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红伟 袁霞 +1 位作者 付鑫 景娜娜 《现代渔业信息》 2009年第7期22-24,共3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DNA指纹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其快速、简便、有效,因而在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不断地将这一技术完善和发展,使得AFLP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分子标记。本文简述了AFLP技...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DNA指纹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其快速、简便、有效,因而在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不断地将这一技术完善和发展,使得AFLP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分子标记。本文简述了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以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水产动物 应用
下载PDF
16SrRNA检测技术及其在水产增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仲禾 刘星 +2 位作者 高祥刚 李云峰 赫崇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关键词 16S rRNA微生物 检测 水产
下载PDF
PCR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腾 王秀利 常亚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2-66,共5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因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被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诊断。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是PCR及其所衍生出来的技术,主要有常规PCR、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因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被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诊断。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是PCR及其所衍生出来的技术,主要有常规PCR、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嵌套式PCR(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连环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及其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就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对上述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水产养殖动物 疾病诊断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磊 王爽 王秀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209-212,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其对水产动物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如PCR技术、转基因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在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增强水产动物的抗... 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其对水产动物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如PCR技术、转基因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在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培育优良品种及生产新品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DNA指纹图谱 转基因 核酸杂交 水产动物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及在水产养殖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斐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水产养殖 育种 应用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lilippinarum)大连群体两种壳型家系生长发育比较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跃环 闫喜武 +1 位作者 杨凤 张国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46-4252,共7页
通过对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壳宽的选择,于2006年5月建立了壳宽型(WS)和壳扁型(PS)两个家系。对两种壳型亲本的鲜重、性比、产卵量及其子代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亲贝的鲜重差异显著(P〈0.05),WS、PS亲贝的雌雄比... 通过对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壳宽的选择,于2006年5月建立了壳宽型(WS)和壳扁型(PS)两个家系。对两种壳型亲本的鲜重、性比、产卵量及其子代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亲贝的鲜重差异显著(P〈0.05),WS、PS亲贝的雌雄比例分别为0.88∶1、0.62∶1,产卵量分别为124.19万/粒和408.50万/粒;两家系子代的卵径、D形幼虫大小、变态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差异显著(P〈0.05);幼虫浮游期间(0~16日龄),WS和PS幼虫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9.46±1.56)μm d^-1和(9.60±0.38)μm d^-1,差异不显著(P〉0.05)。12日龄前,WS和PS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6日龄时,WS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PS(P〈0.05)。变态期间(16~24日龄),WS家系的生长速度((2.64±0.34)μm d^-1)显著地小于PS家系((3.91±0.67)μm d^-1)(P〈0.05),WS家系的变态率(5.32%±1.53%)也显著地小于PS家系(15.68%±3.06%)(P〈0.01)。PS家系在稚贝的室内培育期间(24~60日龄)和生态池育成阶段(60~180日龄)的生长速度均显著地快于WS家系(P〈0.05);PS家系的存活率也均显著地高于WS家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大连群体 壳型 家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大连群体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 被引量:16
7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3 位作者 金晶宇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9-395,共7页
为探讨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的杂种优势,于2007年6月开展了壳宽型(W)和壳扁型(P)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实验由2个杂交组PW(P♀×W♂)、W P(W♀×P♂)和2个自交组WW(W♀×W♂)、PP(P♀×P♂)组成。结果表明,杂交... 为探讨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的杂种优势,于2007年6月开展了壳宽型(W)和壳扁型(P)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实验由2个杂交组PW(P♀×W♂)、W P(W♀×P♂)和2个自交组WW(W♀×W♂)、PP(P♀×P♂)组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壳宽与壳长的比值、放射肋数介于两个自交子代之间,表现为中间型。浮游期间,幼虫未表现出生长优势,但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幼虫大小存在显著的母本效应。PW和W P子代的存活优势分别为(3.43±0.54)和(4.21±0.55)。室内培育阶段,杂交子代稚贝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存活优势,但母本效应逐渐减弱,PW和W P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10.76±2.25)和(8.28±1.88),存活优势分别为(5.52±0.62)和(11.10±2.41)。养成期间,杂交子代的生长、存活优势更加明显,母本效应消失,PW和W P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16.22±0.23)和(14.80±1.50),体重的杂种优势分别为(50.29±1.13)和(35.27±2.43),存活优势分别为(12.30±1.37)和(17.45±0.75)。以上结果说明两种不同壳型蛤仔杂交可以产生杂交优势,随着个体发育杂交优势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双列杂交 壳型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大鳞鲃人工繁育技术初报 被引量:31
8
作者 耿龙武 徐伟 +3 位作者 蔺玉华 李池陶 刘晓勇 张永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0,共3页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与大连群体生物学比较 被引量:30
9
作者 闫喜武 张国范 +1 位作者 杨凤 梁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29-3334,共6页
对菲律宾蛤仔莆田和大连群体形态及生物学进行了比较.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和莆田群体的生物学零度(BZP)分别为6.77℃和10.99℃;有效积温(EAT)分别为315.21和172.79 ℃·d.通过人工促熟,大连群体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提早1个月,莆田群体... 对菲律宾蛤仔莆田和大连群体形态及生物学进行了比较.菲律宾蛤仔大连群体和莆田群体的生物学零度(BZP)分别为6.77℃和10.99℃;有效积温(EAT)分别为315.21和172.79 ℃·d.通过人工促熟,大连群体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提早1个月,莆田群体比自然海区提早5个月.莆田的蛤仔第1次最高产卵量可达104万粒,大连的蛤仔最高产卵量可达65万粒,大连的蛤仔卵径(66.13±2.40)μm(n=40),莆田的蛤仔卵径(71.88±3.14)μm(n=40),二者差异显著(p<0.01).大连的蛤仔D形幼虫大小平均96.13(±5.83)μm×76.75(±4.46)μm(n=40);莆田的蛤仔D形幼虫大小平均107.63(±5.55)μm×82.88(±4.22)μm,二者差异显著(p<0.01).莆田的蛤仔幼虫整个浮游期平均日增长9.63μm×9.79μm,大连的蛤仔幼虫整个浮游期平均日增长12.20μm×12.47μm,后者快于前者(p<0.01).大连的蛤仔在水温25℃以上条件下,浮游期为10d左右,附着大小为179.9μm×174.4μm,附着至变态需8~9d,变态大小230.0μm×220.0μm,相同条件下,莆田的蛤仔浮游期仅5~6d,附着至变态只需4~5d,附着大小为174.9μmX171.4μm,变态大小仅为196.7μm×190.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群体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生长发育
下载PDF
DGGE技术及其在海洋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振冬 王淑芬 曹宇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0,共4页
海洋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在海洋生物中显示出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对海洋微生物的认知只占其总量的1%,探索以及开发99%未知微生物的巨大资源是一项艰巨而富有... 海洋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在海洋生物中显示出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对海洋微生物的认知只占其总量的1%,探索以及开发99%未知微生物的巨大资源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革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微生物学研究领域,推动了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快速发展,扩展和加深了对海洋环境中微生物的认识。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PCR技术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的基本原理、关键环节及其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就其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了简单评价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GE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生态学 海洋极端微生物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14
11
作者 樊景凤 李光 +2 位作者 王斌 马成 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1-503,共3页
建立了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确定免疫血清和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和1∶200;交叉反应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人工感染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 建立了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确定免疫血清和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和1∶200;交叉反应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人工感染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和10份感染后外观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0%,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已发病的凡纳滨对虾,而且能够检测带菌的凡纳滨对虾,这对于水产养殖业中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简单的优点,适合于现场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凡纳滨对虾红体病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北方沿海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5 位作者 左江鹏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杨担光 郭海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8-352,共5页
于2004年和2006年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2004年在4个100L塑料桶和30m^3水泥池中分别培育出2—3mm稚贝20万粒和3000万粒,2006年在2个100L塑料桶中育出2~3mm稚贝12万粒。结果表明:室外土池中培育的亲... 于2004年和2006年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2004年在4个100L塑料桶和30m^3水泥池中分别培育出2—3mm稚贝20万粒和3000万粒,2006年在2个100L塑料桶中育出2~3mm稚贝12万粒。结果表明:室外土池中培育的亲贝(壳长33.97mm±2.90mm)产卵量为(79.7±4.0)万粒/个,海区采集的亲贝(壳长为39.62mm±2.78mm)产卵量为13.2万粒/个;在水温为25.4℃、盐度为24、pH为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0h 30min发育为D形幼虫;四角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分别为(50.93±0.49)、(70.96±0.92)、(164.00±3.54)、(186.00±4.22)、(212.00±5.46)、(496.00±9.87)um;壳顶前期生长速度为(7.83—8.83)um/d,壳顶中、后期为(11.38—14.99)um/d;存活率为(80.34±1.86)%。稚贝期(10-45日龄)四角蛤蜊壳长、壳高的比例接近成体;10—15日龄稚贝的生长速度为(32.15—36.82)um/d,存活率近100%;15—30日龄,生长速度达(71.20±9.91)um/d,存活率为(85.30±1.28)%;30~45日龄,生长速度为(49.30±7.12)um/d,存活率只有(14.10±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人工育苗 北方沿海
下载PDF
水产动物消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唐黎 王吉桥 +1 位作者 程骏驰 许重 《饲料工业》 2007年第2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水产动物 消化酶 催化功能 催化能力 消化作用 消化系统 纤维素酶 动物种类
下载PDF
大连沿海虾夷扇贝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高悦勉 李国喜 赵银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5种同工酶和1种非酶蛋白中共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和25个等位基因,以此分析了大连沿海4个海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各养殖群体间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大,相互间存在较大...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5种同工酶和1种非酶蛋白中共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和25个等位基因,以此分析了大连沿海4个海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各养殖群体间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大,相互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同工酶
下载PDF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闫喜武 王琦 +4 位作者 赵越 霍忠明 张跃环 杨凤 张国范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1.13)mm的稚贝共计64 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1.13)mm的稚贝共计64 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个;在温度为23~24℃、盐度为24~26、pH为8.02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3.5 h发育为D形幼虫;中国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足面盘幼虫的大小分别为(54.4±1.64)、(70.91±3.75)、(216.5±12.48)μm,变态规格、出现单水管、双水管的稚贝大小分别为(240.42±6.56)、(248.22±14.14)、(1 175±72.31)μm。浮游期间(0~10日龄),水温为22.7~23.4℃,幼虫生长速度为(11.16±0.45)μm/d,存活率为(92.80±2.34)%;变态期间(10~15日龄),水温为22.4~24.2℃,幼虫生长速度为(10.91±0.54)μm/d,变态率为(73.16±8.32)%,变态过程持续5~6 d。稚贝期间(15~40日龄),水温为24.2~27.0℃,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水管稚贝,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单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73.98±9.05)μm/d,存活率为(73.6±6.58)%;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87.95±8.34)μm/d,由于水温过高(>30.0℃),存活率仅为(13.78±3.65)%。幼贝期间(40~100日龄),其生长速度为(111.24±13.08)μm/d,存活率为(62.75±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蛤蜊 人工育苗技术 生长
下载PDF
薄片镜蛤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闫喜武 左江鹏 +3 位作者 张跃环 霍忠明 杨凤 郭海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8-272,共5页
于2007年5月-9月,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成功培育出壳长1.2~1.5mm的稚贝300万粒。平均壳长为(60.90±2.24)mm的雌性个体每次产卵量为200万粒;在水温24.5~25.5℃、盐度27、pH7... 于2007年5月-9月,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成功培育出壳长1.2~1.5mm的稚贝300万粒。平均壳长为(60.90±2.24)mm的雌性个体每次产卵量为200万粒;在水温24.5~25.5℃、盐度27、pH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过22h40min发育为D形幼虫;薄片镜蛤的卵径、D形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稚贝和双水管稚贝大小(壳长×壳高,下同)分别为(70.33±1.06)μm、(100.33±1.30)μm×(81.07±1.72)μm、(213.33±8.02)μm×(202.00±5.96)μm、(309.17±9.17)μm×(301.67±10.81)μm、(1158.33±9.31)μm×(1067.50±10.84)μm。浮游期间(0~10日龄),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28±0.70)μm/d、(9.19±0.76)μm/d,存活率为(36.8±3.78)%;变态期间(10~14d),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46±0.42)μm、(8.04±0.45)μm,变态率为(5.0±1.25)%,变态持续时间为4~5d;稚贝期间(14~40日龄),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生长快于幼虫期,单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32.19±2.06)μm/d、(28.75±1.97)μm/d,双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53.07±40.43)μm/d、(47.86±38.22)μm/d,存活率为(81.2±3.36)%。以海泥为附着基采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镜蛤 附着基 人工育苗
下载PDF
大连塔河湾海区虾夷扇贝的性腺发育与繁殖规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悦勉 田斌 +2 位作者 于永刚 孙新权 马汝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5-339,共5页
用组织学方法对大连塔河湾海区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虾夷扇贝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塔河湾海区浮筏养... 用组织学方法对大连塔河湾海区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虾夷扇贝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塔河湾海区浮筏养殖的虾夷扇贝性腺指数峰值出现在3月中旬,为17.27;该扇贝的繁殖期为4~5月,繁殖盛期为4月中下旬,繁殖期水温为5.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性腺发育 性腺分期 繁殖规律
下载PDF
应用斑点ELISA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17
18
作者 臧红梅 樊景凤 王斌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研究了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nzym 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ot-ELISA)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 olyticus的方法。根据棋盘试验,确定副溶血弧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 研究了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nzym 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ot-ELISA)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 olyticus的方法。根据棋盘试验,确定副溶血弧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以出现明显清晰斑点者判定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时,副溶血弧菌呈阳性,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河流弧菌Vf.luvialis biotype、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呈阴性。斑点ELISA方法不仅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而且可用肉眼直接判定结果,适合在基层单位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ELISA 副溶血弧菌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近交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孔杰 金武 +3 位作者 栾生 田燚 张天时 罗坤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7-923,共7页
采用随机模拟技术模拟了水产动物的群体选择流程,比较分析了15个世代后群体的近交系数、近交率、选择反应、表型值等参数.模拟分析中,亲本的雌雄比例定为1∶1,选种数量设定500,1000和2000个个体,个体产卵量分别设为104,5×104,1... 采用随机模拟技术模拟了水产动物的群体选择流程,比较分析了15个世代后群体的近交系数、近交率、选择反应、表型值等参数.模拟分析中,亲本的雌雄比例定为1∶1,选种数量设定500,1000和2000个个体,个体产卵量分别设为104,5×104,1×105,2×105,5×105和1×106共6个梯度,选种池塘个数设为1,2,3.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内选择两种方式选择留种.结果表明,产卵量、个体选择方式和选择池塘数目是影响水产动物群体选择中近交系数和选择反应的3个最主要的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认为,目前水产动物群体选择技术能够导致育种群体严重近交,应采取相应的近交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增加有效群体的数目、增加池塘数目以及选择合适的选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选择 近交 有效群体 选择反应 水产动物
下载PDF
单胞藻超滤浓缩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玮 于建华 +1 位作者 杜萌萌 王国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0-233,共4页
采用超滤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浓缩,比较不同操作压力对浓缩机滤水率及单胞藻活性的影响。操作压力分别为0.02、0.06、0.10、0.16、0.20 MPa对单胞藻进行浓缩,并对不同浓缩时间的浓缩藻进行再培养。结果表明,浓缩机的滤水率随着压力的... 采用超滤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浓缩,比较不同操作压力对浓缩机滤水率及单胞藻活性的影响。操作压力分别为0.02、0.06、0.10、0.16、0.20 MPa对单胞藻进行浓缩,并对不同浓缩时间的浓缩藻进行再培养。结果表明,浓缩机的滤水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为0.16 MPa时,滤水率最高,浓缩密度最大,且不影响浓缩藻的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 超滤 浓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