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
1
作者 肖波 张博 +1 位作者 李娟 陈小军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3期73-77,110,共6页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文章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设计,然后论述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最后说明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成效。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科教融合促进整合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秀娟 付晓 +4 位作者 辛灵彪 李娟 孙琰 张纬 吴旭东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新医科建设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依托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了探讨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文章基于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整合课程开展试点项目,采用教师引导联合翻转课堂的方式将科研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分... 新医科建设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依托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了探讨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文章基于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整合课程开展试点项目,采用教师引导联合翻转课堂的方式将科研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分子克隆实验。这种实验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提高科研素养,又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整合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免疫药理学》课程引入科研实验与临床实践的教学改革探索
3
作者 熊慧 胡蓬辉 +5 位作者 单效 郁春艳 龚波 郑慧 王霆 余秋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212-214,共3页
免疫药理学涵盖免疫学和药理学,是一门快速发展和逐渐兴起的混合学科。《免疫药理学》课程近年来也逐渐在医学院校推广,旨在培养医学生了解药物与免疫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相互作用规律。然而免疫药理学涉及领域广泛,教材和教学内容无法满... 免疫药理学涵盖免疫学和药理学,是一门快速发展和逐渐兴起的混合学科。《免疫药理学》课程近年来也逐渐在医学院校推广,旨在培养医学生了解药物与免疫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相互作用规律。然而免疫药理学涉及领域广泛,教材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该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旨在对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探索思路。通过分析本校开设的《免疫药理学》课程及其中的“免疫抑制药物”章节,结合本学科跨领域交叉的特点,初步探索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加科研实验及临床实践课程等教学改革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期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药理学 免疫学 药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杰 龚宝成(综述) 李龙(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0-476,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及独特而多变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高危NB属于免疫学“冷肿瘤”,具有多方位的免疫逃避策略,众多研究者针对这些免疫逃避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免疫治疗相关探索。...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及独特而多变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高危NB属于免疫学“冷肿瘤”,具有多方位的免疫逃避策略,众多研究者针对这些免疫逃避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免疫治疗相关探索。目前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单抗治疗已被纳入国内外NB多模式治疗共识。尽管如此,高危NB患儿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0%。针对高危NB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中各种效应分子的免疫治疗研究正在持续进行中,有望为此类患儿带来新希望。本文对目前高危NB患儿采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和研究中的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治疗 抗体治疗 细胞治疗 肿瘤疫苗
下载PDF
利用焦亡相关基因的特征预测神经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及其预后价值
5
作者 高伟靖 李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目的:研究焦亡相关基因的特征与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的关系以及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方法:基因表达数据来自于TCGA、NCBI-GEO和TARGET数据库。ESTIMATE和ssGSEA用于分析TME。LASSO-COX方法用于建立预后模型以量化神... 目的:研究焦亡相关基因的特征与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的关系以及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方法:基因表达数据来自于TCGA、NCBI-GEO和TARGET数据库。ESTIMATE和ssGSEA用于分析TME。LASSO-COX方法用于建立预后模型以量化神经母细胞瘤中焦亡的水平。同时构建了一种名为Risk的新评分方法,并全面地评价Risk评分的有效性。结果:焦亡相关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突变负荷较低(3.35%突变率)。同时,焦亡相关基因的高表达与患者良好的预后相关(HR=0.4036;95%CI:0.2915~0.5587;Log-rank test,P<0.001)。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在焦亡相关基因高表达的患者中更为丰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Risk评分是一种独立的预后因素,可以提高临床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结合常见的患者临床特征构建的诺模图具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P<0.001)。低风险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也更为丰富,与预后良好相关。结论:焦亡相关基因的特征可以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基于焦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构建的预后模型可很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亡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RNAi抑制PI3Kp85α蛋白活性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抑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玫 任玉 +5 位作者 周旋 苏征 祁艳斌 张灏 姚智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讨敲低P13Kp85α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靶向P13Kp85α的siRNA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使用Real-time PCR法鉴定转染P13Kp85α表达水平;MTT法评价P13Kp85α siRNA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的影... 目的:探讨敲低P13Kp85α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靶向P13Kp85α的siRNA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使用Real-time PCR法鉴定转染P13Kp85α表达水平;MTT法评价P13Kp85α siRNA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IA型P13K/AKT通路主要成员的表达。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13Kp85αsiRNA转染导致P13Kp85α表达下调;MTF结果显示P13Kp85αsiRNA转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P13Kp85α siRNA转染组细胞周期存在G_0/G_1期阻滞而且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载体组(F=19.255,P=0.002)。结论:应用P13Kp85α siRNA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可抑制其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因此P13Kp85α可以作为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p85α RNA干扰 乳腺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miR-129-5p通过靶向SALL4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华 范松 +1 位作者 刘冀琴 张学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14,34,共5页
目的:探讨miR-129-5p在肝细胞癌(H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29-5p在正常血清及肝癌患者血清、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9-5p mimics转染至... 目的:探讨miR-129-5p在肝细胞癌(H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29-5p在正常血清及肝癌患者血清、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9-5p mimics转染至人肝癌细胞HCCLM3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检测在体外过表达miR-129-5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数据库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探索miR-129-5p在HCC中的靶点,并探讨靶点SALL4是否介导miR-129-5p对HCC细胞的作用。结果:与正常血清相比,肝癌患者血清miRNA-129-5p表达量显著降低(t=13.32,P<0.001),与LO2相比,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CCLM3、BEL-7402和QGY-7703的miR-129-5p表达量均显著降低(t=30.35、33.08、37.11、32.87、8.2,均P<0.05)。miR-129-5p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StarBase预测显示miR-129-5p与SALL4有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miR-129-5p与SALL4直接结合。与对照组相比,miR-129-5p表达后SALL4和PD-L1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t=12.68、t=8.798,均P<0.05)。miR-129-5p可以通过调控SALL4的表达,抑制HCC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F=26.11、147.2、4.302、321.3,均P<0.05)。结论:过表达miR-129-5p通过抑制SALL4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129-5p SALL4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parecoxib对C2C12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倪钰鸽 盛菲 牛文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parecoxib)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recoxib处理后C2C12细胞的活力;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48 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par...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parecoxib)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recoxib处理后C2C12细胞的活力;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48 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parecoxib组继续分化48 h。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HC),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My HC、肌原纤维Ⅰ型(Myh7)、Ⅱa型(Myh2)、Ⅱb型(Myh4)、Ⅱx型(Myh1)、肌生成决定因子(MyoD)、肌生成因子5(Myf5)、肌生成素(myogen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0、100、150、200、250、300μmol/L的parecoxib均不影响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parecoxib组MyHC阳性肌纤维数量减少,肌管融合受损,分化程度降低,MyHC、MyHCⅡa、MyHCⅡb、MyHCⅡx、MyoG、MyoD和Myf5的mRNA水平降低(t=19.04、53.93、72.38、33.72、15.32、3.061、18,均P<0.05),MyHCⅠ的mRNA水平升高(t=17.12,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recoxib组MyHC、MyHCⅡa、MyHCⅡb、MyHCⅡx、MyoG和MyoD蛋白水平降低(t=7.297、7.852、11.43、227、80.14、11.76,均P<0.01),MyHCⅠ蛋白水平升高(t=5.891,P<0.01)。结论:Parecoxib可能通过下调MyoG、MyoD和Myf5的表达,抑制C2C12骨骼肌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骨骼肌 肌原纤维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探究性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娟 徐海旭 +3 位作者 薛振毅 肖波 张虹 陈小军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年第6期433-436,共4页
探究性实验教学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本研究以天津医科大学2019级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共143名学生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为例,... 探究性实验教学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本研究以天津医科大学2019级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共143名学生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为例,阐述了探究性教学在本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通过总成绩考核,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118名(82.5%)学生总成绩优秀,25名(17.5%)学生总成绩良好。在回收的127份有效问卷中,110名(86.6%)学生对本课程设计感到满意;分别有103名(81.1%)、108名(85.0%)和113名(89.0%)学生认为本课程有助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17名(92.1%)学生认为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107名(84.3%)学生认为本课程有助于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参加访谈的48名学生中,42名(87.5%)学生对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及授课教师等给予积极评价。医学免疫学探究性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学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血清CA72-4在消化系癌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桂芬 邓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在消化系癌症中的应用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10例消化系癌症患者(肝癌52例,食管癌36例,胰腺癌50例,胆道癌35例,胃癌74例,肠癌63例)及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在消化系癌症中的应用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10例消化系癌症患者(肝癌52例,食管癌36例,胰腺癌50例,胆道癌35例,胃癌74例,肠癌63例)及50例对照组消化系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CA72-4水平.结果:CA72-4在肝癌组阳性率为21.15%,食管癌组27.78%,胰腺癌组36.00%,胆道癌组37.14%,胃癌组51.35%,肠癌组61.90%.各消化系癌症组血清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A72-4在消化系癌症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尤其是胃癌和肠癌,同时对鉴别消化系良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价值,应加大临床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癌症 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72-4 胃癌 肠癌 胰腺癌
下载PDF
IFN-γ和IL-4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成瘤性、黏附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红洁 张爱民 +4 位作者 牛秀珑 李宏钊 刘文星 张宏健 邓为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对MCF-7细胞的成瘤、黏附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前期工作中筛选出的以有效剂量rh IFN-γ(100 ng/ml)或rh IL-4(10ng/ml)或细胞因子稀... 目的:探讨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对MCF-7细胞的成瘤、黏附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前期工作中筛选出的以有效剂量rh IFN-γ(100 ng/ml)或rh IL-4(10ng/ml)或细胞因子稀释液分别处理细胞96 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体外黏附实验等观察IFN-γ和IL-4对细胞VEGF表达、致瘤性和黏附侵袭特性的影响,并对其相关信号通路机制进行分析。结果:IFN-γ或IL-4可分别抑制或促进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成瘤和黏附能力。分子机制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h IFN-γ可抑制MCF-7细胞VEGF、MMP-9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rh IL-4可促进MCF-7细胞的VEGF、MMP-2和MMP-9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促进PI3K/AKT、Raf/MEK/ER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肿瘤微环境中,IFN-γ和IL-4可分别抑制和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VEGF表达和体外成瘤、黏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IL-4 乳腺癌 MCF-7细胞 成瘤性 细胞黏附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转染大鼠许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琳琳 邓为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50-2254,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修饰许旺细胞可使许旺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延长,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目的:以反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将hT ERT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许旺细胞,检测许旺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Wistar...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修饰许旺细胞可使许旺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延长,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目的:以反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将hT ERT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许旺细胞,检测许旺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许旺细胞,经反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空载病毒转染,以正常培养的许旺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许旺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以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结果与结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许旺细胞48 h后,检测到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 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与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比较,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G0/G1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过反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使许旺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许旺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培养 端粒酶反转录酶 许旺细胞 基因转染 大鼠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TGF-β诱导及病毒感染获得iTreg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庆 章文 +8 位作者 周春雷 王松 朱志峰 徐琼 李晋平 王莉 陆融 林刚 姚智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建立MSCV-Foxp3感染法和TGF-β诱导法获取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eg)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两种iTreg的作用机制异同。方法:分别用MSCV-Foxp3感染和TGF-β诱导获取iTreg,流式细胞术和PCR检测两种iTreg的产率和Foxp3mRNA表达,CFSE染... 目的:建立MSCV-Foxp3感染法和TGF-β诱导法获取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eg)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两种iTreg的作用机制异同。方法:分别用MSCV-Foxp3感染和TGF-β诱导获取iTreg,流式细胞术和PCR检测两种iTreg的产率和Foxp3mRNA表达,CFSE染色观察i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ELISA检测iTreg的IL-10和TGF-β分泌,PCR检测iTreg颗粒酶A和B的mRNA水平。结果:感染法和诱导法iTreg产率分别可达49.12%和41.08%,但前者Foxp3 mRNA表达高于后者(P<0.05)。两种iTreg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IL-10分泌水平较原始CD4+T细胞上升(P<0.05),但颗粒酶B在诱导组iTreg的表达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结论:病毒感染法与TGF-β诱导法均可成功获得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iTreg,但前者Foxp3 mRNA表达高于后者。两种i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都有IL-10参与,而颗粒酶B可能只与诱导组iTre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 TGF-Β
下载PDF
原肌球蛋白的重组表达、鉴定及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甫 李军普 +4 位作者 李绍深 李智伟 孔德玉 白虹 李会强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贝类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Pen a 1),并且评估其IgE结合活性。方法:首先基于Pen a 1的已知序列人工合成Pen a 1基因,其次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en a 1,经测序、酶切鉴定后导...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贝类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Pen a 1),并且评估其IgE结合活性。方法:首先基于Pen a 1的已知序列人工合成Pen a 1基因,其次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en a 1,经测序、酶切鉴定后导入表达宿主E.coli BL21(DE3)细胞中。通过IPTG诱导,重组表达Pen a 1蛋白,镍柱纯化表达产物,并采用SDS-PAGE电泳及质谱技术鉴定所得重组蛋白。最后应用贝类过敏患者采用LICA技术检测该重组蛋白的IgE结合活性。结果: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全长为930 bp,与理论预测值一致。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宿主菌内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6 kD,大小与理论值相符。质谱鉴定结果进一步说明所得的重组蛋白为原肌球蛋白Pen a 1。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较高的IgE结合能力。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出有良好免疫学活性的重组原肌球蛋白Pen a 1,为进一步研究Pen a 1在贝类动物如虾类过敏的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过敏 重组过敏原 原肌球蛋白(Pen a 1)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和免疫炎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瑞杰(综述) 笪宇蓉(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31-434,共4页
Pin1是体内唯一一种特异性识别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pSer/Thr-Pro)基序的顺反异构酶,通过异构化作用,可影响多种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调节体内多种细胞活动,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研究报道,Pin1除在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 Pin1是体内唯一一种特异性识别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pSer/Thr-Pro)基序的顺反异构酶,通过异构化作用,可影响多种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调节体内多种细胞活动,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研究报道,Pin1除在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可介导免疫信号参与炎症疾病的发生。因此,探索Pin1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治疗疾病、寻找潜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1 顺反异构化 炎症 Pin1抑制剂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基对深低温冻存复苏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颢 白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25-228,263,共5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基对冻存后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成脂成骨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分离脐带中的HUC-MSCs,传代纯化后深低温冻存。(2)冻融后的HUC-MSCs分别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SC...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基对冻存后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成脂成骨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分离脐带中的HUC-MSCs,传代纯化后深低温冻存。(2)冻融后的HUC-MSCs分别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SCM),无血清培养基两种培养条件培养。(3)观察两组细胞生长状态,革兰染色计数,计算细胞活率。(4)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的表面标志物。(5)成脂成骨诱导,茜红素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诱导情况。结果:(1)两组细胞均以漩涡状贴壁,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体积略小。(2)在细胞总数及活性方面,两组细胞有些微差异,可忽略不计。(3)流式细胞术显示其对PE-CD34不表达,对PE-CD105、PE-CD90、PE-CD73、PE-CD44和PE-CD29高表达。(4)对无血清培养基(SFM)所培养得到的HUC-MSCs历经约21 d的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专向分化诱导,发现其具有可媲美SCM培养的HUC-MSCs的分化能力。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同有血清培养基相比,对深低温冻存复苏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无明显差异,可替代有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冻存 细胞复苏
下载PDF
儿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重点差异基因筛选和临床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晓鸣 高伟 +1 位作者 何娟娟 张博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利用公共数据库和临床募集患者两个独立的数据源,探讨儿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ML)差异基因图谱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数据,对比PAML患者和正常儿童基因数据,寻找差异... 目的:利用公共数据库和临床募集患者两个独立的数据源,探讨儿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ML)差异基因图谱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数据,对比PAML患者和正常儿童基因数据,寻找差异化基因;将潜在的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利用天津市儿童医院随机募集PAML患者,针对重点的差异基因进行临床检验。结果:数据库分析中,与正常儿童组相比,PAML患者表现出501个差异基因,包括417个上调基因和84个下调基因。其中,DEFA1B和LTF基因差异最为明显。501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immunoglobulin complex等生物途径及Hedgehog等分子通路中。临床患者外周血检验中,DEFA1B在对照组中浓度为(41.68±8.66)ng/mL,PAML组中浓度为(87.12±17.5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TF在对照组中浓度为(23.74±8.03)ng/mL,PAML组中浓度为(61.23±18.6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A1B和LTF在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pediatric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CML)组患者中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PAML患者存在差异性表达基因,Hedgehog等分子通路异常表达,其中DEFA1B和LTF可以作为潜在的临床标志物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儿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差异基因
下载PDF
Axin1调节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莹莹 穆红 牛文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体轴发育抑制因子(Axin1)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RNAi干扰的Axin1腺病毒(Ad-siAxin1)感染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敲低Axin1,荧光显微镜和MTS实验明确Ad-siAxin1最佳感染浓度和时间。... 目的:探讨体轴发育抑制因子(Axin1)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RNAi干扰的Axin1腺病毒(Ad-siAxin1)感染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敲低Axin1,荧光显微镜和MTS实验明确Ad-siAxin1最佳感染浓度和时间。分别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Ad-siAxin1、载体质粒(vector)和Axin1质粒转染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敲低或过表达Axin1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Axin1、端锚聚合酶蛋白(TNKS)和GLUT4蛋白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和MTS实验结果显示,在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中Ad-siAxin1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60μL和48 h。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Ad-GFP组相比,Ad-siAxin1组中Axin1蛋白降低(t=6.746,P<0.01)。Ad-siAxin1组TNKS蛋白水平降低(t=4.019,P<0.05),GLUT4蛋白水平下调(t=3.248,P<0.05)。与vector组相比,转染Axin1质粒后,Axin1蛋白水平上调(t=4.868,P<0.01),TNKS和GLUT4蛋白水平上调(t=4.897、4.789,均P<0.01)。结论:Axin1可能通过上调TNKS蛋白表达,调节GLUT4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n1 TNKS GLUT4 骨骼肌 葡萄糖摄取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对肝细胞糖脂代谢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亚朝 邓邦利 牛文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小鼠肝细胞AML12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AML12小鼠肝细胞分别在1、2、4、8和16 mmol/L浓度的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中孵育24 h,Western印迹检测糖脂代谢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蛋白激酶B(Akt)、糖...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小鼠肝细胞AML12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AML12小鼠肝细胞分别在1、2、4、8和16 mmol/L浓度的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中孵育24 h,Western印迹检测糖脂代谢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以及AMPK总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6 mmol/L丙酸钠显著升高Akt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1.56±0.09)倍(F=3.251,P<0.05),丁酸钠在8 mmol/L时即可显著增加Akt的磷酸化,为对照组的(1.66±0.18)倍(F=8.249,P<0.05),而乙酸钠不影响Akt的磷酸化。8 mmol/L丁酸钠即可显著上调GSK-3β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1.61±0.14)倍(F=4.690,P<0.05),而乙酸钠和丙酸钠不影响GSK-3β的磷酸化。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在不影响AMPK总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分别在2、1、2 mmol/L时即可显著升高AMPK磷酸化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40±0.13)倍(F=4.720,P<0.05)、(1.66±0.18)倍(F=16.54,P<0.05)和(1.70±0.13)倍(F=23.50,P<0.05)。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分别在16、4、1 mmol/L即可显著升高ACC磷酸化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01±0.30)倍(F=4.807,P<0.01)、(1.66±0.18)倍(F=7.507,P<0.05)和(1.79±0.06)倍(F=7.028,P<0.01)。结论:短链脂肪酸可能通过调节肝细胞Akt/GSK-3β和AMPK/ACC通路减少肝脏脂质积聚并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短链脂肪酸 Akt GSK-3Β AMPK AC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