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4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系馆复合型教学空间营造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馆为例
1
作者 高德宏 孙瑞 +1 位作者 刘继鹏 董云帆 《住宅产业》 2023年第9期50-53,共4页
建筑学教育有着其特殊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系馆产生了诸多与建筑学教学空间之间的矛盾。建筑系馆是建筑教育的空间载体,应顺应时代发展,对教学空间进行不断更新。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馆的修缮改造为例,通过对建筑系教学发展空... 建筑学教育有着其特殊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系馆产生了诸多与建筑学教学空间之间的矛盾。建筑系馆是建筑教育的空间载体,应顺应时代发展,对教学空间进行不断更新。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馆的修缮改造为例,通过对建筑系教学发展空间构成的剖析和前后空间的置换,解析建筑系馆复合教学空间的营造方法,以求为后续建筑学系馆相关改造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教学空间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系馆 修缮改造
下载PDF
高校基础实验室智能化管理转型建设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梓涵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3期254-255,共2页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为例,通过学院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智能化管理转型的目标,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框架。提出智能化系统在基础实验室内的初步应用内容。充分发挥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优势,高效利用物联网技...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为例,通过学院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智能化管理转型的目标,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框架。提出智能化系统在基础实验室内的初步应用内容。充分发挥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优势,高效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高校基础类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基础实验室 管理转型
下载PDF
基于POI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策略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东门社区为例
3
作者 张天雪 张险峰 《住宅产业》 2023年第9期58-60,74,共4页
文章基于POI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对大连理工大学东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交通、文化、餐饮、医疗服务设施覆盖率较高,但教育、体育和养老设施的覆盖率和数量明显不足。因此... 文章基于POI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对大连理工大学东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交通、文化、餐饮、医疗服务设施覆盖率较高,但教育、体育和养老设施的覆盖率和数量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社区综合体的整合性规划和构建高效可达、网络化的公共空间布局两种优化策略。为城市更新中,针对高校边界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策略 大连理工大学东门社区
下载PDF
大学校园规划布局形态的探析——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怡 陆伟 《规划师》 2004年第10期56-58,共3页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校园规划运用硬核心、软连接的空间布局形态,解决资源共享、信息化、生态园林的要求,建立一个生态型、开放性、信息化的大学校园。
关键词 大连理工大学 软件学院 大学校园 校园规划设计 规划布局 形态 空间布局 资源共享 生态园林 信息化 软连接 生态型 开放性
下载PDF
立足北方滨海城市,构建多元开放的建筑设计教育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悦 王时原 +4 位作者 于辉 周博 高德宏 邵明 张宇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6期76-82,共7页
本文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办学理念与特色、培养计划特色、设计课程教学特色,着重阐述了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与建筑再生""滨海区域城市设计"课程,以及"国际化开放式建筑设计工作坊"的教学。
关键词 地域性特色 城市与建筑再生 滨海区域 设计工作坊
下载PDF
城市中心区多种形态历史建筑更新设计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市内校区改造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德宏 徐桂林 白雪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必然途径。目前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形成诸多矛盾,城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及功能在不断更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原核的更新与保护有利于确定城市的独特属性,文章对如何解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发... 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必然途径。目前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形成诸多矛盾,城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及功能在不断更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原核的更新与保护有利于确定城市的独特属性,文章对如何解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发展的不协调状态提出建议,并对当前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领域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市内校区更新改造为案例,对城市中心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更新改造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区 历史建筑 多样保护
下载PDF
为了传统而创新,为了创新而传统——大连理工大学原舍城乡建筑文化研究室工作纪实
7
作者 胡文荟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城市没有树林的时代,我们却又刻意想保留一点小小的迹象,似乎令人迷惘。脱离了时代的掌握,兀自停摆在它自己的时辰,也许我们是这时代的孤儿。但这同时也是我们原舍人的追寻。
关键词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文化 研究室 创新 传统 城乡
下载PDF
现代高校建筑的空间环境——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大楼建筑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大权 陈筱秋 +1 位作者 贡恩东 张险峰 《华中建筑》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从现代高校教育的特征入手,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大楼的设计,从创造多层次交流空间,塑造优雅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探求了现代高校建筑的深层次功能含义。
关键词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空间 建筑环境 研究生教育大楼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与时俱进 求实创新——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楼建筑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力 林大权 张险峰 《华中建筑》 2003年第5期41-43,共3页
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楼设计的阐述,分析了现代办公建筑的新型设计理念,考察了城市建筑发展总体趋势和基地所在区域内建筑环境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总体设计理念,并以相应手法贯穿整个设计环节。
关键词 现代科研办公建筑 新理念 区域 环境 求实创新
下载PDF
大连理工大学“红色薪火路线”标识系统设计解析——基于视觉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路 贾婧奕 宋明亮 《设计》 2022年第4期146-148,共3页
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将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环境育人相融合。文章对大连理工大学现有标识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其现存问题点。结合视觉系统设计课程教... 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将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环境育人相融合。文章对大连理工大学现有标识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其现存问题点。结合视觉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从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薪火路线"这一层面提出了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标识系统设计的策略。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育人 立体化育人 校园标识 视觉系统设计
下载PDF
模块递阶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墨飞 唐建 霍丹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2期71-72,共2页
通过对模块教学概念、发展现状和基本特性的分析,阐述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为例,详细论述根据教学内容开创的"1+2+3+N"的模块递阶式教学模块,旨... 通过对模块教学概念、发展现状和基本特性的分析,阐述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为例,详细论述根据教学内容开创的"1+2+3+N"的模块递阶式教学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及培养进行景观设计的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递阶式教学 景观设计 课程应用
下载PDF
智能时代基础编程技能教学模式探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编程设计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禹臻 徐威 刘晓明 《设计》 2018年第6期114-115,共2页
本文针对在智能时代对工业设计师的技能要求,提出革新性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设计人才。本文提出了"课程群组化"、"项目制教学"、"体验式发表"、"跨学科创客"等有利于增... 本文针对在智能时代对工业设计师的技能要求,提出革新性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设计人才。本文提出了"课程群组化"、"项目制教学"、"体验式发表"、"跨学科创客"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90后人群自身优势的教学方法,使得基础编程课程不再是一门技术类课程,而成为利用技术发挥创意的设计核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群组化 体验式发表 跨学科工作坊
下载PDF
文化自信融入研究生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墨飞 唐建 蔡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第9期61-63,共3页
文化自信建设是我国文化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坚定文化自信教育尤为重要,这也是弘扬中... 文化自信建设是我国文化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坚定文化自信教育尤为重要,这也是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研究生教育领域园林文化自信所面临问题的梳理,分析了文化自信融入研究生园林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探讨了在课程多环节融入文化自信观的实践途径与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校文化自信教育效果提供实施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研究生 园林设计课程 教学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
下载PDF
超越完美——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园大厦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宇航 刘晓斐 《建筑师》 2003年第6期40-45,共6页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人类价值观的转换,后现代科学和社会理论的发展,建筑亦随之发生变革。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园大厦设计,并着重于对建筑生成过程的分析,以获取新的空间形态,试图创造符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建筑。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 几何原型 生成过程 空间形态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综合大学美术教育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雕塑专业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淼 刘海岸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176-176,共1页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要积极与更多的活动相结合,寻求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大学艺术教育要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接轨,以学科教育为基础指导,加强学生艺术素养和不同方向的技能培养,打造适应新常态的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新常态 艺术教育 雕塑 文化
下载PDF
北方公共建筑门厅空间冬季天然光照度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第二教学馆为例
16
作者 张智林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0期88-89,共2页
为研究建筑门厅内自然光照度的分布,文章就位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第二教学馆"门厅空间展开研究。首先对门厅空间进行建筑测绘,其次分别对空间中相应位置光照强度以及材料的反射性能进行定量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时间、距... 为研究建筑门厅内自然光照度的分布,文章就位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第二教学馆"门厅空间展开研究。首先对门厅空间进行建筑测绘,其次分别对空间中相应位置光照强度以及材料的反射性能进行定量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时间、距离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门厅的光环境变化进行解释。在晴天上午,门厅内光照强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与距离呈立方关系,同时材料反射性能对照度分布也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研讨了回归方程在调节室内光环境的意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照度分布 天然光源 多元统计分析 控制变量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环境与行为研究,场所与空间的设计——关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研究所
17
作者 陆伟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4期30-33,共4页
EB Studio的由来 1990-1992年有幸作为教育部访问学者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师从建筑计划学者、时任日本人间-环境学会(MERA)会长的高桥鹰志教授学习环境-行为理论。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 行为研究 研究所 空间 场所 日本东京大学 建筑计划
下载PDF
整合与激活高校边界的设计方法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东门区域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珊杉 张险峰 《城市建筑》 2019年第4期122-126,共5页
随着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当代高校与城市交界区域功能复合化需求不断产生。本文通过论述高校边界空间发展趋势和领域特质,针对高校边界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校边界空间品质的途径和设计方法,并以大连理工大学东门区域作为... 随着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当代高校与城市交界区域功能复合化需求不断产生。本文通过论述高校边界空间发展趋势和领域特质,针对高校边界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校边界空间品质的途径和设计方法,并以大连理工大学东门区域作为设计实践,具体阐述设计方法的运用,为整合和激活高校边界空间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边界 整合 激活 环境互融 行为交互
下载PDF
现代高校科技办公场所的营造——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楼方案构思
19
作者 王小惠 张险峰 +1 位作者 林大权 李丹 《中外建筑》 2004年第5期48-50,共3页
随着高校建设的展开,如何给传统校园建筑注入新的活力,是创作者应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楼的设计方案,从环境肌理、功能布局、空间塑造和立面形象进行了分析,在如何营造现代高校科技办公场所的领域中做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高校科技 学科 构思 应考 高校建设 营造 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楼 校园建筑 功能布局
下载PDF
高等学校校园改建中的功能布局对策——以大连理工大学凌水河校部改建中功能布局调整为例
20
作者 宋金玉 李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1-84,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校园传统功能区及功能布局方式发生了变化,在高校校园改建中应意识到该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此应用到大连理工大学凌水河校部改建功能布局调整的实践中。
关键词 高校校园 功能布局 调整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