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2013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内分泌科会诊情况统计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丹 颜青青 +4 位作者 白然 蔡润策 王浩 张雪扬 杜建玲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4年第5期18-21,共4页
按医院制定的会诊制度,会诊医师完成会诊后记录患者的会诊日期、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诊断、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断及会诊登记。汇总大医一院三部6年(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来的会诊病例,资料完整者共3750例,利用SPSS1... 按医院制定的会诊制度,会诊医师完成会诊后记录患者的会诊日期、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诊断、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断及会诊登记。汇总大医一院三部6年(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来的会诊病例,资料完整者共3750例,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大医一院三部申请内分泌科会诊共3750人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申请会诊人次分别为:308、321、554、622、895、1050,逐年增加。2会诊患者40岁以下375人次(10.0%),40~60岁共1525人次(40.7%)60岁以上共1850人次(49.3%),主要以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主。3非手术科室申请会诊的人次及其构成比分别为:190(61.7%)、193(60.1%)、362(65.3%)、402(64.6%)、618(69.1%)、688(65.5%),逐渐上升(P〈0.05);而手术科室、急诊科申请会诊的构成有逐渐下降趋势申请会诊的非手术科室中神经内科(712,29.0%)、心内科(391,15.9%)居多,而手术科室中普外科(294,23.5%)、骨外科(234,18.7%)、居多。4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申请会诊的共2515人次,占首位,比例为67.1%,其次为甲状腺疾病的共880人次(23.5%)。5手术科室糖尿病会诊构成比(81.7%)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59.8%)。大医一院三部申请内分泌科会诊的人次逐年增加,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以常规会诊居多,申请会诊的科室以非手术科室较多,前两位科室为经内科和心内科。会诊最多的前两位病种为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手术科室糖尿病会诊构成比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诊 内分泌科 病种构成
原文传递
手术科室与内分泌相关问题:颅脑外伤与低钠血症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方伦 李昌臣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8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并发症 病因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临床实习阶段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春虹 刘丹 +2 位作者 于嘉澍 蔡润策 杜建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6期24-27,共4页
内分泌科是理论知识体系抽象复杂,疾病表现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及体征,需要在临床实习阶段结合病例逐一认证、认真分析和反复强化才能融会贯通的学科。而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不重视临床思维训练,不能主动思考和分析... 内分泌科是理论知识体系抽象复杂,疾病表现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及体征,需要在临床实习阶段结合病例逐一认证、认真分析和反复强化才能融会贯通的学科。而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不重视临床思维训练,不能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带教老师习惯性的带教模式难以满足加强临床思维培训的新要求等问题。在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目标下,翻转课堂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开展,在多学科应用中显示出角色转换后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思维训练效果。文章中就内分泌学科特点和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阶段构建翻转课堂模式,设计教学流程,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临床实习 内分泌学 网络教学 自主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型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的适应证和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昌臣 杜建玲 《医学新知》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治疗 适应证 肾上腺疾病 内分泌疾病
下载PDF
微课在中西医结合本科生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明征 李昱 +3 位作者 许英 罗鹏 孙铮 梁国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研究微课在中西医结合本科生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名学生。在进行外科手术学教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 目的研究微课在中西医结合本科生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名学生。在进行外科手术学教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扩展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教学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本科生外科手术学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较高,值得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手术学 教学方法改革
下载PDF
PBL结合TBL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雪扬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4期2249-2250,共2页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本科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临床思维等全方面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本科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临床思维等全方面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中。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医学生本科进一步向临床医生转变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内科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的效果,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育 医学 本科 学生 医科 教学方法 临床实习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下载PDF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殷慧慧 杜建玲 +3 位作者 王艾红 门莉莉 陈正女 安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928-1932,共5页
背景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发展且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科学的管理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提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全... 背景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发展且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科学的管理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提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管理。目的探讨MMC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0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试验组(n=70)。对照组接受常规入院全面评估和常规出院个性化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即进入MMC进行随访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SDSCA)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年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中途失访9例,最终纳入试验组66例、对照组65例。干预1年后,对照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依从性及SCSCA量表总分低于试验组(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年后,试验组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两组TC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C管理模式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降低患者的FPG、2 hPG和HbA1c,改善患者TG、LDL-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疾病管理 自我管理 血糖自我监测
下载PDF
SelS高表达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于H_2O_2诱导的细胞损伤 被引量:9
8
作者 杜建玲 安利佳 +3 位作者 孙长凯 门莉莉 张秀娟 李昌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30,共6页
采用以下方法探讨SelS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将Sel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LNCX2,RT-PCR、XhoⅠ/ClaⅠ双酶切以及DNA序列分析验证目的基因;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LNCX2-SelS或pLNCX2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RT-PCR检... 采用以下方法探讨SelS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将Sel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LNCX2,RT-PCR、XhoⅠ/ClaⅠ双酶切以及DNA序列分析验证目的基因;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LNCX2-SelS或pLNCX2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RT-PCR检测重组基因SelS的表达;MTT方法检测转染后过氧化氢(H2O2)对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暴露于H2O2中不同转染组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NCX2-SelS;转染后重组SelS mRNA表达水平是内源性水平的1.76倍;H2O2对ECV304细胞损伤后,高表达SelS组细胞活性增强、H2O2诱导产生的丙二醛减少.上述结果表明,高表达SelS可保护内皮细胞免于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障碍 Tanis/SelS ECV304细胞 氧化应激 pLNCX2
下载PDF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弢 白然 +4 位作者 刘加和 张寒 高月 杜建玲 李昌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检测大连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检测大连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la变异。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对照组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Pro/Pro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61、0.896及0.892,Pro/Ala分别为0.039、0.104及0.108,Ala/Ala均为0,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Pro12Ala变异在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间以及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407,P=0.096)。结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Pro12Ala变异与2型糖尿病及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 受体γ2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白然 冯然 +3 位作者 黄培培 卢阳 蒋召芹 王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6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同时予辛伐他汀分散片40 mg/d,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量、血脂的变化。结果经前列地...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同时予辛伐他汀分散片40 mg/d,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量、血脂的变化。结果经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后尿蛋白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短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辛伐他汀 2型糖尿病 肾病
下载PDF
6个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永航 李昌臣 +4 位作者 孙黎明 张嘉宁 苏本利 杜建玲 许朝晖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大连地区糖尿病 (DM)人群中线粒体 t RNALeu( UUR) 3 2 4 3位点 A→ G突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方法 按照 ADA (1997) / WHO(1999) DM诊断标准 ,采用 PCR-RFL P技术筛查了 62 9例 DM患者 ,并对其中无亲缘关系的... 目的 研究中国大连地区糖尿病 (DM)人群中线粒体 t RNALeu( UUR) 3 2 4 3位点 A→ G突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方法 按照 ADA (1997) / WHO(1999) DM诊断标准 ,采用 PCR-RFL P技术筛查了 62 9例 DM患者 ,并对其中无亲缘关系的基因诊断阳性者及其一级亲属进行了基因和临床分析。 结果 从 DM患者中共检出 6例基因突变先证者 ,从其一级亲属 16人中检出该基因突变者 12例 ,其中 6例为线粒体 DM,1例为 IGT。患者不肥胖 ,发病年龄轻。9例有母系遗传 ,11例存在不同的听力障碍 ,5例因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 ,最终需用胰岛素治疗。 结论 大连地区人群线粒体 32 4 3点突变检出率是 0 .95% ,此类 DM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年龄轻、不胖、母系遗传、耳聋发生率和使用胰岛素比率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 糖尿病 突变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组织中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薇 黄华 +3 位作者 杜建玲 李昌臣 关宏伟 韩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鄄2家族蛋白bcl鄄2、mcl鄄1、bcl鄄XL和bax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与AITD发病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对照(C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鄄2家族蛋白bcl鄄2、mcl鄄1、bcl鄄XL和bax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与AITD发病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对照(C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染色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鄄2、mcl鄄1、bcl鄄XL和bax在桥本甲状腺炎(HT组,33例)和Graves病(GD组,28例)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bcl鄄2蛋白表达强度GD组>C组>HT组(P<0.01);mcl鄄1蛋白表达强度GD组>C组>HT组(P<0.01);bcl鄄XL蛋白表达强度HT组和GD组强于C组(P<0.01),但HT组和G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的表达强度HT组>GD组和C组(P<0.01),但GD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中,在淋巴细胞浸润区域附近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EC)bcl鄄2表达弱,bax和mcl鄄1表达强;远离淋巴细胞浸润区域的TECbcl鄄2表达强,bax和mcl鄄1表达弱(P<0.05)。结论(1)抗凋亡bcl鄄2和mcl鄄1蛋白在HT中表达的减弱以及在GD中表达的增强对于HT甲状腺滤泡细胞凋亡的增加和GD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增殖可能起一定作用;(2)bax蛋白在HT中表达增强所起的促凋亡的作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3)bcl鄄2与bax表达强度的比值对于凋亡的调控起重要作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bcl-2 MCL-1 BCL-XL bax 细胞凋亡 甲状腺组织 家族蛋白
下载PDF
肌肉注射可调控胰岛素基因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鸿 苏本利 +5 位作者 刘海霞 张雪扬 吕申 刘敏 纪晓 F.BOSCH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为研究四环素调控的胰岛素表达载体肌肉直接注射后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构建了质粒 prTA tet4 rhINS .以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Balb/C小鼠成糖尿病模型 ,30 0 μg质粒注射至小鼠的股部肌肉 ,并同时在饮水中加入不同浓度强力霉... 为研究四环素调控的胰岛素表达载体肌肉直接注射后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构建了质粒 prTA tet4 rhINS .以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Balb/C小鼠成糖尿病模型 ,30 0 μg质粒注射至小鼠的股部肌肉 ,并同时在饮水中加入不同浓度强力霉素 (Dox) ,监测小鼠末梢血糖、体重 ,测定血清人胰岛素、C肽水平 .用RT PCR检测小鼠肌肉注射部位组织中人胰岛素原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质粒prTA tet4 rhINS注射后 ,给予Dox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血清人胰岛素、C肽水平相应升高 ,体重增加 .效果持续大约二周 .小鼠肌肉组织中有人胰岛素原mRNA表达 .降糖效果和基因表达程度随Dox浓度增加而增强 .质粒 prTA tet4 rhINS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 .在糖尿病小鼠肌肉组织能很好地表达 ,并受Dox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注射 胰岛素 基因 糖尿病小鼠 降糖作用 肌肉组织 表达 DOX 调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肝酶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雪芳 王咏波 熊红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患者血清肝酶水平的变化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9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分为MS组、非MS(NMS)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患者血清肝酶水平的变化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9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分为MS组、非MS(NMS)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组ALT、AST、GGT、腰围、BMI、TG、TC、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OMA-IR、2h PBG、FINS和2h INS均显著高于NMS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LT与BMI、DBP、HOMA-IR、FINS呈正相关(P<0.05);AST与BMI、SBP、DBP、FINS呈正相关(P<0.05);GGT与TG、HOMA-IR、FINS呈正相关(P<0.05)。以HOMA-IR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BMI、TG和ALT,HOMA-IR与BMI、TG及ALT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血清肝酶水平包括ALT、AST和GGT均明显增高,且以ALT与MS相关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谷氨酰转移酶
下载PDF
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弢 白然 +7 位作者 张寒 刘加和 杨郁 巴颖 孙国华 孙丽鹏 杜建玲 李昌臣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n=59)和正常(n=178)者的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与BMI,TG,HOMA-IR,HbAc,SBP,DBP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C反应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丹 刘欢 +4 位作者 白然 王咏波 姚俊洁 邢倩 杜建玲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2期37-39,共3页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选择DPN组患者72例,非DPN(NDPN)组44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空腹采血测Hcy、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显示Hcy水平DPN组及NDPN组明显高于NC组,DPN组较NDPN...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选择DPN组患者72例,非DPN(NDPN)组44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空腹采血测Hcy、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显示Hcy水平DPN组及NDPN组明显高于NC组,DPN组较NDPN组升高,提示Hcy水平与DPN相关,高Hcy血症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HBA1c及病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TSH受体基因多态性(D36H)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薇 杜建玲 +4 位作者 李昌臣 于蕊 苏本利 白然 许朝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TSH受体 (TSHR)基因 3 6D→H变异在中国辽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法测定 72例Graves病 (GD) ,5 8例桥本甲状腺炎(HT) ,5 0例健康对照者的TSHR -D3 6H变异... 目的 :探讨TSH受体 (TSHR)基因 3 6D→H变异在中国辽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法测定 72例Graves病 (GD) ,5 8例桥本甲状腺炎(HT) ,5 0例健康对照者的TSHR -D3 6H变异率和基因型。结果 :GD组出现 1例TSHR -D3 6H变异(1.4% ) ,HT组有 2例变异 (3 .4% ) ,AITD(CD +HT)组共 3例 (2 .3 % ) ,对照组为 1例 (2 .0 % ) ;变异率在各病例组之间以及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4例变异皆呈原始细胞杂合型 (GC型 )。结论 :TSHR -D3 6H是一多态性改变 ,它与AITD的发生不相关 ;但不排除与其他AITD易感基因 (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促甲状腺激素(TSH)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下载PDF
纳米碳示踪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玉林 王辉 巴颖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及对辨认甲状旁腺的作用。将165例初治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等方面大致平衡。纳米碳组向患者原发病灶周围注射0.1ml纳米碳混悬...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及对辨认甲状旁腺的作用。将165例初治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等方面大致平衡。纳米碳组向患者原发病灶周围注射0.1ml纳米碳混悬液,待第Ⅵ区(中央区)黑染后再行常规甲状腺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检查黑染组织有无甲状旁腺。对照组不做术中纳米碳注射,直接手术。结果显示纳米碳组清扫的黑染组织中淋巴结数量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量,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混悬液淋巴示踪使第Ⅵ区淋巴结黑染率为96.4%。而在黑染组织中未发现甲状旁腺。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可以明显提高第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
下载PDF
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春虹 姜一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生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采用高分辨超...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生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大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高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体质指数与正常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水平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或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呈正相关(r=0.295,P=0.03),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286,P=0.03;r=0.310,P=0.01;r=0.461,P=0.001;r=0.257,P=0.0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氧化损伤增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增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表达,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增加可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体内直接人胰岛素原基因转移对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郁 李昌臣 +5 位作者 李跃 马郁芳 白然 杜建玲 朱佩锦 谷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原基因表达质粒直接转移至糖尿病小鼠体内后对其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人胰岛素原基因和大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PEPCK)启动子的重组质粒 p N - PEPCK- INS经脂质体介导 ,直接转入糖尿病小鼠体...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原基因表达质粒直接转移至糖尿病小鼠体内后对其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人胰岛素原基因和大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PEPCK)启动子的重组质粒 p N - PEPCK- INS经脂质体介导 ,直接转入糖尿病小鼠体内 ,监测空腹血糖并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 ,PCR法鉴定基因转入。 结果 人胰岛素原基因转移组小鼠血浆胰岛素为 (49.2 9± 14 .5 6 )ml U / L ,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37.5 6± 8.4 ) m l U / L (P<0 .0 5 )和质粒 PL NC对照组 (33.5 4±13.35 ) ml U / L (P<0 .0 5 ) ,生理盐水组与质粒 PL NCX组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 ,人胰岛素原基因转移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基因转入前 (P<0 .0 5 )。生理盐水组和质粒 PL NCX组空腹血糖基因转入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原基因 糖尿病 阳离子脂质体 体内直接基因转移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