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2
1
作者 周宗科 翁习生 +15 位作者 孙天胜 唐佩福 沈建雄 宋跃明 高忠礼 向兵 郭卫 廖刃 刘斌 黄宇光 韩冰 牛挺 邵宗鸿 张英泽 裴福兴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临床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优化造血、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及合理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血液管理 加速康复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吡柔比星治疗恶性血液病致心肌损害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邵维维 周笳 +3 位作者 安晓彤 付蓉 李桂珍 邵宗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6-797,共2页
毗柔比星作为一种疗效肯定的抗恶性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作为一种蒽环类药物,其心肌损害也不容忽视。现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含吡柔比星方案化疗后出现的心肌损害情况。
关键词 多柔比星 血液病 心肌 投药 口服 治疗
下载PDF
Th17细胞及与免疫相关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丽静 瞿文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66-1770,共5页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T细胞亚群,可特异性分泌IL-17。RORγt和STAT3是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近年来已发现,Th17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比例增高且功能亢进。本文简要综述了Th17细胞及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T细胞亚群,可特异性分泌IL-17。RORγt和STAT3是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近年来已发现,Th17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比例增高且功能亢进。本文简要综述了Th17细胞及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几种免疫相关性血液病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以血液系统表现为首发的骨髓转移癌(附16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锦 宋文秀 王富荣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骨髓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由此引起贫血、出血等就诊于血液科而误诊为血液病并不少见,尽管一部分病人经骨穿可以找到转移癌细胞,但有些病人还必须经骨髓活检方可发现。现将我科1990~2000年经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转移癌的16例患... 骨髓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由此引起贫血、出血等就诊于血液科而误诊为血液病并不少见,尽管一部分病人经骨穿可以找到转移癌细胞,但有些病人还必须经骨髓活检方可发现。现将我科1990~2000年经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转移癌的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肿瘤 肿瘤转移 血液系统表现 首发症状 诊断
下载PDF
IgG亚型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媛媛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4-277,共4页
Ig 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发挥重要的免疫学效应。人类Ig G可分为4种,分别为Ig G1、Ig G2、Ig G3、Ig G4。由于Ig G亚型的结构不同,其功能各异。Ig G各亚型的缺陷、增多或比例失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Ig 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发挥重要的免疫学效应。人类Ig G可分为4种,分别为Ig G1、Ig G2、Ig G3、Ig G4。由于Ig G亚型的结构不同,其功能各异。Ig G各亚型的缺陷、增多或比例失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是免疫反应的指征,且Ig G1、Ig G2、Ig G3、Ig G4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Ig G亚型的分析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研究有益。本文就Ig G各亚型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友病、淋巴瘤、白血病中的特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亚型 IGG1 IgG2 IGG3 IGG4 血液病
下载PDF
留学生血液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汇涓 董喜凤 +3 位作者 王化泉 阮二宝 付蓉 邵宗鸿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411-413,共3页
随着"一带一路"国策的提出,相关国家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这些学生以英语授课,培养学历人才为主。如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总结本校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血液学英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旨在探... 随着"一带一路"国策的提出,相关国家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这些学生以英语授课,培养学历人才为主。如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总结本校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血液学英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旨在探索提高医学留学生血液学临床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医学教育 血液学 英语授课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洪照 韩宇 +5 位作者 吴玉红 付蓉 瞿文 邢莉民 王化泉 邵宗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所有患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中心静脉置管(21例)或者外周静脉置管(11例)。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7例SAA为本病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死亡17例,好转15例。药敏试验显示多药耐药,替加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敏感,其余均耐药。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重度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过长和复合感染等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血液病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细菌感染 预后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贫血诊疗指南 被引量:39
8
作者 康鹏德 +23 位作者 黄强 沈慧勇 邵增务 严世贵 向兵 周宗科 黄泽宇 林进 胡懿郃 张卫国 陈允震 徐鹏 张立海 李庭 郭建军 高鹏 吴新宝 唐佩福 牛挺 孙天胜 翁习生 邵宗鸿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增加输血率、感染风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易引发血液传播疾病并影响免疫功能,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术前明确贫血病因及贫血类型是治疗贫血的关键。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见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正血色素贫血、大细胞型贫血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水平、血清铁蛋白(SF)水平、总铁结合力(TIBC)等检测可明确贫血类型。贫血治疗包括术前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病因、加强营养、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微创操作、控制性降压、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减少手术失血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铁剂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加快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及减少术后异体输血等,必要时联合血液科医师共同诊治,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贫血 围手术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Notch与恶性血液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怡然 付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50-1555,共6页
Notch信号通路由Notch受体、配体和胞内的效应分子组成。1991年,第1个人类Notch家族成员Notch1基因在具有t(7;9)(q34;q34.3)染色体易位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现,由此揭示了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影响细胞命运的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由Notch受体、配体和胞内的效应分子组成。1991年,第1个人类Notch家族成员Notch1基因在具有t(7;9)(q34;q34.3)染色体易位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现,由此揭示了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影响细胞命运的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与此同时,Notch信号通路在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日趋清晰。在超过半数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现了突变型Notch1基因,但其作为原发还是继发仍不确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具有致癌和抑癌双重作用。现就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突变型Notch1基因类型、Notch信号通路与其它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及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NOTCH信号通路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基于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的血液病患者心理模型图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梦冉 张薇 +3 位作者 司纪剑 任建兰 刘洁 付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患者个人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构建血液病患者不良心理模型图。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19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AD-7、PHQ-9、AIS、SCSQ、CD-RISC量...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患者个人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构建血液病患者不良心理模型图。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19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AD-7、PHQ-9、AIS、SCSQ、CD-RISC量表全方位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患者个人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整合数据构建心理模型图。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8份,收回有效问卷319份。319例血液病患者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失眠占比分别为39.5%、54.2%、57.7%,积极应对平均分中位数2.00,消极应对平均分中位数1.25,心理弹性总分中位数68.00。患者个人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与心理量表部分因素相关,心理量表各因素彼此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评估并构建模型图,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表现为心理弹性差、焦虑抑郁交织、难以入眠、难以积极应对,部分个人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与心理状况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心理社会肿瘤学 心理模型图 心理干预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凤祝 越静 +3 位作者 孟凡桥 付蓉 李丽娟 张薇 《现代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279-281,共3页
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增加血液病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控能力,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特点、新冠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等进行阐述,以指导血液病患者科学防疫、规范就医、合理随访等,降低感染风险,缓解血液病患... 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增加血液病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控能力,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特点、新冠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等进行阐述,以指导血液病患者科学防疫、规范就医、合理随访等,降低感染风险,缓解血液病患者的焦虑情绪,为其在疫情期间获得更好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血液病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综合老年学评估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文雅 王化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综合老年学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是指对老年人的机体功能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用药情况和合并症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老年血液系统肿瘤治疗复杂,CGA可用于筛查患者的衰弱情况,预测预后、治疗相关毒性以及... 综合老年学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是指对老年人的机体功能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用药情况和合并症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老年血液系统肿瘤治疗复杂,CGA可用于筛查患者的衰弱情况,预测预后、治疗相关毒性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目前在老年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CGA评估内容所涉及的量表及其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老年学评估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血浆中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葛甜甜 梁勇 +12 位作者 付蓉 王国锦 阮二宝 瞿文 王晓明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王化泉 邢莉民 关晶 李丽娟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5-30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浆中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淋巴瘤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方面的作用。运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瘤患者(55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10例)和正常对照(27名)血浆中mi... 本研究旨在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浆中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淋巴瘤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方面的作用。运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瘤患者(55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10例)和正常对照(27名)血浆中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结果表明,淋巴瘤患者血浆中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P<0.05),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血浆中miR-21、miR-210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淋巴瘤患者血浆中miR-21的表达随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而增高。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miR-21、miR-21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6个疗程以上患者的表达量(P<0.05)。miR-21、miR-155、miR-210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准确度分别可达56.4%、65.3%、47.6%,三者联合诊断率可达82.7%。结论:淋巴瘤血浆中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量增高,检测三者在血浆中的表达量有助于临床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浆 MIRNA MIR-21 MIR-155 MIR-210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邵宗鸿 付蓉 王化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7-590,共4页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症 免疫相关性 发病机制 COOMBS试验阳性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单个核细胞 外周血细胞减少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碘酸钾和碘化钾对碘缺乏大鼠大脑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丽娟 吴粤秀 +2 位作者 陈贯一 赵文德 邱明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碘酸钾和碘化钾对碘缺乏大鼠大脑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12 0只 Wistar大鼠低碘喂养 3个月后随机分为 4组 :适碘碘化钾组 ( NI)、适碘碘酸钾组 ( NO)、高碘碘化钾组 ( HI)、高碘碘酸钾组 ( HO) ,喂养 2 2周后测定...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碘酸钾和碘化钾对碘缺乏大鼠大脑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12 0只 Wistar大鼠低碘喂养 3个月后随机分为 4组 :适碘碘化钾组 ( NI)、适碘碘酸钾组 ( NO)、高碘碘化钾组 ( HI)、高碘碘酸钾组 ( HO) ,喂养 2 2周后测定全脑重量、抗氧化能力。结果  4组大鼠全脑重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与 NI组相比 ,NO、HO组 GSH - Px、SOD、TAOC显著降低 ( P <0 .0 5 ) ,MDA显著升高 ( P <0 .0 5 ) ,HI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与 HI组相比 ,HO组 GSH - Px、SOD、TAOC显著降低 ( P <0 .0 5 ) ,MDA显著升高 ( P <0 .0 5 )。结论 与补充相同剂量的碘化钾相比 ,碘缺乏大鼠补充适量或大剂量碘酸钾后 ,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钾 碘化钾 碘缺乏病 抗氧化能力 IDD
下载PDF
共刺激信号分子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莹 瞿文 +8 位作者 王一浩 刘惠 李丽娟 丁少雪 吴玉红 关晶 付蓉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 G、CD41a^+Ig M及CD19^+B细胞内Ig G和Ig 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 G和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 G和Ig 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 G和Ig 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 G和Ig 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 G和Ig 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齐薇薇 付蓉 +4 位作者 王化泉 刘春燕 任悦 陶景莲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3-10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失衡中的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SAA患者(初治25例、缓解19例)及2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数量,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树突细胞... 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失衡中的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SAA患者(初治25例、缓解19例)及2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数量,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树突细胞(DC)亚群(mDC/pDC比值)和白细胞(WB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初治组CD4+CD25+CD127dim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比例为(0.83±0.44)%,明显低于SAA患者恢复组(2.91±1.24)%(P<0.05)及对照组(2.18±0.55)%(P<0.05),而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CD4+/CD8+比值为(0.5±0.3)明显低于恢复组(1.2±0.4)(P<0.05)及对照组(1.11±0.24)(P<0.05)。初治组mDC/pDC比值为(3.08±0.72)明显高于恢复组(1.61±0.49)(P<0.05)及对照组(1.39±0.36)(P<0.05)。SAA患者CD4+CD25+CD127dim/PBL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695,P<0.01),而与mDC/pDC比值呈负相关(r=-0.796,P<0.01);SAA患者CD4+CD25+CD127dim/PBL与外周血WBC计数及RET%呈正相关(r=0.761,P<0.01;r=0.749,P<0.01)。结论: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是引起免疫耐受被破坏、T细胞功能亢进,进而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调节性T细胞 骨髓衰竭
下载PDF
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玉梅 邵宗鸿 +1 位作者 李薇 王楠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26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化镇痛治疗。以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评分降至≤3分,爆...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26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化镇痛治疗。以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评分降至≤3分,爆发痛次数≤3次/日,解救治疗次数≤3次/日作为疼痛控制良好的指标,以镇痛3天疼痛控制情况、镇痛时间、镇痛药物剂量作为评价镇痛难易的指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有无骨转移、疼痛强度、疼痛部位、疼痛原因、疼痛机制及有无频发爆发痛(每天3次以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260例患者镇痛治疗3天疼痛控制良好率为75.4%(196/260),中位镇痛时间为2天。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和频发爆发痛是导致镇痛3天疼痛控制不佳(P<0.05)及镇痛时间长(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骨转移、疼痛部位、疼痛原因和疼痛机制对镇痛3天疼痛控制情况及镇痛时间长短无显著影响(P>0.05)。185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患者中,年龄<60岁(P=0.018)、重度疼痛(P<0.001)、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P=0.002)及频发爆发痛(P=0.015)的患者需止痛药物剂量大,而性别、肿瘤类型、骨转移、疼痛部位、疼痛原因对镇痛药物剂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年龄<60岁、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频发爆发痛为影响镇痛效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癌痛 疼痛强度 爆发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microR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莹 瞿文 +1 位作者 王一浩 邵宗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7-1240,1244,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短单链内源非编码RNA,人体30%编码蛋白的RNA受miRNA调节,这种带有茎-环结构的miRNA主要通过与互补的mRNA结合引起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进而调节细胞发育、增殖、分化、... microRNA(miRNA)是一类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短单链内源非编码RNA,人体30%编码蛋白的RNA受miRNA调节,这种带有茎-环结构的miRNA主要通过与互补的mRNA结合引起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进而调节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分化 茎-环结构 翻译抑制 基因沉默 编码蛋白 免疫调控 信号通路 调节基因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蕾 巩路 +2 位作者 于新立 瞿文 陈且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AA组(P<0.05)。SLE组血清TPO水平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沉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TPO水平升高,并与体内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SLE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生成素 贫血 红细胞生成障碍性 先天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