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化因子CCL19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小鼠慢性胰腺炎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崔连鸷 张晓伟 +2 位作者 翟悦 潘悦 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7-1596,共10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19(CCL19)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小鼠慢性胰腺炎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0只雄性C57BL/6N小鼠,提取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构建巨噬细胞-腺泡细胞共培养体系,共培养体系细胞分为...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19(CCL19)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小鼠慢性胰腺炎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0只雄性C57BL/6N小鼠,提取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构建巨噬细胞-腺泡细胞共培养体系,共培养体系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干扰RNA CCL19(si-CCL19)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腺泡细胞形态表现。随机选取4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和慢性胰腺炎组,每组20只。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2组小鼠胰腺组织中角质蛋白19(CK19)、淀粉酶、M1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F4/80表达情况及各组共培养体系细胞中腺泡细胞形态表现及CK19和淀粉酶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和各组共培养体系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CL19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胰腺组织和各组共培养体系细胞中CCL19蛋白和关键蛋白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磷酸化P65(p-P65)、κB抑制物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IKKα/β(p-IKKα/β)、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正常组小鼠胰腺组织腺泡细胞的紧密排列;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腺泡细胞产生了明显的空泡化,即腺泡细胞导管化,小鼠胰腺炎模型制备成功。免疫荧光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腺泡细胞严重的空泡化明显,CK19表达明显增加,淀粉酶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si-CCL19组中腺泡细胞导管化程度降低,CK19表达明显减少,淀粉酶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中淀粉酶表达明显减少,CK19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及F4/80表达均明显增加。ELISA法,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i-CCL19组细胞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CL1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法,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CL19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KKα/β、p-P65及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CCL19、p-IKKα/β、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i-CCL19组细胞中CCL19、p-IKKα/β、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CL19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诱导炎症微环境的产生,促进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C基序配体19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基于非牛顿微液滴的粒子封装及检测
2
作者 梁定新 吕鑫钰 +1 位作者 覃开蓉 薛春东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微流控液滴封装技术可将单个或者多个颗粒物封装到微尺度液滴,具有细胞培养、药物可控释放和微量成分分析等重要生物医学应用,而这些应用往往涉及多相混合的复杂非牛顿流体.目前制备尺寸均匀的非牛顿微液滴并实现高效率单粒子封装仍较... 微流控液滴封装技术可将单个或者多个颗粒物封装到微尺度液滴,具有细胞培养、药物可控释放和微量成分分析等重要生物医学应用,而这些应用往往涉及多相混合的复杂非牛顿流体.目前制备尺寸均匀的非牛顿微液滴并实现高效率单粒子封装仍较难实现.针对该问题,首先基于流动聚焦微通道和聚合物溶液开展非牛顿液滴生成实验,系统探究不同非牛顿性质对液滴生成模态的影响,指出兼具剪切稀化与弹性效应的聚合物溶液可在射流模态下实现高单分散性液滴的稳定生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惯性-黏弹性粒子排序,实现了封装率超过58%的单粒子封装,突破了传统单粒子封装的泊松限制.最后,进一步构建了粒子封装率自动检测模型,验证了其在单液滴与多液滴场景下粒子封装率高精度检测的有效性.综上,研究结果不仅一定程度上拓展对于液滴微流控基础理论的认识,还充分验证了射流模态下非牛顿液滴稳定生成用于单粒子封装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可为优化基于非牛顿微液滴的粒子封装技术及开发一体化装置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微液滴 粒子封装 流动聚焦微通道 液滴生成模态 高精度检测
下载PDF
肾类器官血管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鹤 岳亮 +1 位作者 吴成君 檀英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3-640,共8页
肾类器官是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或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主要包含肾小管结构的类器官,由于缺乏血管网络的支持,其组织结构不成熟和生长受限,如何实现肾类器官的血管化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免疫缺陷动物移植、改变诱导... 肾类器官是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或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主要包含肾小管结构的类器官,由于缺乏血管网络的支持,其组织结构不成熟和生长受限,如何实现肾类器官的血管化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免疫缺陷动物移植、改变诱导分化方案、微流控芯片及调整细胞外基质和氧气浓度等方法可促进肾类器官血管化,为肾类器官科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类器官 血管化 微流控 异种移植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芒果苷通过MMP9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对胰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连鸷 赵丹宁 +3 位作者 孙洪帅 翟悦 潘悦 野丽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01-2605,共5页
目的:探讨芒果苷通过MMP9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芒果苷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免疫荧光、ELISA检测芒果苷对胰腺癌中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ELISA、We... 目的:探讨芒果苷通过MMP9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芒果苷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免疫荧光、ELISA检测芒果苷对胰腺癌中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ELISA、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芒果苷对MMP9以及下游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在体外水平利用MTT检测M2型极化巨噬细胞对胰腺癌的作用及芒果苷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ELISA检测芒果苷对M2型极化巨噬细胞的影响;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对MMP9及下游M2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小鼠胰腺癌模型中,芒果苷可抑制胰腺癌生长,且可抑制胰腺癌中M2极化巨噬细胞表达;同时芒果苷可抑制胰腺癌中MMP9及下游M2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表达。在M2型极化巨噬细胞-胰腺癌细胞共培养模型中,芒果苷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同时抑制MMP9及下游M2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结论:芒果苷可通过抑制MMP9及下游M2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治疗胰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芒果苷 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MMP9
下载PDF
表达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邵云亭 楼张蓉 +4 位作者 符军 李山虎 黄芳 王芃 吴成君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HPV1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方法设计携带酶切位点和无酶切位点的两对引物以扩增ccdBKan目的片段.分别将ccdBKan与质粒pBR322-Ad4-eGFP共转至电转感受态GB08red-gyr462构建两种表达ccdBKan基因的重组Ad4质粒.利用ccdB正... 目的构建表达HPV1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方法设计携带酶切位点和无酶切位点的两对引物以扩增ccdBKan目的片段.分别将ccdBKan与质粒pBR322-Ad4-eGFP共转至电转感受态GB08red-gyr462构建两种表达ccdBKan基因的重组Ad4质粒.利用ccdB正反筛选系统与ExoCET/Red重组结合将HPV16E7基因插入Ad4的E1A区,构建表达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BR322-Ad4-E 1 Amut-C16E7P,经酶切、测序验证.提取质粒pBR322-Ad4-EIAmut-C 16E7P释放基因组,转染293T细胞以包装和扩增病毒,用病毒感染293T细胞,检测HPV16E7基因在细胞内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重组病毒经肌肉接种BALB/C裸鼠,收集小鼠血清用于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成功构建表达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病毒.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重组病毒HPV16 E7基因的成功表达,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提示经重组病毒免疫后的小鼠血清能够中和Ad4-HPV16E7.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HPV1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株,为进一步研究HPV16 E7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HPV感染相关癌症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并且可能为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探索提供了一种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E7基因 腺病毒 重组病毒
原文传递
表达SARS-CoV-2 Omicron突变株RBD的重组4型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6
作者 李莎 李山虎 +2 位作者 黄芳 吴成君 王芃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株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重组4型腺病毒。方法使用重叠延伸PCR和无缝克隆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RB... 目的构建和鉴定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株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重组4型腺病毒。方法使用重叠延伸PCR和无缝克隆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RBD双顺反子表达盒,将PCR得到的ccdB片段和pBR322-Ad4质粒进行同源重组获得中间质粒pBR322-Ad4-ccdB,使用PacI和SpeI酶切质粒pBR322-Ad4-ccdB后回收载体片段,回收片段与双顺反子表达盒在E.coli GB08Red中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质粒pBR322-Ad4-RBD,用AsiS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4-RBD,RT-PCR验证RBD蛋白的转录,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腺病毒中RBD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Ad4-RBD的滴度达到5×108 PFU/mL,并能在细胞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SARS-CoV-2 Omicron株RBD蛋白的重组4型腺病毒,为SARS-CoV-2 Omicron株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Omicron株 RBD蛋白 重组4型腺病毒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狭窄影响颈总动脉血流电导率与电阻抗的数值仿真
7
作者 占琛林 李泳江 +1 位作者 陈东 覃开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645,共9页
颈总动脉汇集了来自上游心脏与下游脑血管床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是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的“窗口”,而融合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分析具有无创、经济、便携及可穿戴实时监测等优势。然而,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狭窄影响颈... 颈总动脉汇集了来自上游心脏与下游脑血管床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是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的“窗口”,而融合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分析具有无创、经济、便携及可穿戴实时监测等优势。然而,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狭窄影响颈动脉分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而影响颈总动脉血流电导率与电阻抗的规律尚不明确,限制了电阻抗技术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检测与评估中的应用。该文首先基于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影像学数据建立三维血管模型及理想化的颈内动脉狭窄模型,进一步利用超声血流检测数据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狭窄程度颈内动脉对颈动脉分叉部位血流速度、血压、壁面剪应力分布以及颈总动脉血流电导率和电阻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保持颈总动脉入口流量波形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电导率受到狭窄区域和回流区域中流速和轴心距离的影响,颈总动脉电阻抗检测信号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提示颈总动脉血流电导率和电阻抗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该文结果为拓展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血管狭窄 血流动力学 电导率 电阻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