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三维探论
1
作者 侯凤英 《航海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大学生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然之举,是提升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诉求,是提升大学生主动精神的客观要求。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的主观能动精神、科学精神和主体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大学生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然之举,是提升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诉求,是提升大学生主动精神的客观要求。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的主观能动精神、科学精神和主体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理性认识原理、群众史观原理的内容相契合。因此,采用历史叙事式教学和问题交互式教学,将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融入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理性认识原理、群众史观原理中,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主体精神,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历史主动精神的认知认同和思维方法认同,进而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行”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主观能动精神 科学精神 主体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逻辑、内在关系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根旺 吴云志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立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发展。把握这个时代论题需要深刻理解其出场逻辑、内在关系和实践进路。...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立足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发展。把握这个时代论题需要深刻理解其出场逻辑、内在关系和实践进路。这一论题被自觉地提出来,具有其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结合”是可行的、有价值的。实现相“结合”,要把握其实践要求,明确其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航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中国梦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丹 王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人民梦,中国梦之于现实并非一蹴而就,关键在人。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诉求者和重要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实现中国梦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大学生需要马克思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人民梦,中国梦之于现实并非一蹴而就,关键在人。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诉求者和重要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实现中国梦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大学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航,确立健全的人格心理,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完善自我,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成为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学生 成长成才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传播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及创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祝子辉 刘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9,共4页
面向新时代青年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培养青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方式。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传播的价值意蕴基础上,本文探讨理论传播应遵循的原则,并从拓宽传播... 面向新时代青年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培养青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方式。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传播的价值意蕴基础上,本文探讨理论传播应遵循的原则,并从拓宽传播渠道,构建多元化传播格局;创新话语方式,增强理论传播吸引力;结合青年实际,提升理论传播针对性;强化实践环节,促进理论转化为行动等方面,提出面向新时代青年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传播 价值观
下载PDF
“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教育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凤姿 邢文利 《航海教育研究》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具有抽象度高、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学实效性差的特点,辩证地分析"90"后大学生的鲜明时代特征,探讨一种适合"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 素养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探论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凤英 《航海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91-95,109,共6页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实效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批判性思维的意蕴进行深入研究,阐述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引入"原理"课教学的应然性,提出"原理"课教学培...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实效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批判性思维的意蕴进行深入研究,阐述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引入"原理"课教学的应然性,提出"原理"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把批判性思维的考核纳入"原理"课评教指标体系和考核学生指标体系,把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原理"课堂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批判性思维 课堂教学 评教指标 考核指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视域下群体文化的表现形式
7
作者 姜雨迪 金桂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力量的分析、阐释而形成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以及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所形成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的内在逻辑和思想表达与现实社会及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揭...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力量的分析、阐释而形成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以及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所形成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的内在逻辑和思想表达与现实社会及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揭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肯定了文化是一种具有制约性和受制性的力量,人的发展都与一定的文化水平相适应并受到相应文化形式的制约。群体文化是一个群体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方式,融于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在群体的言行中,其本质需要进行分析和提炼。新时代要化解群体之间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教化、熏陶、激励作用,充分发挥群体文化的凝聚、润滑和整合作用。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动力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从群体的风俗习惯、社会行为、思维方式、话语表达、文化产品等方面对群体文化力量的表达和实现方式现进行解析,只有认清群体文化最本质内涵的表现形式和群体文化对群体的现实影响,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群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动力观 群体文化 文化力量 表现形式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激情大课堂”的设计与实效性——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
8
作者 杨宏 孔朝霞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7期169-172,176,共5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该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广泛,理论体系丰富,课程结构立体。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传统理论授课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尝试“激情大课堂”教学方法...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该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广泛,理论体系丰富,课程结构立体。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传统理论授课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尝试“激情大课堂”教学方法,以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线索,运用歌曲、诗歌、经典诵读、舞蹈等形式,讲授课程的理论体系,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道路,歌颂中国人民。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认可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品味,营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氛围。“激情大课堂”是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激情课堂 实效性
下载PDF
大连海事大学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9
作者 刘伟 《西伯利亚研究》 2018年第1期94-95,共2页
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1922—2006年)是一位在思想界颇具争议、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以季诺维也夫为名成立了季诺维也夫研究院,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组... 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1922—2006年)是一位在思想界颇具争议、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以季诺维也夫为名成立了季诺维也夫研究院,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组织成立了季诺维也夫思想俱乐部等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召开全球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大会,可以看出国外对季诺维也夫思想的研究已趋于炽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诺维也夫 亚历山大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研究机构 莫斯科大学 地区组织 俄罗斯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延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华东 冯文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经创立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新闻事业的"喉舌"论、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原则性的新闻自由、批判性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经创立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新闻事业的"喉舌"论、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原则性的新闻自由、批判性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统一、重视新闻报道的艺术性等内容。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全面把握和正确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精髓,将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形势下的新闻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延展,为创新当代新闻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 历史进程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热点的图谱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莉 刘海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立足于CSSCI数据库,以2007—2011年间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25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和计量单元,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依托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运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梳理和追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当... 立足于CSSCI数据库,以2007—2011年间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25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和计量单元,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依托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运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梳理和追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问题和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近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研究热点 知识计量学 知识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苹 侯凤英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0,共7页
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要求,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其中贯穿着的立场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 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要求,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其中贯穿着的立场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所阐释的观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所采用的方法形成了新时代管党治管实践的鲜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党的建设 立场观点方法
下载PDF
重塑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人学研究主体性范式的理论变革
13
作者 邵芳强 张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130,160,共12页
人的主体价值虚无的现代性危机以及重塑人的主体性的现代哲学难题,肇始于西方哲学人学研究在二元论传统中确立“理性主体”至上权威的主体性范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破解了西方哲学人学研究主体性范式的历史缺场、对象悬置、逻辑... 人的主体价值虚无的现代性危机以及重塑人的主体性的现代哲学难题,肇始于西方哲学人学研究在二元论传统中确立“理性主体”至上权威的主体性范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破解了西方哲学人学研究主体性范式的历史缺场、对象悬置、逻辑倒置与虚幻实现,在现实历史领域中重塑“现实的人”的主体存在基础,在社会历史实践中重构“历史的主体”的主体实践逻辑,在真正共同体中重建“个体—主体”价值同一的主体实现场域。最终,马克思在现实、历史与类特性中重塑起人的主体性,实现了人的主体性研究论域从认识论向实践论、研究对象从抽象主体向实践主体、生成逻辑从思辨逻辑向实践逻辑、实现场域从虚幻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的四重理论变革,在人类共同体形态演进中描绘出一幅消解理性主体异化、释放人的主体潜能的文明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研究 主体性 “现实历史” “现实的人” “历史的主体” 共同体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唤元 秦龙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0,共4页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大众群体的认知结构与话语特点。对此,可从主体论、客体论、载体论三个维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大众话语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大维 薛忠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3,共2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依据国内外时代环境和客观需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国内时代环境是持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而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和...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依据国内外时代环境和客观需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国内时代环境是持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而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国际时代环境是经济全球化的崭新国际时代经济境遇,政治多极化的复杂国际时代政治形势,文化多元化的特殊国际时代文化景观。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客观需求,保持党的理论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均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义大众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紧迫性。因此,及时把握国内外时代环境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时代意蕴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红色文化作为极富中国特色、蕴含崇高理想信念、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内核的先进文化,具有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所需要的独特属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既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增强学生信仰认同... 红色文化作为极富中国特色、蕴含崇高理想信念、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内核的先进文化,具有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所需要的独特属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既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增强学生信仰认同度的必要举措,更是突破信仰教育困境的关键选择。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要以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夯实信仰教育基础,以引入新媒体矩阵传播方式把握信仰教育主导权,以构建多层次育人队伍提升融合发展韧性,以打通红色实践教学渠道强化信仰教育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现实价值 逻辑关联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内蕴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朝霞 李雪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通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概... 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通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概念的深入解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大众"的层次性要求,并以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三个层面的"大众"为对象,分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内涵 途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范式嬗变与建构理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7-21,共5页
在信仰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回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历程,其表现出从分散到整合、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维、从灌... 在信仰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回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历程,其表现出从分散到整合、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维、从灌输到引导的范式嬗变逻辑。而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则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拓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协同力量构建育人共同体、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以及着重强化思想引领开放考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仰教育 研究生 思政课
下载PDF
“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机制诠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葛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8-100,122,共4页
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高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机制加以诠释,即形成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依托,以高校教... 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高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机制加以诠释,即形成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依托,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90后"大学生骨干为核心对象的培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育机制 “90后” 大学生
下载PDF
话语变革:形而上学的“权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芳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103,158,共9页
哲学总是通过对人性的价值追问和对人类世界的理想建构,实现影响现实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追求、方向和力量的话语功能。在形而上学形塑现实世界话语权威的历史演进中,总结其权威至高性、逻辑完满性、主体生产性的形塑方式,确认其... 哲学总是通过对人性的价值追问和对人类世界的理想建构,实现影响现实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追求、方向和力量的话语功能。在形而上学形塑现实世界话语权威的历史演进中,总结其权威至高性、逻辑完满性、主体生产性的形塑方式,确认其是特定利益集团为自身利益辩护、统摄他者利益的二元权力结构作合理性辩护的话语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穿传统形而上学形塑权威的至上性、永恒性、逻辑性、生产性等基本方法,实现了哲学形塑话语权威的理论方式和实现话语功能的实践方式的双重变革。一方面,将对人性的追问从普遍、抽象、总体形式向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下移,重塑以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及其本质力量的实现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将对理想世界价值秩序的构建从二元对立的权力结构向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下移,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交织现实世界共同遵循的价值秩序。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话语立场和话语实践的双重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权威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