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性河流对下穿地铁隧道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3,共5页
为研究季节性河流的周期丰水与枯水作用对下穿该河床的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以某区间隧道下穿浑河河床为工程背景,研究并预测了2012年4月到2022年4月的丰水与枯水周期变化过程中,水体重力作用对隧道管片应力应变的累积影响。利用基于三... 为研究季节性河流的周期丰水与枯水作用对下穿该河床的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以某区间隧道下穿浑河河床为工程背景,研究并预测了2012年4月到2022年4月的丰水与枯水周期变化过程中,水体重力作用对隧道管片应力应变的累积影响。利用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工具Flac-3D,对上述周期变化过程进行了建模,并对隧道结构受到的应力应变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隧道的长期沉降停止于2014年4月,隧道竖直方向受力稳定于2013年4月。稳定后,隧道沉降量对周期性丰枯作用的响应程度与监测点到河床中心位置的距离成正比,分别为0、1.3%、1.8%;周期性丰枯作用对所有监测点附近区域的竖直受力影响都很大,约为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建筑安全 季节性河流 地铁隧道 水的丰枯变化 周期作用 应力应变
原文传递
复杂结构高层建筑火灾坍塌过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1 位作者 王来贵 马云东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6-662,共7页
为了探究具有多核心筒和中空结构的复杂高层建筑受火灾后的坍塌特征,采用颗粒流方法对建筑进行建模并实施火灾模拟。建筑为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根据其特点设置了单侧火场和双侧火场两种方案,模拟温度为1000℃,1200℃,1400℃和1600... 为了探究具有多核心筒和中空结构的复杂高层建筑受火灾后的坍塌特征,采用颗粒流方法对建筑进行建模并实施火灾模拟。建筑为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根据其特点设置了单侧火场和双侧火场两种方案,模拟温度为1000℃,1200℃,1400℃和1600℃。模拟上述情况下该建筑的坍塌过程,分析其坍塌特点和时间。总结坍塌现象发现,该类建筑在一侧受火灾作用坍塌情况下,较结构简单的高层建筑更易出现坐塌破坏,有利于坍塌范围控制;主要坐塌位置为两处,31m高变阶位置和火区上部;前期坍塌是由于火灾,后期是由于底部结构破坏而失稳坐塌;双侧火区与单侧相比,坍塌明显较快,因火灾坍塌的阶段时间较短,后期失稳坐塌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安全 火灾 非连续坍塌 过程研究
下载PDF
混合温场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热力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7,492,共6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在火灾发生过程中结构随温度升高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以某地铁站主体结构为对象进行研究。车站中火源产生的温场是由热对流和热辐射叠加而成的混合温场,为使模拟更加精确,根据材料性质随温度改变的情况对模型材料参数进... 为研究地铁车站在火灾发生过程中结构随温度升高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以某地铁站主体结构为对象进行研究。车站中火源产生的温场是由热对流和热辐射叠加而成的混合温场,为使模拟更加精确,根据材料性质随温度改变的情况对模型材料参数进行调整;模拟了温度在4℃-1000℃范围内车站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火源位置3对应的监测点沉降量最大,位置2次之,位置1最小;火源位置1和位置2测点沉降基本发生在距火源中心±20m内,位置3在±40m内,从沉降量看温度在600℃-1000℃范围内结构有进入塑性阶段趋势;空间刚度越小,热应力释放的主要区域越集中;火源位置1的热应力释放区间距火源中心80m之外,位置2在±20m内,位置3在±10m内,从竖向应力看在800℃-900℃范围内结构有进入塑性阶段趋势。研究可为火灾过程中或灾后车站结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火灾温场构建 应力应变 模拟与分析 混合温场
原文传递
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地震倒塌过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1 位作者 马云东 王来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了解含有多核心筒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坍塌过程及特征,基于颗粒流构建建筑模型并实施地震模拟。模拟建筑结构为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施加地震荷载为正弦波,其峰值加速度分别为a=0.4 g、0.3 g、0.2 g且持续时间为9 ... 为了解含有多核心筒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坍塌过程及特征,基于颗粒流构建建筑模型并实施地震模拟。模拟建筑结构为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施加地震荷载为正弦波,其峰值加速度分别为a=0.4 g、0.3 g、0.2 g且持续时间为9 s。模拟上述3种峰值加速度时的建筑破坏坍塌过程,模拟表明:加速度较大(a=0.4 g)时建筑坍塌特点是建筑向左倾倒,建筑中4个核心筒瓦解。该现象的必要条件是核心筒的非同步破坏,充分条件是核心筒底部破坏。加速度较小(a=0.3 g、a=0.2 g)时建筑坍塌特点为建筑显整体性的坐塌,震动未使建筑核心筒瓦解。在建筑整体坐塌情况下,建筑倾倒时间受震动影响较小;而坐塌经历时间受震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安全 地震荷载 复杂结构 颗粒流 坍塌研究
下载PDF
时间递推耦合神经网络的交通路径动态诱导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32-2935,共4页
通过"人—机—环境"耦合关系,对路况与时间变化关系进行研究。综合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路况差异和人因作用、突发道路事故随机性,以神经网络有师学习作为经验累积方法,提出时间递推预测方法确定路径最短时间,从而实现对... 通过"人—机—环境"耦合关系,对路况与时间变化关系进行研究。综合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路况差异和人因作用、突发道路事故随机性,以神经网络有师学习作为经验累积方法,提出时间递推预测方法确定路径最短时间,从而实现对交通路径的动态诱导。递推预测以知识库累积经验与实时路况信息作比较,为驾驶者提供实时有效的路况信息支撑。结果表明,该诱导技术可辅助驾驶者及时对路况作出正确判断,减少因经验不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时间损失,适用于安装有GPS导航的车辆。实例分析表明,所构建模型与实际数据结合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路径 动态诱导 时间递推 神经网络 预测与寻找
下载PDF
飞机撞击复杂结构建筑全过程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1 位作者 马云东 王来贵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8-1238,共11页
为研究复杂结构高层建筑受到飞机撞击后的坍塌过程,使用颗粒流理论对该过程进行模拟,过程包括撞击、爆炸、火灾及建筑坍塌.引入了颗粒流相关模型,包括飞机撞击模型、爆炸模型及火灾模型.建筑模型高为216 m,中部空间较大并由4个核心筒组... 为研究复杂结构高层建筑受到飞机撞击后的坍塌过程,使用颗粒流理论对该过程进行模拟,过程包括撞击、爆炸、火灾及建筑坍塌.引入了颗粒流相关模型,包括飞机撞击模型、爆炸模型及火灾模型.建筑模型高为216 m,中部空间较大并由4个核心筒组成的复杂结构.分别在建筑高程200 m和100 m处实施了撞击模拟.其结果显示: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撞击高度不同,导致撞击后建筑破坏过程差异明显,特别是坍塌原因、坍塌形式和坍塌时间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安全 复杂结构 飞机撞击 过程模拟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露天矿边坡爆破过程模拟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9-767,共9页
为研究爆破在露天矿边坡内发展的过程,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假设爆破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由爆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承受,并部分转化为动能,进而能量在碎裂的岩块中传递、吸收,最终达到平衡,爆炸过程结束.论文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 为研究爆破在露天矿边坡内发展的过程,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假设爆破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由爆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承受,并部分转化为动能,进而能量在碎裂的岩块中传递、吸收,最终达到平衡,爆炸过程结束.论文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了在露天矿边坡内,不同高度、埋深和装药量的单孔爆破过程,并对爆破后边坡稳定性做了探讨.研究表明:爆炸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爆炸冲击起主导作用,有速度矢量回荡出现;第2阶段是重力占优势的上覆岩层塌落过程;第3阶段最后颗粒下滑、局部调整至平衡.在经历时间上,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相差一个数量级.总体上说,各种爆破后上层砂岩是稳定的,即坡顶是稳定的.下层砂岩和砂质泥岩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可控范围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爆破 颗粒流理论 PFC3D 稳定性
下载PDF
多维空间故障树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1
8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7,62,共7页
为充分考虑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靠性及其相关性质,将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用其n个影响因素作为变量构成的函数Pdi(x)表示,将系统顶事件的发生概率PT从只能计算定值扩展到由其n个影响因素和PT组成的n+1维空间上研究。构建的空间曲面能将... 为充分考虑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靠性及其相关性质,将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用其n个影响因素作为变量构成的函数Pdi(x)表示,将系统顶事件的发生概率PT从只能计算定值扩展到由其n个影响因素和PT组成的n+1维空间上研究。构建的空间曲面能将实际的故障树系统结构问题转化为数学系统问题。定义了多维空间故障树的相关概念,并根据上述思想研究电气元件系统的故障概率空间,详述在使用时间t和使用温度c等2个因素影响下,相关各概率空间的构造过程。结果表明,针对该空间曲面进行积分,能够得到概率重要度及关键重要度的分布;将该曲面分别对c和t求导,能够得到系统故障概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树 多维空间 故障概率分布 数学分析 系统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ANN求导的DSFT中故障概率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1 位作者 马云东 王来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9-452,共4页
为了在遇到不利工作环境之前,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元件故障发生,提出基于ANN求导的元件故障概率变化趋势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在不了解系统或元件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仅利用实际故障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工作环境下元件故障概率变化的趋势和程... 为了在遇到不利工作环境之前,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元件故障发生,提出基于ANN求导的元件故障概率变化趋势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在不了解系统或元件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仅利用实际故障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工作环境下元件故障概率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同时该方法也充实了空间故障树(SFT)下的离散型空间故障树(DSFT)理论。给出了ANN求导法处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公式推导,结合了一个元件进行该方法的应用,最终得到了该元件的故障概率变化趋势,为实际生产中"先知先觉"的故障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离散型空间故障树 故障概率变化趋势 ANN求导
下载PDF
完备与不完备背景关系中蕴含的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王来贵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8-273,306,共7页
考虑完备或不完备背景关系中蕴含的元件与系统功能结构关系,提出了基于因素空间理论中因素逻辑的系统功能结构分析法,给出了该方法的严谨的数学定义系统及分析过程的逻辑数学描述。对完备和不完备两个例子进行分析后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系... 考虑完备或不完备背景关系中蕴含的元件与系统功能结构关系,提出了基于因素空间理论中因素逻辑的系统功能结构分析法,给出了该方法的严谨的数学定义系统及分析过程的逻辑数学描述。对完备和不完备两个例子进行分析后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功能结构表达式,说明完备背景关系可得到唯一确定的系统功能结构,不完备背景关系可以得到一族确定的系统功能结构。如果不完备背景关系是完备背景关系的子集,那么在不完备背景关系中一定能找到功能之间的线性关系,以补充不完备背景关系。该方法是严谨的逻辑数学推理,可用于广泛领域类似问题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空间 因素逻辑 空间故障树 系统功能结构 背景关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元直接模糊集和GA算法的爆破方案选择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赫飞 刘剑 崔铁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0-65,共6页
为预防和减少露天铁矿爆破过程中产生的超爆和飞石引起的灾害,必须改进现有爆破方案。考虑到爆破方案参数包括:炮眼深A、间距B、装药深度C、阻塞深度D、单位炸药消耗量E和钻孔率F。它们对超爆深度G和飞石距离H的影响是复杂且模糊的。提... 为预防和减少露天铁矿爆破过程中产生的超爆和飞石引起的灾害,必须改进现有爆破方案。考虑到爆破方案参数包括:炮眼深A、间距B、装药深度C、阻塞深度D、单位炸药消耗量E和钻孔率F。它们对超爆深度G和飞石距离H的影响是复杂且模糊的。提出用结构元直觉模糊集改进的遗传算法GA来选择最优爆破方案。用结构元方法表述模糊数直觉模糊集,划分出好、犹豫、不好等模糊语,对爆破方案参数进行模糊化。按照实际统计特征,随机生成100个爆破方案。以用TOPSIS方法构造的函数,作为GA的适函数。根据超爆深度和飞石距离同时达到最优的准则,对100个方案进行排序。考虑与实际的关联问题,使用神经网络筛选子代中G和H,保留符合要求的方案,并进行淘汰方案的数量补充。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元直觉模糊集改进的GA算法提高了收敛性和适应性,得到的最优爆破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方案 结构元 模糊数直觉模糊集 遗传算法(GA)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含有单向环的多向环网络结构及其故障概率计算 被引量:43
12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朱宝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4,共6页
树形拓扑结构是网状拓扑结构的特例,即空间故障树(SFT)是空间故障网络(SFN)的特殊形式。研究更广泛的系统的可靠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将SFT理论中系统结构的树形表示改为网状表示,形成SFN。给出SFN的性质、基本结构及其与SFT转化方法... 树形拓扑结构是网状拓扑结构的特例,即空间故障树(SFT)是空间故障网络(SFN)的特殊形式。研究更广泛的系统的可靠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将SFT理论中系统结构的树形表示改为网状表示,形成SFN。给出SFN的性质、基本结构及其与SFT转化方法。SFN的结构包括一般网络结构、多向环网络结构及含有单向环的多向环网络结构。由于单向环的特殊性,具有循环连锁发生故障的特征,无法单独构成SFN,因此将其加入多向环网络结构形成含有单向环的多向环网络结构。重点论述含有单向环的多向环网络结构的表示方法和故障概率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SFN可处理具有网络结构的故障发生过程,同时SFN可转化为SFT,进而可利用SFT现有理论方法分析故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空间故障网络(SFN) 空间故障树(SFT) 单向环结构 故障概率计算
原文传递
基于合作博弈-云化AHP的地铁隧道施工方案选优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为了研究多专家对多方案的比选排序规则及数据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云化AHP算法处理该问题,并用以地铁隧道施工方案选择。方案选择对于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使用云模型嵌入AHP构建云化AHP模型对专家提供的不确定... 为了研究多专家对多方案的比选排序规则及数据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云化AHP算法处理该问题,并用以地铁隧道施工方案选择。方案选择对于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使用云模型嵌入AHP构建云化AHP模型对专家提供的不确定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在考虑实际工程背景下的方案偏好排序。使用合作博弈模型得到多个方案排序的综合排序。根据方案权重最大原则确定最优方案。分析了3位专家对3种隧道施工方案的偏好排序,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工程背景,盾构法施工是最优的。与现有4种模型进行对比,说明了其能更好地处理数据的不确定性,综合专家决策群意见,且数据量和计算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算法 云化AHP模型 地铁施工 方案选优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考虑范围属性的系统安全分类决策规则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5-9,共5页
在研究系统安全性的实际过程中发现,影响系统的因素很多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区间域值。特别是对复杂系统影响因素的提取,往往是靠长时间使用者的经验给出的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范围值。就该问题提出了系统T在属性a为区间域值的情况下... 在研究系统安全性的实际过程中发现,影响系统的因素很多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区间域值。特别是对复杂系统影响因素的提取,往往是靠长时间使用者的经验给出的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范围值。就该问题提出了系统T在属性a为区间域值的情况下对对象集U的划分决策规则。从基础信息决策表出发,计算相似度S(xi,xj)得到相似度矩阵,在定f情况下划分每个对象聚类C(xi),并进行聚类化简得到U={L(X1),…,L(XR)},根据决策集D的聚类划分得到U划分类到决策D之间的类对应规则,最后得到决策模式D(di)。列举了一个电器系统例子,针对其环境变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在不同范围组合下对系统安全性等级的影响进行了划分,并得到了决策模式及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范围属性 安全分类 决策规则
下载PDF
基于泛函网络的周期来压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A期243-246,共4页
为预测周期来压,构建了基于小波和混沌优化的泛函网络(FN)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分解技术将所选的样本集数据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分量。基于混沌理论对分量相空间进行重构。各重构分量分别使用FN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将各个FN模型得到的... 为预测周期来压,构建了基于小波和混沌优化的泛函网络(FN)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分解技术将所选的样本集数据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分量。基于混沌理论对分量相空间进行重构。各重构分量分别使用FN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将各个FN模型得到的预测分量进行小波重组,得到完整的周期来压荷载预测波形。通过在重构时的计算发现,荷载的时序序列有一定的混沌性。通过模拟并与3种其它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基于小波和混沌优化FN的预测模型得到的最终周期来压荷载波的精度更高,收敛性也较好,但是,时间成本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来压预测 小波处理 混沌优化 泛函网络
下载PDF
火灾引发超高层建筑非连续倒塌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东宁 张向东 崔铁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了解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变形特征及失稳后的非连续坍塌过程,掌握引起变形和坍塌的原因,将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作为模拟平台,设置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区域,并模拟坍塌过程。在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结果的基础上,... 为了解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变形特征及失稳后的非连续坍塌过程,掌握引起变形和坍塌的原因,将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作为模拟平台,设置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区域,并模拟坍塌过程。在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火灾区域中构件属性设置方法及模拟步骤。分析得到造成建筑结构摆动的3种原因,一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上部结构对火区的压力不同,二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结构受到的约束不同,三是受热膨胀性使构件产生不同程度变形。结果表明:燃烧温度为500℃,3 h后建筑发生摆动,表现出对火区位置和燃烧时间敏感的特征。1 000℃下1 h内,建筑物首先发生破坏的是梁构件,然后是承重柱。即建筑一旦进入结构破坏阶段,坍塌将是迅速且不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火灾 非连续性坍塌 三维颗粒流(PFC^3D) 燃烧温度
原文传递
基于能量理论的冲击地压细观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王来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4-480,共7页
为了解冲击地压细观发生过程,从而分析冲击地压不同阶段特点,从能量消耗角度对该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冲击地压是岩体系统由于外界扰动引起的能量释放过程,总释放能量理论上等于岩体形成期间残余弹性势能。由于该弹性势能和岩体形成后... 为了解冲击地压细观发生过程,从而分析冲击地压不同阶段特点,从能量消耗角度对该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冲击地压是岩体系统由于外界扰动引起的能量释放过程,总释放能量理论上等于岩体形成期间残余弹性势能。由于该弹性势能和岩体形成后裂隙发育的不同,导致岩体受开采扰动后经历的能量释放形式有所不同。大体上能量释放形式可分弹性变形、可产生裂隙的大变形、岩体破碎飞石、广义变形集中区岩体失稳和伴随裂隙产生的机械振动5种。过程可分三部分:初期变形和裂隙、中期飞石-变形-破碎-飞石的循环破坏过程(岩爆)、末期广义应变失稳破坏。使用颗粒流理论的PFC3D对上述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20 m、-220 m、-320 m时开采面岩体只发生变形和裂隙;-420 m、-520 m、-620 m岩体先经历变形和裂隙,然后发生岩爆;-720 m和-820 m岩体经历变形和裂隙、岩爆和广义应变区失稳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冲击地压 细观过程划分 能量理论 能量释放形式 颗粒流模拟
原文传递
地震所致露天矿坡破坏的模拟与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9-344,378-379,共6页
为研究不同地震加速度和时间下,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边坡的破坏特点及其治理方案的效果,使用PFC3D对地震过程及治理方案进行模拟。针对连续和非连续岩体模拟的特点,利用PFC3D模拟了加速度a分别为0.2g、0.3g、0.4g、0.5g,时间分别... 为研究不同地震加速度和时间下,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边坡的破坏特点及其治理方案的效果,使用PFC3D对地震过程及治理方案进行模拟。针对连续和非连续岩体模拟的特点,利用PFC3D模拟了加速度a分别为0.2g、0.3g、0.4g、0.5g,时间分别在8s、14s、20s内及稳定时边坡内部的破坏过程。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一套边坡治理方案,包括:加固坡角和向坡面加钢筋并注浆形成增强体,并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未治理震灾前,在a=0.2g、a=0.3g(14s以前)的地震工况下边坡是稳定的;根据方案治理后,a=0.2g,0.3g,0.4g(14s以前)时边坡是稳定的。本文还发现顺坡破碎带和逆坡破碎带的现象。对坡角和坡面进行约束可治理顺坡破碎带。但逆坡破碎带是无法抑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露天矿边坡 复杂构造 颗粒流 地震灾害 治理方案 模拟与分析
原文传递
考虑人因失误和状态检修的事故链式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2,共6页
为预防和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为基础,考虑人因失误对事故的诱导作用,构建与FRAM兼容的状态检修(CBM)优化模型(即事故链式模型)。以CBM功能模块和煤矿生产过程划分出的功能模块作为链式模型中的功能模块及... 为预防和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为基础,考虑人因失误对事故的诱导作用,构建与FRAM兼容的状态检修(CBM)优化模型(即事故链式模型)。以CBM功能模块和煤矿生产过程划分出的功能模块作为链式模型中的功能模块及维度。用该事故链式模型,分析阜新某矿的生产过程。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包括数据收集、诊断、预测、决策制定、维护工作和生产工作6个功能模块,各模块的维度数量及其含义不同,覆盖了从功能角度考虑的煤矿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部分,能有效处理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生产安全 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 状态检修(CBM) 人因失误 模型优化 事故链式模型
原文传递
露天煤矿边坡在地震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9-225,共7页
以海州矿某边坡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地震加速度情况下,边坡内各部分岩体变形和稳定性。使用PFC3D对倾角约为-15°的砂岩层、砂质泥岩层、砂岩层、煤层及基岩由泥岩和砂质页岩组成的剖面地质结构进行建模。为表现上述不同岩体的拉、压... 以海州矿某边坡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地震加速度情况下,边坡内各部分岩体变形和稳定性。使用PFC3D对倾角约为-15°的砂岩层、砂质泥岩层、砂岩层、煤层及基岩由泥岩和砂质页岩组成的剖面地质结构进行建模。为表现上述不同岩体的拉、压、剪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接触连接(ContactBond)和平行连接(Parallel-Bond)对颗粒进行设置。同时为表示不同岩层接触面的平行不整合现象对该面附近颗粒进行FISH函数删减,从而达到模拟平行不整合的效果。使用构建后模型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1 g、0.2 g、0.4 g、0.6 g的震动波作用下,模拟了20 s内边坡内颗粒运动变形及其边坡滑落情况。研究表明:地震对边坡的横向作用大于竖向作用;在a小于等于0.6 g的20 s震动波作用下,边坡的坡顶是稳定的;当震动加速度过大和时间较长时,坡脚形成空隙现象,这个现象的形成需要a和T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形成坡脚空隙的过程中,空隙周边的颗粒会向周围移动,使Z1结构彻底破坏,同时使Z2、Z3、H4结构有复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地震 结构稳定 颗粒流 模拟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