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才锐 孙曙光 +1 位作者 姜德咏 洪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电镜观察0,4,12wk小鼠视网膜病变发展情况,ELISA法检测0,4,12wk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电镜观察0,4,12wk小鼠视网膜病变发展情况,ELISA法检测0,4,12wk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网膜内皮细胞、神经节细胞凋亡明显较糖尿病组减轻。GBE治疗组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较糖尿病组降低(4wk,26±8vs33±7,P<0.05)(12wk,102±7vs165±9pg/mg,P<0.01)。结论:GBE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并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小鼠 视网膜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才锐 姜德咏 +4 位作者 胥延 郭小健 洪卫 李雯霖 王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6、8、12周组,n=20)和糖尿病组(2、4、6、8、12周组,n=20),每组取4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6、8、12周组,n=20)和糖尿病组(2、4、6、8、12周组,n=20),每组取4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视网膜。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及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早期血清及视网膜VEGF表达增高,二者呈正相关,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参考指标。糖尿病早期视网膜VEGF的表达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凶子 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才锐 胥延 +4 位作者 姜德咏 洪卫 郭小健 王平 李雯霖 《眼科学报》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糖尿病2、4、6、8和12周处死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摘除眼球后分离视网膜。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探讨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糖尿病2、4、6、8和12周处死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摘除眼球后分离视网膜。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上HIF-1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明显增高,体重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显示糖尿病6周时视网膜HIF-1α低水平表达,12周时HIF-1α表达增高;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12周时视网膜内层HIF-1α表达增加,而未见视网膜外层HIF-1α表达。结论:糖尿病早期视网膜HIF-1α表达增高,说明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发生缺血缺氧;HIF-1α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继发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才锐 孙曙光 +1 位作者 姜德咏 洪卫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蛋白表达及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TUNEL法检测0、4、12周视网膜细胞的凋亡,ELISA法检测0、4、12周视网膜VEG...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蛋白表达及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TUNEL法检测0、4、12周视网膜细胞的凋亡,ELISA法检测0、4、12周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明显较糖尿病组减轻(P<0.01)。GBE治疗组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较糖尿病组降低(4周:26±8vs 33±7,P<0.05;12周:102±7vs 165±9pg/mg,P<0.01)。结论GBE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小鼠 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银杏叶提取物 凋亡
下载PDF
额肌瓣提吊术后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焦建玲 赵桂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先天性上睑下垂 额肌瓣提吊术 角膜溃疡
下载PDF
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建桃 马海智 +3 位作者 李小进 马丽菊 陈东方 王秦秦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分泌抗肺癌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可能靶点.方法用肺癌细胞株作免疫原免疫健康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抗肺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和... 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分泌抗肺癌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可能靶点.方法用肺癌细胞株作免疫原免疫健康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抗肺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和检测单抗体的特异性,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结果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出2株持续分泌抗肺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5、B8,其分泌的抗体为IgM亚类,κ亚型,并和肺癌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完成细胞融合,制备了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成型不全伴眼睑缺损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卫 李敏 +1 位作者 王敏华 丁传刚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疾病 眼睑缺损 皮肤成型不全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建玲 温日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眼压
下载PDF
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
9
作者 贾建桃 倪亚萍 +4 位作者 马海智 李小进 栗昭辉 马丽菊 王秦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制备和鉴定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mAb),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为肺癌抗原的筛选提供工具。方法:用肺癌细胞株YTMLC-90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 目的:制备和鉴定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mAb),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为肺癌抗原的筛选提供工具。方法:用肺癌细胞株YTMLC-90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获得mAb。染色体计数法鉴定杂交瘤细胞,并进行mAb同种型鉴定;对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腹水中的mAb采用间接ELISA法进行初步特异性检测及效价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其与不同组织抗原结合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其在肺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筛选出5株可稳定分泌抗肺鳞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E2、F9、E11、D5和C6,分泌的抗体均为IgG1亚类,κ亚型。C6染色体数目为89~112条,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1 004和1∶104,EL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能特异性与肺癌细胞结合,未见与其他高发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结合。结论:成功地制备了能够特异识别肺癌组织的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原文传递
结膜下注射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10
作者 焦建玲 陶丹 洪卫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40例 41眼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无环鸟苷常规治疗,治疗组 22例 23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若金结膜下注射。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间有效率及治愈... 目的:观察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40例 41眼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无环鸟苷常规治疗,治疗组 22例 23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若金结膜下注射。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间有效率及治愈日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结膜下注射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若金 结膜下注射 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下载PDF
维脑路通在前房出血中的应用体会
11
作者 张映潮 曾志娟 +3 位作者 洪卫 李敏 焦建玲 陶丹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研究维脑路通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疗效。方法: 1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用相同的常用治疗方法外,治疗组 1加用维脑路通静滴。结果:前房出血吸收时间及并发症治疗组 1均明显优于治疗组 2,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目的:研究维脑路通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疗效。方法: 1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用相同的常用治疗方法外,治疗组 1加用维脑路通静滴。结果:前房出血吸收时间及并发症治疗组 1均明显优于治疗组 2,有显著性差异 (P<0 01)。结论:维脑路通有助于提高外伤性前房出血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脑路通 外伤性前房出血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黄氏病毒灭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杨专 焦建玲 李汉钊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8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黄氏病毒灭滴眼液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无环鸟苷治疗本病为对照组,对74例86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黄氏病毒灭滴眼液具有较好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临床...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黄氏病毒灭滴眼液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无环鸟苷治疗本病为对照组,对74例86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黄氏病毒灭滴眼液具有较好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临床有效率达95%,平均治愈日为11.06日。该药无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与其他抗病毒药物无交叉耐药。结论:该药可作为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疱病毒 角膜炎 黄氏病毒灭
下载PDF
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23
13
作者 麦光焕 邓大明 +4 位作者 林小铭 康瑛 郭彦 杨晓 袁春秀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内直肌缩短术或 (和 )外直肌后退术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位、斜视度数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 在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中 ,上斜肌功... 目的 探讨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内直肌缩短术或 (和 )外直肌后退术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位、斜视度数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 在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中 ,上斜肌功能亢进 31例 (双眼 2 7例 ,单眼 4例 ) ,内直肌功能不足 2 0例 (双眼 16例 ,单眼 4例 )。行上斜肌部分肌腱切除术 13例 (双眼 12例 ,单眼1例 ) ,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 18例 (双眼 15例 ,单眼 3例 ) ;行内直肌缩短术 17例 (双眼 11例 ,单眼6例 ) ,行单眼内直肌缩短及外直肌后退术 10例 ;行外直肌后退术 4例 (双眼 1例 ,单眼 3例 )。术后眼位恢复至正位 2 8例 ( 87 5 %) ,外斜视A征消失 31例 ( 96 9%) ,其中 4例患者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外斜视A征作为斜视A V综合征中的主要斜视类型 ,上斜肌功能亢进和内直肌功能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特征 ;矫正外斜视A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是上斜肌减弱术和外斜视矫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A征 手术治疗 眼外科手术 斜视度数 肌功能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云南省泸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及致病原因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宁 袁援生 +8 位作者 赵家良 钟华 Leon B.Ellwein 陈苗苗 旦爱华 孙鹏 罗廷浩 王羽 高学成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1-806,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泸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致病原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对云南省泸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个调查点,正式现场... 目的了解云南省泸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致病原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对云南省泸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个调查点,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根据村户口本逐户检录调查对象。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别计算受检者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并判断受检者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原因。采用X^2检验、趋势X^2检验进行各数据间的比较。结果在检录的5575人中,5151人接受并完成了检查,受检率为92.39%。以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视力损伤分类为标准,以最佳矫正视力计算,50岁及以上人群中盲255例,患病率为4.95%,中、重度视力损伤490例,患病率为9.51%;以日常生活视力计算,盲278例,患病率为5.40%,中、重度视力损伤816例,患病率为15.84%。以最佳矫正视力计算,高龄(趋势X^2=1349.21,P=0.000)和文盲(趋势X^2=203.55,P=0.000)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增高。白内障是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以治疗的盲人占所有盲人的93.89%。结论云南省泸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在我国九省眼病调查结果中最高,表明该区的防盲治盲工作还有待于加强。白内障依然是导致盲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白内障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