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邢文林 于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8分)的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2组患者肺内感染发生情况、呼吸...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8分)的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2组患者肺内感染发生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并于患者出院前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肺内感染率、肺内二重感染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和肺内感染病死率分别为30.91%、12.73%、35.45%和8.18%,对照组分别为47.27%、27.27%、48.18%和18.18%,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内感染持续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35±2.28)d、(6.54±0.52)d,对照组分别为(15.72±2.55)d、(11.51±0.38)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脑卒中为代表的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肺内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脑卒中 肺内感染
下载PDF
阿替普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迟元卉 李桂茹 +4 位作者 陈淑良 马春野 张立红 刘陈钰 张策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4-2020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分为试验组(n=813)和对照组(n=40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4-2020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分为试验组(n=813)和对照组(n=408)。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两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判定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入院与出院评分差值≥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差值<4分为神经功能未改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针对两组人群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脑卒中分型、入院期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阿替普酶溶栓的影响。以患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结果对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资料进行分析,试验组神经功能改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入院NIHSS评分的影响下,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有良好的效果[OR=5.200,95%CI:2.816~9.604,P<0.001]。Logistic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0,诊断价值较高。亚组分析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亚组分析中,年龄<60岁患者与≥60岁患者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轻型脑卒中亚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亚组、病因分型未知亚组及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亚组中,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型脑卒中亚组、心源性亚组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亚组中,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年龄<60岁、非轻型脑卒中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及入院后未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性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与患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星华 鲍海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他们连续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他们连续随访4年,随访过程中收集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HbA1c、血脂、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等指标。结果连续随访4年后,发现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分布为(-128.96±63.44)%,这种变化与平均HbA1c水平间存在负相关(r=-0.652,P<0.001),而与糖尿病病程(r=0.117,P=0.26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97,P=0.359)、高血压(t=-1.297,P=0.198)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1.945,P=0.055)等均无相关性。结论观察时间内仅平均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平均HbA1c水平越高,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恶化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脑微出血对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胡夏生 王迎紫 +2 位作者 包姝沄 陈玉辉 龚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脑微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住院的AIS患者16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脑微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住院的AIS患者164例,其中男113例,女51例,年龄(66.70±11.56)岁。根据患者有无CBMs将患者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AIS患者发生CMBs有45例(27.4%)。与无CMBs组相比,CMBs组患者中既往脑卒中病史的比例更高(51.11%比28.57%,P<0.01),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P<0.05),发病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更低(57.78%比79.83%,P<0.01),而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史、吸烟史、血糖、尿酸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脑卒中史(OR=2.517)和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OR=1.079)是AIS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入院时高LDL-C(OR=0.496)是AIS合并CMB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LDL-C水平、既往合并卒中史、APTT时间延长是AIS合并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AIS合并CMBs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与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贵军 唐建武 +2 位作者 尹琳 王乃昌 包礼平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亚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均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大连市气象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亚楠 郭岩 +4 位作者 杨西 陶梦醒 林永忠 马强 孙晓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和大连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季节规律,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分析滞后0~3 d平均气温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日气象因素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同时探讨卒中亚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呈明显的冬季(12、1、2月)高发,夏季(6、7、8月)低发。(2)滞后分析:气温每降低1℃时,滞后0、1 d急性脑梗死发病的OR值分别为1.034(95%CI:1.012~1.056)、1.025(95%CI:1.00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当日气温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性最高。(3)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r为-0.392、-0.260,均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r为0.403,P<0.01);其中心源性栓塞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最高,与日均气温、日均气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0.733、-0.629(均P<0.01)。结论寒冷、气压高的天气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尤其是心源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象学概念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通过PI3K/Akt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葛宇松 刘雪松 +1 位作者 薛俊燕 辛世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别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caspase-3、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出现脑组织梗死,梗死区细胞受损,caspase-3、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梗死灶体积减小,梗死区细胞损伤减轻,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减少,而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以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P-AKT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宋贵军 尹琳 王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于术后3个月时行脑血管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栓塞效果及有无再通发生。评价术后1.5年时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于术后3个月时行脑血管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栓塞效果及有无再通发生。评价术后1.5年时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1例患者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3个月时行经脑血管CTA检查发现栓塞效果较好,均为完全闭塞,无栓塞后血管再通现象。随访1.5年发现,31例患者中16例患者完全恢复,12例患者部分恢复,3例患者无改变;有效率达90.3%,治愈率为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差的影响因素(OR=32.53,95%CI:2.89~365.92,P=0.005),而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治疗效果好的影响因素(OR=11.63,95%CI:1.12~121.37,P=0.040)。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效果差的危险因素,而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治疗效果好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殷雁 辛世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各16只。各组均灌胃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各16只。各组均灌胃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梗死灶体积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bcl-2表达上调。结论丁苯酞可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bcl-2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晶 孙长凯 +4 位作者 范明 丁爱石 尹琳 王小同 邬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GB,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及乳酸...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在不同给药模式下对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制备GB,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及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方法,观察预处理与急救两种给药模型下不同剂量GB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MK-801急性给药相比较。结果GB在两种给药模式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减少LDH漏出量,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其中预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急救给药处理,但均弱于MK-801组。结论GB对谷氨酸细胞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佳。GB可能不仅仅通过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等下游事件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如果我们重视其预处理给药的显著效果,将其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可能有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培养 兴奋毒性 预处理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不同疗程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林永忠 孙长凯 +3 位作者 肖昭扬 宋桂荣 尹琳 包礼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8-31,i0001,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胆碱复合物等变化,观察不同疗程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4/2005-06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发病5d内的脑梗死患者58例,...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胆碱复合物等变化,观察不同疗程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4/2005-06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发病5d内的脑梗死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20):采用科室制定的脑梗死标准治疗方案穴包括阿司匹林,维生素E,C,红花注射液雪加安慰剂治疗。②阿托伐他汀30,90d组(n=19):采用标准治疗方案加阿托伐他汀10mg/d,其中30d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0d后停药加安慰剂至90d,90d组阿托伐他汀治疗90d停药。分别在急性期(发病5d内)、发病3个月时进行质子磁共振波谱观察病变核心区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和胆碱复合物/肌酸及病变核心区与对称区域N-乙酰天门氨酸、胆碱复合物、肌酸比值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0(正常)~35分)及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质子磁共振波谱结果:各组患者发病3个月时与急性期比较胆碱复合物/肌酸3组均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90d组增高更明显,且组间有差异(P<0.05);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对照组降低,阿托伐他汀两组增高,但组间无差异。②发病3个月时3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得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增高穴P<0.05雪,但组间无差异。③发病3个月时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对照组增高穴P<0.05),阿托伐他汀30,90d组降低,后者降低更明显穴P<0.05),且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穴P<0.05)。④阿托伐他汀两组治疗期间除5例患者有恶心、腹泻外均能耐受。结论:脑梗死后应用阿托伐他汀穴10mg/d雪30d可达到降脂效果,用药时间长,效果明显且安全;未发现其降脂或降脂外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波谱学 降血脂药 西司他汀类 预后
下载PDF
芥子碱对Aβ_(25-35)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贵军 林璐璐 +1 位作者 李昱 曹云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芥子碱对Aβ25-35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Aβ25-35诱导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并分为4组:假手术组、Aβ25-35组、假手术+芥子碱组和Aβ25-35+芥子碱组。采用Y型电迷宫法检测学习和记... 目的探讨芥子碱对Aβ25-35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Aβ25-35诱导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并分为4组:假手术组、Aβ25-35组、假手术+芥子碱组和Aβ25-35+芥子碱组。采用Y型电迷宫法检测学习和记忆行为;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海马的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P38)的蛋白水平。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Aβ25-35组的学习次数、海马MDA和TNF-α的水平增加,记忆次数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GAP-43和P38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而芥子碱处理可改善以上症状,但仍与假手术组有差异。结论芥子碱可改善Aβ25-35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并缓解海马区与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及分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碱 AΒ25-35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神经元再生 GAP-43
下载PDF
脑缺血预处理对神经元神经钙调磷酸酶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永梅 张慧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神经元神经钙调磷酸酶(CaN)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CIPC组、尼莫地平组、环孢素A组及LY294002组,每组18只。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神经元神经钙调磷酸酶(CaN)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CIPC组、尼莫地平组、环孢素A组及LY294002组,每组18只。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CaN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5组Ca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LY294002组Ca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CIPC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Ca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除LY294002组外,余各组p-AKT蛋白表达与CaN蛋白相反。结论 CIPC降低神经元CaN表达,提高p AKT表达,提供神经保护。尼莫地平和环孢素A增强了神经保护。LY294002抵消了CIPC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神经元 蛋白激酶类 磷酸化酶激酶 尼莫地平 脑梗死
下载PDF
氟桂利嗪对脑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沙土鼠空间分辨学习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志云 姜长斌 +1 位作者 尹林 张文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45-147,i0002,共4页
目的:氟桂利嗪是通过血脑屏障的细胞钙超载阻滞剂。探其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发生后沙土鼠空间分辨学习的影响及对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将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56... 目的:氟桂利嗪是通过血脑屏障的细胞钙超载阻滞剂。探其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发生后沙土鼠空间分辨学习的影响及对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将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56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n=24),氟桂利嗪组(n=24),后两组又分为缺血5min后再灌注2d及7d组和Y迷宫组3个亚组,每亚组8只动物。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氟桂利嗪组术后胃灌氟桂利嗪5mg/kg,1次/d,直至处死前1d;其他两组胃灌生理盐水0.5mL。术后第4天利用Y迷宫检测动物空间分辨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获得所需天数及条件反射次数。实验沙土鼠脑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内显微结构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电镜技术桧测观察。结果:经补充56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Y迷宫学习获得所需天数:缺血再灌注组多于假手术组和氟桂利嗪组(5.88±0.99,2.00±0.76,2.13±0.64,P<0.01),假手术组和氟桂利嗪组比较无差异(P>0.05)。②Y迷宫学习获得条件反射次数:3组间无差异(P>0.05)。③术后7d脑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缺血再灌注组少于假手术组和氟桂利嗪组犤(8.95±2.29),(65.04±8.09),(42.13±5.90)个/视野,P<0.01犦,氟桂利嗪组仍少于假手术组(q=10.94,P<0.01)。④脑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可见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早期形成大量的多泡体,并广泛分布于CA1区神经元树突,是凋亡早期的特征性表现,5mg/kg氟桂利嗪可明显减少CA1区神经元的脱失。结论:脑缺血5min造成海马CA1区神经元选择性迟发性死亡,同时产生空间分辨学习能力的可逆性损害。5mg/kg的氟桂利嗪治疗性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同时对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功能具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迷宫学习 记忆 氟桂利嗪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新红 袁伟 +2 位作者 彭英 刘明生 崔丽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转基因小鼠腓肠肌运动单位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野生型同窝ALS-SOD1G93A小鼠为野生组。丁...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转基因小鼠腓肠肌运动单位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野生型同窝ALS-SOD1G93A小鼠为野生组。丁基苯酞组自小鼠发病日起每天按体质量60mg/kg给予丁基苯酞灌胃,溶剂对照组和野生组予等同体积的植物油灌胃。应用统计学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测定腓肠肌运动单位的数目。焦油紫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野生型组、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小鼠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24.30±0.30)、(12.80±7.15)和(18.20±7.27)mV,野生型组与溶剂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丁基苯酞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9);野生型组、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小鼠腓肠肌的运动单位数目分别为(135.80±8.64)、(63.20±31.87)、(110.50±9.68)个,脊髓前角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28.50±6.36)、(9.50±2.92)、(14.80±2.64)个,溶剂对照组小鼠腓肠肌的运动单位数目和脊髓前角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均较野生型组明显减少,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丁基苯酞治疗能延缓腓肠肌和脊髓前角运动单位丢失的速度(均P<0.01)。结论丁基苯酞对ALS转基因小鼠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腓肠肌运动单位的丢失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下载PDF
延髓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分析(附73例报告)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庆华 徐林麟 尹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男性53例,女性20例。首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浅感觉障碍41例,眩晕39例,饮水呛咳36例,恶心呕吐32例,吞咽困难31例,构...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男性53例,女性20例。首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浅感觉障碍41例,眩晕39例,饮水呛咳36例,恶心呕吐32例,吞咽困难31例,构音障碍29例。梗死病灶位于延髓上段27例,中段29例,下段12例,同时累及上段和中段3例,中段和下段2例。病灶位于背外侧61例,腹内侧10例,背内侧2例。表现为经典的延髓综合征共15例,包括Wallenberg综合征12例,Dejerine综合征1例,Avellis综合征1例,Babinski-Nageotte综合征1例。结论延髓梗死常见临床表现是浅感觉障碍和后循环缺血症状,经典延髓综合征少见;延髓梗死以中上段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背外侧;头部MRI对延髓梗死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梗死 临床特点 影像学 延髓综合征
下载PDF
TAK-242对Aβ_(25-35)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宇松 马成永 +1 位作者 徐晏雯 林永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TAK-242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Aβ_(25-35)注射大鼠双侧海马复制阿尔兹海默病的动物模型,TAK-242腹腔注射进行治疗,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和... 目的探讨TAK-242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Aβ_(25-35)注射大鼠双侧海马复制阿尔兹海默病的动物模型,TAK-242腹腔注射进行治疗,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大鼠海马注射Aβ_(25-35)后引起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破坏和数量减少,而TAK-242可以抵抗Aβ_(25-35)所造成的神经毒性并保护海马神经元,同时TAK-242可降低Aβ_(25-35)所引起的海马组织内TLR4、My D88、IL-1β和TNF-α表达升高。结论 TAK-242可以通过抑制TLR4/My D88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从而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抵抗Aβ_(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K-242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余雪 于蕾 +5 位作者 金寅 李楠 李岚 赵莉 顾卫红 董春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对21例SCA3患者(SCA3组)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CA3组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神...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对21例SCA3患者(SCA3组)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CA3组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IOOB蛋白(S100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对SCA3患者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CAG重复数、ICARS评分的关系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A3组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降低(P〈0.05—0.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CA3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程、ICARS评分呈正相关(r=0.585,r=0.627,均P〈0.05),血清S100B水平与CAG重复数呈正相关(r=0.619,P〈0.01),与年龄、ICARS评分呈负相关(r=-0.574,r=-0.539,均P〈0.05)。结论SCA3患者的血清NSE、1GF-1、IGFBP-3水平有显著改变,血清NSE和S100B水平与其病程、病情有明显关系。血清神经标志物可反映SCA3患者的病程及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IOOB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和IL-1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洪津 白艳娟 辛世萌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6期55-56,64,共3页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30),NGF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进行造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IL-1β的表...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30),NGF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进行造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IL-1β的表达。可见NGF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TGF-β1表达量增多,IL-1β的表达量减少(P(0.01)。肌注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NGF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再灌注 TGF-β1 IL-1β 脑梗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尚玮 邓文涛 +2 位作者 任彤 常晓婷 董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交通动脉是沟通两侧前循环的重要中间血管,前交通动脉瘤(ACoAAs)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来源。血管内治疗破裂ACoAAs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风险,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可能导致介入治疗破裂ACoAAs患... 交通动脉是沟通两侧前循环的重要中间血管,前交通动脉瘤(ACoAAs)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来源。血管内治疗破裂ACoAAs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风险,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可能导致介入治疗破裂ACoAAs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提前制定决策,进行个体化干预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管内治疗破裂ACoAAs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医生的早期干预时机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相关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