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诱导神经毒性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鑫宇 裴星瑶 +5 位作者 李存 汤树生 张宇航 崔云昊 魏怡 李道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锌是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第二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维持脑功能所必需的调控因子,因此在动物饲料和人类食物中必不可少。然而,锌也是一种潜在有毒金属,其平衡失调与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过量的锌会诱导神经元氧化应... 锌是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第二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维持脑功能所必需的调控因子,因此在动物饲料和人类食物中必不可少。然而,锌也是一种潜在有毒金属,其平衡失调与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过量的锌会诱导神经元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炎症反应,最终通过凋亡和自噬诱发神经元死亡。本文对锌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锌稳态失调引起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 机制
下载PDF
印加孔雀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文静 沈惠冉 +3 位作者 谭燕 杨玥 张文娟 尤春雪 《生物化工》 2023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印加孔雀草为菊科万寿菊属外来入侵植物,富含单萜、倍半萜类挥发油,具有抑菌、杀虫、抗氧化、抗病毒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医疗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采集地点、采集部位的不同都会直接影... 印加孔雀草为菊科万寿菊属外来入侵植物,富含单萜、倍半萜类挥发油,具有抑菌、杀虫、抗氧化、抗病毒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医疗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采集地点、采集部位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印加孔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相对百分含量,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基于此,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梳理不同来源的印加孔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以期为印加孔雀草野生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加孔雀草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畜牧兽医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锁花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畜牧兽医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承载高校思政育人的重任,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将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手段对思政育人的影响、学校上级教... “畜牧兽医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承载高校思政育人的重任,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将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手段对思政育人的影响、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为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思政育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兽医行政法学 思政教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王芷洋 彭浩恒 +9 位作者 郭伟奇 王帝 张贝贝 王欣宇 胡剑刚 祁晶晶 田明星 鲍衍清 李海花 王少辉 《中国兽医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4-1562,共9页
由金属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细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blaNDM-1是其中典型且关键的一种。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以及哺乳动物肠道内,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潜在的人畜共患风险。为了调查奇... 由金属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细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blaNDM-1是其中典型且关键的一种。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以及哺乳动物肠道内,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潜在的人畜共患风险。为了调查奇异变形杆菌在养禽场内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浙江、江苏等地采集病料,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生化实验、PCR方法鉴定奇异变形杆菌,分析分离株的耐药性,根据耐药性结果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最后对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生化实验及PCR检测共鉴定到10株奇异变形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株PM01对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硝基呋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且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PCR检测显示,PM01株携带blaNDM-1耐药基因。全基因组测序发现blaNDM-1基因位于染色体中,通过线性比对分析显示其与人源大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共享相似的遗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携带blaNDM-1的奇异变形杆菌可能会导致肠杆菌科细菌间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传播,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弓形虫SRS29C基因敲除株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阜杉 叶建军 +5 位作者 田静 高传亮 王宇冰 艾晴晴 魏瑶 宋淇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34,共6页
为了探究刚地弓形虫SRS29C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将SRS29C基因进行体外表达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弓形虫SRS29C基因敲除虫株,通过乙胺嘧啶筛选及PCR单克隆筛选,并进行Western blot试验进... 为了探究刚地弓形虫SRS29C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将SRS29C基因进行体外表达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弓形虫SRS29C基因敲除虫株,通过乙胺嘧啶筛选及PCR单克隆筛选,并进行Western blot试验进一步验证SRS29C单克隆敲除株。结果显示,SRS29C蛋白在体外成功表达,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原性良好。SRS29C基因敲除株在加入乙胺嘧啶后能够正常生长,经PCR鉴定能扩增出797 bp的5′UTR(SRS29C)片段及576 bp的3′UTR(SRS29C)片段,且未扩增出SRS29C基因片段,而在对照组中扩增出了700 bp的SRS29C片段,同时蛋白验证基因敲除株中未能表达SRS29C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并筛选出SRS29C基因敲除单克隆虫株,暂时命名为ME49△SRS29C及RH△SRS29C,为弓形虫SRS29C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RS29C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原文传递
一株C3形态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分析
6
作者 左君豪 王雪 +8 位作者 曾君 王猛 郭志良 季芳 徐莉莉 韦燕文 王倩 赵瑞利 王承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52-4768,共17页
【目的】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离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本中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磷钨酸染色后... 【目的】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离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本中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磷钨酸染色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其宿主范围,测定温度和pH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和体外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N1203-1Af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保护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共得到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EC-S163-2.1、pEC-S163-2.2、pEC-M1167-5Ar.1、pEC-m1291-2Dr.1和pEC-N1203-2Af.1;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pEC-N1203-2Af.1属于短尾噬菌体中罕见的C3形态型,头部较长,长是宽的2–3倍;pEC-N1203-2Af.1可裂解受试15株大肠杆菌中的3株;感染10 min后进入指数增长期,–20−50℃、pH值为4.0–10.0的环境下均能够保持稳定活性;大蜡螟幼虫感染大肠杆菌N1203-2Af后噬菌体pEC-N1203-2Af.1治疗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0、1和0.01在48 h内存活率均达到70%以上(7/10);噬菌体pEC-N1203-2Af.1基因组全长77334 bp,(G+C)%含量为42.18%,不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功能基因预测表明,噬菌体pEC-N1203-2Af.1基因组共有121个CDS,其中CDS53–CDS64是编码噬菌体结构和裂解模块的序列。【结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pEC-N1203-2Af.1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生物学特性稳定,可能为Kuravirus属的新成员,其具有罕见的C3形态,这种头部细长的特殊形态可能与CDS63编码的主要头部蛋白有关。不同地区的C3形态噬菌体长尾纤维远端三聚体蛋白一致性小于50%,推测该形态噬菌体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不同方向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 C3形态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结构蛋白基因 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