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鱼长途运输关键技术及多组学技术在运输应激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静怡 魏涯 +7 位作者 岑剑伟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郝淑贤 赵永强 王悦齐 林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5-313,共9页
活鱼长途运输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品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鱼类因受到各种运输胁迫而出现应激反应,造成鱼肉品质的劣变。该文归纳了关于运输水质实时监测、低温暂养、唤醒三大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国内外运用组学技术分... 活鱼长途运输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品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鱼类因受到各种运输胁迫而出现应激反应,造成鱼肉品质的劣变。该文归纳了关于运输水质实时监测、低温暂养、唤醒三大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国内外运用组学技术分析鱼类应激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根据其机理指出多组学联用技术在活鱼长途运输领域的应用价值,多组学联用可以从分子学角度分析运输过程中各项应激因素对鱼体的影响,相关的机理研究可以为推进活鱼运输过程的良好操作规范提供帮助,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提出组学技术在活鱼运输方面的挑战并给出建议,对组学技术在活鱼运输方面的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应激机制
下载PDF
非热加工技术在水产蛋白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琳 钟洪亮 +7 位作者 杨浩 孙钦秀 夏秋瑜 王泽富 韩宗元 刘阳 刘书成 魏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180,共10页
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非热加工技术可对水产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改善其功能特性,提高其利用率,实现其高值化利用,并可减少热敏性营养物质的损失。与传统热加工相比,非热加工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持食品原... 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非热加工技术可对水产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改善其功能特性,提高其利用率,实现其高值化利用,并可减少热敏性营养物质的损失。与传统热加工相比,非热加工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和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了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超声波、超高压、高密度CO_(2)、冷等离子体、辐照等非热加工技术在水产蛋白加工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各种非热加工技术对水产蛋白的高级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可为拓宽水产蛋白的加工利用途径提供理论支撑。但是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目前仍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仍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加工 超声波 超高压 高密度CO_(2) 冷等离子体 辐照 水产品 蛋白质
原文传递
基于共混和层层自组装方法协同交联剂对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牌 杨少玲 +7 位作者 戚勃 杨贤庆 李春生 王迪 赵永强 李来好 胡晓 陈胜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
以琼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通过共混和层层自组装两种方法制备了琼胶/海藻酸钠共混膜和双层膜,并引入交联剂柠檬酸和阿魏酸,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机械强度、耐水性、热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 以琼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通过共混和层层自组装两种方法制备了琼胶/海藻酸钠共混膜和双层膜,并引入交联剂柠檬酸和阿魏酸,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机械强度、耐水性、热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究了不同制膜方式结合交联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共混膜相比,双层膜表现出更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性,添加交联剂后,膜的水蒸气透过率(P<0.05)显著降低,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和不透明度提高。其中柠檬酸交联的双层膜综合性能最佳,即拉伸强度51.57 MPa,断裂伸长率26.02%,水溶性24.42%,溶胀率101.67%。FT-IR分析表明柠檬酸通过与琼胶和海藻酸钠发生酯化反应形成CO进行共价交联,而阿魏酸通过与成膜基质形成氢键进行非共价交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琼胶和海藻酸钠的相容性良好,各膜表面均平整、光滑,而添加交联剂后,膜截面褶皱减少,膜结构更加紧密。由此表明,层层自组装技术和交联剂的结合使用可以制备出综合性能更好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 海藻酸钠 层层自组装 交联剂
下载PDF
高体鰤、三文鱼和金枪鱼背腹部营养成分分析
4
作者 王进芳 钟洪亮 +7 位作者 刘颖琳 魏帅 孙钦秀 夏秋瑜 王泽富 韩宗元 刘阳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285,共8页
为探究高体鰤肌肉的营养品质,对其背腹部肌肉基本成分、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及核苷酸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与三文鱼和金枪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鱼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均在21%以上,是优质蛋白来源。高体鰤和金枪鱼背部肌肉脂肪含量较低... 为探究高体鰤肌肉的营养品质,对其背腹部肌肉基本成分、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及核苷酸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与三文鱼和金枪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鱼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均在21%以上,是优质蛋白来源。高体鰤和金枪鱼背部肌肉脂肪含量较低。高体鰤背部肌肉赖氨酸含量最高,为(24.19±3.30)mg/100 g,腹部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优于金枪鱼和三文鱼。高体鰤背腹部肌肉K和Ca的含量高于金枪鱼和三文鱼。3种鱼背腹部肌肉中脂肪酸共3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高于推荐值,均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3种鱼均检测出7种核苷酸,高体鰤的肌苷酸和三磷酸腺苷显著高于三文鱼和金枪鱼(P<0.05)。高体鰤背腹部肌肉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人类营养食物的极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鰤 三文鱼 金枪鱼 营养成分 品质分析
下载PDF
磁场辅助冷冻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侯倩 丁林欢 +5 位作者 张虹虹 魏启航 邱泽华 韩宛静 孙钦秀 刘书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60-367,共8页
冷冻是保藏食品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传统冷冻过程中,生成的大冰晶会破坏食品组织,导致品质劣变,因此如何利用新型冷冻技术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成为研究的热点。磁场辅助冷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调控冰晶成核技术。本文综述了磁场调... 冷冻是保藏食品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传统冷冻过程中,生成的大冰晶会破坏食品组织,导致品质劣变,因此如何利用新型冷冻技术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成为研究的热点。磁场辅助冷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调控冰晶成核技术。本文综述了磁场调控冰晶成核的机制,重点阐述了磁场冷冻在果蔬、畜禽肉、谷物等食品领域的应用。综述结果发现,虽然磁场冷冻技术在多种食品领域有所应用,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磁场对冷冻食品品质及冷冻参数的影响,而磁场辅助冷冻调控冰晶成核的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仍需科研者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揭示磁场冷冻的作用机制,推动磁场辅助冷冻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促进冷冻食品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辅助冷冻 食品 作用机制 应用
下载PDF
中国水产品保鲜贮藏加工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杰 倪锦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0期54-56,共3页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产量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形成了食用鲜活水产品的传统,加工比例仅为32%,且加工产品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品占60%以上,大部分的水产品以鲜活、冰鲜或冷冻等形式销售,流通过程中需要保活或保...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产量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形成了食用鲜活水产品的传统,加工比例仅为32%,且加工产品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品占60%以上,大部分的水产品以鲜活、冰鲜或冷冻等形式销售,流通过程中需要保活或保鲜贮藏。保鲜贮藏是水产品品质保持最重要的手段,本文介绍了我国水产品保鲜贮藏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发展趋势,旨在为水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水产品流通与加工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保鲜 贮藏 冷链 流通
下载PDF
鱼类去脏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欧阳杰 沈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19-21,共3页
内脏是鱼体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副产物,在加工或烹饪前,都必须进行去脏处理,是最复杂、最耗时的一道工序。目前鱼类的去脏绝大多数依赖人工,存在处理效率低,环境脏乱、污染大等问题,急需研发新的去脏技术与装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内脏是鱼体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副产物,在加工或烹饪前,都必须进行去脏处理,是最复杂、最耗时的一道工序。目前鱼类的去脏绝大多数依赖人工,存在处理效率低,环境脏乱、污染大等问题,急需研发新的去脏技术与装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目前国内外鱼类去脏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对不同类型去脏技术和装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鱼类去脏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鱼类去脏技术的发展及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去脏 技术 装备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励建荣 李婷婷 王当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能够借由对特定信号分子的密度感知实现对相关基因的靶向调控,从而使微生物展现出与低密度条件时截然不同的群体行为以及特性,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由于群体感应调控存...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能够借由对特定信号分子的密度感知实现对相关基因的靶向调控,从而使微生物展现出与低密度条件时截然不同的群体行为以及特性,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由于群体感应调控存在明显的生物广泛性、机制独特性以及作用高效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微生物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在食品保鲜,益生菌生产,食品发酵,绿色生物合成,微生物防腐剂及风味剂生产等研究领域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悉群体感应系统在上述领域中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着重介绍了群体感应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调控机制,并对其在食品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未来食品工业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概述;对未来群体感应在食品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以群体感应为基础的新型食品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群体感应 调控机制 食品腐败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淬灭
下载PDF
预制菜包装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被引量:4
9
作者 税小林 孙钦秀 +5 位作者 夏秋瑜 王泽富 韩宗元 刘阳 刘书成 魏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2-140,共9页
目的综述预制菜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预制菜包装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根据国内外预制菜包装的研究进展,介绍预制菜包装主要的材料和技术,及可用于预制菜包装的新型包装技术。结果目前使用的预制菜包装技术有真空包装和气调... 目的综述预制菜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预制菜包装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根据国内外预制菜包装的研究进展,介绍预制菜包装主要的材料和技术,及可用于预制菜包装的新型包装技术。结果目前使用的预制菜包装技术有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等,需要加快对预制菜包装技术的研究和新型包装材料的应用,促进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结论随着预制菜的迅速发展,预制菜的包装受到消费者的更多关注,新型的食品包装技术在预制菜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包装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不同加工时间扇贝柱煮液中营养成分分析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雅甜 孙丽薇 +2 位作者 王义轩 李智博 王海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加工时间(2、6、10、15 min)对扇贝柱煮液中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采用海湾扇贝贝柱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牛磺酸、多糖、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及滋味活度值为指标,对煮液成分变化规... 为研究不同加工时间(2、6、10、15 min)对扇贝柱煮液中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采用海湾扇贝贝柱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牛磺酸、多糖、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及滋味活度值为指标,对煮液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扇贝柱煮液中可溶性蛋白在2~6min内增幅显著,6~15 min内趋于平缓;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牛磺酸及多糖含量均呈随加工时间增加而升高;糖醛酸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硫酸根、岩藻糖和氨基糖变化不大。煮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均呈升高趋势,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5.594 g/100mL。扇贝柱煮液中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及谷氨酸,均为呈味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增加,甘氨酸和丙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减小。扇贝柱煮液中主要含有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6.793%,主要影响成分为粗蛋白、牛磺酸及糖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柱煮液 营养成分 功能性成分 氨基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海洋生物中砷脂形态分析及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佳佳 钟映雄 +6 位作者 周雪巍 李瑞 陈建平 刘晓菲 贾学静 宋兵兵 钟赛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4,共8页
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砷中毒会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砷脂属于有机砷,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之前的研究认为砷脂毒性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 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砷中毒会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砷脂属于有机砷,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之前的研究认为砷脂毒性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砷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砷脂的形态分析和毒性评价也逐步成为热点。目前已知的砷脂主要包括含砷脂肪酸、含砷碳氢化合物和含砷磷脂3种形态,且不同形态之间毒性各不相同。但由于其形态结构复杂、生物利用度低、含量低以及提取和检测难度高等原因,砷脂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中砷脂主要形态的分析方法和毒性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砷脂的形态、毒性以及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砷脂 形态分析 毒性评价
下载PDF
牡蛎降糖肽的结构表征及其协同花色苷的活性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美龄 陈忠琴 +4 位作者 秦小明 孙旭佳 曹文红 林海生 高加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63,共9页
为探讨牡蛎肽(oyster peptide)的降糖作用及消化稳定性,以香港牡蛎(G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原料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降糖模型及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牡蛎肽的降糖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并利用花色苷协同提高牡... 为探讨牡蛎肽(oyster peptide)的降糖作用及消化稳定性,以香港牡蛎(G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原料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降糖模型及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牡蛎肽的降糖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并利用花色苷协同提高牡蛎肽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结果表明:牡蛎肽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00之内;肽谱分析显示,牡蛎肽含有LYF、TLFLK、IRAGYD、TLHHRVH、ARNEANVNIY、CVIGR等15条肽段,具有显著的降糖肽结构特征;牡蛎肽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6±0.47)、(8.62±0.66)、(2.60±0.46)mg/mL,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相对较差,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的抑制率显著下降了6.23%~32.48%(P<0.05);通过组合花色苷设计协同矩阵,选用Highest Single Agent(HSA)模型计算组合效果,结果显示,牡蛎肽和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HSA协同得分3.503)、α-淀粉酶(HSA协同得分3.632)和DPP-Ⅳ(HSA协同得分3.156)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试验验证,花色苷可以提高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研究表明,牡蛎肽具有降糖活性肽的特征结构,其与花色苷协同后具有显著的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结构表征 降糖活性 花色苷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南极磷虾不同部位的脂质特性
13
作者 王茜 刘富俊 +2 位作者 王鑫淼 阴法文 周大勇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研究了南极磷虾不同部位(全虾、虾肉和虾壳)的脂质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分子种组成。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脂质的磷脂含量较高,占总脂质质量分数39%~47%,同时含有丰富的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占总脂肪酸16.5... 研究了南极磷虾不同部位(全虾、虾肉和虾壳)的脂质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分子种组成。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脂质的磷脂含量较高,占总脂质质量分数39%~47%,同时含有丰富的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占总脂肪酸16.52%~20.18%。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其丰富,EPA占总脂肪酸11.34%~13.62%,DHA占总脂肪酸3.58%~6.42%。采用质谱法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的磷脂酰胆碱(GPCho)和磷脂酰乙醇胺(GPEtn)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脂质GPCho和GPEtn分子种结构分别有55种和32种,均主要含有n-3 LC-PUFA,其中EPA和DHA含量尤为丰富。根据含有EPA和DHA的分子种类的数量和含量,南极磷虾壳是提取GPCho的最佳原料,南极磷虾全虾是提取GPEtn的最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脂质 磷脂 脂肪酸 分子种
下载PDF
对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性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 张焕兰 +7 位作者 邱惠 魏帅 孙钦秀 夏秋瑜 王泽富 韩宗元 吉宏武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7-304,共8页
近年来,关于虾及其制品引起的过敏报道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关于虾过敏没有较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避免食用来预防过敏的发生。虾过敏中有80%是由原肌球蛋白引起的,研究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消减技术,对研... 近年来,关于虾及其制品引起的过敏报道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关于虾过敏没有较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避免食用来预防过敏的发生。虾过敏中有80%是由原肌球蛋白引起的,研究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消减技术,对研发低敏或脱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联合处理等加工技术对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影响,以期为研发低敏水产品或脱敏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原肌球蛋白 致敏性消减 二级结构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在肉品及水产品杀菌保鲜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洪亮 黄欣欣 +5 位作者 刘颖琳 王进芳 魏帅 尚海涛 孙钦秀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8-355,共8页
肉品及水产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其杀菌与保鲜技术是食品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微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安全绿色以及高效杀菌的非热杀菌保鲜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品及水产品... 肉品及水产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其杀菌与保鲜技术是食品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微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安全绿色以及高效杀菌的非热杀菌保鲜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品及水产品的杀菌保鲜中。该文概述了微酸性电解水的制备原理、特性、杀菌机理及优势,综述了微酸性电解水单独或联合其他技术在各种肉品及水产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微酸性电解水的应用前景,可为微酸性电解水在食品保鲜杀菌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肉品及水产品 杀菌机制 保鲜
下载PDF
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及其抗大米淀粉老化特性
16
作者 孙乐常 孙小舒 +4 位作者 林端权 陈玉磊 翁凌 缪松 曹敏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6-380,共15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海洋鱼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以蓝圆鲹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酶解改性得到溶解性良好的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BPIH),并研究其对大米淀粉(RS)短期老化的抑制作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改性工艺制备BPIH,并分别按RS的3%、6%... 为了进一步拓展海洋鱼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以蓝圆鲹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酶解改性得到溶解性良好的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BPIH),并研究其对大米淀粉(RS)短期老化的抑制作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改性工艺制备BPIH,并分别按RS的3%、6%、9%(质量百分比)进行添加。通过测定RS的凝沉性、动态黏弹性、热学特性以及微观结构分析评价BPIH的抗淀粉老化活性。结果显示,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条件:酶底比5000;1(U/g)、酶解时间3 h、料液比1.00;3.81、酶解温度46.36℃、酶解pH 6.30,氮溶指数(NSI)实际值为85.41%±0.82%,与预测值86.37%接近。该酶解条件下BPIH水解度达到21.62%。BPIH中小于1000 u的肽占79.94%,主要为小分子低聚寡肽。加入BPIH可以减弱RS的凝沉现象,降低RS在4℃保存过程中的储能模量(G'),显著降低老化后RS的峰值温度(T_(p))和焓值(ΔHr);加入BPIH的大米淀粉,老化后微观结构有较大孔洞,提升了淀粉糊化后保留内部水分的能力。研究表明,BPIH能够抑制RS在4℃保存期间凝胶网络和微晶结构的形成,同时可能限制了淀粉分子间的聚集,抑制或延缓RS的短期老化。本研究为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在食品蛋白配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分离蛋白 酶解 淀粉短期老化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胞质蛋白2在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免疫调节机制
17
作者 魏琳 韩英伦 刘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淋巴细胞胞质蛋白2(lymphocyte cytosolic protein 2,LCP2)是一种衔接蛋白质,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激活下游信号因子以完成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LCP2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会导致不良的预... 淋巴细胞胞质蛋白2(lymphocyte cytosolic protein 2,LCP2)是一种衔接蛋白质,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激活下游信号因子以完成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LCP2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会导致不良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生存率,其具体作用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本文不仅对LCP2的分子结构以及基本功能进行了介绍,而且重点综合评述了LCP2通过参与NF-κB、MAPK、JAK/STAT以及PD-1/PD-L1信号通路调控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总结了LCP2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为将来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标志物筛选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胞质蛋白2 衔接蛋白质 信号通路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贻贝糟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18
作者 张玥 陈慧 +6 位作者 郑雅丹 杨鹏 柯志刚 戴央章 金友定 丁玉庭 刘书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3,共8页
以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原料,探究不同糟制温度(4、10、20、30℃)对酒糟贻贝品质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贻贝盐含量、总糖含量、质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以及感官评价得分的变化,评价其... 以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原料,探究不同糟制温度(4、10、20、30℃)对酒糟贻贝品质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贻贝盐含量、总糖含量、质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以及感官评价得分的变化,评价其糟制过程中品质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糟制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糟制后10 d,各糟制温度下贻贝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TBARS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盐含量和质构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呈降低趋势,且糟制温度越高,上述指标的变化越明显。温度越高,糟制时蛋白质的降解越快,质构品质下降越明显,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TBARS值升得越高,脂质氧化加剧,贝肉的品质和安全性降低。综合分析,20℃糟制6 d的贻贝呈现出较高的感官评价总分和产品品质,是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糟制温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贻贝 发酵 品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超声联合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克氏原螯虾条件优化及对其品质影响
19
作者 李佳 钟洪亮 +3 位作者 丁甜 韩文静 刘书成 魏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探寻超声协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克氏原螯虾杀菌效果以及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考察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浓度、浸泡时间、超声功率三者分别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4℃贮藏期间联合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丙二醛、... 目的探寻超声协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克氏原螯虾杀菌效果以及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考察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浓度、浸泡时间、超声功率三者分别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4℃贮藏期间联合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丙二醛、色差、感官等的影响。结果在微酸性电解水中浸泡10 min、有效氯浓度为60 mg/L、超声功率为405 W的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与空白组相比降低了1.48 lg(CFU/g),与单一处理相比杀菌作用更强。在冷藏期间,联合处理组能够抑制克氏原螯虾菌落总数的增长,其总挥发性盐基氮和丙二醛的上升速度均低于未处理组,对延缓样品的脂肪氧化与腐败变质有较好效果。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协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更好地保持克氏原螯虾的品质并延长冷藏货架期至4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超声结合微酸性电解水 杀菌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NaHCO_(3)和KHCO_(3)复合保水剂对凡纳滨对虾虾肉保水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杨瑞炳 梁珊 +7 位作者 税小林 毛伟杰 孙钦秀 王泽富 韩宗元 刘阳 刘书成 魏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目的】探究复合添加NaHCO_(3)、KHCO_(3)两种无磷保水剂的添加量和浸泡时间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肉保水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添加质量分数(0.5%、1.0%、1.5%、2.0%、2.5%、3.0%)的NaHCO_(3)和KHCO_(3)两种保... 【目的】探究复合添加NaHCO_(3)、KHCO_(3)两种无磷保水剂的添加量和浸泡时间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肉保水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添加质量分数(0.5%、1.0%、1.5%、2.0%、2.5%、3.0%)的NaHCO_(3)和KHCO_(3)两种保水剂及浸泡时间单因素实验,分析NaHCO_(3)和KHCO_(3)对凡纳滨对虾虾肉pH、浸泡增重率、蒸煮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对NaHCO_(3)和KHCO_(3)联合使用时的添加质量分数和作用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添加量及浸泡时间;以电位、水分分布、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不同保水剂对虾肉蛋白的内在影响。【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添加NaHCO_(3)和KHCO_(3)能有效提升虾肉保水效果,且均在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保水效果最佳。浸泡6~15 h间,虾肉pH和浸泡增重率变化较小。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NaHCO_(3)和KHCO_(3)添加量存在交互影响,复合添加1.5%NaHCO_(3)和1.5%KHCO_(3),浸泡9 h后虾肉有较高的浸泡增重率(22.65%)和适宜的pH(8.06)。保水剂对蛋白的影响表明,复合保水剂添加主要通过促进虾肉蛋白的电位增加、自由水增加、分子解离及凝胶结构的形成来提高虾肉的保水能力,其保水能力强于添加质量分数0.5%复合磷酸盐组。【结论】联合添加使用质量分数1.5%NaHCO_(3)与质量分数1.5%KHCO_(3)并浸泡9 h处理,可增加虾肉肌原纤维蛋白分子电位、增强虾肉蛋白凝胶网络结构、改变虾肉内部水分分布,对提升虾肉保水能力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肉 无磷复合保水剂 保水性 pH 电位 水分分布 凝胶网络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