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小强 盈亮 +3 位作者 王琪 高天涵 胡平 侯文彬 《实验室科学》 2016年第1期165-167,共3页
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养机制的特点,首先说明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养机制的研究背景,然后分别对创新基地中所指导的参加竞赛的学生小组、竞赛型大学生创新团队、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模式、面... 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养机制的特点,首先说明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养机制的研究背景,然后分别对创新基地中所指导的参加竞赛的学生小组、竞赛型大学生创新团队、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模式、面向竞赛活动,建立完备竞赛质量保证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说明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方法和所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创新基地 CAS理论
下载PDF
汽车理论课堂教学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明恒 韩小强 +1 位作者 赵一兵 郭烈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7期225-226,共2页
研究型大学培养出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本科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校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剖析,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导,探索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理论知识基础上... 研究型大学培养出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本科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校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剖析,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导,探索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过硬的科研与实践能力,达到知识一体化的教学战略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课堂教学 车辆工程
下载PDF
基于WIKI的“汽车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长生 张向奎 +2 位作者 李元慧 王洋 高仁璟 《实验室科学》 2018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汽车人机工程学"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根据课程多学科相关性的特点,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方法及特点。通过应用WIKI交互平台建立了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师生交... "汽车人机工程学"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根据课程多学科相关性的特点,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方法及特点。通过应用WIKI交互平台建立了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师生交互参与式WIKI交互系统。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的透明开放的参与式作业提交和点评机制、高效的课程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还能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牢靠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WIKI交互系统 汽车人机工程学 作业点评
下载PDF
参与式“汽车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向奎 王长生 +1 位作者 李元慧 周清泉 《实验室科学》 2016年第4期145-148,共4页
"汽车人机工程学"是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结合学校"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研究型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及车辆工程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 "汽车人机工程学"是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结合学校"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研究型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及车辆工程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基于WIKI交互平台及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等现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建立"汽车人机工程学"WIKI教学平台、搭建汽车人机交互虚拟仿真实验课件开发平台。该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对"汽车人机工程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WIKI平台 虚拟仿真 人机交互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烈 申国哲 李琳辉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为贯彻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想,推进大连理工大学课程思政长效机制建设,分析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开展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专业课程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育人能力... 为贯彻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想,推进大连理工大学课程思政长效机制建设,分析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开展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专业课程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育人能力,构建新时代思政课程考核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思想政治过硬、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行业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原理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面向燃料电池汽车的双源电机驱动系统
6
作者 周雅夫 马建刚 +1 位作者 连静 李琳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解决DC/DC带给燃料电池汽车驱动系统成本及效率方面的问题,实现双电源之间的能量传输及对应转矩的独立控制,对双源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及输出性能进行分析。建立双源电机、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模型,讨论双源电机的多种工... 为解决DC/DC带给燃料电池汽车驱动系统成本及效率方面的问题,实现双电源之间的能量传输及对应转矩的独立控制,对双源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及输出性能进行分析。建立双源电机、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模型,讨论双源电机的多种工作模式;针对双源电机两套绕组间的电压耦合效应,采用前馈解耦及零直轴电流策略对双源电机燃料电池绕组、动力电池绕组的电流及对应转矩进行独立控制;在实验室设计工况及基本市区循环试验工况下分别进行台架试验,双源电机驱动系统的输出转矩能够快速响应转矩需求,不同工作模式下燃料电池绕组及动力电池绕组的电流与其对应转矩波形一致。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双源电机驱动系统的多工作模式能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启动、加速、下坡、制动能量回收等工况,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可以对燃料电池及动力电池输出转矩进行独立控制,能够顺利实现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之间的能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驱动系统 电机 燃料电池 动力电池 能量管理
下载PDF
汽车物流器具随机振动损伤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7
作者 亓昌 高健 苗婷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87-295,共9页
汽车零部件产品常被采用堆垛形式的物流器具运输以避免损伤。应用随机振动试验方法,分析三种不同振动等级下,堆垛型钢质物流器具的振动损伤;基于物流器具—装载物—夹具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全景天窗运输器具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平稳高... 汽车零部件产品常被采用堆垛形式的物流器具运输以避免损伤。应用随机振动试验方法,分析三种不同振动等级下,堆垛型钢质物流器具的振动损伤;基于物流器具—装载物—夹具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全景天窗运输器具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平稳高斯随机振动下该器具的疲劳响应,获得关键位置变形和等效应力,预测器具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共振频率与随机振动试验结果相差3.4%;器具振动响应主要受低阶共振频率影响,最大应力集中在堆垛柱与托盘连接处;上层装载物响应加速度1.42g明显大于下层0.79g,而同处于上层的装载物响应加速度差别小于1.7%;上下层堆垛柱响应加速度分别为0.82g和0.79g,差别不明显。上述方法可模拟运输过程中汽车物流器具振动疲劳及装载物易损点,为汽车物流器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器具 随机振动 疲劳寿命 有限元法 堆垛
下载PDF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汽车生产实习课程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莉 余树洲 +4 位作者 常颖 李晓东 桑琳 高仁璟 韩小强 《实验室科学》 201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调研并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汽车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扎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技术+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实习内容体系,提出以...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调研并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汽车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扎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技术+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实习内容体系,提出以问题为驱动、强化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实习形式,设计强化过程、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改革实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生产实习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实习模式 考核方式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汽车虚拟驾驶环境生成方法
9
作者 张书生 祝雪峰 叶乾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采用基于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的汽车虚拟驾驶环境生成方法,同时生成包含多个物理场景的多模态图像。利用部分共享的隐空间构建编码器和生成器,采用域不变特性的感知损失,通过Cityscapes和Comma2k19数据集进行... 为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采用基于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的汽车虚拟驾驶环境生成方法,同时生成包含多个物理场景的多模态图像。利用部分共享的隐空间构建编码器和生成器,采用域不变特性的感知损失,通过Cityscapes和Comma2k19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采取多样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多模态深度学习生成的虚拟驾驶环境图像具有高真实性和多样性,对于快速构建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驾驶环境 深度学习 多模态 自动驾驶 图像生成 仿真平台
下载PDF
创新创业驱动的车身CAD教学模式探索
10
作者 李宝军 靳春宁 +4 位作者 侯文彬 宋明亮 李伟东 张明恒 赵剑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在创新创业国家战略背景下,以创新创业思维模式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车身CAD技术”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改革,基于OBE理念进一步夯实与提升教学实效。以学生团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实验内容,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多元化考核方... 在创新创业国家战略背景下,以创新创业思维模式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车身CAD技术”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改革,基于OBE理念进一步夯实与提升教学实效。以学生团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实验内容,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多元化考核方式。综合使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及先进仪器设备,实施“理论—实践—管理—创新—创业”的螺旋阶梯式五位一体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的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车身CAD 实验教学 综合能力
下载PDF
基于MATLAB矢量化物质点法的车身防撞梁碰撞分析
11
作者 王长生 刘占炜 侯文彬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于MATLAB矢量化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框架,分析车身前防撞梁的碰撞冲击问题。MPM在每一迭代步将物理参数在物质点和背景网格间相互映射,使用MATLAB矢量化框架可以使用户在快速入门的同时保证求解效率,其应力更新采... 基于MATLAB矢量化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框架,分析车身前防撞梁的碰撞冲击问题。MPM在每一迭代步将物理参数在物质点和背景网格间相互映射,使用MATLAB矢量化框架可以使用户在快速入门的同时保证求解效率,其应力更新采用车身结构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前防撞梁碰撞冲击数值算例结果表明,MPM可以保证求解精度,同时矢量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MPM) 矢量化 车身 碰撞 前防撞梁 MATLAB
下载PDF
一种结合光流追踪的双目视觉里程计算法
12
作者 李伟东 朱旭浩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针对特征点法视觉里程计频繁计算和匹配描述子导致系统实时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光流追踪的双目视觉里程计算法;首先进行初始化,生成初始的关键帧和地图点,随后在追踪线程中使用光流追踪特征点获取匹配关系,计算并优化相机位姿;... 针对特征点法视觉里程计频繁计算和匹配描述子导致系统实时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光流追踪的双目视觉里程计算法;首先进行初始化,生成初始的关键帧和地图点,随后在追踪线程中使用光流追踪特征点获取匹配关系,计算并优化相机位姿;满足生成关键帧的条件后,将当前帧设置为关键帧,提取图像的ORB特征点,并使用描述子匹配获取与上一关键帧特征点的匹配关系,三角化生成新的地图点;最后在优化线程中将新的关键帧和地图点使用滑动窗口算法进行优化,剔除冗余关键帧和地图点;在KITT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轨迹误差与双目模式下的ORB-SLAM3算法处于同一水平,同时实时性能有大幅度提高,追踪每一帧图像的平均时间从52 ms降至16 ms,在保证高精度的情况下运行速度大大提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里程计 同时定位与建图 特征匹配 实时性能 轨迹误差
下载PDF
车辆工程专业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晓东 赵剑 +3 位作者 侯文彬 余树洲 胡平 韩小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通过分析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在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加以详细的阐述。从基础认识—实践技能—综合设计—科技创新4个层次建立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从整合基础实验教... 通过分析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在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加以详细的阐述。从基础认识—实践技能—综合设计—科技创新4个层次建立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从整合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搭建创新技术实验平台2个方面规划课程体系;发展"自主实验—团队合作—教师指导"三位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经教学实践检验,该体系实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专业 多层次 开放式教学 本科生双导师制 自主实验
下载PDF
基于声电类比的低频消音结构优化设计
14
作者 李奇 王晓明 梅玉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8,共8页
基于声电类比,设计了与电滤波器性能相似的低频消音结构,并结合传递矩阵法和模拟退火法,构造了声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策略。首先,采用归一化方法,以四阶切比雪夫高通电滤波器为基准,设计了电学带阻滤波器;然后,基于声电类比,将电路中的电... 基于声电类比,设计了与电滤波器性能相似的低频消音结构,并结合传递矩阵法和模拟退火法,构造了声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策略。首先,采用归一化方法,以四阶切比雪夫高通电滤波器为基准,设计了电学带阻滤波器;然后,基于声电类比,将电路中的电感电容转换为声学结构中的细管和圆柱腔,构造了消音结构原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其数学模型,推导声波传递损失表达式;最后,结合声学结构的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法,以有效衰减带宽最大为目标,以消音结构的尺寸参数为变量,对原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声电类比,能获得合理的消音结构原型,克服了仅依靠经典消音结构进行设计的局限;结合推导的传递损失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法,对消音结构原型进行参数优化,能显著提高其消音效果,表现在传递损失超过20 dB的带宽拓宽至410~2 165 Hz,是优化前带宽的202%,特别是优化后的结构克服了原型结构在466~537 Hz频率内不能实现有效消音的缺陷,获得了连续的大跨度有效带宽,且传递损失曲线平均增幅达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类比 传递损失 有限元仿真 传递矩阵法 模拟退火法 声学结构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和碰撞仿真的汽车车身轻量化优化设计 被引量:36
15
作者 叶辉 胡平 +3 位作者 申国哲 孙宏图 刘波 周定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22,27,共6页
提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侧面碰撞的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以车身结构零件的板厚为设计变量,以白车身的模态和刚度为约束条件,白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分析了零件板厚关于车身模态和刚度的灵敏度。选取对车身模态和刚度以及抗... 提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侧面碰撞的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以车身结构零件的板厚为设计变量,以白车身的模态和刚度为约束条件,白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分析了零件板厚关于车身模态和刚度的灵敏度。选取对车身模态和刚度以及抗撞性不敏感的车身零件的板厚,进行以白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计算。优化结果使车身减轻14.8 kg。对轻量化后的整车和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了侧面碰撞的模拟计算,并与轻量化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整车耐撞性和乘员的安全性进行对比校核,根据碰撞结果对车身零部件的厚度进行了再调整。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车身满足碰撞安全性的要求,假人的C-NCAP得分也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车身 轻量化 灵敏度 侧面碰撞
下载PDF
汽车弯道防侧滑/侧翻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烈 黄晓慧 +2 位作者 葛平淑 赵一兵 李琳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9-585,共7页
对自动化公路系统弯道上汽车防侧滑/侧翻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在汽车驶入弯道前计算安全车速,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采用积分反推方法设计了直道制动减速阶段的速度控制器,通过引入虚拟控制变量设计了弯道车道保持阶段的位姿控制器.根据车... 对自动化公路系统弯道上汽车防侧滑/侧翻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在汽车驶入弯道前计算安全车速,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采用积分反推方法设计了直道制动减速阶段的速度控制器,通过引入虚拟控制变量设计了弯道车道保持阶段的位姿控制器.根据车辆动力学简化模型设计了动力学控制器进行仿真试验,车辆以安全车速通过弯道.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快速、准确跟踪和全局稳定的特性,能有效避免发生侧滑/侧翻的危险工况,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和方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辅助驾驶 侧滑 侧翻 积分反推方法 制动减速 车道保持
下载PDF
ISG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雅夫 连静 李启迪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在搭建并联式ISG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试验台架之前,为确定优化的电机和电池参数,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需要对HEV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因此,基于Simulink建立了ISGHEV的整车模型,在分析其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城市工况使用条... 在搭建并联式ISG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试验台架之前,为确定优化的电机和电池参数,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需要对HEV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因此,基于Simulink建立了ISGHEV的整车模型,在分析其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城市工况使用条件的基于逻辑门限值的瞬时优化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得到优化的系统参数,为搭建样车试验台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ISG 瞬时优化控制策略 后向仿真
下载PDF
考虑碰撞安全性的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宏图 申国哲 +3 位作者 胡平 杨姝 刘波 周定陆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9-382,386,共5页
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的同时,还要保证其碰撞的安全性,为此提出了基于碰撞的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以某轿车为例,在保证刚度和模态的前提下,对车身零件的厚度进行敏感度分析,以车身质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对车身零件的厚度进行优化计算... 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的同时,还要保证其碰撞的安全性,为此提出了基于碰撞的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以某轿车为例,在保证刚度和模态的前提下,对车身零件的厚度进行敏感度分析,以车身质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对车身零件的厚度进行优化计算,根据零件的可制造性和加工成本对优化的零件厚度进行调整。应用有限元和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对整车及乘员约束系统的正面碰撞进行模拟计算,对轻量化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碰撞结果对优化的车身零件厚度进行调整,使轻量化的车身满足碰撞安全性的要求,验证了基于碰撞的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车身 碰撞安全性 模拟
下载PDF
基于传动系统效率最优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连静 韩虎 +2 位作者 李琳辉 周雅夫 冯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针对现有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存在功率损失大、系统效率低、润滑条件恶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首先分析动力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与效率特性,制定出所有可能的工作模式,然后构建出各模式下的效率评估方... 针对现有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存在功率损失大、系统效率低、润滑条件恶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首先分析动力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与效率特性,制定出所有可能的工作模式,然后构建出各模式下的效率评估方程,依据需求扭矩和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得出系统最高效率下对应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分配情况,以控制发动机和电机相应转矩输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整个动力系统总体效率最高,减少了系统功率损失,降低了整车的燃油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润滑条件和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系统效率 控制策略 优化方法
下载PDF
第三代汽车钢温热成形工艺研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晓东 韩硕 +3 位作者 王存宇 常颖 胡平 董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42,共8页
中锰钢为最新的第三代汽车钢,其成形性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是当前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前沿课题。提出超细晶中锰钢的温热成形技术,通过科学优选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和成形温度作为工艺参数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的方法,引入断裂韧度... 中锰钢为最新的第三代汽车钢,其成形性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是当前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前沿课题。提出超细晶中锰钢的温热成形技术,通过科学优选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和成形温度作为工艺参数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的方法,引入断裂韧度性能参数,综合评估抗拉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及单位面积裂纹扩展能性能指标,得出温热成形中锰钢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即奥氏体化温度为810℃、保温时间为7 min、成形温度为550℃。并通过断口形貌和真实的汽车B柱冲压件,从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角度验证了所得工艺参数的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当采用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时,具有均匀的断口形貌特征;微观结构具有细化的马氏体板条形貌,板条平均长度尺寸在2~3μm;宏观性能良好,抗拉强度均在1 400 MPa以上,具有较好的塑性和断裂韧度。研究结果表明,温热成形技术是有效的中锰钢冲压成形方法,为第三代汽车钢的温热成形实际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塑性 撕裂强度 温热成形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