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神经内科研究生急诊临床技能的培养 被引量:2
1
作者 齐中华 梁战华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3期485-485,495,共2页
神经内科急诊教学是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神经系统急诊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目前在神经内科研究生急诊临床技能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作者通过急诊临床教学实践工作,分析神经系统急诊疾病的特殊性,探讨神经内... 神经内科急诊教学是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神经系统急诊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目前在神经内科研究生急诊临床技能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作者通过急诊临床教学实践工作,分析神经系统急诊疾病的特殊性,探讨神经内科研究生急诊临床技能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 临床实习
下载PDF
不同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董翔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2期6-7,共2页
目的探析神经内科应用不同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实习生84例,按带教方式的不同分入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带教模式(PBL);对照组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的带教模式(CBL)... 目的探析神经内科应用不同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实习生84例,按带教方式的不同分入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带教模式(PBL);对照组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的带教模式(CBL),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评价情况。结果试验组理论知识分数(93.5±1.2)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83.5±5.2)分、病例分析(85.6±6.3)分;对照组理论知识分数(93.8±1.1)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84.1±5.1)分、病例分析(85.4±6.4)分;两组间的理论知识分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病例分析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实习效果满意率分别为90.5%、92.9%,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应用问题式教育模式及案例式教育模式均可使实习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提升学习成绩,值得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带教 问题式教学 病例式教学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转化
3
作者 林亚楠 李焱 +1 位作者 韩杰 刘卉馨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2-116,124,共6页
目的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转化(thrombolysis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lated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tPA-HT)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者医院连续收治... 目的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转化(thrombolysis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lated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tPA-HT)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者医院连续收治的967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48 h内是否出现颅内出血转化将患者分为tPA-HT组和无tPA-HT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tPA-HT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采用准确率(accuracy)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部分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 PDP)和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SHAP)摘要图评价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 (1)tPA-HT组和无tPA-HT组在年龄、房颤病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OAST分型、头CT显示大面积脑梗死征象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基于29项预测变量构建了tPA-HT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其准确率为0.896,ROC-AUC为0.882,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3)可解释性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头CT大面积脑梗死征象是tPA-HT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tPA-HT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颅内出血转化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转化 脑出血 脑缺血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分析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杰 王琳 +1 位作者 张昱 许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临床神经心理功能的阶段性特征 ,为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MMSE、HDS和ADL对AD组、VD组及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痴呆各组随着病程的延长痴呆的...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临床神经心理功能的阶段性特征 ,为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MMSE、HDS和ADL对AD组、VD组及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痴呆各组随着病程的延长痴呆的严重程度加重 ;ADL得分越高 ,痴呆越重 ;轻、中度AD患者主要表现为定向、计算和记忆三方面智能亚项的下降 ,而重度AD患者则显示MMSE测试各亚项的普遍下降 ;中、重度AD患者的计算、图形描绘及智能亚项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HDS测试痴呆两组各亚项得分均明显下降 ,且与MMSE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MMSE、HDS和ADL等认知工具不仅可用于痴呆的检测 ,还可用于AD的早期诊断、AD与VD的鉴别诊断 ,并帮助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认知障碍 心理测试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曹红 雷征霖 洪晓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73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73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头痛头晕为本组突出的躯体症状,成为第一主诉者占43.8%.患者均肯定有抑郁表现,各种抑郁症状出现率为67.1%~97.3%,且以兴趣减退者居多。SDS平均总粗分为(50.38±8.50)分,HAMD平均(19.50±7.43)分。医院焦虑情绪自评量表(HAD-A)≥9分者明显多于<9分者,前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患者以头痛头晕为第一主诉最多.抑郁常见症状以兴趣减退为常见。多为轻度抑郁,常伴焦虑,伴焦虑者的抑郁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人 抑郁障碍 诊断 症状
下载PDF
大连市气象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亚楠 郭岩 +4 位作者 杨西 陶梦醒 林永忠 马强 孙晓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和大连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季节规律,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分析滞后0~3 d平均气温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日气象因素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同时探讨卒中亚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呈明显的冬季(12、1、2月)高发,夏季(6、7、8月)低发。(2)滞后分析:气温每降低1℃时,滞后0、1 d急性脑梗死发病的OR值分别为1.034(95%CI:1.012~1.056)、1.025(95%CI:1.00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当日气温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性最高。(3)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r为-0.392、-0.260,均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r为0.403,P<0.01);其中心源性栓塞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最高,与日均气温、日均气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0.733、-0.629(均P<0.01)。结论寒冷、气压高的天气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尤其是心源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象学概念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效巍 王洪志 +4 位作者 许晶 高淑敏 宋春莉 周丽娜 李秀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症状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者)13例,无症状组29例,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和振动觉阈...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症状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者)13例,无症状组29例,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和振动觉阈值检查(QVT)]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同时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92.30%、72.41%及78.57%)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异常率(分别为76.92%、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78.57%、92.30%及72.41%)均高于QVT的异常率(分别为42.86%、46.15%及41.4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3)无论是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QST联合SSR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6.55%及92.85%)明显高于单独使用QST(分别为72.14%及78.57%)、SSR(分别为48.27%及51.72%)或SNCV(分别为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QST联合SSR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可用于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定量感觉检查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下载PDF
糖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常庚 李明 +3 位作者 常风云 雷阳 张炳蔚 韩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072-6073,共2页
目的观察糖络通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在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大鼠每日灌胃糖络通,8 w后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8-羟基... 目的观察糖络通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在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大鼠每日灌胃糖络通,8 w后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络通明显减少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降低MDA、LDH、8-Ohd G的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GSH-Px的表达(P<0.05)。结论糖络通能有效上调抗氧化酶SOD、GSH-Px的表达,减轻氧化损伤,降低坐骨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凋亡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及Gli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常庚 许晶 +2 位作者 张文娣 牟真 常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403-540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数目及凋亡率,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氛酶(LDH)、丙二...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数目及凋亡率,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氛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Gl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慢性应激后,大鼠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LDH、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抗氧化酶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Gil1蛋白水平表达下调。结论慢性应激可能通过抑制Gli1蛋白表达诱导海马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应激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偏侧面肌痉挛的神经电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慧玲 张璇 +1 位作者 宋春莉 梁战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70-472,共3页
偏侧面肌痉挛(HFS)是以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部分或更多面部肌群的不自主、间歇性、不规律的阵挛或强直收缩为特征的面神经病变。面神经电图、瞬目反射、F波、异常肌反应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可用于探讨HFS的发病机制、... 偏侧面肌痉挛(HFS)是以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部分或更多面部肌群的不自主、间歇性、不规律的阵挛或强直收缩为特征的面神经病变。面神经电图、瞬目反射、F波、异常肌反应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可用于探讨HFS的发病机制、诊断疾病、监测药物疗效、微血管减压术的术中监测以优化手术及帮助判断预后,本文总结HFS相关的电生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偏侧 面神经电图 瞬目反射 F波 异常肌反应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曹红 孙长凯 +8 位作者 赵杰 赵耿毅 唐树良 汪秋艳 侯宇 许晶 陶定波 刘新胜 黄爱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2004-02/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2004-02/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中位数)入院时(NIHSS1,BI1)为:5.00,75.00;8.00,80.00;6.00,85.00;3个月时(NIHSS2,BI2)为:2.00,100.00;4.00,100.00;1.00,100.00。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但不同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降血脂药/治疗应用 预后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不同来源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诸葛栋 梁战华 +1 位作者 宋琳 刘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6031-6035,共5页
背景:神经系统变性病、脑卒中后遗症、颅脑及脊髓损伤等难治性疾病,多为大量神经元坏死、功能缺失。成年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能力差,几乎无法产生新的神经元,完成自我修复。因此使损伤或变性的中枢神经组织恢复功能是人类... 背景:神经系统变性病、脑卒中后遗症、颅脑及脊髓损伤等难治性疾病,多为大量神经元坏死、功能缺失。成年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能力差,几乎无法产生新的神经元,完成自我修复。因此使损伤或变性的中枢神经组织恢复功能是人类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治疗难题。干细胞的研究应用给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目的:干细胞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检索不同来源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的相关文献,对不同来源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neuronal differentiation"分别于"embryonic stem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umbilical cord blood ctem cells"组合检索。搜索以1995-01-01/2009-12-31相关文献,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参考文献。筛选近年来不同来源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的所有文献。结果与结论:理想的种子细胞应具有创伤小,易于获得,易于体外扩增,不涉及免疫排斥致瘤性及伦理学问题等。目前尚未发现具有以上优点的种子细胞。对于理想种子细胞不仅要考虑取材和法律问题更重要的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神经系统干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可以根据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的选择,由于目前对于各种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尚不能确定理想的种子细胞。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来源干细胞的神经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分化 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下载PDF
CMT1A型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春莉 王哲 +5 位作者 刘丽波 周丽娜 唐攀 梁战华 韩杰 孙大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CMT1A)与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HNPP)在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不同特点。方法记录9例CMT1A型和12例HNPP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正中神经、尺...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CMT1A)与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HNPP)在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不同特点。方法记录9例CMT1A型和12例HNPP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CMT1A型患者存在广泛的电生理异常,四肢周围神经NCV都明显减慢或消失,而且感觉和运动减慢程度一致,并且对任何节段周围神经的影响程度相同;HNPP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是广泛的SCV不同程度减慢,而MCV减慢相对较轻且不同节段程度不同,主要是末端潜伏期值延长,以及明显的运动神经易卡压部位传导阻滞。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该两种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短节段电位检测可证实HNPP的嵌压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1A型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晓晓 周祖华 +1 位作者 常栋 齐中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但不结扎)、手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给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但不结扎)、手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手术给药组(n=10,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给予白藜芦醇)。手术后4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手术给药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与手术组比较,手术给药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少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心脏神经重塑,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心肌梗死 神经重塑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静 李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17,共3页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后发病、散发、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能障碍的不同组合[1-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MSA的重要特征,维持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胃肠和排汗等...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后发病、散发、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能障碍的不同组合[1-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MSA的重要特征,维持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胃肠和排汗等功能的中枢和外周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相关症状常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早期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成为疾病快速进展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运动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 胃肠和 卫星电位 功能障碍 泌尿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变性病 神经功能异常 锥体束
下载PDF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翔 陶定波 +3 位作者 申敬顺 王迎新 卢苗 孔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212,共1页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共济失调型 感觉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与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文玲 曹红 +2 位作者 谷玲 王琪 朱鸿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化学比色法、酶法检测30例ACI患者(ACI组)(发病<48 h和第12 d)及27名正常对照者(NC组)血浆NPY、血清结构型NO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化学比色法、酶法检测30例ACI患者(ACI组)(发病<48 h和第12 d)及27名正常对照者(NC组)血浆NPY、血清结构型NOS(cNOS)、诱导型NOS(iNOS)及三酰甘油(TG)水平,头颅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NC组比较,ACI组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NOS水平发病<48 h显著降低(P<0.01),并与梗死体积、同期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68、-0.457,均P<0.05),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466,P<0.05);血清iNOS水平发病<48 h显著升高(P<0.01),与梗死体积、同期NIHSS评分及两次检测的血TG水平呈正相关(r=0.390、0.362、0.411、0.395,均P<0.05),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61,P<0.05)。NPY差值与cNOS差值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 ACI患者发病后的血浆NPY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发病早期血清cNOS水平显著降低,iNOS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变化可以反映ACI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肽Y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138名大连市区警察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莉 许晶 +2 位作者 李青栋 王俊平 张炳蔚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市区警察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138名警察,采用马斯勒倦怠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市区警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22.4%的警察存在高度情绪衰竭,13.8%的警察存在高度情感疏远,高度成就感缺... 目的探讨市区警察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138名警察,采用马斯勒倦怠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市区警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22.4%的警察存在高度情绪衰竭,13.8%的警察存在高度情感疏远,高度成就感缺乏者占29.3%;30-40岁组的警察在情绪衰竭[(21.60±8.06)分]及情感疏远维度[(9.45±5.53)分]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分别为(16.74±8.31)分,(15.04±10.21)分及(6.93±3.95)分,(7.83±5.66)分],警龄为5-10年的警察情绪衰竭最重(P〈0.05),警龄5年以下的警察成就感缺乏最为严重(P〈0.05);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与工作倦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市区警察的总体工作倦怠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倦怠 警察
下载PDF
益气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和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庚 孙大勇 +2 位作者 常风云 孙晓培 韩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成模大鼠每日用益气通络法灌胃,8周后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促凋亡因子Bax...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成模大鼠每日用益气通络法灌胃,8周后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通络法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凋亡细胞数目,降低LDH含量、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增加HO-1蛋白的表达。[结论]益气通络法能有效上调HO-1的表达,降低坐骨神经细胞的凋亡,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凋亡 坐骨神经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出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祥 张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94-3495,共2页
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相关感觉、运动功能的缺损,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不能再生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结构重建代偿丧失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在适当的环境中有能力再生轴突,即出芽。出芽是... 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相关感觉、运动功能的缺损,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不能再生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结构重建代偿丧失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在适当的环境中有能力再生轴突,即出芽。出芽是结构重建的机制之一。如何刺激轴突再生从而促进功能恢复是神经科学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出芽与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极为相似,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通过促进轴突生长相关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中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移植、减少瘢痕等相应途径促进出芽过程,必将加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进而推动临床康复医疗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出芽 神经再生 轴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