法对四川西岭雪山小型兽类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海拔1000~4600 m设置102个样方,捕获小型兽类32种884只。以400 m海拔梯度分析小型兽类群落: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第一优势种形成了从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海拔1000~1800 m),转变成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海拔1800~3400 m),再到松田鼠属未定名种Neodon sp.(海拔3400 m以上)的替换现象;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中峰格局,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800~3400 m最高;发现松田鼠属Neodon一新物种,确认壮鼩鼹Uropsilus ro‑bustus Wan,2015新种地位成立。本研究强调了对完整海拔梯度进行全面抽样调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岭雪山 小型兽类 海拔 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12
作者 《绿色天府》 2023年第12期14-15,共2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成效显著,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自然和文化之美的亮丽名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144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崇山峻岭,... 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成效显著,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自然和文化之美的亮丽名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144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崇山峻岭,森林葱郁,所处区域分布有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羚牛、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近年来,成都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科学完善本底资源调查与巡护监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魅力,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 红豆杉 生态优先 广袤土地 川金丝猴 生态系统 种群数量 大熊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