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1
作者 吕微 徐凌 孙淑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9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小儿神经外科手术69例的麻醉管理方法。采取麻醉前访视与禁食、麻醉诱导、气道管理、术中监测、麻醉维持、术中液体和电解质管理等方法,观察患儿...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小儿神经外科手术69例的麻醉管理方法。采取麻醉前访视与禁食、麻醉诱导、气道管理、术中监测、麻醉维持、术中液体和电解质管理等方法,观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1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后经抢救成功,预后良好;1例术后死亡,其余均麻醉经过平稳,康复出院。结论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风险大,麻醉应从术前评估,术中气道、循环、脑保护、体温管理及疾病本身各方面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对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神经外科 麻醉
下载PDF
探讨儿科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对手术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隋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1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儿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整体护理。最后对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在儿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整体护理。最后对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程度与家属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轻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1)。结论对手术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不仅对患儿生理恢复有所帮助,并且对于其心理、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整体护理兼顾全面性与科学性,护理效果好,家属满意度高,对患儿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儿科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儿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隋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手术患者7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5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观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手术患者7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5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例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儿科手术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效果 儿科手术室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芳 张素红 徐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1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腺样体肥大切除术患儿,采用盲选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组患儿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七...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腺样体肥大切除术患儿,采用盲选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组患儿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9.12±2.13)min、清醒时间(6.06±1.4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2±2.46)、(9.26±2.1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即刻(T1)时,对照组患儿HR、MAP均明显高于本组麻醉诱导前(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呛咳躁动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针对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采取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效果尤为显著,能够确保患儿术中麻醉效果稳定,且能够防止术后发生躁动,促使术后清醒加快,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切除术 舒芬太尼 七氟烷 复合吸入麻醉
下载PDF
喉罩通气在全身麻醉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丽芳 张素红 徐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8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喉罩通气在全身麻醉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全身麻醉患儿,按通气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喉罩通气,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 目的分析喉罩通气在全身麻醉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全身麻醉患儿,按通气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接受喉罩通气,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前(t0)、插管时或喉罩通气时(t1)、全身麻醉5min时(t2)、拔出导管或喉罩时(t3)、拔出后5min时(t4)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t0、t1、t2、t3、t4时,两组患儿HR、SBP、D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用量(116.23±23.02)mg少于对照组的(235.62±26.35)mg,复苏时间(14.21±5.32)min、拔管时间(6.20±2.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9.65±5.36)、(14.25±6.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儿接受喉罩通气方式,可在确保麻醉中血压、心率等指标稳定的基础上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小儿 喉罩通气 气管插管
下载PDF
经喉罩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微 徐凌 孙淑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7期50-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优劣。方法选择短小手术患儿30例,ASAI-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n=15)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n=15)。SR组采用8...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优劣。方法选择短小手术患儿30例,ASAI-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n=15)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n=15)。SR组采用8%七氟烷诱导,待小儿睫毛反应消失、下颌松弛后置人喉罩,术中吸人七氟醚,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1~2.00μg·kg-1。·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lmin停药,呼吸末七氟烷浓度〈1%时,拔出喉罩。P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1、丙泊酚1.5~2.0mg·k-1,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6—8mg·kg-1·h-1,关闭切口前5min停止泵注异丙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时(T2)、切皮时(T3)、切皮5rain后(T4)、手术结束时(TS)各时点患儿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8TCO2)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完全清醒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有无体动,苏醒的情况及用药过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K组在T3、T4、T5时点MAP、HR均明显高于SR组相应时点(P〈O.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K组(P〈0.05);与PK组比较,SR组体动反应少但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中经喉罩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体动次数少、清醒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瑞芬太尼 喉罩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微 王锦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 TAP)阻滞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80例。ASAⅠ~Ⅱ级,按年龄分为:1~3岁组,4~6岁组,7~12岁组,每组60例。各年龄组再随机分为三...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 TAP)阻滞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80例。ASAⅠ~Ⅱ级,按年龄分为:1~3岁组,4~6岁组,7~12岁组,每组60例。各年龄组再随机分为三组,T组:全麻+TAP组;P组:全麻+PCIA(静脉自控镇痛)组;A组:单纯全麻组。记录拔管后30分钟内小儿麻醉苏PAED(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记录拔管后、术后2小时、4小时、8小时和12小时FLACC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各组患儿在切皮前、切皮后2分钟、切皮后10分钟、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三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记录三组患儿术后24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P组患儿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三组患者在切皮前、切皮后2分钟、切皮后10分钟、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儿拔管后30分钟内PAED评分T组低于P组、A组(P<0.05)。T组中、低年龄段患儿拔管后、术后2小时FLACC低于A组、P组(P<0.05)。三组患儿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组中、高年龄段患儿清醒时间较A组短,低年龄段患儿PACU停留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静、镇痛药物次数T组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小时内,P组患儿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嗜睡,2例发生尿潴留,A组1例发生恶心呕吐,T组未发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TAP阻滞可有效降低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躁动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腹腔镜手术 术后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