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代爽 孟帅 +1 位作者 张静 张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2085-2090,共6页
目的分析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用药分布,为麻醉药品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 目的分析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用药分布,为麻醉药品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B/A)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基本稳定,各药品的DDDs排名变化不大,硫酸吗啡缓释片(30 mg)、芬太尼透皮贴剂(8.4 mg)和芬太尼透皮贴剂(4.2 mg)的DDDs稳居前3位。除磷酸可待因外,其他药品的DDC值稳定不变。B/A值最低的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最高的为磷酸可待因片,其他药品的B/A值均在1左右。结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用药分析
原文传递
转录调节因子NUPR1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丁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5期111-114,共4页
转录调节因子核蛋白1(nuclear protein-1,NUPR1)是一种细胞胁迫蛋白,不同的外界压力及细胞微环境均能够影响其表达,并介导其入核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从而直接或间接触发不同细胞内信号通路并产生相应的细胞学效应,参与肿瘤及非肿瘤性疾... 转录调节因子核蛋白1(nuclear protein-1,NUPR1)是一种细胞胁迫蛋白,不同的外界压力及细胞微环境均能够影响其表达,并介导其入核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从而直接或间接触发不同细胞内信号通路并产生相应的细胞学效应,参与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肿瘤性疾病中,NUPR1在不同的肿瘤微环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既可以促进也可以抑制肿瘤的进程;在非肿瘤性疾病中,NUPR1发挥多样性作用。NUPR1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通过对各种细胞功能的调控完成的,包括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细胞周期调控、染色质重塑、细胞凋亡及自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调控 转录调节因子NUPR1 细胞胁迫 细胞信号通路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细胞周期调控 染色质重塑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及其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柳雅慧 任丽 +2 位作者 邵洁 侯永旺 常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究白介素-17(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IL-6/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CHB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并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特征以及病毒学特征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 目的探究白介素-17(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IL-6/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CHB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并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特征以及病毒学特征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IL-17与CHB患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用人源重组IL-17(rh IL-17)处理HBV复制细胞系Hep G2.2.15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L-6 m RNA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IL-6含量,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以及磷酸化STAT3(p 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L-17在CHB患者中明显升高,同时IL-17含量与HBV-DNA、ALT及AS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当rh IL-17作用于Hep G2.2.15细胞时,可以检测到IL-6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p STAT3明显升高。结论 IL-17在CHB患者中明显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性,并参与、激活IL-6/STAT3信号通路,与HBV复制及CHB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白细胞介素17 STAT3转录因子
下载PDF
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用于深静脉导管固定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欣 张亚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42-444,共3页
深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肿瘤周期性化疗患者,为保护外周静脉血管,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带来损伤,临床上常采用深静脉导管输入化疗药物。但长期携带深静脉导管,穿刺点皮肤长期贴膜覆盖,再加上多周期化疗,患者体质受损严重,抵御能... 深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肿瘤周期性化疗患者,为保护外周静脉血管,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带来损伤,临床上常采用深静脉导管输入化疗药物。但长期携带深静脉导管,穿刺点皮肤长期贴膜覆盖,再加上多周期化疗,患者体质受损严重,抵御能力降低,常出现局部感染、皮疹、脓性分泌物等,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直接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汗液淤积时,导致贴膜固定差,甚至脱管。我科于2014年4月开始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膜代替透明贴膜进行深静脉导管固定,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导管 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 固定效果
下载PDF
二氢丹参酮对人肺癌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蓓 叶因涛 +2 位作者 王冬 钱钧强 娄建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775-4778,共4页
目的:研究二氢丹参酮(DTS)对人肺癌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质量浓度为0(空白对照)、5、10、20、40、80、100μg/ml的DTS作用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二氢丹参酮(DTS)对人肺癌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质量浓度为0(空白对照)、5、10、20、40、80、100μg/ml的DTS作用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17.85μg/ml DTS作用12、24、48 h后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TS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作用24、48 h后最大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4.48%、64.95%,IC50分别为62.36、33.94μg/ml;DTS可诱导细胞的凋亡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凋亡率为5.6%-29.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DTS能下调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DTS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癌GLC-82细胞 二氢丹参酮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