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地区两家三甲医院非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董薇 付艳芬 +4 位作者 张纯琼 董玉川 金竹炫 刘亮平 蒋杨萍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4 L/min)鼻导管吸氧对氧疗效果、患者舒适度及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1月大理地区两家三甲医院中低流量吸氧患者16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非湿化吸氧,对照组采用湿化吸氧,... 目的:探讨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4 L/min)鼻导管吸氧对氧疗效果、患者舒适度及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1月大理地区两家三甲医院中低流量吸氧患者16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非湿化吸氧,对照组采用湿化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氧疗过程中的差异。结果:经检验,两种给氧方式对患者鼻黏膜出血情况、鼻黏膜干燥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非湿化吸氧,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结论:成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进行湿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中低流量 鼻导管吸氧 非湿化 湿化
下载PDF
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临床研究
2
作者 段绍兴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4期152-152,共1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研究了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表现,结合最近几年的多例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案例,研究发现,微创技术能有效的保护人体组织中的正常神经,并且在治疗脑和脊髓外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研究了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表现,结合最近几年的多例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案例,研究发现,微创技术能有效的保护人体组织中的正常神经,并且在治疗脑和脊髓外科疾病和切除脑深部病灶中有很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靳国伟 韩世波 陈跃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其他脏器及脑脊液中的分布水平不及中枢神经系统的1%。由于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其他脏器及脑脊液中的分布水平不及中枢神经系统的1%。由于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标志物 神经系统损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以左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SLE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立娟 苏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26-530,共5页
SLE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样,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本文报告1例以左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SLE诊治经过。该患者以左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检测阴性,行免疫学相关检查诊断SLE,后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 SLE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样,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本文报告1例以左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SLE诊治经过。该患者以左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检测阴性,行免疫学相关检查诊断SLE,后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控制。该例的诊治提示,临床工作者应提高对免疫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SLE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眼睑下垂 免疫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韩世波 陈跃平 王栋良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7期71-71,共1页
目的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17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0~6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头... 目的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17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0~6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果本组手术全切16例,部分切除1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7例,11例患者随访3~40个月生活或学习良好。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根本方法,术中恰当的手术策略选择及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影响脑海绵状血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熊斌 李红稳 +1 位作者 虎志涛 李荣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2期134-138,共5页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而药物难治性癫痫指通过口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迷走神经刺激(VNS)作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微量电流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调节相关区域神经功能...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而药物难治性癫痫指通过口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迷走神经刺激(VNS)作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微量电流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调节相关区域神经功能,从而治疗该病,具有安全、有效、耐受良好的优势。现针对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历史、装置、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疗效预测指标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提供明确、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颅内出血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靳国伟 陈跃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5期722-724,共3页
颅内出血(ICH)占卒中的10%-15%,30d的病死率为35%-52%,且半数的死亡患者发生在发病的前2天。一项涉及1041例ICH患者的研究表明,50%为深部出血,35%为脑叶出血,10%为小脑出血.6%的出血患者发生在脑干。依据出血部位ICH1... 颅内出血(ICH)占卒中的10%-15%,30d的病死率为35%-52%,且半数的死亡患者发生在发病的前2天。一项涉及1041例ICH患者的研究表明,50%为深部出血,35%为脑叶出血,10%为小脑出血.6%的出血患者发生在脑干。依据出血部位ICH1年时病死率:51%为深部出血,57%为脑叶出血,42%为小脑出血,脑干出血为65%。本文就ICH的病因、治疗现状、治疗进展及展望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脑出血 治疗 脑出血 病因学 综述
下载PDF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段绍兴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住的18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①开放性颅脑外伤是引起...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住的18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①开放性颅脑外伤是引起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②手术时间的长短。③术前、术后激素的应用。④术后脑室外引流管停留的时间。⑤术后脑脊液耳、鼻和切口漏的处理。⑥手术操作的规范化。⑦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治疗:在治疗时既要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同时使用头孢曲松钠或者是庆大霉素进行脑室内或者是鞘内进行注射。结论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止血、彻底清创、规范化的术后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时行鞘内或脑室内注药对防治颅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术后 颅内感染 发病机制 防治
下载PDF
3D-CTA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锦亮 杨光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1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3D-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将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3D-CTA诊断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诊断方法。将2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 目的观察3D-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将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3D-CTA诊断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诊断方法。将2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颅内动脉瘤 诊治效果
原文传递
恶性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虎志涛 刘玲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7期1089-1091,共3页
通过对一个典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MRI征象的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恶性脑膜瘤的鉴别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7年4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脑膜瘤患者1例,并对该名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通过对一个典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MRI征象的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恶性脑膜瘤的鉴别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7年4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脑膜瘤患者1例,并对该名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左侧颞叶巨大血肿并伴灶周水肿,相邻左侧额颞部硬膜下积血,即患者患有重度瘤周水肿,且肿瘤形态及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患者左侧颞叶多考虑间变型脑膜瘤,肿瘤登记为WHOⅢ级。结论 MRI的影像在表现恶性脑膜瘤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医生可以通过该影像对恶性脑膜瘤进行确诊或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膜瘤 MRI影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栋良 陈跃平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0期1569-1571,共3页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惟一可以在活体映射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白质纤维束受到胶质瘤不同程度的累及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定性、定量地将之反映出来,从而指导术者术前准确评估胶质瘤的分级分期,并选择合适的...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惟一可以在活体映射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白质纤维束受到胶质瘤不同程度的累及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定性、定量地将之反映出来,从而指导术者术前准确评估胶质瘤的分级分期,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达到既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又合理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万红 韩世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7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措施。方法在脱水降颅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积极行气道护理,及时清除脓痰及脓性分泌物,予以气道雾化及气管内滴药,促进痰液排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给予静脉营...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措施。方法在脱水降颅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积极行气道护理,及时清除脓痰及脓性分泌物,予以气道雾化及气管内滴药,促进痰液排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对于高热不退患者给予压低温治疗。定时变换体位,防止压疮形成及舌后坠,予以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结果肺部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71.25%(57/8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5.00%(20/80),以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3.75%(3/80),以白假丝酵母较常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或伴多重耐药菌,多次进行痰、血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给予早期的营养支持、加强胃肠道的调理、减少医源性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控制肺部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颅脑损伤 肺炎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下载PDF
经内镜处理上消化道异物120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晓英 韩世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5期2335-2336,共2页
目的对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和方法。方法对上消化道异物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在胃镜下成功取出上消化道异物117例,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5%,转外科手术取出2例,... 目的对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和方法。方法对上消化道异物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在胃镜下成功取出上消化道异物117例,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5%,转外科手术取出2例,1例为吸毒者拒绝治疗。1例鱼骨卡在食管中段,取出时出现少量出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加凝血酶后出血停止,术后给予抑酸、止血、保护黏膜治疗后痊愈。结论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随着器械的进一步改进及无痛胃镜的普及,经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成功率,特别是特殊患者、特殊异物的取出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范围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异物 治疗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三维CT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锦亮 杨光明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7-8,11,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术后确诊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 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术后确诊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并分析三维CTA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三维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3.33%、敏感性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6.55%;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3.10%、敏感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3.10%;两组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维CT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的显著效果优于DSA,三维CTA可观察动脉瘤的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术区解剖结构。结论三维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效果优于DS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4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世波 靳国伟 陈跃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9期1365-136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220例患者进行1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发生并发症的40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220例患者进行1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发生并发症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8例,材料外露4例,皮下积液11例,癫痫8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脊液漏7例。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技术和颞肌下术式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手术操作简捷,钛网塑形满意。坚持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巧,能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外科学 颅骨 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颅骨修补术 三维钛网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绍兴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8期3108-3109,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早期采用微创手术(6h以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通过CT定位,使用穿刺针穿刺,并注入尿激酶稀释液引流。结果 6h以内实施微...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早期采用微创手术(6h以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通过CT定位,使用穿刺针穿刺,并注入尿激酶稀释液引流。结果 6h以内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的死亡人数为8人,死亡率12.3%;6-48h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死亡人数为13人,死亡率22.8%。早期治疗(6h以内)的患者致残率仅有后者的30%左右。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观察 尿激酶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体会
17
作者 杨丽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4期145-145,共1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高。钻孔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采取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情况。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下载PDF
183例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分析
18
作者 张锦亮 段绍兴 尹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4期61-62,共2页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表现的发生概率和表现情况,以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方法CT扫描,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位观察。结果颅脑外伤的常见的CT表现是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表现的发生概率和表现情况,以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方法CT扫描,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位观察。结果颅脑外伤的常见的CT表现是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单纯或合并头皮血肿以及颅骨骨折。结论熟悉各种颅脑外伤的CT表现和产生机制,并根据CT检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对协助临床正确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CT
下载PDF
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交替持续引流术治疗体会
19
作者 韩世波 陈跃平 王栋良 《中外医疗》 2011年第9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交替持续引流术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32例脑室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脑室出血病例经积极行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交替持续引流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效果... 目的探讨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交替持续引流术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32例脑室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脑室出血病例经积极行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交替持续引流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结论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交替持续引流术克服了单纯侧脑室引流及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的不足,在脑室出血的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腰椎蛛网膜下腔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段绍兴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7期2597-2597,共1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存活12例,死亡6例,死亡率33.33%。完全康复5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继...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存活12例,死亡6例,死亡率33.33%。完全康复5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继发性脑水肿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尿激酶可以促进血肿的溶解,副作用小,两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 脑室内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