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置换后3h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曾兵 刘刚 +3 位作者 贺志盛 郑连杰 荆丰博 吕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197-3204,共8页
背景:单髁置换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主流术式,但仍然存在出血过多导致置换后输血的问题,从而增加输血率、住院费用及输血并发症,而氨甲环酸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否有效减少单髁置... 背景:单髁置换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主流术式,但仍然存在出血过多导致置换后输血的问题,从而增加输血率、住院费用及输血并发症,而氨甲环酸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否有效减少单髁置换中的出血量意义重大。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在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中减少围手术期失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关节外科收治行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表面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22例,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关节表面置换完成松止血带前从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10 m L(含1 000 mg)+氯化钠注射液10 m L,对照组同期关节腔内注入氯化钠注射液20 m L,2组均在注射后夹闭引流管3 h,置换后48 h拔出引流管。对比分析2组患者置换后2 d及1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置换后2 d总失血量和引流量、置换后输血人数、置换后1周及1个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后1周有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指标,评估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失血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氨甲环酸组置换后2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1个月2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氨甲环酸组置换后2 d引流量及总失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3氨甲环酸组输血人数(0例)较对照组输血人数(6例)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置换后1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氨甲环酸组较对照组增高(P<0.05);置换后1个月2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置换后1周2组患肢静脉彩超未见静脉血栓形成;6提示在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表面置换过程中,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置换后3 h夹闭引流管能够显著减少引流量及围手术期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并且有利于置换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不增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氨甲环酸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 内侧间室 单髁 关节置换 关节腔内注射 出血 血栓
下载PDF
制备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2
作者 李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861-7861,共1页
退变、创伤等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常见病,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修复缺损的关节软骨,对于恢复关节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和维持生物力学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关节软骨无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循环,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差,软骨缺损... 退变、创伤等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常见病,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修复缺损的关节软骨,对于恢复关节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和维持生物力学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关节软骨无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循环,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差,软骨缺损大于5 mm时就不能自我愈合,只能在创伤周围产生短暂的软骨细胞复制并合成少量基质,且逐渐引起关节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支架 自身修复能力 骨科常见病 修复缺损 软骨细胞 临床修复 天然生物材料 支架材料 人工合成高分子
下载PDF
CDIO模式应用于护生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 被引量:31
3
作者 廖婧 沙丽艳 +4 位作者 伊静 刘珩 董建俐 郭中献 刘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 :将CDIO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分析其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市某大学2012级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一个班30名护生为对照组,另一个班30名护生为试验... 目的 :将CDIO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分析其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市某大学2012级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一个班30名护生为对照组,另一个班30名护生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方法,试验组在见习中应用CDIO教学模式。临床见习前和见习结束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和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6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及建立和谐关系、确认患者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4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IO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模式 内科护理学 见习 护生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临床沟通能力
原文传递
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骨质疏松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峰 李澎 +6 位作者 Madeven Periacarpen 郑连杰 杨梁 刘刚 Brian Ayuka 倪硕 李鹏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59-1865,共7页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成熟的重建髋关节的功能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然而针对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使用骨水泥型还是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临床上尚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成熟的重建髋关节的功能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然而针对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使用骨水泥型还是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临床上尚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置换前均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根据股骨柄假体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骨水泥组患者56例,非骨水泥组患者49例。从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假体下沉、骨溶解、重度应力遮挡、异位骨化)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差异。结果与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骨水泥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骨水泥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置换后第1,3,6,12个月随访中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优良率及影像学评估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临床修复效果相近,两种假体均可选用;但针对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非骨水泥型假体较短的手术时间可作为优先考虑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假体植入 随访研究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 骨质疏松症 人工股骨头置换 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 HARRIS评分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制备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倪硕 李澎 +2 位作者 张卫国 李鹏声 贵浩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46-451,共6页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支架作为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其外形和孔结构对实现其作用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回顾目前若干种常用软骨组织工程中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ELSEVIER SCI...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支架作为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其外形和孔结构对实现其作用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回顾目前若干种常用软骨组织工程中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fabrication",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组织工程;制备方法;支架材料;多孔支架"。结果与结论:制备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方法有相分离/冷冻干燥法、水凝胶技术、快速成型技术、静电纺丝法、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及气体发泡法等。目前研究发现,支架中孔径的大小对组织的重建有着直接的影响,孔径为100-250μm的孔有益于骨及软骨组织的再生。通过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气体发泡法所制备的支架孔径大小在这一范围内,因此比较适合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研究人员通常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期能制备出生物和力学性能方面更加仿生的组织工程多孔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软骨组织工程 制备方法 支架材料 多孔支架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微型钢板、Herbert螺钉及可吸收棒内固定修复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东海潮 徐欣 +2 位作者 李培楠 陈长健 郑连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524,共7页
背景:可吸收材料是骨科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在临床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可吸收材料可自行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在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优势。目的:探讨微型钢板、Herbert螺钉及可吸收棒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MasonⅡ型桡... 背景:可吸收材料是骨科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在临床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可吸收材料可自行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在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优势。目的:探讨微型钢板、Herbert螺钉及可吸收棒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于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3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内固定,依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型钢板组21例、Herbert螺钉组39例、可吸收棒组30例,对比3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估法、Brod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肢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并记录3组手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1) 9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2.2-8.2年随访,中位随访5.1年。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各组患者术后Broderg-Morrey评分随时间的推移均不断增高(P <0.05),各组间Broderg-Morrey评分优良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各组患者术后目测类比评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P <0.05),但可吸收棒组目测类比评分在术后3 d、1周、2周均低于微型钢板组和Herbert螺钉组(P <0.05);(4)各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5)微型钢板组及Herbert螺钉组治疗费用均高于可吸收棒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6)结果证实,与传统的微型钢板及Herbert螺钉内固定相比,可吸收棒内固定修复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及治疗花费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桡骨 肘关节 人工假体 微型钢板 HERBERT螺钉 可吸收棒内固定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干预措施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刚 刘群 +2 位作者 杨顺杰 王溶 王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438-544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28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对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评...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28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对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评价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感染25例,感染率为8.65%;术后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液各项指标均高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患者术后6个月,干预患者关节疼痛、活动、畸形和功能评分总评分达到(97.73±4.29)分,高于未干预患者的(78.84±3.45)分,干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均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在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特点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短期快速应用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磊 郑连杰 +3 位作者 杨梁 王振海 陈长健 王大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70-574,579,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 Hu EPO)短期快速应用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同期双...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 Hu EPO)短期快速应用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72例,根据资料完整程度最终选入6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补充铁剂。治疗组30例患者于术前3~5 d使用r Hu EPO(10000 IU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33例不给予其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情况、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2、4、7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输血率(23.33%)低于对照组(48.48%),输血量(2.29±0.78)U小于对照组(3.81±0.94)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4、7天的Hb及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短期快速应用r Hu EPO可显著降低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且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可考虑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 输血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病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得贵 包瑞 +2 位作者 郭昊 许灿 杨梁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57-464,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经关节镜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的34例冻结肩病例。男12例,女22例;左肩20例,右肩14例;平均年龄54岁;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经关节镜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的34例冻结肩病例。男12例,女22例;左肩20例,右肩14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病程5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主动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C-M)、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功能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nia,los angeles,UCLA),对患者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病程作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4例随访12~37个月,平均25个月。33例(97%)获得良好临床疗效,1例存在持续轻度患侧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VAS评分:术前9.00(7.75~9.25)分,末次随访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术前(80.15±19.87)°,末次随访(160.44±9.24)°;外展:术前(73.82±19.23)°,末次随访(158.06±8.92)°;外旋:术前(16.03±11.53)°,末次随访(57.06±10.08)°;体侧内旋活动范围也由手术前的臀部水平恢复到T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2.00(10.00~15.00)分,末次随访35.00(30.75~3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9.50(25.00~36.00)分,末次随访96(84.75~98.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8.33(16.25~33.33)分,末次随访95.00(88.33~98.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UCLA、C-M及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与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末次随访UCLA、C-M及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病程均呈线性负相关(UCLA:r=-0.443,P=0.0086;R2=0.357,P=0.0002。C-M:r=-0.502,P=0.0025;R2=0.393,P<0.0001。ASES:r=-0.538,P=0.0010;R2=0.388,P<0.0001)。结论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是治疗冻结肩有效方法,并且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病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即患者病程越长术后效果越差。因此对冻结肩患者建议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应尽早行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囊炎 肩凝症 关节疾病 关节囊松解 肩关节 关节镜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前100例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文利 晋陶然 +1 位作者 李昊 郑连杰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学习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行DAA髋关节置换前1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共59例(68髋),半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早期学习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行DAA髋关节置换前1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共59例(68髋),半髋关节置换术(hip hemiarthroplasty,HHA)41例(41髋)。疾病种类: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头坏死19例,髋关节炎2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43~95岁,平均(71±12)岁。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门诊回访,之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88例获6~22个月的随访,平均(15±5)个月。住院时间5~22天,平均(13±4)天,手术时间THA(108±25)min,HHA(80±15)min;失血量THA(388±78)ml,HHA(119±45)ml。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损伤20例,大转子撕脱骨折2例,股骨距骨折2例,髋臼骨折1例,大转子切割2例,股前痛23例,术后脱位1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血肿形成2例,下肢不等长9例。未发生深部感染、严重骨水泥反应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末次髋关节Harris评分THA(91±23)分;HHA(89±19)分。结论 DAA髋关节置换术学习曲线陡峭,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通过经验的积累,并发症发生率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原文传递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雨亮 杨梁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分析评价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在治疗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 目的分析评价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在治疗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53±8.87)岁(39~68岁);行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52±8.53)岁(42~70岁)。术前、术后定期使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对肩关节功能随访评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7.95±3.65)个月(3~18个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术前UCLA评分(9.43±1.34)分,末次随访评分(33.15±3.78)分,优良率88%;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组术前UCLA评分(6.40±1.15)分,末次随访评分(32.68±3.95)分,优良率84%。两组末次测评的UCL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后UCLA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都能明显改善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的症状。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更推荐行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撞击征 二型肩峰 肩峰成形术 肩峰下清理术
原文传递
医护技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12
作者 陈华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0178-0181,共4页
研究医护技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方法 择取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10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研究启动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分组法,将50例接受常规围手术... 研究医护技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方法 择取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10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研究启动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分组法,将50例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50例接受医护技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各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评测值对比,观察组的NRS评分评测值表现出下降趋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观察组所得数据更低,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ROM、Lysholm评分开展评测,对照组、观察组参与比较,均是后一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 对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医护技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有助于缓解其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尽快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医护技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