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生物质炭施用对旱地黄红壤肥力的影响
1
作者 林洲源 胡斌 +7 位作者 江建锋 杨海峻 李子川 柴彦君 吴嘉俊 王玉林 王卓哲 童文彬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针对黄红壤养分贫瘠、退化严重问题,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及不同施用量对旱地黄红壤理化性质、碳氮循环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13.5 t/hm^(2)和40.5 t/h... 针对黄红壤养分贫瘠、退化严重问题,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及不同施用量对旱地黄红壤理化性质、碳氮循环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13.5 t/hm^(2)和40.5 t/hm^(2)的玉米秸秆炭(CSB1和CSB2)、水稻秸秆炭(RSB1和RSB2)和猪粪炭(PMB1、PMB2),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相较NPK处理,施用生物质炭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6.27%~99.46%、4.41%~83.62%、8.29%~72.51%和2.84%~15.51%。施用水稻秸秆炭和玉米秸秆炭均降低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而PMB2处理分别提高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含量7.65%、76.42%、14.23%和23.85%(P<0.05)。施用生物质炭提高β-木糖苷酶、β-纤维素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N-乙酰-β-葡萄糖苷酶活性29.36%~78.84%、51.91%~265.03%、4.16%~149.80%和26.78%~185.46%。除PMB1处理显著降低0.25~<2 mm团聚体35.00%(P<0.05)外,其他生物质炭处理对该粒级团聚体无影响(P>0.05);施用生物质炭对0.053~<0.25 mm团聚体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施用生物质炭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0.25~<2 mm、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以PMB2处理增幅最大(P<0.05),分别提高129.54%和25.22%、102.87%和35.11%。此外,施用生物质炭不同程度地提高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仍以PMB2处理提升幅度最大。综上,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改善作用从大到小表现为猪粪炭、玉米秸秆炭、水稻秸秆炭,以PMB2处理效果最好。可见,施用40.5 t/hm^(2)猪粪炭能综合改善黄红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团聚体碳氮含量,是适用于旱地黄红壤土壤改良与培肥的优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有机碳 全氮 土壤酶 团聚体
下载PDF
天台县2021年重大动物疫情免疫效果评估与分析
2
作者 韩城南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第5期13-14,共2页
为全面掌握天台县重大动物疫情免疫效果,科学指导疫病防控工作,县动物疫病指挥部按照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主动监测和随机监测相结合、专项调查与紧急调查相结合、疫病监测与净化评估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了口蹄疫、H7亚型禽流... 为全面掌握天台县重大动物疫情免疫效果,科学指导疫病防控工作,县动物疫病指挥部按照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主动监测和随机监测相结合、专项调查与紧急调查相结合、疫病监测与净化评估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了口蹄疫、H7亚型禽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H5亚型禽流感、新城疫等7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动物疫情 重大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小反刍兽疫 免疫效果 疫病防控 疫病监测 口蹄疫
下载PDF
贮存温度影响全株青贮玉米有氧劣变的速度和程度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会超 胡斌 +4 位作者 王海青 程菊芬 韩城南 李嘉慧 钱仲仓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41-45,共5页
青贮饲料有氧劣变严重影响牧场效益、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微生物在有氧劣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通过研究不同贮存温度对全株青贮玉米有氧暴露期间发酵参数、干物质损失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青贮饲料有氧劣变严重影响牧场效益、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微生物在有氧劣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通过研究不同贮存温度对全株青贮玉米有氧暴露期间发酵参数、干物质损失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全株青贮玉米pH值,干物质损失和霉菌毒素浓度增加。酵母在有氧暴露的前期快速增殖,而霉菌在后期明显增加。暴露于18℃的全株青贮玉米在第5天pH值大于5,表明发生劣变,而暴露于24℃和28℃的全株青贮玉米在第3天显示劣变。暴露于18℃的全株青贮玉米的干物质损失速率慢于24℃和28℃处理组。暴露于24℃和28℃的全株青贮玉米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18℃处理组。综上,全株青贮玉米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而发生品质劣变和物质损失,贮存温度显著影响其有氧劣变的速度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 有氧劣变 贮存温度 发酵品质 干物质损失 霉菌毒素
下载PDF
猪无抗饲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双明 潘增强 《兽医导刊》 2021年第19期93-95,共3页
随着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药物残留、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猪饲养大国,寻找高效、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养猪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生猪无抗养殖的背景、抗生素使用存在的... 随着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药物残留、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猪饲养大国,寻找高效、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养猪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生猪无抗养殖的背景、抗生素使用存在的危害及问题、抗生素替代品的类型及试验效果进行综述,为生猪养殖的饲料无抗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抗饲养 抗生素 抗生素替代品
下载PDF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城南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33-34,31,共3页
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常导致僵猪、死猪。该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高发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该病主要感染1~5日龄的哺乳仔猪,在产房内呈跳跃式传播;头胎... 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常导致僵猪、死猪。该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高发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该病主要感染1~5日龄的哺乳仔猪,在产房内呈跳跃式传播;头胎和低胎龄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呈间歇性。本人在临床上遇到一例仔猪发生群体性腹泻以及死亡病例,经临床诊断、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流行性腹泻。1基本情况台州市天台县某猪场,存栏有经产母猪700多头,后备母猪200多头,保育、育肥猪4000多头。2022年2月,饲养员发现个别仔猪有腹泻现象,并在此后的几天里,陆续发现腹泻现象越来越严重(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道传染病 仔猪发病率 仔猪流行性腹泻 实验室诊断 诊断报告 接触性传染病 经产母猪 后备母猪
下载PDF
犬蠕形螨病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城南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20-21,共2页
犬蠕形螨病发多种多样,危害大。严重时可使犬脱毛、反毛,失去毛发生机甚或死亡。5-10月龄的小犬最易患此病。由于饲养不规范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宠物犬的蠕形螨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国内外针对蠕形螨病的各种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并没有快... 犬蠕形螨病发多种多样,危害大。严重时可使犬脱毛、反毛,失去毛发生机甚或死亡。5-10月龄的小犬最易患此病。由于饲养不规范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宠物犬的蠕形螨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国内外针对蠕形螨病的各种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并没有快速根治的方法。蠕形螨病一旦爆发,对于犬身体的危害极大,且治疗周期较长需要长时间用药,所以对于蠕形螨病应以预防为主,减少其发生的可能。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在养犬过程中如何预防蠕形螨病的发生,增加养犬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病 宠物犬 预防为主 环境因素 养犬 防治措施 诱发因素 如何预防
下载PDF
一例犬蠕形螨病的诊治报告
7
作者 韩城南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36-36,共1页
犬蠕形螨病是由螨虫引起的顽固性皮肤寄生虫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犬是受害较为严重的动物种类之一。由于蠕形螨寄生的部位特殊,个体传播快,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1病犬的基本情况2021年1月15号天台某宠物医院接诊了... 犬蠕形螨病是由螨虫引起的顽固性皮肤寄生虫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犬是受害较为严重的动物种类之一。由于蠕形螨寄生的部位特殊,个体传播快,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1病犬的基本情况2021年1月15号天台某宠物医院接诊了一个皮肤病极为严重的病例:六月龄泰迪犬,体重3 kg,刚来时体温39℃,精神沉郁,食欲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寄生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犬蠕形螨病 动物种类 蠕形螨 宠物医院 螨虫 诊治报告
下载PDF
规模猪场养殖场管理码使用介绍和问题浅析
8
作者 韩城南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养殖场管理码是数字“三农”在畜牧养殖领域率先推出的应用板块,是畜牧兽医数字智治的重要体现。通过养殖场管理码,可以及时掌握畜禽养殖总体情况,直观呈现养殖场生物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等风险,能够对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部门的... 养殖场管理码是数字“三农”在畜牧养殖领域率先推出的应用板块,是畜牧兽医数字智治的重要体现。通过养殖场管理码,可以及时掌握畜禽养殖总体情况,直观呈现养殖场生物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等风险,能够对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部门的管理起到很好的预警和参考作用,也是倒逼养殖主体落实安全责任、自律诚信经营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浙江省畜牧兽医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猪场 畜牧兽医 畜牧养殖 治理能力现代化 畜禽养殖 生产经营活动 生态安全 安全责任
下载PDF
农贸市场母猪肉混杂销售问题及建议
9
作者 朱月亮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第1期47-47,共1页
母猪肉分割后和普通猪肉在感观上不易区分,由于成本较低,农贸市场部分摊贩常从不明渠道购入母猪肉后,混入普通猪肉销售,以攫取高额利润。市面上出售的母猪肉绝大多数都是种猪,由于繁殖时间比较长,肉质比较老,在口感上和普通猪肉有很大... 母猪肉分割后和普通猪肉在感观上不易区分,由于成本较低,农贸市场部分摊贩常从不明渠道购入母猪肉后,混入普通猪肉销售,以攫取高额利润。市面上出售的母猪肉绝大多数都是种猪,由于繁殖时间比较长,肉质比较老,在口感上和普通猪肉有很大区别。市民对买到母猪肉非常反感,多数向管理部门投诉,跟摊主协商退货或自认倒霉,造成严重社会负面影响,引起有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贸市场 问题及建议 高额利润 社会负面影响 猪肉销售 普通猪肉 母猪肉
下载PDF
肉鸡异食癖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0
作者 朱月亮 薛军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47-47,共1页
肉鸡异食癖是由于营养不均、代谢紊乱或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一种肉鸡间相互啄食的常见疾病。在育雏和育成阶段均可发病,特别是大规模、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肉鸡异食癖常见形式有啄羽、啄肛、啄冠、啄尾、啄趾等。被啄部位一旦出血... 肉鸡异食癖是由于营养不均、代谢紊乱或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一种肉鸡间相互啄食的常见疾病。在育雏和育成阶段均可发病,特别是大规模、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肉鸡异食癖常见形式有啄羽、啄肛、啄冠、啄尾、啄趾等。被啄部位一旦出血,则鸡群争相啄食,造成流血伤残,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出栏品相,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原因分析1.1营养不良饲料来源单一,营养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饲养 重大经济损失 育成阶段 饲料来源 鸡异食癖 及时治疗 啄羽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利用黑水虻养殖处理鸡粪的技术试验研究
11
作者 胡法挺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4-6,共3页
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产生的粪便一方面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导致土壤和空气污染,也会造成水源和重金属污染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是另一方面畜禽粪污中,尤其是鸡粪的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 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产生的粪便一方面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导致土壤和空气污染,也会造成水源和重金属污染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是另一方面畜禽粪污中,尤其是鸡粪的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畜禽粪污处理工作,降低其对环境影响并挖掘其经济价值。其中黑水虻作为一种资源性昆虫,以粪便为食,在畜禽粪污处理和再利用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禽粪污中鸡粪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营养丰富,故本技术试验选用鸡粪作为处理对象,通过对黑水虻在鸡粪处理中的实践应用及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寻黑水虻在处理鸡粪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黑水虻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猪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探析
12
作者 胡斌 《猪业观察》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猪业作为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猪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为适应猪业发... 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猪业作为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猪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为适应猪业发展新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以期为我国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进程 技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可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 人才保障 实践教学环节 师资力量
原文传递
高温天猪场的防暑降温和饲养管理
13
作者 胡法挺 《新农村》 2023年第7期34-35,共2页
2023年5月中旬以来,我国南北方接连迎来高温天气,不少地方气温已超过35℃,对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体型较大的恒温动物,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不强,加上集约化养殖时饲养密度大,高温天气极易引发猪的应激,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也是造... 2023年5月中旬以来,我国南北方接连迎来高温天气,不少地方气温已超过35℃,对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体型较大的恒温动物,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不强,加上集约化养殖时饲养密度大,高温天气极易引发猪的应激,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也是造成生猪疫病高发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调节能力 饲养密度 生猪疫病 防暑降温 集约化养殖 生猪养殖 高温天气 恒温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