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学认识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伟 李华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5-261,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菌,全世界约50%的人口感染。传统上,人们认为H.pylori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腺癌等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重要致病微生物,但有时也与胃外疾病相关。尽管与胃肠及...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菌,全世界约50%的人口感染。传统上,人们认为H.pylori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腺癌等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重要致病微生物,但有时也与胃外疾病相关。尽管与胃肠及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但这种细菌却经常在人体内持续存在,不会引起疾病。甚至有人认为,H.pylori也可能在健康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如何去理解H.pylori能够在人类宿主体内产生如此多样的效应,一些研究集中在了解这种细菌所引发的局部和系统性影响上,尤其是和人体微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将对H.pylori与人体微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和负面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一总结,探讨H.pylori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口腔微生态系统等的相互作用,使人们更加辩证地去认识H.pylo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微生态 胃肠道 口腔
下载PDF
中国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唐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始于对人体"正常菌群"的认识,经历了"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组"三个阶段。"肠道微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催生了微生态学概念,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 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始于对人体"正常菌群"的认识,经历了"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组"三个阶段。"肠道微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催生了微生态学概念,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生态学的发展,使肠道微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体肠道菌群与消化道形成了微生态关系即微生态系,微生态系对机体的疾病发生和健康维持起重要作用。但微生态系影响机体的生态机制还缺乏充足的基础证据。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肠道微生态的原理、机制诠释会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微生态学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莹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微生态学 方法学 进展
下载PDF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引文概况分析
4
作者 李兵 袁杰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期刊 引文分析
下载PDF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及其微生态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剑萍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微生态平衡 阴道炎 微生物群落 疗法 身心健康 相互制约 生态演替 种群发生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英韬 袁杰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由肠道菌群及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所组成,该系统的平衡对维持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找到一个能全面地评价肠道微生态状况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目前已报道的对于肠道菌群、肠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代谢...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由肠道菌群及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所组成,该系统的平衡对维持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找到一个能全面地评价肠道微生态状况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目前已报道的对于肠道菌群、肠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肠道免疫指标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黏膜通透性 代谢产物 肠道免疫 评价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2-252,256,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系统 预防和治疗 机体健康 研究近况 亚种 正常菌群 菌种
下载PDF
普拉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功能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金莉 吕卉芸 李华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人体的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其功能或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作为健康人... 人体的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其功能或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作为健康人类肠道共生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内F.prausnitzii水平的改变所导致的微生态失调与一些肠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发挥重要的抗炎、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对致病菌的抑制及对肥胖的调节作用。对人体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F.prausnitzii的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将介绍F.prausnitzii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功能及在肠道健康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梭菌 肠道微生物 肠道疾病
下载PDF
人体正常菌群微生物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静 文姝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人体 生物医学 微生物 细菌 定量技术 肠道 群落
下载PDF
微生态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姝 李华军 +5 位作者 刘银辉 张俊 袁杰力 李明 郭燕杰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65-565,567,共2页
为适应当代学科的交叉发展趋势,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解决选修课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更新快,系统性差等问题,我们从医学微生态学教学入手进行了改革。通过精简内容,以点带面,以消化道微生态系统辐射整个微生态系统,启发学生... 为适应当代学科的交叉发展趋势,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解决选修课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更新快,系统性差等问题,我们从医学微生态学教学入手进行了改革。通过精简内容,以点带面,以消化道微生态系统辐射整个微生态系统,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能力培养;将生态学理论整合到教学中,使理论进一步深入,系统化。在此基础上,打造效果独特,功能全面的卫生部招标课件作为成果载体,使成果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成果经过两届在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教学中试用,学生调查效果良好,现已推广。相关课件已面向全国发行,对全国的微生态学教学及医学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在医学教育中继续加强微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华军 唐立 +2 位作者 文姝 袁杰利 刘银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2-72,共1页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微生态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欧美国家、日本,微生态学技术及...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微生态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欧美国家、日本,微生态学技术及微生态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方面,近年来国内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微生态制剂也有了迅猛的发展。首先应用在肠道病的生态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肤及呼吸道已相继应用微生态学理论和微生态调节剂,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微生态学教学
原文传递
中国微生态学研究历史及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杰利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7-498,共2页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学科。
关键词 微生态学 中国 正常菌群 生命学
原文传递
开拓创新锲而不舍的微生态学实践者——纪念康白教授诞辰九十一周年
13
作者 唐立 文姝 +1 位作者 袁杰利 李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55-1157,共3页
2019年8月4日是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教研室创始人康白教授诞辰91周年纪念日,在此时刻,我们教研室及其同道们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缅怀他老人家的学术历程。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挂一漏万,望海涵。康白教授是我国微生态学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2019年8月4日是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教研室创始人康白教授诞辰91周年纪念日,在此时刻,我们教研室及其同道们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缅怀他老人家的学术历程。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挂一漏万,望海涵。康白教授是我国微生态学的奠基人与推动者,著名的微生态学家和微生物学家。他一生追求真理、奉献科学、传播知识、传道解惑、教书育人,是科学工作者与教育者的楷模。他在微生态学、微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是我国微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更是微生态事业的推动者。他远见卓识,提出并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微生态学学术思想体系,建立了正常菌群研究方法,成功探索了菌群调整疗法,发明了“促菌生”、“回春生”、“定君生”等微生态抗感染新药,奠定了我国微生态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他在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微生态理念传播等方面为我国微生态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家 微生态学 教书育人 回春生 定君生 正常菌群 促菌生 学术思想体系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在牙周健康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钱泉 刘银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2,239,共6页
饮食或唾液等的变化会引起牙菌斑沉积,当沉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导致牙龈炎甚至发展为牙周炎。这两种疾病是最常见的牙周疾病,一般采用根面平整、龈上清洁和深袋清创等机械疗法治疗,再辅以药物抗菌治疗。随着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群重要性认... 饮食或唾液等的变化会引起牙菌斑沉积,当沉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导致牙龈炎甚至发展为牙周炎。这两种疾病是最常见的牙周疾病,一般采用根面平整、龈上清洁和深袋清创等机械疗法治疗,再辅以药物抗菌治疗。随着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群重要性认识的加深,通过添加口腔益生菌和移植口腔微生物组来治疗牙周疾病的方法受到更多的青睐。上述方法是通过添加的益生菌来调节口腔微生物群的失调,益生菌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黏附表面,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由于牙周疾病的高发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开发新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牙周疾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炎 口腔微生物组 肠道微生物组 牙周病原体 牙周炎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文姝 刘欣 +4 位作者 袁杰利 满洪升 于静 汪剑萍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1-221,共1页
用气相色谱分析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提取物 ,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提取物中乙酸的含量很高 ,双歧杆菌提取物挥发性脂肪酸种类较多 ,有乙酸、丙酸、异丁酸及丁酸等多种短链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短链脂肪酸很可能是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提取物抑... 用气相色谱分析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提取物 ,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提取物中乙酸的含量很高 ,双歧杆菌提取物挥发性脂肪酸种类较多 ,有乙酸、丙酸、异丁酸及丁酸等多种短链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短链脂肪酸很可能是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提取物抑菌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短链脂肪酸 代谢产物 抑菌 活性成分 挥发性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种类
下载PDF
呼吸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文凯 徐星澈 +1 位作者 袁晓鹏 文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802-3805,共4页
人体呼吸道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作为与外界的通道,上、下呼吸道都应该是微生物栖息地,但是长时间以来对于下呼吸道菌群的认识濒于空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也没有把下呼吸道菌群研究列入研究范围,主要... 人体呼吸道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作为与外界的通道,上、下呼吸道都应该是微生物栖息地,但是长时间以来对于下呼吸道菌群的认识濒于空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也没有把下呼吸道菌群研究列入研究范围,主要原因如下:(1)由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和黏液的作用,细菌和其他颗粒物质被推向上呼吸道或沉降到呼吸道壁上,到达不了下呼吸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 RRNA 囊性纤维化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哮喘
下载PDF
乳杆菌DM9811挥发性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立 文姝 +1 位作者 袁杰利 邓燕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乳杆菌 DM9811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普通细菌计数法。结果 :乳杆菌 DM9811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 ,以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最强 ,... 目的 :探讨乳杆菌 DM9811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普通细菌计数法。结果 :乳杆菌 DM9811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 ,以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最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次之 ,两者都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乳杆菌 DM9811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对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挥发性脂肪酸 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制作用 普通细菌计数法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周景欣 袁杰利 +1 位作者 迟俐 张新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较不同组人群5种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便秘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状况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结论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可以改善便秘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对便秘人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便秘 双歧杆菌 低聚果糖 合生元
下载PDF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扬 袁杰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肠道益生菌 免疫功能 微生物 种类
下载PDF
地衣芽胞杆菌对实验性家兔阴道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杰利 赵恕 +1 位作者 苏显英 韩国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对实验性家兔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恢复家兔阴道微生态平衡和正常菌群环境。方法(1)采用注射用氨苄西林和甲硝唑生理盐水溶液注入家兔阴道进行冲洗,建立家兔阴道脱污染动物模型。(2)取40只阴道脱污染家... 目的通过探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对实验性家兔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恢复家兔阴道微生态平衡和正常菌群环境。方法(1)采用注射用氨苄西林和甲硝唑生理盐水溶液注入家兔阴道进行冲洗,建立家兔阴道脱污染动物模型。(2)取40只阴道脱污染家兔,其中20只接种大肠埃希菌,20只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家兔阴道感染模型。(3)地衣芽胞杆菌对家兔阴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地衣芽胞杆菌菌液(106CFU/m l、108CFU/m l、109CFU/m l)对感染家兔阴道进行接种,分析和考察地衣芽胞杆菌对家兔阴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以及对家兔阴道黏膜的影响。结果(1)动物经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过地衣芽胞杆菌治疗后,动物阴道内芽胞杆菌、肠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葡萄球菌数量明显下降,白细胞数量减少,黏膜红肿减轻、分泌物减少,治疗作用明显。(2)大肠埃希菌感染动物经地衣芽胞杆菌治疗后,动物阴道内芽胞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黏膜红肿消失、分泌物减少。结论地衣芽胞杆菌对实验性家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道炎的治疗有效。地衣芽胞杆菌与乳杆菌的作用相似,具有维持阴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菌群失调 细菌性阴道病 地衣芽胞杆菌 乳杆菌 家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