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刘玉果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工作对康复医学的需求逐渐增高,在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便其未来能够更好地应用康复医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工作对康复医学的需求逐渐增高,在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便其未来能够更好地应用康复医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而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确定主题—教学实施—总结阶段”的形式,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康复医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帮助临床医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教学模式 本科教育 康复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专业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中医药循证医学教育浅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秀敏 王杰 刘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期3-6,共4页
基于国内各类中医药专业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学生们对循证医学的内涵理解还不透彻,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有限,现代软件工具的使用操作性差,这极大程度限制了我国中医药人才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此文浅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类专业的教育现状,... 基于国内各类中医药专业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学生们对循证医学的内涵理解还不透彻,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有限,现代软件工具的使用操作性差,这极大程度限制了我国中医药人才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此文浅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类专业的教育现状,根据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课程设置,试图通过具体的循证实践方法,剖析循证教育所遇到的瓶颈并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提高循证教育质量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并对目前我国中医药专业的循证医学教育提出问题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药 教育理论
下载PDF
基于生物反馈的桌面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海明 吴海帆 +4 位作者 刘勇 谭信国 田谨晓 王汝鑫 李恩赐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2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在充分分析人体上肢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后,开发了一种具有力反馈技术的三自由度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还设计了一款为患者提供视觉反馈的移动平台配合机器人使用。本文对机器人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了验证机器人的原理,制定了... 在充分分析人体上肢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后,开发了一种具有力反馈技术的三自由度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还设计了一款为患者提供视觉反馈的移动平台配合机器人使用。本文对机器人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了验证机器人的原理,制定了控制策略和搭建了半物理实验平台,并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康复训练。实验结果证明了桌面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反馈 视觉反馈 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 半物理实验平台
下载PDF
多功能上肢神经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4
作者 谭信国 吴海帆 +3 位作者 刘勇 徐海明 韩平吉 朱广亚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针对脑卒中导致的上肢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上肢神经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在家庭内进行坐姿、站姿和卧姿等多姿态调节。通过分析人体上肢的结构和运动规律,选取了对人体上肢康复最有利的五个自由度,通过CREO完成了对康复装置三... 针对脑卒中导致的上肢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上肢神经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在家庭内进行坐姿、站姿和卧姿等多姿态调节。通过分析人体上肢的结构和运动规律,选取了对人体上肢康复最有利的五个自由度,通过CREO完成了对康复装置三维模型的构建。通过单轴驱动器与连杆的配合,能够实现肩肘关节的联动屈伸。本装置可以实现整体高度、上臂以及下臂长度的调整,从而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上肢运动 康复训练 5自由度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课程思政在中医内科学的应用
5
作者 宫晓洋 刘勇 +1 位作者 冷泓洁 高玉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177-180,共4页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真正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为根本导向,深入发掘思政元素、改进干预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抓紧质量控制是推进课程思政及...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真正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为根本导向,深入发掘思政元素、改进干预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抓紧质量控制是推进课程思政及课程主动思政的重要方式。文章以中医内科学为例,从基于国家政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示的研究背景、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协同创新途径等角度进行阐述,以期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协同创新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高压氧与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琨元 高玉玲(综述) +1 位作者 宫晓洋 刘勇(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31,共6页
人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病毒和细菌时,改善人体的免疫微环境成为重中之重。高压氧近年来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已广泛应用临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高压氧的深入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压氧对改善人体的免... 人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病毒和细菌时,改善人体的免疫微环境成为重中之重。高压氧近年来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已广泛应用临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高压氧的深入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压氧对改善人体的免疫微环境存在积极作用。文章就高压氧对免疫微环境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免疫微环境 免疫相关性疾病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勇 宫晓洋 高玉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5期164-166,共3页
培养卓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是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国家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国家对于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需求。此文以中西医结合卓... 培养卓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是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国家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国家对于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需求。此文以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培养的策略为例进行了探讨,通过改革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探索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高精尖的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以满足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卓越人才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莹莹 刘勇 王春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4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超声波组、五行音乐组、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组(简称联合组)、对... 目的观察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4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超声波组、五行音乐组、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组(简称联合组)、对照组各16例,观察4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格赛尔(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DQ、语言DQ、个人社交DQ)的变化,选取16名正常同龄志愿者与4组比较治疗后血浆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各组患儿ABC、CAR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明显;治疗组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DQ、语言DQ、个人社交DQ)分数均较前提高,联合组(语言DQ及个人社交D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血浆IL-1β较对照组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明显,均高于正常组。结论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对ASD患儿行为学改善效果显著;超声波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可以降低ASD患儿血浆IL-1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五行音乐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莹莹 刘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7期206-206,I0001,F0004,共3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于生命早期,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因其病因病机仍不明确,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统一性,尚无特效方法。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取得了较好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于生命早期,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因其病因病机仍不明确,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统一性,尚无特效方法。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国内外中医针灸、中药、五行音乐及西医行为教育、营养疗法、西药乃至新兴干细胞等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手段及进展报道如下,从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奠定深厚的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迟 呆病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中西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宫晓洋 刘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在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了60人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随机划分成2个小组:其中一...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在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了60人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随机划分成2个小组:其中一个是对照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个小组是试验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信联合PBL教学方法。最后使用比较分析法对2个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90.5±2.6)分,高于对照组的(88.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为(91.5±2.9)分,高于对照组的(89.1±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生对见习教学的满意度为93.33%,而对照组为73.33%(P<0.05)。结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信联合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授课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爱好,大幅提高个人学习成绩,获得显著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PBL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 见习教学
下载PDF
从脑论治自闭症的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莹莹 刘勇 张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自闭症是最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以持续存在的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异常狭窄的兴趣范围或活动内容和行为表现刻板重复为核心特征,此文从自闭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从脑论治自闭症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深化治疗机制,从“脑主神明”的学... 自闭症是最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以持续存在的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异常狭窄的兴趣范围或活动内容和行为表现刻板重复为核心特征,此文从自闭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从脑论治自闭症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深化治疗机制,从“脑主神明”的学术观点及“肠-脑轴”理论学说的角度来探究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从中医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网络学说等层面深入研究自闭症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自闭症的机制探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脑主神明 肠-脑轴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线上模式的名老中医传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小儿脾阴虚便秘案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娓 杨琦 +3 位作者 李选 牛鑫 刘勇 白长川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4期2423-2427,共5页
信息化时代的开启,名老中医传承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此文以白长川教授组织的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小儿脾阴虚便秘案讨论为例,展示白长川教授以互联网+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形式指导弟子进行学习、交流,传承名医思想的经验,为国家级名老... 信息化时代的开启,名老中医传承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此文以白长川教授组织的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小儿脾阴虚便秘案讨论为例,展示白长川教授以互联网+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形式指导弟子进行学习、交流,传承名医思想的经验,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线上教学,传播名医思想,传承中医思维开辟了新的方式,为当前新形势下的中医传承教育模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师承模式 互联网+ 脾阴虚 便秘 病案讨论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的临床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脊髓损伤(SCI)是导致患者发生长期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缺血缺氧、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抑制等造成SCI的机制。大量研究证实,尽早采用合理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手术、高压氧疗法、... 脊髓损伤(SCI)是导致患者发生长期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缺血缺氧、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抑制等造成SCI的机制。大量研究证实,尽早采用合理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手术、高压氧疗法、神经调控技术、人工智能等有助于恢复机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本文将阐述SCI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临床治疗手段,以期为SCI康复提供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神经调控技术 干细胞移植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中风后痴呆伴厥证验案分析1则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李秀敏 王杰 刘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7期130-133,共4页
脑血管意外导致恢复期痴呆的病例屡见不鲜,基于中风患病率的攀升,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这其中存在部分患者并发心系疾病,即现代医学的心脏器质性或神经功能性的改变。迷走神经性晕厥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过性血压下降,... 脑血管意外导致恢复期痴呆的病例屡见不鲜,基于中风患病率的攀升,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这其中存在部分患者并发心系疾病,即现代医学的心脏器质性或神经功能性的改变。迷走神经性晕厥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过性血压下降,心率下降,短暂意识丧失的病症,这与中医之“厥证”释意相符,此文通过1例脑梗死恢复期伴痴呆患者发作性晕厥的病因病机分析,总结该患者发病过程中的气血阴阳变化,根据《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和《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剖析不同证候的病因病机,为之后类似病例的治疗提出意见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恢复期 痴呆 血管性痴呆 厥证 迷走神经性晕厥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客观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选 原亚利 +1 位作者 宫晓洋(综述) 刘勇(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6-1111,共6页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可达33%,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病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脑卒中后抑郁缺乏标准公认的客观评价方法。目前,脑卒中后抑郁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生物学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其中以血液类指标...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可达33%,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病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脑卒中后抑郁缺乏标准公认的客观评价方法。目前,脑卒中后抑郁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生物学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其中以血液类指标最为常见,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等。文章主要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客观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抑郁 客观评价方法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活性氧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佳琪 刘勇 +4 位作者 夏浩楠 宫晓洋 高玉玲 原亚利 李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791,共4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针对VaD机制与相关药物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社会意义。VaD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包括氧化产物的增加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等。作者对活性氧、活性氧与VaD... 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针对VaD机制与相关药物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社会意义。VaD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包括氧化产物的增加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等。作者对活性氧、活性氧与VaD的关系以及VaD抗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玉玲 张丽欢(综述) 刘勇(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痉挛是脊髓损伤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70%脊髓损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痉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改变生活方式、降低生活质量,也是限制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新颖、安全、有效的抗痉挛疗法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痉挛是脊髓损伤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70%脊髓损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痉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改变生活方式、降低生活质量,也是限制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新颖、安全、有效的抗痉挛疗法的开发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目前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成为脊髓损伤痉挛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文章主要对经颅磁刺激、Theta节律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现状以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可能存在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脊髓损伤 痉挛
下载PDF
脑机接口机器人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睿 刘勇 +3 位作者 宫晓洋 高玉玲 孙天怡 周佳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8-714,共7页
卒中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目前的常规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有限。近年来,基于脑机接口调控的机器人技术为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不同范式的脑机接口机器人已被应用于卒中后康复... 卒中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目前的常规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有限。近年来,基于脑机接口调控的机器人技术为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不同范式的脑机接口机器人已被应用于卒中后康复领域。作者简要介绍了不同范式脑机接口机器人的特点及其在卒中康复领域的作用机制,综述了不同范式脑机接口机器人在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机器人 脑机接口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下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文剑 宁一 +1 位作者 高玉玲(综述) 刘勇(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9-654,共6页
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效果有限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已成为神经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具体刺激模式及刺激参数的选择尚未有临... 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效果有限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已成为神经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具体刺激模式及刺激参数的选择尚未有临床指南推荐。文章主要对阳极tDCS、阴极tDCS、双侧tDCS刺激在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 上肢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玉玲 张丽欢 刘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25-2529,共5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主,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1]。患病率从罕见到普遍,发病年龄从青年到老年,已成为全世界死亡率和发病率不断增长的常见疾病[2]。近年来,皮层兴奋性调节和神经可塑性改变已成为... 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主,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1]。患病率从罕见到普遍,发病年龄从青年到老年,已成为全世界死亡率和发病率不断增长的常见疾病[2]。近年来,皮层兴奋性调节和神经可塑性改变已成为改善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在这一领域潜力巨大[3]。tDCS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是调节皮层兴奋性以促进或抑制刺激区域及其相关区域的活动,从而减缓功能障碍发展,保护残留大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