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CO_(2)地质封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赵金洲 郑建超 +2 位作者 任岚 林然 周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存示范项目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在井筒流动、相变与传热、CO_(2)流体运移与储层物性参数展布规律、海洋地质封存机制及封存潜力、地质封存盖层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识到中国目前对海底地质结构中CO_(2)注入过程的多相态转化、溶解、捕获传质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认识尚浅,对海洋封存机制及不同封存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未来应开展海洋CO_(2)动态地质封存空间重构机制研究,解决地质封存相态转化及流体动态迁移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海洋CO_(2)地质封存机制的相互作用机理,形成适用于中国海洋地质封存CO_(2)高效注入和增效封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海洋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双碳 碳中和
下载PDF
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稳产技术应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2
作者 罗炫 张文彪 +2 位作者 严鸿 杨通水 雷一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开展有水凝析气井稳产技术应用实践,分析并总结应用实践经验和成果,选取了应用效果较好的注气吞吐、电潜泵排水、车载压缩机气举、柱塞气举排液和自动化开关井5种稳产技术。结果表明:①针对储层反凝析液伤害,形成单井注气吞吐技术应用选井原则;②针对气藏水体赋存特征和水侵模式特征,调整气藏排水采气对策思路,采用电潜泵排水技术和车载压缩机气举技术;③针对地层压力低、举升能量不足,优化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的柱塞气举排液技术;④针对低压间歇生产井采用自动化开关井技术,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5种主要稳产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一系列稳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岳气田须二段气藏稳定生产,为类似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的稳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砂岩气藏 反凝析污染 柱塞气举排液 注气吞吐 须家河组气藏 稳产技术
下载PDF
微量掺杂Mn改性Ni/ZSM-5用于等离子催化甲烷部分重整制氢
3
作者 李俊 付增华 +2 位作者 付和 于海峰 刘速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使用微量的Mn元素对浸渍法制备的Ni/ZSM-5催化剂进行了掺杂改性,并将其应用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甲烷重整制氢的反应中。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的双金属催化剂可以有效提升甲烷转化率。同时利用XRD、EDS和H_(2)-TP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 使用微量的Mn元素对浸渍法制备的Ni/ZSM-5催化剂进行了掺杂改性,并将其应用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甲烷重整制氢的反应中。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的双金属催化剂可以有效提升甲烷转化率。同时利用XRD、EDS和H_(2)-TP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改性后金属分散度得到改善、氧化还原能力提升。活性评价证实了改性催化剂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中的制氢活性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掺杂改性 Ni/ZSM-5 等离子 甲烷 制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_(6~10)亚段沉积相高频演化特征
4
作者 刘兆恒 吴冬 +5 位作者 邓虎成 伏美燕 曹凯旋 胥旺 刘慧 李可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54-3566,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_(6~10)亚段沉积微相高频变化,分布特征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及野外露头等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马五_(6~10)亚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划分了4种沉积微...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_(6~10)亚段沉积微相高频变化,分布特征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及野外露头等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马五_(6~10)亚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划分了4种沉积微相,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马五_(6~10)亚段高频沉积相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马五期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发育局限台地亚相,云坪、膏云坪、灰云坪微相在空间上彼此相邻,纵向上相互叠置,随海平面的涨落沉积微相在膏云坪、云坪和云坪、灰云坪、云灰坪之间频繁转化。马五_(10)、马五_(8)、马五_(7)^(2)、马五_(6)^(1)亚段主要发育膏云坪和云坪微相,马五_(9)亚段主要发育云坪和灰云坪微相,马五_(7)^(1)、马五_(6)^(2)亚段主要发育膏云坪、云坪及灰云坪微相,马五_(6)^(3)亚段则由西向东依次发育膏云坪、云坪、灰云坪、云灰坪微相。研究区海平面升降控制了沉积亚相的演化,更为高频的次级海平面变化控制着沉积微相快速变化。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_(6~10)亚段沉积相高频演化特征研究,将有力支撑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深部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动用,同时为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沉积模式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碳酸盐岩 马五_(6~10)亚段 沉积微相
下载PDF
CO_(2)捕集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申强 杨峥豪 +4 位作者 张香港 段孝旭 马良 江霞 常玉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CO_(2)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性技术。化学吸收法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技术之一,而吸收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是影响CO_(2)捕集效率、能耗和成本的重要因素。针对新的气液传质强化模式,从微流体强化、引入额外能量场、引入第二相介质和微界... CO_(2)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性技术。化学吸收法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技术之一,而吸收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是影响CO_(2)捕集效率、能耗和成本的重要因素。针对新的气液传质强化模式,从微流体强化、引入额外能量场、引入第二相介质和微界面振荡技术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的强化CO_(2)吸收手段和研究现状,重点关注微界面振荡技术的原理和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强化手段的优劣势,为推动碳捕集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CO_(2)捕集 过程强化 微界面振荡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碳排放预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谭川江 王超 +2 位作者 常昊 杜若岚 任宏洋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准确预测碳排放量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由于碳排放本身模型具有动态变化性、非线性、社会性等特点,传统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碳排放时间系列数据的非线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国家、区域、行业等层面的碳排放量变化。其中,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备受关注。在模型预测过程中,通过识别目标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类型、提高输入层数据的准确性、构建适宜的线性—非线性耦合的组合模型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碳排放预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为碳排放预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构建 优化
下载PDF
致密油藏注CO_(2)防窜体系研究进展
7
作者 付炳杰 刘锐 +2 位作者 陶阳 高石 蒲万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致密油藏注CO_(2)不仅可以实现增压、混溶、降黏等目的,也是CO_(2)就地埋存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受CO_(2)与原油流度差异,特别是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致密油藏注CO_(2)极易沿优势通道(裂缝)窜逸,因此,CO_(2)防窜是实现CO_(2)埋存和高... 致密油藏注CO_(2)不仅可以实现增压、混溶、降黏等目的,也是CO_(2)就地埋存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受CO_(2)与原油流度差异,特别是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致密油藏注CO_(2)极易沿优势通道(裂缝)窜逸,因此,CO_(2)防窜是实现CO_(2)埋存和高效排驱的关键。通过对致密油注CO_(2)防窜体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对比评述了凝胶、聚合物、泡沫、表面活性剂的防窜机理,重点概述了CO_(2)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类型、CO_(2)响应特征及智能暂堵机制,在此基础上对致密油注CO_(2)防窜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依据现阶段CO_(2)响应性表面活性剂在CO_(2)防窜体系的应用,提出了CO_(2)响应性表面活性剂在CO_(2)防窜体系的重点研究方向:①设计和研发具备超临界CO_(2)可溶性,开关乳液、囊泡、凝胶、“蠕虫状”胶束自组装及原油触发解组装3方面特点的CO_(2)响应性表面活性剂;②CO_(2)响应性表面活性剂在致密储层的渗流规律、对裂缝的封堵机制、原油触发的解堵机理等系列科学问题亟需系统性探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CO_(2)响应 防窜体系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权参数优化的并行深度学习光伏功率预测
8
作者 董坤 冉鹏 +4 位作者 刘旭 樊钦洋 李政 曾庆华 李伟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光伏数据波动模式差异较大时,现有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存在精度及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参数自适应性的并行深度学习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框架。该框架包含2种可以并行预测的深度学习算法单元(Attention-S...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光伏数据波动模式差异较大时,现有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存在精度及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参数自适应性的并行深度学习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框架。该框架包含2种可以并行预测的深度学习算法单元(Attention-Seq2Seq单元、Transformer单元)以及一个权参数自适应优化单元。基于所提出的并行深度学习框架,对光伏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并分别与Attention-Seq2Seq、Transformer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权参数优化的并行深度学习光伏功率预测框架弥补了不同数据波动模式下单一算法预测精度和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有效解决时间序列预测中的长距离依赖问题,较单一算法预测精度更高,其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在夏季典型日最大降幅分别是41.18%和45.59%,在冬季典型日最大降幅分别是81.13%和8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权参数优化 并行深度学习框架 量子粒子群
下载PDF
四川省烟草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烟叶烘烤、卷烟生产环节为例
9
作者 周鑫 陈明扬 贺光艳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的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等领域既是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环节,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协...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的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等领域既是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环节,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为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四川实际、满足发展要求的典型特色行业减污降碳路径,以烟草行业烟叶烘烤和卷烟生产环节为例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研究,通过分析四川省烟草行业烟叶烘烤和卷烟生产环节能源消费、污染物和碳排放现状,识别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减污降碳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 烟叶烘烤 卷烟生产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的六要素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康重庆 杜尔顺 +4 位作者 郭鸿业 李姚旺 方宇晨 张宁 钟海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1-1750,共10页
面向碳中和目标,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及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关键抓手。该文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探讨了能源革命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历程,从化... 面向碳中和目标,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及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关键抓手。该文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探讨了能源革命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历程,从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传统电力系统,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为主要特征的“双高”电力系统,再到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分析了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练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六大关键要素“源网荷储碳数”,阐述了六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聚焦“碳”与“数”2个新兴的关键要素,分别从低碳化与数字化2个视角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碳数 碳中和 数字化
原文传递
生物质快速热解下行式流化床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峥豪 何臻 +2 位作者 常玉龙 靳紫恒 江霞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9-2263,共15页
在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发展之路是从化石能源的原料体系转变到可再生能源的原料体系。作为化石资源的重要替代品,生物质是唯一能够大规模取代化石资源的可再生碳资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实现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重要途经,其技... 在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发展之路是从化石能源的原料体系转变到可再生能源的原料体系。作为化石资源的重要替代品,生物质是唯一能够大规模取代化石资源的可再生碳资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实现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重要途经,其技术核心是反应器。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具有产物停留时间短、近平推流性能等优点,在生物质快速热解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中试和示范/商业级装置的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了下行床反应器的特点、结构、分类及流体力学特性,并分析了目前下行床反应器放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推动下行床反应器在生物质快速热解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下行床反应器 流化床
下载PDF
水热老化对Cu改性的W/CeTi催化剂NH_(3)-SCR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高文翔 文婕 +2 位作者 邓杰 徐海迪 陈永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7-1886,共10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W/CeTi和W/CuCeTi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Cu的不同作用方式对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NH_(3)-SCR)反应脱硝性能的影响。新鲜的CuW/CeTi和W/CuCeTi在低温下显示出优异的活性。经过800℃、10 h水热老化后,W/CuCeTi表现出...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W/CeTi和W/CuCeTi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Cu的不同作用方式对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NH_(3)-SCR)反应脱硝性能的影响。新鲜的CuW/CeTi和W/CuCeTi在低温下显示出优异的活性。经过800℃、10 h水热老化后,W/CuCeTi表现出比CuW/CeTi更优异的脱硝性能,证明W/CuCeTi具有更高的水热稳定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N_(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表征,发现Cu的掺杂形成的Cu-O-Ce结构能够提高CeTi的抗烧结能力,同时削弱W-CeO_(2)相互作用,抑制老化过程中Ce_(2)(WO_(4))_(3)物质的形成,使W/CuCeTi表现出更优异的水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CeTi催化剂 NH_(3)-SCR 水热老化 Ce_(2)(WO_(4))_(3)
下载PDF
有机液体储氢体系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欣雨 唐鋆磊 +2 位作者 李佳奇 雷宪章 周太刚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9,共13页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是利用液态有机储氢载体进行加(脱)氢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大规模、远距离氢气安全储运的技术,被国际能源署推荐为国际氢气贸易和远程氢气运输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有机液体储氢技术还存在加(脱)氢反应过程缓慢、...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是利用液态有机储氢载体进行加(脱)氢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大规模、远距离氢气安全储运的技术,被国际能源署推荐为国际氢气贸易和远程氢气运输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有机液体储氢技术还存在加(脱)氢反应过程缓慢、脱氢温度高、储氢体系循环率低以及高度依赖贵金属催化剂等缺点。本文首先对常见的有机氢载体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各种有机氢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加(脱)氢反应中的特征差异,然后从加(脱)氢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研究等方面对有机液体储氢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液体储氢 有机氢载体 加氢 脱氢 催化剂
下载PDF
不同恢复模式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14
作者 刘思泽 刘宏强 +3 位作者 黄雪梅 王雪 杨靖宇 陈德朝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以若尔盖县麦溪乡已实施多年水位提升和植被恢复工程的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重度退化(HD)湿地、未退化(UD)湿地以及不同恢复模式下湿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轻重组分... 以若尔盖县麦溪乡已实施多年水位提升和植被恢复工程的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重度退化(HD)湿地、未退化(UD)湿地以及不同恢复模式下湿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轻重组分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措施均能造成退化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之间的空间分异,但补播草种措施不能显著提升各土层总有机碳含量;恢复措施对退化湿地土壤中重组分有机碳和轻组分有机碳含量提升效果不显著。综合RDA分析来看,单一补播草种措施短期内不能根本改善湿地退化状况,水位提升措施能使土壤碳组分结构趋近于未退化湿地,土壤TN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最关键因子,可作为反映高寒沼泽湿地恢复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湿地 恢复模式 土壤总有机碳 重组分有机碳 轻组分有机碳
下载PDF
直接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15
作者 刘立敏 钱欣源 +6 位作者 周晓亮 陈晗钰 王宙 何非凡 绳阳 刘静 赵罗蒙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氢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要方向,是我国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氢在储存和运输方面面临诸多问题,限制了氢能产业的推广和发展。氨气具有零碳和高含氢量的特点,在生产、运输、储存和安全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被... 氢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要方向,是我国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氢在储存和运输方面面临诸多问题,限制了氢能产业的推广和发展。氨气具有零碳和高含氢量的特点,在生产、运输、储存和安全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有最有前途的储氢介质,同时,其作为燃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发电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和探讨,并结合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综述了氨燃料以及直接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直接以氨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材料、系统集成和长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直接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氨气 氢能 储能 氨分解 碳中和
下载PDF
纳米Ni颗粒改性质子导体燃料电池研究
16
作者 王宙 周晓亮 +2 位作者 刘立敏 陈晗钰 绳阳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质子导体固体燃料电池在中低温条件下表现良好,在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运行温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通过简单的浸渍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有原位析出纳米Ni颗粒的新型复合阳极,这种复合阳极能够明显提升质子导体燃料电池在中低温环境中... 质子导体固体燃料电池在中低温条件下表现良好,在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运行温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通过简单的浸渍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有原位析出纳米Ni颗粒的新型复合阳极,这种复合阳极能够明显提升质子导体燃料电池在中低温环境中的使用性能。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在湿润氢气、700℃条件下,使用该复合阳极的单电池最大功率密度从572.16 mW/cm^(2)提升至777.89 mW/cm^(2),单电池欧姆阻抗从0.29Ω·cm^(2)下降至0.21Ω·cm^(2),性能提升幅度超过30%。此外,对电池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阻抗进行分析,表明单电池的阳极生长部分的金属镍颗粒能够增加催化位点,从而能加速阳极气体的吸附与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导体 阳极 阻抗 Ni颗粒
下载PDF
四川省陶瓷行业减污降碳路径分析和对策建议
17
作者 文新茹 陈明扬 贺光艳 《陶瓷》 CAS 2023年第11期13-15,共3页
为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四川实际,满足发展要求的典型特色行业减污降碳路径,笔者以陶瓷行业为例开展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及减污降碳主要问题分析,提出持续优化陶瓷行业区域发展布局、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积极实施资源节约循环化改造、推动全... 为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四川实际,满足发展要求的典型特色行业减污降碳路径,笔者以陶瓷行业为例开展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及减污降碳主要问题分析,提出持续优化陶瓷行业区域发展布局、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积极实施资源节约循环化改造、推动全产业链绿色清洁化发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支撑保障能力等减污降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行业 减污降碳 节能低碳
下载PDF
加强新型研发机构会计管理机制建设思路探析
18
作者 蒋文 《财会学习》 2023年第11期95-97,共3页
近年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速,正以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的形态和模式成为一支有力推动我国和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会计管理对于强化一个组织机构的运行管理,实现组织机构的最优经济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制... 近年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速,正以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的形态和模式成为一支有力推动我国和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会计管理对于强化一个组织机构的运行管理,实现组织机构的最优经济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制度建设、科目设置、会计核算、系统建设和团队组建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的会计管理机制建设,期待对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会计管理 机制建设
下载PDF
质子导体固体电解池电解水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晗钰 周晓亮 +4 位作者 刘立敏 钱欣源 王宙 何非凡 绳阳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2年第8期75-85,共11页
鉴于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传统燃料燃烧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发展新型可持续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氢能因能量密度高、高效、清洁而备受瞩目。电解水制氢具有工艺简单、氢气纯度高等优点。在H2制备技术中,利用可... 鉴于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传统燃料燃烧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发展新型可持续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氢能因能量密度高、高效、清洁而备受瞩目。电解水制氢具有工艺简单、氢气纯度高等优点。在H2制备技术中,利用可再生能源供能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因具有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而备受关注。传统氧离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解池(O-SOEC)的发展受到工作温度过高等问题的限制,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H-SOEC)具有明显优势。总结H-SOEC电解质、氢电极与空气电极的材料,分析了不同水电解制氢技术的效率及影响电解效率的因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H-SOEC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池 电解制氢 质子传导 储能 法拉第效率 新能源 碳中和 钙钛矿
下载PDF
中国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压裂:问题、挑战与发展方向
20
作者 赵金洲 雍锐 +7 位作者 胡东风 佘朝毅 付永强 吴建发 蒋廷学 任岚 周博 林然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11,共17页
中国历经10余年的页岩气压裂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已形成中浅层(<3500 m)海相页岩气压裂理论与技术体系,支撑了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中国深层(3500~4500 m)—超深层(>4500 m)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占页岩气总可采资源量的56.63%... 中国历经10余年的页岩气压裂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已形成中浅层(<3500 m)海相页岩气压裂理论与技术体系,支撑了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中国深层(3500~4500 m)—超深层(>4500 m)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占页岩气总可采资源量的56.63%,实现高效开发是页岩气产业发展和保障油气安全的主战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占其总可采资源量的65.8%,是高效开发页岩气和建设"气大庆"的主阵地。基于中国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压裂的前期探索与实践认识,根据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压裂的10大特征,分析了由此衍生并亟待解决的6个基础问题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亟需创新的5个关键理论和方法,指出了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压裂的10个发展方向,并强调:中国页岩气开发要"深浅并重",中浅层要继续规模建产和提高采收率;深层—超深层要实现高效开发,进军深层—超深层机遇和挑战并存,尚需不断"砺剑",加快建立中国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压裂理论与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页岩气 压裂 问题和挑战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