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位一体”临床药学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丽 李华 +2 位作者 林原 姚继红 刘克辛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针对我国临床药师培养现状,为完善与提高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融入PBL、微课等方式方法不断巩固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与教师科研结对,开展临床药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科研与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学... 针对我国临床药师培养现状,为完善与提高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融入PBL、微课等方式方法不断巩固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与教师科研结对,开展临床药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科研与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构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培养与国际临床药学规范接轨,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临床药学人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调控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婷 刘克辛 《药品评价》 CAS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多药耐药现象最初发现于肿瘤细胞,它是导致肿瘤药物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药物转运系统中,细胞膜上的外排转运体P-糖蛋白是外排细胞内药物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最主要转运体之一。此外,某些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P-糖蛋白介... 多药耐药现象最初发现于肿瘤细胞,它是导致肿瘤药物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药物转运系统中,细胞膜上的外排转运体P-糖蛋白是外排细胞内药物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最主要转运体之一。此外,某些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例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环核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和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等等。本文对参与调控P-糖蛋白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药耐药 P—gp 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薯蓣皂苷通过上调Lrp5、β-catenin表达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春芳 吴珊 +6 位作者 彭金咏 夏凡 王长远 刘琦 孟强 刘克辛 孙慧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薯蓣皂苷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0.3、0.6、1.2μmol·L-1)进行培养,以洛伐...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薯蓣皂苷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0.3、0.6、1.2μmol·L-1)进行培养,以洛伐他汀(0.04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ALP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活性;采用RT-PCR检测Lrp5、β-catenin、OPG/RANKL mRNA表达情况;Von Kossa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能力。②通过RNAi技术将Lrp5基因沉默,检测薯蓣皂苷是否依赖于Lrp5来调节OPG/RANKL的比值。结果①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②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增加MC3T3-E1细胞ALP的活性;③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上调MC3T3-E1细胞Lrp5、β-catenin、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④薯蓣皂苷可以使MC3T3-E1细胞产生的矿化结节数增加;⑤薯蓣皂苷依赖于Lrp5来调节MC3T3-E1的OPG/RANKL比值。结论①适量浓度的薯蓣皂苷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②薯蓣皂苷可以调节Lrp5等与骨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以产生抗骨质疏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MC3T3-E1细胞 Lrp5 OPG RANKL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磷酸肌酸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金越 韩国柱 +3 位作者 李颖 马郁芳 周琴 孙慧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21-525,541,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细胞缺氧缺糖模型,研究损伤时磷酸肌酸(PCr)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小鼠尾静脉注射PCr后,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以4 h为限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濒死小鼠断头取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细胞缺氧缺糖模型,研究损伤时磷酸肌酸(PCr)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小鼠尾静脉注射PCr后,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以4 h为限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濒死小鼠断头取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2)小鼠尾静脉注射PCr,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夹闭30 min后复灌注30 min,断头取脑,测定MDA含量。(3)用含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的无糖Earle’s液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来研究PCr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相同浓度的肌酸作对照。[结果]PCr能延长颈总动脉结扎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降低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MD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缺氧缺糖PC12细胞损伤模型中,PCr能提高细胞的存活率,PCr浓度为5 mmol/L及以上时,培养液中LDH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作用与同浓度肌酸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Cr对缺血小鼠脑组织及缺氧缺糖培养条件下的PC12细胞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脑缺血缺氧 PC12细胞
下载PDF
熊果酸抑制HepG2中C-反应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对HUVECs的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金越 吕圆圆 +5 位作者 刘克辛 韩国柱 王长远 刘琦 孟强 孙慧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熊果酸(UA)对IL-6诱导的HepG2细胞中C-反应蛋白(CRP)异常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CRP所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L-6(30ng/mL)、UA(6.5、12.5、25μmol/L)与IL-6(30ng/mL)共同作用于HepG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熊果酸(UA)对IL-6诱导的HepG2细胞中C-反应蛋白(CRP)异常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CRP所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L-6(30ng/mL)、UA(6.5、12.5、25μmol/L)与IL-6(30ng/mL)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48h,分别用MTT法、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CRP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CRP(25μg/mL)、UA(5,10,20μmol/L)与CRP(25μg/mL)共同作用于HUVECs 24h,分别用MTT法、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VCAM-1和LOX-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UA能显著抑制IL-6诱导的HUVECs细胞活力下降及细胞中CRP蛋白与mRNA的表达升高;UA显著抑制CRP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并且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能显著抑制CRP诱导的HUVECs异常高表达VCAM-1及LOX-1。结论:UA可通过抑制肝脏合成炎症因子CRP而降低血液中CRP浓度,并降低CRP等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的损伤等途径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HEPG2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CRP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转运体在肝脏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孟强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1-886,共6页
肝脏转运体是一类近20年发现的位于肝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生理功能是将大多数内源性物质、营养物质和外源性物质等摄取进入肝脏,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化,最终将其从肝脏排入胆汁.最近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转运体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功能下降... 肝脏转运体是一类近20年发现的位于肝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生理功能是将大多数内源性物质、营养物质和外源性物质等摄取进入肝脏,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化,最终将其从肝脏排入胆汁.最近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转运体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功能下降或缺失与肝脏多种疾病的发生休戚相关,其表达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近年来,转运体的功能及其与疾病、药物靶向治疗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肝脏转运体的分类、与肝脏疾病发生的关系及药物肝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转运体 肝病 肝靶向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肝脏转运体介导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爱杰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655-2660,共6页
转运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性膜蛋白,在肝脏表达广泛,其生理功能是将大多数内源性物质、外源性化学异物或药物等摄取进入肝脏,在肝脏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化,最终将其经胆汁排至肝外.肝脏转运体在药物肝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转运体与药物在... 转运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性膜蛋白,在肝脏表达广泛,其生理功能是将大多数内源性物质、外源性化学异物或药物等摄取进入肝脏,在肝脏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化,最终将其经胆汁排至肝外.肝脏转运体在药物肝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转运体与药物在肝脏的摄取、代谢及排泄等功能密切相关,转运体的功能抑制、缺失是生理疾病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临床联合应用与转运体有关的药物时可能发生由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如西立伐他汀不良反应事件.本文从肝脏转运体的抑制、诱导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出发,对由肝脏转运体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转运体 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核受体FXR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强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3767-3774,共8页
肝再生实际上是肝脏在组织发生缺损后进行损伤修复的代偿性增生过程,其机制非常复杂,多种细胞因子、核受体和信号通路参与其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需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代谢性核受体,在肝脏胆汁酸、脂质、糖... 肝再生实际上是肝脏在组织发生缺损后进行损伤修复的代偿性增生过程,其机制非常复杂,多种细胞因子、核受体和信号通路参与其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需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代谢性核受体,在肝脏胆汁酸、脂质、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来研究发现,核受体FXR对肝脏再生至关重要.FXR的激活通过促进部分肝切除后肝细胞的增殖,直接促进肝脏再生;通过调节胆汁酸的合成与转运,避免切除后胆汁酸过多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其代谢调节作用有益于肝再生进程.本文着重对FXR调控肝再生的机制及促肝再生药物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醇X受体 肝再生 胆汁酸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核糖核酸干扰的发现、机制及其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堃 刘克辛 +2 位作者 韩国柱 孔维西 徐立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2-576,共5页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特异性封闭相应序列基因表达的过程,是一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RNAi在基因组功能研究和病毒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RNAi的发现过程、可能作用...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特异性封闭相应序列基因表达的过程,是一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RNAi在基因组功能研究和病毒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RNAi的发现过程、可能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RNA 双链 基因沉默
下载PDF
药物与肠道肽转运蛋白PEPT1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庆颢 刘克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0-257,共8页
H+协同转运载体PEPT1主要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膜上,肠道PEPT1对于消化道中蛋白质的降解产物二肽、三肽具有转运吸收的功能,另外肽类似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非肽药物伐昔洛韦等也经此载体转运吸收... H+协同转运载体PEPT1主要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膜上,肠道PEPT1对于消化道中蛋白质的降解产物二肽、三肽具有转运吸收的功能,另外肽类似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非肽药物伐昔洛韦等也经此载体转运吸收。肠道PEPT1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以及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PEPT1基因序列、蛋白结构、功能活性等方面研究的逐渐深入,对于调控PEPT1在膜上表达、影响其功能活性以及与底物亲和力的因素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PEPT1广泛的底物专属性,使其成为新药开发中重要的药物传递的靶蛋白。了解药物与肠道肽转运蛋白PEPT1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提高药物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以及个体化给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转运载体 PEPT1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华 王丽 +2 位作者 林原 刘克辛 姚继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1期85-85,共1页
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正逐渐得到重视,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近期案例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1)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学科相对性;(2)案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教学案例还应注重真实性与适用性的统一;(3... 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正逐渐得到重视,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近期案例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1)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学科相对性;(2)案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教学案例还应注重真实性与适用性的统一;(3)避免将案例式教学形而上学,建立多元化的案例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加以讨论,以进一步提高案例式教学法的效果,达到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医学基础教育 多元化
下载PDF
头孢妥仑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胆汁排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庆颢 孟强 +4 位作者 刘琦 王长远 梅林 孙慧君 刘克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69-1274,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大鼠血浆、胆汁、尿液中头孢妥仑含量,阐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是否与头孢妥仑胆汁排泄有关。方法:用4-二甲氨基安替比林作内标。色谱柱为CapcellpakC18UG120(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大鼠血浆、胆汁、尿液中头孢妥仑含量,阐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是否与头孢妥仑胆汁排泄有关。方法:用4-二甲氨基安替比林作内标。色谱柱为CapcellpakC18UG120(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1%醋酸铵-甲醇(67:33,V/V),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为25μL;用肝灌流法探讨头孢妥仑是否经Mrp2转运。设立对照组(头孢妥仑1μmol/L)和实验组(头孢妥仑1μmol/L加Mrp2抑制剂丙磺舒20μmol/L),在设定时间点于灌流的大鼠肝脏收集出口灌流液和胆汁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头孢妥仑含量,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肝摄取率和胆汁累积排泄率的差异。结果:血浆样品中头孢妥仑在0.1~4μg/mL范围内、胆汁样品中头孢妥仑在0.1~5μg/mL范围内、尿液样品中头孢妥仑在0.1~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5%~11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3.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肝摄取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实验组中,肝灌流25min后,头孢妥仑胆汁累积排泄率减少至对照组的40.0%。结论:本方法经济、简单、灵敏、快速,可用于头孢妥仑血浆、胆汁、尿液样品中药物浓度检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头孢妥仑是Mrp2的底物,Mrp2与头孢妥仑的胆汁排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妥仑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肝灌流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下载PDF
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经UGT酶代谢的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黄凯 刘鑫 +3 位作者 刘志浩 赵曼曼 宋俊科 霍记平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14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 ydroxycar bazepine,MHD)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代谢的差异性。方法:建立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O-β-葡萄糖醛酸结合... 目的:研究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 ydroxycar bazepine,MHD)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代谢的差异性。方法:建立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HD-G)的HPLC-MS/MS检测方法;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法观察MHD在大鼠、犬、猴、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分析各种属肝微粒体中MHD-G的生成量,并比较各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结果:MHD-G在5~4 000 ng·m L^(-1)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满足检测要求;MHD在大鼠、犬、猴、人肝微粒体中均可生成MHD-G,但MHD与肝微粒体UGT的Km值排序:猴>人>大鼠>犬;最大反应速率排序:猴>犬>大鼠>人;内在清除率排序:犬>大鼠>猴>人。结论:MHD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GT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10 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 肝微粒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下载PDF
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卓栋 付超 +2 位作者 孙慧君 韩国柱 刘谟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研究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H2O2处理后的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骨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硫辛酸促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MC3T3-E1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0.2和0.4 mmol/L)的硫辛酸作用20 h,接着加入1 m... 目的研究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H2O2处理后的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骨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硫辛酸促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MC3T3-E1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0.2和0.4 mmol/L)的硫辛酸作用20 h,接着加入1 mmol/L H2O2作用4 h,用MTT法检测药物对成骨细胞活力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内ALP、SOD、LDH活性和MDA含量;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数目;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内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骨钙素(osteocalcin,OCN)、转录因子Osterix、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4,Nox4)、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硫辛酸可增加ALP活力和矿化结节数目,促进骨形成相关指标COL-Ⅰ、Osterix、BMP-2和OCN mRNA表达(P〈0.05);硫辛酸提高H2O2损伤后MC3T3-E1细胞活力,上调细胞内SOD活性并降低细胞中MDA含量和上清中LDH活性;硫辛酸上调MC3T3-E1细胞OPG/RANKL比值及下调ROS和Nox4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硫辛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0.4 mmol/L)促进H2O2处理后MC3T3-E1细胞的骨形成过程,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下调Nox4和ROS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发挥抗氧化作用上调OPG/RANKL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MC3T3-E1细胞 抗氧化 骨质疏松
下载PDF
STAT3信号通路在肝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欣黎 孟强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51-1057,共7页
肝损伤是各种生物及化学因素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性损伤.肝损伤后的修复工作一直是肝脏研究的重点内容,其机制涉及许多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细胞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 肝损伤是各种生物及化学因素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性损伤.肝损伤后的修复工作一直是肝脏研究的重点内容,其机制涉及许多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细胞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细胞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家族(STATs)的一员,是位于胞质内的信号转录因子.近年研究发现,STAT3的激活在肝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促进肝细胞增殖,加快损伤肝脏修复速度.通过调节糖类及脂质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激活肝保护性急性期蛋白表达,增强肝脏对抗细菌感染,化学物质及药物导致的急性肝损伤的能力.本文将从STAT3相关信号通路的构成,调节方式及肝损伤后修复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肝损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的潜在新靶点:核受体FXR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兴平 孟强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289-2297,共9页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慢性肝脏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与肥胖症、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伴随促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而发生的胰岛素耐受、脂质代谢紊乱是NAFLD进一步恶...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慢性肝脏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与肥胖症、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伴随促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而发生的胰岛素耐受、脂质代谢紊乱是NAFLD进一步恶化的标志.核受体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 X R)对脂类的代谢和体内平衡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其功能特性的深入研究,可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提供更深的认识,并阐明NAFLD/NASH潜在药物治疗靶点的机制.FXR的激活可以抑制肝脏脂肪的从头合成,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避免胆汁酸诱导的细胞毒性.结合临床研究提示,FXR的激动剂或调节剂有望用来治疗NAFLD和NASH类肝脏疾病.本文着重对FXR在NASH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胆汁酸 肝脏脂肪变性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肝脏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对肝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鹤鹏 孙鹏远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427-1437,共11页
转运体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肝脏表达尤为广泛.肝脏转运体可以摄取大多数内源性物质、营养物质和外源性物质进入肝脏,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转化,最终将其外排入胆汁并由胆汁排到肝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转运体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肝脏表达尤为广泛.肝脏转运体可以摄取大多数内源性物质、营养物质和外源性物质进入肝脏,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转化,最终将其外排入胆汁并由胆汁排到肝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疾病状态下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会发生改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进而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同时加大了疾病药物治疗的难度.本文从肝脏摄取型和外排型转运体两方面出发,针对肝脏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对肝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表达变化 功能变化 肝疾病
下载PDF
肾脏转运体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庆翰 刘克辛 《药品评价》 CAS 2013年第14期40-45,共6页
肾脏是机体重要器官之一,主要承担着体内代谢产物、药物以及毒物等物质的排泄。因此明确各物质在肾脏排泄机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可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肾脏中介导药物分泌与重吸收的转运体,... 肾脏是机体重要器官之一,主要承担着体内代谢产物、药物以及毒物等物质的排泄。因此明确各物质在肾脏排泄机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可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肾脏中介导药物分泌与重吸收的转运体,阐述了通过体内、体外方法预测药物经肾脏转运体在肾脏的转运以及排泄机制。此外,还概括了研究肾脏转运体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基础以及临床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转运体 药物排泄
下载PDF
促进转运体表达治疗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琰 刘克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681-2687,共7页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内胆汁淤积,发病率为1/10000-1/5000.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最终发展为肝衰竭而致死....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内胆汁淤积,发病率为1/10000-1/5000.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最终发展为肝衰竭而致死.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组织学及遗传缺陷,PFIC大致分为三型:PFIC-1型、PFIC-2型和PFIC-3型.研究已经证明,所有这3种类型都与肝脏参与胆汁形成的转运系统的基因的突变有关.促进转运体表达对治疗P F I C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P F I C的病因、治疗现状、促进转运体表达治疗PFIC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表达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
下载PDF
寡肽转运体PEPT2在药物肾脏转运中的作用和活性调节 被引量:3
20
作者 苍健 刘克辛 《药品评价》 CAS 2010年第18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肽转运体在药物肾脏转运中的作用和活性调节。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对肽转运体PEPT2的转运作用和活性调节进行探讨。结果:肾小管上分布的药物转运体参与了多种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PEPT2的活性在糖尿病或者慢性... 目的:研究肽转运体在药物肾脏转运中的作用和活性调节。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对肽转运体PEPT2的转运作用和活性调节进行探讨。结果:肾小管上分布的药物转运体参与了多种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PEPT2的活性在糖尿病或者慢性肾衰等疾病的情况下会上调。结论:随着PEPT2的结构、分布、转运作用和对其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它们在多肽类药物肾脏排泄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使其成为新药开发中重要的药物转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2 转运体 肾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