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和人参叶治疗脾气虚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晓慧 富力 +1 位作者 窦德强 张明波 《人参研究》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和人参叶治疗脾气虚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筛选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和人参叶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利用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和人参叶治疗脾气虚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筛选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和人参叶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利用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收集TCMSP数据库中没有收录的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和人参叶有效成分与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对脾气虚靶点进行搜索并下载数据,整理和汇总。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在String平台上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对关键靶点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五种药材治疗脾气虚的作用机制和通路。结果通过筛选分析,人参中有78个核心成分可通过537个核心靶点作用于195条通路上;红参中有26个核心成分可通过279个核心靶点作用于158条通路上;黑参中有16个核心成分可通过157个核心靶点作用于149条通路上;西洋参中有27个核心成分可通过236个核心靶点作用于168条通路上;人参叶中有26个成分可通过216个核心靶点作用于162条通路上。五种药材的活性成分可通过STAT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AA1)、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多个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人参、红参、黑参、西洋参及人参叶主要通过多靶点调配神经系统、抑制细胞分裂周期、控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治疗脾气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红参 黑参 西洋参 人参叶 脾气虚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连翘脂素去甲基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宏宇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851-855,共5页
以连翘苷为原料,依次经水解反应、氯化铝/吡啶催化的去甲基化反应和差向异构化反应,合成了两个连翘脂素去甲基衍生物(1和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2D NMR(COSY,NOESY,HSQC,HMBC),IR和MS(ESI)确证。经结构解析对比,1和2与连翘苷的... 以连翘苷为原料,依次经水解反应、氯化铝/吡啶催化的去甲基化反应和差向异构化反应,合成了两个连翘脂素去甲基衍生物(1和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2D NMR(COSY,NOESY,HSQC,HMBC),IR和MS(ESI)确证。经结构解析对比,1和2与连翘苷的大鼠体内次级代谢产物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去甲基化反应 差向异构化反应 合成 体内代谢产物
下载PDF
20(R)-人参皂甙Rg3对大鼠肝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肖 官泳松 +5 位作者 周翔平 孙龙 刘源 贺庆 富力 毛咏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 Rg3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 SD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 ,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 2 0 (R) -人参皂甙 Rg3(0 .375、1.5、6 .0 mg/ kg) ,磁共振成像 (MRI)技术测量治疗前、后肿瘤的体积变化 ,...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 Rg3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 SD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 ,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 2 0 (R) -人参皂甙 Rg3(0 .375、1.5、6 .0 mg/ kg) ,磁共振成像 (MRI)技术测量治疗前、后肿瘤的体积变化 ,流式细胞仪 (FCM)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及坏死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对肿瘤体积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低、中、高三个治疗组诱导大鼠肝癌细胞的平均凋亡率 (% )分别为 11.0 8± 3.78、13.5 7± 3.34和 2 7.35± 16 .0 4 ,高剂量组较其它组差异显著 ;用药后测得 S期细胞的平均比率 (% )分别为 2 3.98± 9.4 4、19.73± 6 .6 2和 14 .0 9± 3.4 8,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且药物剂量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正相关。高剂量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组间 PCNA与 TNF的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 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人参皂甙 Rg3能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效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组织坏死 ,并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肝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南药高良姜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全 严寒静 +5 位作者 庞玉新 鲁明明 唐晓敏 程轩轩 张春荣 滕希峰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对我国南药高良姜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高良姜资源进行调查,明确高良姜资源分布、蕴藏量、栽培现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概况,为高良姜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高良姜... 目的对我国南药高良姜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高良姜资源进行调查,明确高良姜资源分布、蕴藏量、栽培现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概况,为高良姜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高良姜野生资源处在濒于灭绝状态,以前文献记载有高良姜分布的区域几乎难觅高良姜的踪影。在道地产区,人工栽培、加工技术较为粗放,且因栽培高良姜周期长、收益较低,高良姜栽培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供需矛盾。结论应加大力度保护高良姜资源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高良姜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高良姜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高良姜药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资源 调查报告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天麻总苷差异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包永睿 王帅 +2 位作者 唐爽 孟宪生 富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总苷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建立的指纹图谱信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天麻总苷差异的指标性成分。方法:建立天麻总苷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 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总苷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建立的指纹图谱信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天麻总苷差异的指标性成分。方法:建立天麻总苷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再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天麻总苷差异的指标性成分。结果:天麻总苷HPLC指纹图谱共标记了12个共有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0个产地天麻聚为4类,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有一定关系。由PCA分析结果可知,筛选出6个天麻总苷差异成分,将这6个差异成分再进行聚类分析与之前结果基本一致,初步确定了天麻差异的指标性成分。结论:该实验建立了天麻总苷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天麻总苷差异的指标性成分,为天麻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为天麻总苷差异成分与药效关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总苷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人参治疗糖尿病有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盖鑫 弓晓杰 +2 位作者 鲁明明 樊宏宇 富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539-540,共2页
人参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有:抑制食欲和肠道葡萄糖与脂肪的吸收;影响糖脂代谢通路,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活性和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抗胰岛β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等。人... 人参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有:抑制食欲和肠道葡萄糖与脂肪的吸收;影响糖脂代谢通路,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活性和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抗胰岛β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等。人参中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多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糖尿病 降糖作用 有效成分 人参皂苷 人参多糖
下载PDF
锦灯笼配方颗粒中木犀草素的HPLC法含量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许亮 刘红 +3 位作者 于荣军 杨燕云 王冰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653-654,共2页
目的:对中药锦灯笼配方颗粒中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Eclipse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1.0mL/min。结果:木犀草素在0.0143~0.071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6),锦灯笼配方颗粒... 目的:对中药锦灯笼配方颗粒中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Eclipse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1.0mL/min。结果:木犀草素在0.0143~0.071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6),锦灯笼配方颗粒中木犀草素含量平均值为0.14mg/g。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实验数据准确可靠,对于锦灯笼配方颗粒的内在质量评价有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灯笼配方颗粒 木犀草索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评价天麻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唐爽 包永睿 +2 位作者 孟宪生 富力 王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9期1135-1138,1152,共5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建立不同产地天麻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更加全面提升天麻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天麻素为内标物,建立其与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对10种不...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建立不同产地天麻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更加全面提升天麻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天麻素为内标物,建立其与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对10种不同产地天麻的总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天麻活性成分含量值进行计算,将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进行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10种不同产地天麻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该方法为天麻药材的品质优劣鉴定提供依据,为全面提升天麻药材的质量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天麻活性成分 一测多评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多波长覆盖融合指纹图谱的大川芎片主要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爽 包永睿 +2 位作者 孟宪生 富力 王帅 《药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7-9,22,共4页
目的建立10批次大川芎片多波长融合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大川芎片融合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初步指认,构建大川芎片的全析指纹图谱为其全面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川芎片进行检测,将不同波长下数据... 目的建立10批次大川芎片多波长融合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大川芎片融合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初步指认,构建大川芎片的全析指纹图谱为其全面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川芎片进行检测,将不同波长下数据进行多波长融合得到10批大川芎片的融合指纹图谱,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融合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初步结构鉴定。结果 10批大川芎片融合指纹图谱共获得13个共有峰并与共有模式图相似度均>0.92,其中8个共有峰得到指认。结论本文通过多波长融合技术手段及HPLC-MS分析方法建立大川芎片全析指纹图谱,为大川芎片主要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规范中药制剂及其合理使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川芎片 多波长融合 指纹图谱 液质联用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改善人参皂苷Rg3溶出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宗哲 鲁明明 +3 位作者 赵文明 吴超 赵颖 郝艳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5-1839,共5页
目的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的介孔孔道吸附人参皂苷Rg3以改善它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MSN,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作为溶剂自然挥发法制备人参皂苷Rg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Rg3-MSN)固体分散体。通... 目的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的介孔孔道吸附人参皂苷Rg3以改善它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MSN,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作为溶剂自然挥发法制备人参皂苷Rg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Rg3-MSN)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实验确定Rg3-MSN的最优比例,采用氮气吸附与脱吸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别最优比例下人参皂苷Rg3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Rg3-MSN的比例为1∶3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能够达到理想的溶出速率,并且结构表征表明MSN能够抑制人参皂苷Rg3的结晶,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结论 MSN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参皂苷Rg3水难溶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固体分散体 体外溶出度 溶解度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通过Ca^(2+)/CaM信号系统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大鹏 鲁明明 +1 位作者 王硕 富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是否是通过降低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的表达来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加药的不同将BGC-82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Rg3(50μg/ml)组、Ad-Ca M组和Rg3(50μg/ml)+Ad-Ca M组。MTT法检测...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是否是通过降低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的表达来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加药的不同将BGC-82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Rg3(50μg/ml)组、Ad-Ca M组和Rg3(50μg/ml)+Ad-Ca M组。MTT法检测Rg3和/或Ad-Ca M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g3和/或Ad-Ca M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Rg3和/或Ad-Ca M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Rg3和/或Ad-Ca M对胃癌BGC-823细胞内Ca M、IκB、Ca MKⅡ和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Rg3组可以明显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Ad-Ca M组和Rg3+Ad-Ca M组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和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和侵袭。Rg3组BGC-823细胞内NF-κB和Ca MKⅡ的表达均明显抑制,而IκB的表达明显增强;Ad-Ca M组和Rg3+Ad-Ca M组BGC-823细胞内NF-κB和Ca MKⅡ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而IκB的表达均明显抑制。结论:Rg3可能是通过降低Ca M的表达来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RG3 胃癌 BGC-823细胞 钙调蛋白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五味子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军辉 徐小娜 +2 位作者 王辉 杨慧仙 富力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优化五味子抗氧化物的提取条件;分析湖北产和辽宁产五味子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方法以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参考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方法等因素对五味子提取... 目的优化五味子抗氧化物的提取条件;分析湖北产和辽宁产五味子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方法以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参考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方法等因素对五味子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五味子抗氧化物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以6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法提取,料液比为1∶30(g·m L-1),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20min,室温提取;湖北产和辽宁产五味子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79mg·m L-1和7.60mg·m L-1。结论五味子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湖北产五味子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比辽宁产五味子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抗氧化 超声提取
下载PDF
蒽酮-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子中总多糖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小娜 鲁岐 +1 位作者 宋凤瑞 黄海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5期15-17,共3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和正交设计对五味子中多糖进行超声辅助提取,以吸光度值为指标,分别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出超声辅助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0min、温度60℃、提取... 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和正交设计对五味子中多糖进行超声辅助提取,以吸光度值为指标,分别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出超声辅助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0min、温度60℃、提取次数为1次。在优化的条件下对湖北和辽宁产的五味子中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北五味子总多糖含量为39.31mg/g,南五味子总多糖含量为24.05mg/g,二者多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蒽酮-硫酸 多糖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川芎中5种成分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立磊 包永睿 +2 位作者 孟宪生 王帅 富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03-2505,共3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中5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以阿魏酸为内标,计算其余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结果绿原酸、香草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洋川芎内酯A分别在0....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中5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以阿魏酸为内标,计算其余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结果绿原酸、香草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洋川芎内酯A分别在0.072 4~0.724 0、0.035 5~0.355 2、0.196 7~1.967 3、0.117 6~1.176 0、0.226 2~2.262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1%、101.20%、99.53%、100.28%和100.26%,RSD分别为3.08%、1.61%、1.37%、0.89%和1.14%。不同色谱仪、色谱柱、温度下相对校正因子RSD均小于5.00%,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廉,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绿原酸 香草酸 阿魏酸 洋川芎内酯Ⅰ 洋川芎内酯A 一测多评
下载PDF
基于活血化瘀功效的川芎酚酸组分治疗大鼠偏头痛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磊 包永睿 +3 位作者 孟宪生 王帅 李天骄 富力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酚酸组分通过活血化瘀功效治疗大鼠偏头痛的机制。方法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获得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川芎酚酸给药组的血浆代谢物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并鉴定差异化合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 目的探讨川芎酚酸组分通过活血化瘀功效治疗大鼠偏头痛的机制。方法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获得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川芎酚酸给药组的血浆代谢物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并鉴定差异化合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并采用ELISA法加以验证。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共发现了9个与偏头痛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包括1-磷酸鞘氨醇、花生四烯酸等重要川芎酚酸组分敏感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主要调节炎症代谢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从而起到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结论川芎酚酸组分可通过改善血管舒缩、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等多种途径产生活血化瘀功效缓解并治疗偏头痛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酚酸组分 偏头痛 活血化瘀 代谢组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熊胆粉对小鼠肝癌H_(22)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硕 睢大筼 +6 位作者 陈志鸿 惠敏 陈丽玲 王琦 曲绍春 于晓风 富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目的:研究熊胆粉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为新药开发确立最佳剂量。方法: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肿瘤细胞H22模型,熊胆粉分为100、200、400、800、1 600mg/kg 5个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12 d。停药后24 h颈椎脱臼处死荷瘤小... 目的:研究熊胆粉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为新药开发确立最佳剂量。方法: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肿瘤细胞H22模型,熊胆粉分为100、200、400、800、1 600mg/kg 5个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12 d。停药后24 h颈椎脱臼处死荷瘤小鼠,剥离肿瘤组织,分别取瘤、胸腺、脾、肝称重。结果:熊胆粉100、200、400、800、1 600mg/kg剂量组对肝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36.00%、52.81%、61.44%、51.39%、45.96%;各剂量组对肝癌H22小鼠的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肝指数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熊胆粉对小鼠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肝癌H22的3个最佳剂量为200、400、8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粉 肝癌H22 抑瘤率 量效关系 小鼠
下载PDF
连翘苷体内外抗病毒及解热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健敏 富力 +5 位作者 秦丽莉 陈文培 代彩玲 梁纯 吴琪琪 杨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研究连翘苷(phillyrin,KD-1)体内外抗病毒及解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胞模型,检测SI指数,考察KD-1体外抗病毒活性;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检测血凝滴度、肺指数、肺组织病理,探究其体内抗流感病毒和肺炎的作用... 目的研究连翘苷(phillyrin,KD-1)体内外抗病毒及解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胞模型,检测SI指数,考察KD-1体外抗病毒活性;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检测血凝滴度、肺指数、肺组织病理,探究其体内抗流感病毒和肺炎的作用;建立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检测体温以及血浆和下丘脑组织体温调节及炎症相关因子,考察其解热作用机制;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对接结果采用PyMol软件绘制。结果KD-1对H3N2、RSV、E71、AdV-3、HSV-1和HSV-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I>2);KD-1可减少感染肺组织血凝滴度,降低肺指数,并减轻肺部病变,特别是对间质性肺炎作用明显;KD-1可明显降低发热大鼠体温,其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浆和下丘脑中的PGE_(2)和IL-1β水平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KD-1与α-MSH、IL-1β、PEG_(2)、AVP、cAMP等蛋白结合能均<-5 kcal·mol^(-1)。结论KD-1具有较明显的抗病毒、解热和改善肺部炎性病变作用,推测其可通过“标本兼治”综合作用起到抗流感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抗病毒 解热 细胞因子 中药单体 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α-及γ-倒捻子素对U87细胞、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冰玲 鲁明明 +2 位作者 李树基 孙丽荣 朱心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氧杂蒽酮类的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γ-倒捻子素(γ-Mangostin)对U87细胞(Human Malignant Glio-ma Cell)和PC12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用MTT方法筛查不同浓度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处理U8... 目的:探讨氧杂蒽酮类的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γ-倒捻子素(γ-Mangostin)对U87细胞(Human Malignant Glio-ma Cell)和PC12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用MTT方法筛查不同浓度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处理U87和PC12细胞48h后的活力效果,Annexin-V/FITC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α-倒捻子素和γ-倒捻子素能够有效地抑制U87细胞和PC1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其中γ-倒捻子素较α-倒捻子素对U87细胞及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FCM法检测结果显示,γ-倒捻子素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能明显抑制U87细胞和PC12细胞的增殖。γ-倒捻子素能显著性诱发PC12细胞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捻子素 γ-倒捻子素 MTT 凋亡
下载PDF
新型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合物的波谱学数据解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樊宏宇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以连翘脂素和布洛芬为原料,通过Schotten-Baumann酯化合成了酯合物——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对其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 以连翘脂素和布洛芬为原料,通过Schotten-Baumann酯化合成了酯合物——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对其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H NOE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进行了解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连翘脂素 布洛芬 红外吸收光谱(IR) 紫外吸收光谱(UV)
下载PDF
纤维素酶水解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樊宏宇 富力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研究连翘脂素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值、温度、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采用MS,1H-NMR,13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温度50℃、反应介质p... 目的研究连翘脂素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值、温度、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采用MS,1H-NMR,13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温度50℃、反应介质pH值为5.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酶与底物比为1∶1,反应时间为48 h,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连翘脂素。结论纤维素酶水解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连翘脂素 连翘苷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