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4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晓欢 关红 刘伟达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明确ICU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缓解ICU护士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压力源量表》对大连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 30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经常倒班"居压力源首位,"工作... 目的明确ICU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缓解ICU护士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压力源量表》对大连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 30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经常倒班"居压力源首位,"工作量太大"、"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理的患者病情过重"、"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为主要压力源;"ICU工作年限"、"学历"、"平均月工资"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工作压力大,并与ICU工作年限、学历、平均月工资有明显关系,建议护士及管理者采用合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压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士 工作压力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连市内四区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评估及其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恒 迟晓飞 +4 位作者 刘元 王晓光 伊璠 赵海丰 王昭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大连市内四区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跌倒风险,为本地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内四区41至70岁的女性487名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相关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年龄、绝经年限、BMI... 目的探讨大连市内四区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跌倒风险,为本地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内四区41至70岁的女性487名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相关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年龄、绝经年限、BMI、运动时长及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对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高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的高低与年龄、绝经年限和BMI、运动时长、口服激素类药物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大连市内四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立恒 迟晓飞 +4 位作者 王晓光 刘元 伊璠 邵红 王清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7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年龄40~70岁女性人群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大连市内四区487例40~70岁的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50岁、51~60岁、61~70岁间骨折风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年龄40~70岁女性人群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大连市内四区487例40~70岁的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50岁、51~60岁、61~70岁间骨折风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摄入钙剂、口服激素、每日运动与日光照射时长。结论骨折的发生与跌倒、BMI、绝经年限、运动时长、摄入钙剂、口服激素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跌倒
下载PDF
大连市首例外源性丝虫病个案分析
4
作者 王继学 陈凤义 +4 位作者 赵永胜 李小娟 崔淑明 申锦玉 郑莉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丝虫病 首例 外源性 中华按蚊 组织内 蚊种 致倦库蚊 线虫 寄生虫病 记载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业财融合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评《数字化财务: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转型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17-I0017,共1页
《数字化财务: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转型实践》是一本关于数字化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著作,着重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和实践。特别是在公立医院管理中,业财融合的应用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书... 《数字化财务: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转型实践》是一本关于数字化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著作,着重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和实践。特别是在公立医院管理中,业财融合的应用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书中首先从智能财务和数智变革入手,介绍了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处理财务数据、风险预测和决策支持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财融合 财务共享 财务管理 财务数据 自动化处理 数字化转型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
6
作者 郑加法 宋秀锋 +3 位作者 李宏志 周锦明 关盛溢 于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38,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后踝夹心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跟腱外侧入路21例,经跟腱内侧入路5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6岁。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时间52-85 min,平均64.2 min;(2)1例患者术后外踝切口部分皮缘坏死,通过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24例解剖复位,2例复位良好,优良率为100%;(4)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1.19±0.40)分,较术前(6.81±0.80)分明显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为(33.5±5.02)°,踝关节背伸为(17.23±0.99)°,较术前(14.58±2.50)°、(5.81±1.02)°均明显增加(P<0.0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9.31±3.62)分,较术前(46.00±5.45)分明显升高(P<0.01);其中优23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5)提示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后踝夹心形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椎体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姜泳 关天民 +5 位作者 慈元 朱晔 赵鹏 郑家法 杨涛 张光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12-4816,共5页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脊柱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患者术前行腰椎128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原始数据,Visual Volume软件构建脊柱压缩性骨折三维网络模型。运用全息影像眼镜将三维网络模型影像精确映射于真实世界,协助术者完成术前模拟、术前病情及治疗方案阐述,以及术中引导穿刺及骨水泥注射。结果与结论:①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辅助下可实现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精准穿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水泥充填良好、无明显渗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良好,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②提示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有助于术者术前进行完善的手术设计、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效率;术中协助精准穿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诊疗模式,在脊柱外科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椎体成形 精确医学 虚拟现实 骨水泥注射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效果
8
作者 姜泳 关天民 +5 位作者 慈元 朱晔 赵鹏 郑家法 杨涛 张光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的2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注入椎...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的2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注入椎体内真空裂隙处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9个月,观察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Cobb角。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 ml,手术时间为(34.5±7.6)min,骨水泥注入量为(2.4±0.3)ml;无骨水泥渗漏情况;无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重度压缩的Kummell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椎体成形术 经椎间孔穿刺 重度压缩 Kummell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右归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作用机制
9
作者 杨涛 赵鹏 +3 位作者 张光宇 姜泳 慈元 于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右归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出右归丸中药组成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得强直性脊柱炎的靶点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右归丸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出右归丸中药组成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得强直性脊柱炎的靶点基因,通过VENNY 2.1.0获得右归丸组成中药与强直性脊柱炎的交集基因,借助String在线平台与Cytoscape 3.7.2软件获得PPI网络,在DAVID数据库完成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药物有效成分79个,有效基因靶点500个,疾病靶点基因767个,交集基因98个,PPI网络分析得到关键靶点基因是IL1B、IL6和TNF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BP条目535条、GOMF条目88条和GOCC条目53条。KEGG富集分析得到121条通路,主要信号通路为IL-17、HIF-1和TNF等。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右归丸的中药组成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进而起到调节免疫反应、调控炎症因子、保护软骨、延缓骨破坏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强直性脊柱炎 网络药理学 IL-17信号通路 TN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中BrainlabKnee3导航辅助间隙平衡技术的应用优势
10
作者 孙敬华 齐志明 +2 位作者 阮文礼 张家国 杨智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33-5339,共7页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置换逐渐受到医疗领域的关注。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临床效果不一。为了探索新一代Brainlab Knee 3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置换逐渐受到医疗领域的关注。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临床效果不一。为了探索新一代Brainlab Knee 3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3)结合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7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导航组35例,术中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间隙平衡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传统组36例,术中采用传统手术器械定位截骨。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外侧关节间隙差;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伸直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9,14,2例;屈膝90°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8,15,2例。传统组伸直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0,20,6例;屈膝90°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0,15,8例。②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导航组有2例患者术后形成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传统组患者均无并发症。③置换后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加,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传统组(P<0.05)。④置换后12个月两组患者KSS评分均明显增加,导航组KS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⑤置换后6个月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均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⑥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间隙平衡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胫骨假体组件位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计算机导航系统 Brainlab Knee 3 下肢力线 关节活动度 髋膝踝角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蟾毒灵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1
作者 方波 丁晓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29-6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据库中的靶点进行Venny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运用Cytoscape 3.7.2及Origin 2020软件构建“化合物-通路-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利用CCK-8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药理学分析一共获得蟾毒灵与骨肉瘤共同靶点10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相关信号通路34条,涉及到肿瘤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将其进行PPI网络分析表明,MYC、CCND1、IL6、ESR1、CDKN2A、IGF1、CAT、CDKN1A、ANXA5、PTGS2为连接度最高、权重最大的靶点。CCK-8实验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发现增殖相关蛋白MYC、CCND1蛋白表达下降。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骨肉瘤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发现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网络药理学 骨肉瘤 抗肿瘤作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525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沈连香 姜岩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加强监控。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 5 2 5 8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结果 有 2 98例患者感染 ,发病率 5 .67% ,检出致病菌 13 3株 ,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 60 .15 % ,革兰阳性球菌为 2 1.80... 目的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加强监控。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 5 2 5 8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结果 有 2 98例患者感染 ,发病率 5 .67% ,检出致病菌 13 3株 ,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 60 .15 % ,革兰阳性球菌为 2 1.80 % ,其他菌占 18.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 调查分析 发病率 监控 预防
下载PDF
医疗质控管理对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的相关方法和成效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新越 杜红旭 王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期294-295,共2页
目的分析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医疗质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00例。实验1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实验2组患者实施医疗质控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医疗质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00例。实验1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实验2组患者实施医疗质控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质量评分。结果实验2组患者临床治疗、清洁消毒、人员培训、应急处理、护理技能、管理效率评分,明显高于实验1组,实验2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实验1组9%,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医疗质控管理,不仅能够得到明显的管理效果,还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具有推广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进 医疗质控管理 医院质量
下载PDF
辽宁地区汉族人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佼佼 王晨 杨勇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评估辽宁地区汉族人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情况。方法:调取于我院口腔科行CB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统计分析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情况。结果:在900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双根的发生率为5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评估辽宁地区汉族人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情况。方法:调取于我院口腔科行CB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统计分析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情况。结果:在900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双根的发生率为51.22%,其中82%的近中根内为双根管,100%的远中根内为单根管;三根的发生率为2.18%;融合根的发生率为46.6%,其中完全融合的锥形根占5.71%,不完全融合的C形根(C型根管)占40.89%;C型根管发生率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侧对称性分布较多,单侧发生率以右侧为多。结论:在辽宁地区汉族人中,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或融合根居多,C形根(C型根管)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根和根管数目 C型根管
下载PDF
215例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连香 陈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4-514,共1页
关键词 住院病例 感染因素 感染管理
下载PDF
大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卞秋武 林海龙 +7 位作者 张静 徐鹤 唐学杰 王庆胜 柳东田 郭子江 姚福梅 郭春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人β纤维蛋白原(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53名大1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G-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人β纤维蛋白原(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53名大1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G-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781,A-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219,基因型GG、GA、AA的频率分别为0.588、0.386、0.026。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群βFg基因-455G/A多态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与南方汉族人有差别,但与欧美白种人群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汉族人 基因启动子区-455G/A
下载PDF
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慧焱 《中国医学装备》 2008年第5期34-36,共3页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到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固定资产 管理 模式
下载PDF
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颖 董斌 《医疗设备信息》 2005年第5期42-42,46,共2页
本文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安全使用 防护措施 密码
下载PDF
目视管理在医院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新越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5期296-297,共2页
目的分析目视管理在医院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的68名医院医护人员,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目视管理组开展目视管理提高手卫生管理效果。比较两组满意度;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护理前后医... 目的分析目视管理在医院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的68名医院医护人员,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目视管理组开展目视管理提高手卫生管理效果。比较两组满意度;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意识和手卫生管理质量;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目视管理组的满意度为20例(100.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16例(80.00%),差异显著(P<0.05)。管理之前,目视管理组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意识和手卫生管理质量分别是(60.21±3.68)分、(68.21±2.51)分,干预之后分别是(94.74±4.79)分、(96.72±3.11)分。管理之前,常规护理组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意识和手卫生管理质量分别是(60.21±3.62)分、(68.24±2.56)分,在干预之后分别是(89.68±4.15)分、(84.21±3.34)分。两组干预后明显好于干预前,且目视管理干预后效果好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目视管理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100%优于常规护理组80%(P<0.05),调查100例患者,目视管理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例(1.00%)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的9例(9.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实施目视管理可提高手卫生管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视管理 医院手卫生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