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三维探究
1
作者 曲建武 陈晓军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8,共6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不仅是增强教师...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不仅是增强教师使命感、责任感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论文从“为何融”“融什么”和“如何融”三个维度,充分阐释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价值意蕴、核心内容与践行路径,旨在探究怎样切实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学全过程 三维探究 教育强国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葛莉 祁慧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以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新时代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规律与机理。在厘清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涵的基础上,梳理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成,即理念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和文... 以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新时代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规律与机理。在厘清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涵的基础上,梳理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成,即理念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并阐释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意蕴。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入手,挖掘新时代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进而,以理念共同体建设为先导,以教学共同体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术共同体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共同体建设为载体,剖析新时代高校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高校 新时代
下载PDF
论共同体中的个体--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
3
作者 李文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8,159,共8页
人类社会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发展的。对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需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更需要从微观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关照。对“现实的个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 人类社会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发展的。对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需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更需要从微观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关照。对“现实的个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真正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并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真正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目标。面对现代共同体中个人发展的现实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重建共同感、修复交互性和重塑主体性入手,以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实现“真正共同体”远大理想奠基,以此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个体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切实完成好培养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2
4
作者 曲建武 方圆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1,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并特别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并特别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教育而言,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乃是思政课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由此要求思政课必须依循从政治高度认识思政课、高校党委应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更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作用、切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个维度,努力完成好所担负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时代新人 四重维度 改革创新
下载PDF
立体化教学:思政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曲建武 裴长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4,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形势和现实环境,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走进学生心灵方面尚存在很大空间,广大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主体,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形势和现实环境,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走进学生心灵方面尚存在很大空间,广大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主体,须主动突破线性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教学路径,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切实保证思政课教学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体化教学 进心灵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帆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8年第7期149-149,142,共2页
本文认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观察几个重点高校思政课改革,了解了各高校改革的着重点,提出应该从加强学校重视程度、将实事热点融入课堂、将思政课融入学生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 本文认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观察几个重点高校思政课改革,了解了各高校改革的着重点,提出应该从加强学校重视程度、将实事热点融入课堂、将思政课融入学生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几方面来对高校思政课进行改革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创新改革 思考
下载PDF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对哲学传统的超越意义
7
作者 杨赫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5-20,共6页
20世纪身体现象学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哲学传统、哲学认识方法的反思。莫里斯·梅洛-庞蒂具有代表性的以其对身体的诉诸,拆解了哲学建立在“意识介质”内的传统哲学二元论的构想,逐渐凸显以“知觉体验”容纳现代哲学“非思”特征... 20世纪身体现象学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哲学传统、哲学认识方法的反思。莫里斯·梅洛-庞蒂具有代表性的以其对身体的诉诸,拆解了哲学建立在“意识介质”内的传统哲学二元论的构想,逐渐凸显以“知觉体验”容纳现代哲学“非思”特征的现象学构思。梅洛-庞蒂主张身体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哲学反省传统以来的意识哲学的路向,以知觉体验打破人类最初对身体主体的漠视,体现了对胡塞尔以来现象学原则“回到事情本身”的贯穿与超越。知觉体验不仅将身体还给了“此在”,而且在身体的场域、处境揭示中更进一步地揭示了世界的意义,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将现象学拉回生活世界的程度加深,体现了对人与世界关联意义的揭示,值得在现代进行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体验 身体现象学 人与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