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展
1
作者 张新鑫 张艳丽 +3 位作者 方凤奇 刘基巍 夏云龙 刘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95-600,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靶向及免疫抗肿瘤治疗有效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而癌症幸存者的长期生存使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日益凸显。通过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监测,早期识别及治疗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是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靶向及免疫抗肿瘤治疗有效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而癌症幸存者的长期生存使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日益凸显。通过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监测,早期识别及治疗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是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心血管毒性 心功能不全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胞外体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霞 王晓岩 +1 位作者 黄艳萍(综述) 张斌(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561-1570,共10页
胞外体来源于机体细胞,具有纳米级囊泡结构,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囊泡可运载不同成分,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有效传递工具。胞外体具有天然的生物学起源,不易被免疫系统排斥,可参与基因转录、基因翻译调节、生长、增殖、... 胞外体来源于机体细胞,具有纳米级囊泡结构,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囊泡可运载不同成分,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有效传递工具。胞外体具有天然的生物学起源,不易被免疫系统排斥,可参与基因转录、基因翻译调节、生长、增殖、再生及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恶性肿瘤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来源胞外体可以通过多途径促进肿瘤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诱导化学治疗耐药及肿瘤免疫逃逸,从而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胞外体可通过进行新型肿瘤标志物的探索、肿瘤疫苗的开发研究、作为药物传递的载体等方面发挥对肿瘤诊疗的作用,有望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有效靶向运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体 肿瘤 药物载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量表的设计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翌 刘基巍 +1 位作者 Xin Shelly Wang 李萍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61-863,共3页
目的:在MDASI(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症状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症状的内容,修订为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MDASI-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症状评估量表,探索中医症状量化评估方法。方法:在MDASI症状评估... 目的:在MDASI(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症状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症状的内容,修订为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MDASI-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症状评估量表,探索中医症状量化评估方法。方法:在MDASI症状评估量表基础上添加一些中医症状条目,修订为MDASI-TCM症状评估量表,对北京、大连等4家医院340例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Epidata数据库,在SPSS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常见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前5项症状依次为疲乏89.4%、睡眠不安74.4%、口干72.9%、胃口差72.9%和健忘71.2%。患者不适症状对工作、情绪和一般活动的影响分别为89.7%、82.6%和78.6%,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症状量表进行一致性信度检测:Cron-bach’sα值在MDASI-TCM的23项中为0.9,原MDASI 13项为0.862,新增10项中医症状为0.781。结论:MDASI-TCM肿瘤症状评估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可以评估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中医方面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有望成为中医量化评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评估量表 MDASI—TCM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 被引量:50
4
作者 程艳 蔡欣 刘基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形成,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缩短生存期,因此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某些特定... 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形成,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缩短生存期,因此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流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地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素勤 孙亮新 +1 位作者 班丽英 周涛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组患者100例,予贞芪扶正胶囊4粒,bid,po,于化疗前3 d开始至化疗2周期结束后7 d为1疗程; 对照组50例只给予化疗。观察疗效、毒副...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组患者100例,予贞芪扶正胶囊4粒,bid,po,于化疗前3 d开始至化疗2周期结束后7 d为1疗程; 对照组50例只给予化疗。观察疗效、毒副反应、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化疗疗效无差异;观察组出现WBC减少少于对照组(61.0%vs 78.0%),化疗后KPS评分上升,CD4/CD8比值、NK阳性细胞百分率化疗后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WBC减少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 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宜作为化疗的常规辅助中药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芪扶正胶囊 行为状态评分 细胞免疫 化学治疗 肿瘤 恶性
下载PDF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蔡欣 程艳 +1 位作者 王阿曼 刘基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的61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不伴有血栓栓塞的49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的61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不伴有血栓栓塞的49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病例组61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44例,上肢深静脉血栓4例,肺栓塞者8例,脑栓塞者5例。33例治愈,15例好转,总有效率为78.7%,>50%患者在积极治疗后3天内起效。31例患者在肿瘤确诊2个月内并发血栓性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合并感染、接受手术和地塞米松的应用时易并发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栓塞
下载PDF
肿瘤靶向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阿曼 方凤奇 +5 位作者 夏云龙 刘莹 李佳 程宇 武敬君 刘基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91-296,共6页
靶向治疗是选择性作用于肿瘤发生中关键分子的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由于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临床... 靶向治疗是选择性作用于肿瘤发生中关键分子的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由于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临床常见靶向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绝大部分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在治疗基线完善心血管检查并后续进行密切随访和管理,对常见心血管毒性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并及早干预对于心脏毒性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心脏毒性 HER-2 VEGF
下载PDF
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涛 刘素勤 刘基巍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9期6-7,共2页
肿瘤内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三大手段之一 ,在肿瘤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也逐步发展和完善 ,新的疗效评价指标逐渐被接受 ,延长生存期和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疗效评价的原则。临床肿瘤... 肿瘤内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三大手段之一 ,在肿瘤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也逐步发展和完善 ,新的疗效评价指标逐渐被接受 ,延长生存期和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疗效评价的原则。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应转变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治疗 疗效评价 生存质量 综合疗法 肿瘤内科
下载PDF
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肠梗阻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阿曼 宁振 +2 位作者 周涛 蔡欣 刘基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不可手术的IV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恶性肠梗阻(MBO)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7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合并MBO的晚期肿瘤患者,并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ECOG评分等特征。随访结束至2012年12月。... 目的:探讨晚期不可手术的IV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恶性肠梗阻(MBO)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7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合并MBO的晚期肿瘤患者,并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ECOG评分等特征。随访结束至2012年12月。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是否伴有腹膜转移和腹水、梗阻部位、ECOG评分、白蛋白水平、MBO诊断后治疗模式(后续治疗vs支持治疗)均可影响MBO患者的预后,但仅ECOG评分、MBO诊断后治疗模式可作为影响MB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BO受各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生存期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肿瘤心脏病学:临床药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艳伟 王丽岩 +1 位作者 方凤奇 董得时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8期820-823,共4页
近年来,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日益提高、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精准治疗的普及,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有研究显示,在肿瘤生存者当中,约有1/3 最终死因为心血管疾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自身开始出现心血管系统疾... 近年来,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日益提高、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精准治疗的普及,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有研究显示,在肿瘤生存者当中,约有1/3 最终死因为心血管疾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自身开始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另一方面,肿瘤放化疗也可引起很多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肿瘤心脏病学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阿曼 夏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大数据的应用使得疾病的诊疗模式得到极大的进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刚刚起步。广泛的数据共享和大数据研究有助于研究抗肿瘤治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和发生机制,并对不断出现的新型靶向药物的药物警戒性数据的获取提供支... 大数据的应用使得疾病的诊疗模式得到极大的进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刚刚起步。广泛的数据共享和大数据研究有助于研究抗肿瘤治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和发生机制,并对不断出现的新型靶向药物的药物警戒性数据的获取提供支持。大数据方法的应用为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肿瘤心脏病学 心脏毒性 药物警戒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化疗期处理20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杨 蔡欣 邓晓琴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合并症 糖尿病 化疗期 处理 治疗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腹水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凤奇 朱青山 刘基巍 《西部医学》 2006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 h-TNF)和化疗药物顺铂(DDP)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T组(rm h-TNF)、TD组(rm h-TNF+DDP)和D组(DDP)3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起效时间、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 h-TNF)和化疗药物顺铂(DDP)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T组(rm h-TNF)、TD组(rm h-TNF+DDP)和D组(DDP)3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起效时间、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T、TD和D组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81.0、86.4和50.0%;起效时间分别为13.5、8.4和17.5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T和TD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D组;不良反应:T组明显小于TD和D组。结论rm h-TNF治疗恶性腹水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rm h-TNF和化疗药物DDP合用,起效时间快,可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恶性腹水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水 联合治疗 rmh—TNF DDP
下载PDF
肿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 方凤奇 +2 位作者 刘莹 夏云龙 刘基巍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0期60-63,共4页
恶性肿瘤与心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获益于生存期的延长,而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得到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定位于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及肿瘤合并心脏疾病。本文对... 恶性肿瘤与心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获益于生存期的延长,而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得到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定位于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及肿瘤合并心脏疾病。本文对常用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其监管进行综述,为防治肿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化疗药物 肿瘤心脏病学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建 李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158-1162,共5页
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常规病理学诊断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因而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CTC)的概念。本文综述CTC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或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潜在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磁珠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恶性肿瘤血清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宇 刘基巍 崔秀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建立检测血清RI含量的间接ELISA法,检测和比较正常人、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RI的表达...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建立检测血清RI含量的间接ELISA法,检测和比较正常人、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RI的表达水平。结果:所建立的间接ELISA法特异性高;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RI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乳腺癌亦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结论:RI表达的降低可以作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尿氨基末端肽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玲 王宏 邱阳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9-760,共2页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检测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骨转移患者及34例无骨转移的患者,利用ELISA方法测定uNTX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uN-TX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多发...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检测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骨转移患者及34例无骨转移的患者,利用ELISA方法测定uNTX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uN-TX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多发转移组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1)。结论uNTX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氨基末端肽 骨转移 诊断
下载PDF
新型肿瘤坏死因子rhTNF-NC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
18
作者 周涛 班丽英 刘基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水 肿瘤坏死因子 rhTNF-NC 生物治疗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RP11-641D5.1通过靶向微小RNA-486-5p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免疫逃逸实验研究
19
作者 敖会芳 黄华 +3 位作者 王红权 刘俊 郭春梅 姚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641D5.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RP11-641D5.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SKM-1、THP-1、KG-1、NB4)和人骨髓基质细...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641D5.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免疫逃逸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RP11-641D5.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SKM-1、THP-1、KG-1、NB4)和人骨髓基质细胞HS-5中的表达量。分别将阴性质粒(NC组)和RP11-641D5.1质粒(RP11-641D5.1组)转染至SKM-1细胞。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各组SKM-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量。采用LncCeRBase软件分析RP11-641D5.1与miR-486-5p的靶向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采用RT-qPCR检测RP11-641D5.1对微小RNA(miR)-486-5p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中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JAK)、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p-STAT)、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核内原癌基因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相对于HS-5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SKM-1、THP-1、KG-1、NB4中RP11-641D5.1表达较低,且SKM-1细胞中表达最低(均P<0.05),故后续采用SKM-1细胞进行实验。与NC组比较,过表达RP11-641D5.1能够抑制SKM-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的表达(均P<0.05)。RP11-641D5.1能够靶向结合miR-486-5p(P<0.05)。与NC组比较,RP11-641D5.1组细胞中miR-486-5p表达下调,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RP11-641D5.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通过下调miR-486-5p表达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RP11-641D5.1 微小RNA-486-5p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防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Ⅱ期临床研究
20
作者 傅强 王雅杰 +3 位作者 宋三泰 谢广茹 侯梅 刘基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87-489,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商品名为欧必亭)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恶心和呕吐,但价格昂贵,限制临床广泛使用。本研究旨在研究国产盐酸托烷司琼防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随机、交叉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 背景与目的: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商品名为欧必亭)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恶心和呕吐,但价格昂贵,限制临床广泛使用。本研究旨在研究国产盐酸托烷司琼防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随机、交叉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以进口盐酸托烷司琼为对照,比较新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防治顺铂或蒽环类药物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新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止吐有效率分别为88.68%和86.8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5.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均未出现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两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的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托烷司琼 止吐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