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2 位作者 李福琴 战榕 方旭 孟庆兰 杨怀 李卫光 刘丁 郭凤玲 鲜于舒铭 赖晓全 逄崇杰 黄勋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071368例,其中738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其次为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113例,35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000例,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结论与2003年相比,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住院患者 发病率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2
作者 陈越 逄崇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致病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等)经血行途径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膜而引起的炎症。由于IE临床表现多样且不特异,诊断十分困难。本文就相关文献进行...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致病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等)经血行途径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膜而引起的炎症。由于IE临床表现多样且不特异,诊断十分困难。本文就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将IE的病原学变迁以及诊断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IE的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 治疗 病原学
下载PDF
应用快速胸部CT筛检-风险等级反馈模式防控COVID-19医院感染
3
作者 袁双龙 戈红雨 +1 位作者 王欣 杨又力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78-181,共4页
目的:通过应用多学科协作胸部CT检查,早期快速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以防止发生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方法:结合医院感染的各类规范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快速胸部CT筛检-... 目的:通过应用多学科协作胸部CT检查,早期快速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以防止发生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方法:结合医院感染的各类规范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快速胸部CT筛检-风险等级反馈"模式防控COVID-19院内感染,督导落实。结果:优化影像学检查工作流程,与医院感染风险反馈联动,可有效防控COVID-19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结论:院感防控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有针对性地制定应用胸部CT快速筛检COVID-19与医院感染风险等级实时反馈联动的多学科协作整合工作方案,可以提高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运行效率,同时有效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SARS-CoV-2 多学科协作 胸部CT 医院感染防控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鹃鹃 葛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0-686,共7页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2001年,Yigit等[1]首先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了碳青霉烯酶KPC-1(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1),之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2001年,Yigit等[1]首先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了碳青霉烯酶KPC-1(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1),之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细菌耐药性 治疗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治疗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袁金花 逄崇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双链DNA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通常EBV的原发感染是非致命的,但病毒的再激活可以导致极少数感染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1]、EBV相关淋巴...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双链DNA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通常EBV的原发感染是非致命的,但病毒的再激活可以导致极少数感染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1]、EBV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EBV-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EBV-LPD),甚至进展为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2]。全球报道的慢性活动性EB病毒(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CAEBV)感染病例逐渐增加,但CAEBV感染尚未拟定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方法,但药物仍然是治疗CAEBV感染一个迫切的研究方向。现对治疗和预防CAEBV感染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慢性活动性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6
6
作者 沈钺 王瑞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期间的消毒方法及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0.5%碘伏棉球滑润尿管消毒会阴皮肤黏膜及消毒尿道外口及尿管的4~5cm,与常规应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尿管,0.1%苯扎溴铵消毒会...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期间的消毒方法及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0.5%碘伏棉球滑润尿管消毒会阴皮肤黏膜及消毒尿道外口及尿管的4~5cm,与常规应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尿管,0.1%苯扎溴铵消毒会阴皮肤黏膜,常规温水清洁会阴及尿道外口进行比较,是否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及留置尿管时间对菌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采用0.5%碘伏作会阴及尿道口消毒,使尿管留置时间相同者菌尿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随留置尿管时间增长,菌尿发生率上升。结论应用0.5%碘伏棉球润滑尿管和棉签擦拭尿道口及尿管近端4~5cm能有效地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昕 巩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条件致病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多因素分析表明激素冲击治疗、年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延长、病情活动性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感染是SLE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特殊治疗方法、病情活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可以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颖 巩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基础心脏病者9例,其...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基础心脏病者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例(46.7%),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静脉药瘾者5例(33.3%);不洁静脉输液史2例;拔牙史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心脏杂音改变(12例,80.0%),肺炎或肺脓肿、肺栓塞(13例,86.7%)。15例中血培养阳性11例(73.3%),其中金葡菌(6例,54.5%)为最常见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例);其次为链球菌属(4例,36.3%);铜绿假单胞菌1例考虑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1例(73.3%)好转或治愈,其中8例为单纯抗感染治疗,均为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愈。死亡1例,死于重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结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及静脉药瘾者,临床表现以高热、肺部炎症及栓塞症状突出。金葡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应引起重视。经有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右心 静脉药瘾 肺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家良 巩路 袁双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下载PDF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减缓细菌耐药性增长 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 被引量:1
10
作者 巩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41-343,共3页
关键词 抗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 感染性疾病 细菌耐药性 合理应用 抗生素 人类 病死率 传染病 青霉素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物治疗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路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抗菌药物 治疗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楠 付亚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3896-3898,3904,共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神经系统并发症(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NC)是其特征性的心脏外表现,有时甚至是首要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临床上仍有很多医师对IE合并N...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神经系统并发症(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NC)是其特征性的心脏外表现,有时甚至是首要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临床上仍有很多医师对IE合并NC的识别和诊断能力不足,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后发现,目前关于NC的大样本、系统性研究仍然相对较少,部分研究仅限于病例报道。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E合并NC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卒中 细菌性动脉瘤 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史宏宇 戈红雨 张弘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重要术式,在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效果确切。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破坏性最大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关节发热、疼痛、肿胀等,持续发展会发生假体松动,甚至出现全身毒...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重要术式,在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效果确切。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破坏性最大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关节发热、疼痛、肿胀等,持续发展会发生假体松动,甚至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尽早诊断、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多为慢性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鉴别,临床应结合血清学、影像学及关节穿刺检查结果,判断感染范围及类型,为临床提供指导,从而便于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外科治疗方法。该文就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诊疗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280例病原学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4
作者 安德健 逄崇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原学特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PLA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且诊断为PLA的患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原菌培... 目的分析成人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原学特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PLA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且诊断为PLA的患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PLA的病原学特点和目前临床抗感染用药情况。结果共收录280例成人PLA患者,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19例,男女比例1.35∶1,平均年龄(63.1±13.6)岁,发病主要集中在50~80岁。最常见感染途径为隐源性感染(55.7%)。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糖尿病(41.1%)。血培养阳性率为28.4%,脓液培养阳性率为80.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血培养及脓液培养最常见的细菌。共培养出耐药菌14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3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1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1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2株,耐高浓度氨苄西林及氨基糖苷类肠球菌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株。相比较而言,培养出的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低(82.3%),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98.2%),整体对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甘氨酰环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以及磺胺类药物敏感性较好。PLA初始经验性治疗以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应用最多。结论PLA好发于男性,发病年龄主要在50~80岁,多伴有糖尿病。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经验性治疗以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为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较多,存在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情况,在应用抗菌药物中尚有不规范之处,需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糖尿病 病原学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蕾 巩路 +2 位作者 于新立 瞿文 陈且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AA组(P<0.05)。SLE组血清TPO水平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沉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TPO水平升高,并与体内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SLE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生成素 贫血 红细胞生成障碍性 先天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珺 魏蔚 +1 位作者 姬海燕 王春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评价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纳入对比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 目的:评价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纳入对比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等设计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包括1365例研究对象。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均≤2分,为低质量研究。由于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的临床异质性,仅采用描述性分析。与单用西药治疗RA相比,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在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血沉等方面显示出较优的总体趋势。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还不足以证明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研究结果提示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 中西医结合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正清风痛宁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7例抑郁症状临床调查 被引量:11
17
作者 巫斌 魏蔚 +2 位作者 陈娟 孙华瑜 陈莉莹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抑郁状况。 方法  87例AS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9%AS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 ,其中忧郁、能力下降、易激惹、睡眠障碍、性兴趣减退、生活空虚感、易倦、兴趣丧失、体质量...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抑郁状况。 方法  87例AS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9%AS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 ,其中忧郁、能力下降、易激惹、睡眠障碍、性兴趣减退、生活空虚感、易倦、兴趣丧失、体质量减轻、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抑郁临床表现患者中 ,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 (P <0 0 5 ) ,抑郁表现与病程 (P <0 0 5 )及婚姻相关 ,与病情活动 (P >0 0 5 )无关。 结论 在AS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抑郁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调查 临床表现 常见 病情活动 体质量 SDS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附43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蕾 李宝全 孙闻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类以口、眼干燥为常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SS的患病率为0.33%~0.77%[1].近年来经我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风湿病患者中,SS患者人数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位...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类以口、眼干燥为常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SS的患病率为0.33%~0.77%[1].近年来经我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风湿病患者中,SS患者人数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位居第3.但由于许多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因而常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内科1995年~2000年收治的SS 43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药物疗法 临床特征 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逄崇杰 巩路 +1 位作者 田彬 胡志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MIC。结果在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中,金葡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 目的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MIC。结果在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中,金葡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为5株和8株。未发现有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以及中介的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蕾 杜晓敏 +1 位作者 张宗芳 王坤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脏器受累及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63例SLE患者依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缓解组(0~8分)31例和活动组(≥9分)32例;依据肾功能、尿液分析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肾损害组32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脏器受累及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63例SLE患者依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缓解组(0~8分)31例和活动组(≥9分)32例;依据肾功能、尿液分析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肾损害组32例和无肾损害组31例;依据肺间质有无纤维化将患者分为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组22例和未合并ILD组41例;依据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心肌酶检查,分为心脏损害组25例和无心脏损害组38例;依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分为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组45例和无血液系统损害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SLE患者血清OPN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LE合并肾损害、肺间质病变、心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组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无相应脏器受累患者(均P<0.01),SLE患者的血清OPN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982,P<0.001)。结论:OPN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并与疾病活动、脏器损害相关,血清OPN水平可以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骨桥蛋白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肺疾病 间质性 心电描记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