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体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霞 王晓岩 +1 位作者 黄艳萍(综述) 张斌(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561-1570,共10页
胞外体来源于机体细胞,具有纳米级囊泡结构,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囊泡可运载不同成分,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有效传递工具。胞外体具有天然的生物学起源,不易被免疫系统排斥,可参与基因转录、基因翻译调节、生长、增殖、... 胞外体来源于机体细胞,具有纳米级囊泡结构,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囊泡可运载不同成分,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有效传递工具。胞外体具有天然的生物学起源,不易被免疫系统排斥,可参与基因转录、基因翻译调节、生长、增殖、再生及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恶性肿瘤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来源胞外体可以通过多途径促进肿瘤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诱导化学治疗耐药及肿瘤免疫逃逸,从而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胞外体可通过进行新型肿瘤标志物的探索、肿瘤疫苗的开发研究、作为药物传递的载体等方面发挥对肿瘤诊疗的作用,有望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有效靶向运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体 肿瘤 药物载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展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均进行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疾病分期诊断准确率,分析三种方法联合检查诊...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均进行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疾病分期诊断准确率,分析三种方法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检出率94.12%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80.88%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77.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1%、100.00%、85.71%、100.00%,均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72.73%、85.00%、78.57%、91.67%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68.18%、85.00%、71.43%、9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8.53%。结论宫颈癌使用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升疾病的综合诊断质量,保证宫颈癌的确诊、分期质量,其检验的准确率高于单独检验,因此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可采用上述方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股骨疲劳性骨折采用CT、MRI诊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3
作者 张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疲劳性骨折的特点,对比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80例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MRI、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目的分析股骨疲劳性骨折的特点,对比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80例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MRI、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MRI、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80例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中,阳性40例,阴性40例。MRI检查诊断阳性41例,阴性39例;CT检查诊断阳性42例,阴性38例。MRI诊断的准确率91.25%、灵敏度92.50%、特异度90.00%、阳性预测值90.24%、阴性预测值92.31%均高于CT诊断的47.50%、50.00%、45.00%、47.62%、4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点:CT检查:有明显的层状骨膜增生/花边样骨膜增生,部分患者可见骨折线、骨痂形成、不同程度髓腔密度增高。MRI检查:有低信号骨折线,呈现出不等线/片状特征,部分患者有节腔内积液,部分患者呈现出清晰骨折线,低信号T2WI,部分患者呈软组织/骨挫伤水肿,软组织高信号T2WI,骨挫伤低信号T1WI。结论股骨疲劳性骨折采取CT、MRI诊断均具有价值,对比整体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MRI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是此类骨折检查的优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疲劳性骨折 CT诊断 磁共振成像诊断 影像学特点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骨挫伤的MRI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飞 高克勇 王晓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6-27,31,共3页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1 050名患者中的86例骨挫伤病例的MRI表现。结果:骨挫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以股骨及胫骨外侧髁骨挫伤最多见,其次为股骨及胫骨内侧髁骨挫伤;常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1 050名患者中的86例骨挫伤病例的MRI表现。结果:骨挫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以股骨及胫骨外侧髁骨挫伤最多见,其次为股骨及胫骨内侧髁骨挫伤;常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结论:MRI对骨挫伤及其他结构损伤的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骨挫伤
下载PDF
胃平滑肌肉瘤CT与胃肠钡餐检查对照(附48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昭岐 刘爱莲 +2 位作者 纪东华 张延祥 丁延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32-34,共3页
经CT与胃肠钡餐检查相对照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肉瘤48例,分析其CT与胃肠钡餐检查征象。指出虽然CT检查对上腹部肿块的诊断有很多的优点,但胃肠钡餐检查仍具有重要作用,CT检查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胃肠钡餐检查,两... 经CT与胃肠钡餐检查相对照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肉瘤48例,分析其CT与胃肠钡餐检查征象。指出虽然CT检查对上腹部肿块的诊断有很多的优点,但胃肠钡餐检查仍具有重要作用,CT检查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胃肠钡餐检查,两者相互配合对胃平滑肌肉瘤乃至上腹部包块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平滑肌肉瘤 CT 胃肠钡餐检查
下载PDF
心肌梗塞冠脉支架术后迟发假性室壁瘤及室间隔穿孔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锦 李楠 于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00-600,605,共2页
患者女,77岁。入院前8h突发胸闷胸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症状反复发作,周身乏力,夜眠差,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r-V5r,V7-V9导联ST段抬高约0.5mv,Ⅱ,Ⅲ,avF见q波。以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高血压病史20... 患者女,77岁。入院前8h突发胸闷胸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症状反复发作,周身乏力,夜眠差,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r-V5r,V7-V9导联ST段抬高约0.5mv,Ⅱ,Ⅲ,avF见q波。以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180/110mmH g。平素未规律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16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7
作者 丁昭岐 崔远杰 +3 位作者 纪东华 刘丹 丁延祥 张继民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总结经CT与胃肠钡餐低张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无功能胰细胞瘤16 例, 分析其CT与胃肠钡餐低张造影的征象。指出典型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瘤体较大, 对周围脏器有推压征象。CT平扫为稍低密度肿块病变, 大多数病例瘤体内... 总结经CT与胃肠钡餐低张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无功能胰细胞瘤16 例, 分析其CT与胃肠钡餐低张造影的征象。指出典型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瘤体较大, 对周围脏器有推压征象。CT平扫为稍低密度肿块病变, 大多数病例瘤体内可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造影增强后病变无明显强化, 其包膜有间断的不规则增强。胃肠钡餐低张造影对鉴别胃肠源性肿块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胃平滑肌肉瘤CT与胃肠钡餐48例检查对照
8
作者 丁昭岐 刘爱连 +2 位作者 纪东华 丁延祥 张继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23-423,共1页
目的探索CT和胃肠领餐检查在胃的平滑肌肉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8例经过手术、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的CT和胃肠领餐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CT检查示48例均见左上腹包块,其中42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46例肿块... 目的探索CT和胃肠领餐检查在胃的平滑肌肉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8例经过手术、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的CT和胃肠领餐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CT检查示48例均见左上腹包块,其中42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46例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其内有低密度灶,造影后低密度区不强化,肿瘤实质部分有强化,CT值提高15Hu~25HU不等。另外因肿瘤较大可对周围脏器有压迫及推移征象,还有周围脏器的侵及和远处转移,常见有胰腺的侵及,肝脏、肾上腺的转移.另外,少数病例肿瘤内有钙化、出血等.②胃肠钡餐检查,腔内型示胃内近心端球形软组织肿块,似“土豆”样外观,肿瘤表面粘膜被展平,肿瘤的游离侧顶部可有大而不规划龛影.腔外型示胃外的软组织肿块压迫,胃的一侧内陷,粘膜靠拢、集聚;肿瘤与胃壁不可分割,呈锐角相交.腔内外型表现介于腔内型、腔外型两者之间.结论CT检查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邻近脏器推挤受压,直接浸润和转移判定优于胃肠钡餐检查.但胃肠领餐检查对肿瘤的定位,病理分型更准确,故两者互相配合,对术前确诊、指导手术,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放射摄影术 肉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肠钡餐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术后影像学评价
9
作者 徐廷国 于晶 +2 位作者 汪禾青 温志红 方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6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TIA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勇 苗延巍 伍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研究,探讨CTP在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行头CTP扫描,同时记录TIA发作时间以及...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研究,探讨CTP在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行头CTP扫描,同时记录TIA发作时间以及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测量患者感兴趣区的CBF、CBV、MTT值,计算其与TIA发作频率、NIHSS评分的关联程度,并与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24例(77.4%)CTP上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表现为MTT不同程度延长,伴或不伴有CBF下降,其中Ⅰ期7例(29.2%),Ⅱ期17例(70.8%)。TIA发作时NIHSS评分≥4分组的CTP阳性率(86.2%)明显高于<4分组(37.5%,P=0.024)。TIA发作频率≥2次TIA/24h组的CTP阳性率显著高于<1次TIA/24h组(P=0.038)。结论: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TIA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基底动脉 椎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结合MVD在周围型肺腺、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胜发 伍建林 +2 位作者 李光军 王克礼 李巍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CT增强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鳞癌14例、腺癌19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MVD;比较分析动态CT... 目的 探讨动态CT增强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鳞癌14例、腺癌19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MVD;比较分析动态CT增强及其MVD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内在联系。结果 周围型肺腺、鳞癌平均CT强化值分别为(43.4±11.8)Hu和(34.6±10.7)Hu(P<0.01),与其MVD值均呈正相关(P<0.01);肺腺癌的MVD明显高于鳞癌,分别为(63.4±11.9)Hu和(50.2±16.3)Hu(P<0.05),病灶边缘区和间质部分的MVD高于坏死区、瘢痕区和实质部分。结论周围型肺癌的CT强化程度与其MVD呈正相关,一般腺癌的CT增强和MVD值高于鳞癌,有助于预测两者组织学类型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CT增强 MVD 周围型肺腺 鳞癌 诊断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及尿路造影对肾积水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蕊 于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肾积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在CTA中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蕊 李净 +2 位作者 李惠 周煜迪 袭萌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A中对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脑动脉瘤51例患者分为三组:甲组90ml对比剂不用生理盐水冲洗;乙组、丙组分别使用70ml、50ml对比剂之后用相同流速生理盐水40ml冲洗。对比...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A中对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脑动脉瘤51例患者分为三组:甲组90ml对比剂不用生理盐水冲洗;乙组、丙组分别使用70ml、50ml对比剂之后用相同流速生理盐水40ml冲洗。对比剂流速为5.0ml/s。当颈内静脉显影的一刹那开始扫描。利用工作站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评估三组血管图像质量及动脉瘤显示情况。结果三组病例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甲组动静脉均显示很好,CT值较高。丙组动脉显示良好,静脉少,污染轻,血管CT值略低。乙组居于二者之间。结论使用低剂量对比剂50ml+40ml生理盐水以5.0ml/s流率注射,不仅可以得到理想的图像,还是一种安全、快速、经济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致脑低灌注损伤多模态MRI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慧 孟凡伟 +3 位作者 姜洪雁 周慧 周勇 曲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相关脑区ADC值变化的关系。方法:27例患者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有中度以上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行颅脑常规MRI、MRA和DWI检查,并采用血流定量测量(QFlow)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相关脑区ADC值变化的关系。方法:27例患者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有中度以上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行颅脑常规MRI、MRA和DWI检查,并采用血流定量测量(QFlow)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QFlow技术与CDFI测量的血流参数(血流量、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管腔面积)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相关脑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之间的相关性行非参数检验。结果:1QFlow技术与CDFI测量的血流量和平均流速呈中度正相关(r=0.695,P<0.01;r=0.795,P<0.01),峰值流速和管腔面积呈低度正相关(r=0.453,P<0.01;r=0.573,P<0.01)。2颈动脉狭窄程度与QFlow技术测量的颈内动脉流量呈低度负相关(r=-0.467,P<0.01),与侧脑室旁前部和额叶白质的ADC值呈低度正相关(r=0.373,P<0.01;r=0.372,P<0.01)。3侧脑室旁前部和额叶白质的ADC值与QFlow技术测量的颈内动脉流量分别呈中度和低度负相关(r=-0.624,P<0.01;r=-0.533,P<0.01)。结论:多模态MRI能显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颈内动脉血流量减低及供血脑区的低灌注损伤,QFlow技术能较准确评价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病变 扩散加权成像 相位对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目的旨在通过与静脉尿路造影(IVU)比较,评价加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进行了CTU检查,经过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另20例非匹配患者... 目的旨在通过与静脉尿路造影(IVU)比较,评价加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进行了CTU检查,经过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另20例非匹配患者进行了IVU检查。将上述两种方法显影的双侧排泄系统分为4段:肾收集系统、上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下段输尿管及膀胱,由两名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显影程度进行评价。结果CTU对排泄系统显示均良好。1例IVU肾收集系统显示不良,2例IVU对中段输尿管显示不良。结论40层螺旋CT机CTU具有扫描速度快、憋气时间短、侵袭性小的特点,同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 CT尿路造影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7-537,共1页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嗜酸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上腺节细胞性神经瘤一例
17
作者 周勇 石木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3-283,共1页
患者女,44岁。阵发性高血压病史25年,血压为140~180/90~130mmHg。近2年曾出现3次晕厥,伴有腹泻、心悸、视物不清等症状,在外院曾行CT检查见右肾上腺肿物,拟诊嗜铬细胞瘤。近日感右腰、腹痛入院,查体无... 患者女,44岁。阵发性高血压病史25年,血压为140~180/90~130mmHg。近2年曾出现3次晕厥,伴有腹泻、心悸、视物不清等症状,在外院曾行CT检查见右肾上腺肿物,拟诊嗜铬细胞瘤。近日感右腰、腹痛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儿茶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节细胞性神经瘤 神经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勇 谢大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3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10例肾上腺血肿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多呈椭圆形高密度影(9例)和圆形高密度影(4例);8例血肿界限清楚,5例伴有...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3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10例肾上腺血肿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多呈椭圆形高密度影(9例)和圆形高密度影(4例);8例血肿界限清楚,5例伴有周围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6例无强化,而1例表现为细环状强化。12例伴有其他器官和结构的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迅速、准确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内病灶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浩 方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附12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肺腺鳞癌中,周围型9例,中央型3例;肿块直径为(3.3±1.2)cm;均匀密度肿块3例(25%),不均匀密度肿块...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肺腺鳞癌中,周围型9例,中央型3例;肿块直径为(3.3±1.2)cm;均匀密度肿块3例(25%),不均匀密度肿块9例(75%),其中有钙化2例;常见CT征象包括分叶征10例(83%),胸膜凹陷征9例(75%),肿块内坏死7例(58%),厚壁空洞2例(17%),毛刺征9例(75%),2例肿块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达(23.5±1.2)HU。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肺腺鳞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