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疗法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志恒 傅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冠心病(CHD)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康复(CR)是专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提升身体机能水平,更快回归社会,其中运动疗法是CR的主要内容。积极进行CR不仅可以降低... 冠心病(CHD)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康复(CR)是专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提升身体机能水平,更快回归社会,其中运动疗法是CR的主要内容。积极进行CR不仅可以降低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身体活动水平对CHD患者的影响、目前运动疗法在CR中的具体应用模式和CR中不同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以期为运动疗法更好地应用于CHD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心脏康复 运动处方
下载PDF
中央模式发生器在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恢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帅祎 赵晓璇 +3 位作者 李奇 邢政 李庆雯 褚晓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2-1098,共7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所导致的脊髓结构破坏,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的障碍。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SCI患者约77万人[1],我国颈SCI患者超过250万人[2]。SCI后下肢...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所导致的脊髓结构破坏,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的障碍。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SCI患者约77万人[1],我国颈SCI患者超过250万人[2]。SCI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较为常见,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功能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结构 SCI 数据显示 高空坠落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蛋白质能量消耗患者的发病机制、营养与运动干预等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萌泽 郭琪 陈小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患者的多种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可表现为体重减轻、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等。目前对MHD患者通过营养策略、运动方式以及两者联合来进行健康干预的研究文章众多,本文通过对MHD患者... 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与患者的多种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可表现为体重减轻、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等。目前对MHD患者通过营养策略、运动方式以及两者联合来进行健康干预的研究文章众多,本文通过对MHD患者PEW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的诊断识别PEW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营养 运动
下载PDF
运动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凯凯 谢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56-4261,共6页
运动训练已经被证实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并抑制肿瘤的生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规律的体力活动对肿瘤的初级预防、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均有良好作用。运动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分子及相关通路,不仅可以调节能量代... 运动训练已经被证实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并抑制肿瘤的生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规律的体力活动对肿瘤的初级预防、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均有良好作用。运动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分子及相关通路,不仅可以调节能量代谢维持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骨骼肌分泌细胞因子、免疫因子,招募免疫细胞,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运动带来的良好效益是机体预防癌症和对抗肿瘤生长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运动的效益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常常在临床上配合特定药物治疗癌症。在运动防癌抗癌的进展中,研究人员用鼠建立了多种癌症模型,对运动防癌抗癌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上升到人的治疗方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简单综述了运动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肿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运动代谢与骨骼肌适应性的分子调节研究
5
作者 郭凯凯 《运动与健康》 2023年第5期10-12,共3页
通过运动训练,保持有氧健身和骨骼肌力量可以改善代谢功能障碍和预防慢性疾病,这些益处部分是由运动对骨骼肌的广泛代谢和分子重塑所介导的。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是运动连续体中的两个极端,能引起明显不同的训练反应,这些反应是由无数信... 通过运动训练,保持有氧健身和骨骼肌力量可以改善代谢功能障碍和预防慢性疾病,这些益处部分是由运动对骨骼肌的广泛代谢和分子重塑所介导的。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是运动连续体中的两个极端,能引起明显不同的训练反应,这些反应是由无数信号通路与下游转录和翻译的调节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介导的。分析了骨骼肌对急性运动和运动训练的适应性代谢反应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运动代谢 骨骼肌适应 分子调节
下载PDF
九十一种炎症蛋白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因果关系
6
作者 刘帅祎 赵晓璇 +3 位作者 李奇 邢政 李庆雯 褚晓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732-3740,共9页
背景:颈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而炎症蛋白在颈椎间盘退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91种炎症蛋白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获取91种炎症蛋白的全基... 背景:颈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而炎症蛋白在颈椎间盘退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91种炎症蛋白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获取91种炎症蛋白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统计数据(从GCST90274758到GCST90274848)和芬兰数据库中颈椎间盘退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finngen_R10_M13_CERVICDISCV)。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型法和简单模型法来研究炎症蛋白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检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然后以同样方法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分析结果表明,共有6种炎症蛋白与颈椎间盘退变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其中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OR=1.095,95%CI:1.012-1.184,P=0.023)、白细胞介素4水平(OR=1.094,95%CI:1.002-1.194,P=0.045)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OR=1.062,95%CI:1.001-1.127,P=0.048)与颈椎间盘退变风险呈直接的正向因果关联;白细胞介素17 C水平(OR=0.906,95%CI:0.839-0.979,P=0.013)、白细胞介素18水平(OR=0.924,95%CI:0.866-0.986,P=0.017)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OR=0.894,95%CI:0.821-0.973,P=0.010)与颈椎间盘退变风险呈直接的负向因果关联。②反向分析结果表明,当颈椎间盘退变作为暴露数据时,与91种炎症蛋白均不具有显著因果关系。③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的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法和MR-PRESSO结果P值均大于0.05,表明炎症蛋白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因果效应分析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和多效性。④上述结果证实,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4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白细胞介素17C水平、白细胞介素18水平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可能具有较为显著的潜在因果关系,这为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潜在的机制、探索颈椎间盘退变的早期防治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 退行性疾病 炎症蛋白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遗传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领域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
7
作者 赵晓璇 刘帅祎 +3 位作者 邢政 李庆雯 褚晓蕾 李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6591-6600,共10页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且长节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重建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组织工程学逐渐应用于长节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中,但研究的热点与发展动态不明。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分析近20年...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且长节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重建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组织工程学逐渐应用于长节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中,但研究的热点与发展动态不明。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分析近20年来国内外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变化。方法:使用CiteSpace 6.2R6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2004-2024年发表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学文献进行高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时间轴分析和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与结论: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各纳入了2961和1171篇文献,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该领域的发文量存在波动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国知网该领域的发文量每年相差不大。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该领域引用前10的文献大多为综述型文章。结合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关键词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来研究较多的神经组织工程学材料包括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乳酸、石墨烯等,研究较多材料中的生化线索包括嗅鞘细胞、施万细胞、干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等,引入外部物理因子使用最多的是在材料中施加电刺激,神经组织工程学技术研究较多的是静电纺丝技术和3D打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可视化分析 组织工程 神经导管 神经支架 施万细胞 干细胞 3D打印技术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运动调控衰老骨骼肌UPRmt和线粒体自噬互作的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 李佳林 +4 位作者 王哲 汪润姿 张子怡 薄海 张勇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衰老性肌萎缩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mt)和线粒体自噬构成的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的损伤密切相关。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线粒体维持内环境稳... 衰老性肌萎缩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mt)和线粒体自噬构成的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的损伤密切相关。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线粒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保护机制,其中UPRmt和线粒体自噬分别负责受损线粒体的修复和清除。UPRmt应对未折叠蛋白应激,维持线粒体和细胞蛋白质稳态,延长寿命并调节代谢重构,而线粒体自噬选择性地去除受损严重的线粒体,两者共同维护线粒体稳态。本文总结UPRmt与线粒体自噬的互作、衰老骨骼肌UPRmt与线粒体自噬的变化和运动逆转衰老骨骼肌UPRmt和线粒体自噬的机制,重点总结运动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控UPRmt与线粒体自噬互作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并为衰老性肌萎缩进程中线粒体质量控制的维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质量控制 衰老性肌萎缩 有氧运动 活性氧 线粒体稳态
原文传递
神经血管耦合反应与认知功能:衰老的影响和运动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亦敏 吴春丽 +3 位作者 董宇茉 吴华朵 王谦 姜宁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3-917,共15页
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伴随着认知功能的逐渐恶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认知障碍。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在衰老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近人们发现,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一种脑血流... 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伴随着认知功能的逐渐恶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认知障碍。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在衰老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近人们发现,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一种脑血流量的调节机制,可能在衰老相关的认知障碍中起到重要作用。NVC反应可保证大脑活动时有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供应,进而提升认知功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NVC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可能是衰老诱导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鉴于NVC反应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去寻找能改善NVC反应、促进认知功能的干预方法。运动是一种延缓衰老和改善认知功能的有效手段,且运动对NVC反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NVC反应的调节机制、NVC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探讨了衰老和运动干预对NVC反应的影响,以期为运动干预改善老年人NVC反应、促进认知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认知功能 衰老 运动
原文传递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兴宇 郭琪 陈小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特征为肌肉质量减少与肌肉力量下降。肌少症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与各种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特征为肌肉质量减少与肌肉力量下降。肌少症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与各种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游离羰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和氧化修饰等一系列反应后形成的一类稳定糖基化产物。近期研究表明,AGE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少症之间都有相关性。AGE可以通过糖化交联导致骨骼肌细胞外基质硬化、与AGE受体结合导致炎症和氧化应激,进而造成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下降,可在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GE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可为深入探讨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下载PDF
急性臭氧暴露对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的影响
11
作者 杨清诚 赵娇 +3 位作者 杨仁鑫 闫战功 袭著革 刘晓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6-845,共10页
目的明确急性臭氧暴露后大鼠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肺损伤的潜在关系。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放入气体染毒舱内分别暴露于0、0.5和2 ppm臭氧6 h。实验结束后24 h麻醉大鼠,收集肺... 目的明确急性臭氧暴露后大鼠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肺损伤的潜在关系。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放入气体染毒舱内分别暴露于0、0.5和2 ppm臭氧6 h。实验结束后24 h麻醉大鼠,收集肺泡灌洗液并提取外泌体。采用miRNA-seq技术检测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使用miRDB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表达Top 10 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对表达丰度较高且组内均一性较好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结果与0 ppm组相比,0.5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8个上调、55个下调,而2 ppm组中有32个上调、61个下调。与0.5 ppm组相比,2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90个上调、74个下调。差异表达Top 10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控DNA结合、杂环化合物结合和影响转录等方面,并与癌症、MAPK、PIK3-AKT、TNF、ErbB、线粒体自噬和FoxO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qRT-PCR结果表明测序结果基本可靠。结论急性臭氧暴露可导致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miRNA可能参与了臭氧暴露所致的肺组织炎症、肺损伤等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急性暴露 外泌体 MIRNA 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微小RNA-324-5p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清诚(综述) 刘晓华(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813-2819,共7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可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完全或不完全结合,抑制信使RNA翻译或促进其降解,发挥转录后调控作用。目前,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miR-324-5p的表达存在异常,并且在不同肿瘤中miR-324...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可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完全或不完全结合,抑制信使RNA翻译或促进其降解,发挥转录后调控作用。目前,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miR-324-5p的表达存在异常,并且在不同肿瘤中miR-324-5p通过作用于不同的靶基因调控着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表现出抑癌或促癌作用。该文对miR-324-5p在恶性肿瘤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和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恶性肿瘤相关标志物和有效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24-5p 恶性肿瘤 机制 生物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神经再可塑性理论的Theta爆发刺激模式对运动皮层兴奋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梦圆 赵悦茁 +2 位作者 刘志朋 殷涛 靳静娜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4年第6期609-615,共7页
Theta爆发刺激(TBS)模式具有刺激强度低、刺激时间短且效应强的优点,已经被用于多种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基于神经再可塑性理论设计的TBS模式可以增强其对大脑的调控作用,在疾病治疗中极具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神经再可塑理论,然后... Theta爆发刺激(TBS)模式具有刺激强度低、刺激时间短且效应强的优点,已经被用于多种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基于神经再可塑性理论设计的TBS模式可以增强其对大脑的调控作用,在疾病治疗中极具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神经再可塑理论,然后让间歇性TBS(iTBS)模式和连续性TBS(cTBS)模式轮流成为启动刺激和测试刺激,对iTBS-iTBS模式、cTBS-cTBS模式、iTBS-cTBS模式、cTBS-iTBS模式和基于神经再可塑性理论的其他TBS模式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总结,分别分析了其对运动皮层兴奋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展望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TBS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提高TBS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促进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Theta爆发刺激 神经再可塑性 刺激模式 运动皮层兴奋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