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及化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卢晓婷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6-658,660,共4页
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抑制免疫反应,在机体免疫稳态维持、肿瘤免疫以及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其抑制作用的表面分子标记有Foxp3、CD127、GITR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实体肿... 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抑制免疫反应,在机体免疫稳态维持、肿瘤免疫以及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其抑制作用的表面分子标记有Foxp3、CD127、GITR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实体肿瘤和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Treg数目增多。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以及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局部微环境中,Treg比例增高,且数目与患者肿瘤进展程度和预后、生存率呈负相关。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Treg数目呈肿瘤发展阶段相关性增长。但是,Treg增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去除Treg或封闭其抑制功能,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对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数目可产生一定影响。化疗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促进Treg凋亡,从而起到有效控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环磷酰胺、多西紫杉醇和氟达拉滨等化疗药物均可使肿瘤明显退化,患者生存期延长。但也有报道证明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外周血中Treg数目增多。化疗究竟对Treg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Treg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清除或逆转Treg的抑制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 CD127 肿痛 化疗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彤 王依琳 崔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68-972,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和主要的癌症。据统计,约70%的乳腺癌为激素受体阳性型,内分泌治疗是此类型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内分泌治疗耐药往往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过去二三十年间,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和主要的癌症。据统计,约70%的乳腺癌为激素受体阳性型,内分泌治疗是此类型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内分泌治疗耐药往往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过去二三十年间,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证实是癌症转移的关键事件,并且与肿瘤耐药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MT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EMT和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相关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逆转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肿瘤耐药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德宏 刘红 赵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1-504,共4页
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50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型(Triple-Negative)即Her-2(-),E... 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50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型(Triple-Negative)即Her-2(-),ER(-),PR(-),另一组为非三阴型乳腺癌。比较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乳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21.4%(109/509)的病例为三阴型乳腺癌,其髓样癌、组织学Ⅲ级的比例以及复发转移率高于非三阴型乳腺癌(P<0.05)。三阴型乳腺癌和非三阴型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9%和8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比非三阴型乳腺癌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 病理学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乳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丽娟 于津浦 +2 位作者 丛义滋 任秀宝 刘俊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7-990,995,共5页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用RT-PCR法检测IDO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O和Foxp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19.59±7.65)%]高于原发乳腺癌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13.16±7.82)%](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3.24±1.30)%]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IDO阳性细胞指数(2.70±1.53)%](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6.13±2.31)%]高于乳腺原发癌[(3.50±1.04)%],乳腺癌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0.71±0.42)%]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0.55±0.34)%](P均<0.05)。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IDO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分布间均正性相关(r2=0.449,r2=0.454,P均<0.05)。结论:IDO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伴随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升高,提示IDO表达增高有可能通过募集Treg细胞参与肿瘤和引流淋巴结内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免疫耐受 TREG细胞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目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卢晓婷 刘俊田 +2 位作者 任秀宝 李慧 于津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占T淋巴细...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ELL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4.75±1.60)%较化疗前(5.59±1.81)%减少(P<0.05),且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数量以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化疗前后CD3+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64.690±7.469)%,(64.357±9.356)%(P>0.05)。化疗前后CD4+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048±10.671)%,(36.536±9.664)%(P>0.05)。化疗后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0.05)。化疗后CD4+/CD8+(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0.05)。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浓度较化疗前降低,而IFN-γ浓度增高(P均<0.05)。化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变化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和IFN-γ浓度变化无关(P>0.05)。结论: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D4+CD^+25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建娜 刘红 +1 位作者 孔令军 远小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initially diagnosed stageⅣ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IDBCB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6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IDBCBM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initially diagnosed stageⅣ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IDBCB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6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IDBC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单因素分析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3岁。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34.3个月,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2.2%。首发转移模式仅为骨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时间为41.7个月,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和20.4%。在单因素分析中,分子亚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淋巴结状态、Ki-67指数、骨转移数目(number of bone metastasis,NBM)、初始转移模式、药物治疗模式及局部治疗与预后相关;74例IDBCBM患者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首发骨转移模式,NBM,药物治疗模式,Ki-67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Ki-67的高表达、单一的药物治疗模式、NBM较多、骨合并内脏转移均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但局部的手术和放疗是否获益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铜锌稳定同位素对特殊生命过程:癌症的指示意义
7
作者 刘文奇 王柱红 +5 位作者 刘洋 马宁 陈岩 郑旺 刘红 陈玖斌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24,共17页
微量金属元素在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含量和分布由生物系统严格调节,并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铜和锌在免疫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催化反应等方面发挥特定作用,其稳态失衡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炎症损伤甚至疾病。研究表明,金属稳... 微量金属元素在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含量和分布由生物系统严格调节,并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铜和锌在免疫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催化反应等方面发挥特定作用,其稳态失衡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炎症损伤甚至疾病。研究表明,金属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环境过程中普遍发生分馏,成为环境金属来源的有效示踪手段。而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配体结合能改变等也会造成明显金属稳定同位素分馏。因此,研究生物体金属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分布与平衡,有助于深入理解金属稳态及相关代谢过程。本文在系统总结了人体铜、锌同位素分布特征,阐述了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和环境暴露等因素对铜、锌同位素分馏影响的基础上,主要总结和讨论了癌症演进过程中人体铜、锌同位素稳态失衡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在癌症发展过程中,铜和锌同位素除分别受到性别和饮食习惯影响外,癌症患者相对健康人群血液明显富集轻铜同位素,而尿液富集轻锌同位素,展示了金属稳定同位素在癌症诊断和预后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应在标准化样品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完善人体金属同位素数据库,明确生命过程金属同位素分馏机理,为金属稳定同位素在临床疾病如癌症中的诊断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稳定同位素 癌症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下载PDF
乳腺间质肉瘤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丛义滋 刘俊田 贾志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间质肉瘤(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SS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54年5月~2007年9月收治的6例SS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例绝... 目的:探讨乳腺间质肉瘤(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SS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54年5月~2007年9月收治的6例SS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例绝经。发病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8岁。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3例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中位最大直径6cm(3~15cm),3例有肿块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病史,1例伴间断性疼痛。按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的临床及病理分期(第六版)标准: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1例无法评估。4例患者首次治疗采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复发后采用全乳切除或改良根治术,侵犯胸大肌者则行根治术。最终2例行全乳切除术,2例行乳腺根治术,2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间质肉瘤,其中1例伴灶性骨化,1例伴粘液变性。4例患者首次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患者行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未行放疗。术后中位随访36.5个月(8~204个月)间,4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均复发,其中3例患者2次以上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2.5个月(1~4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出现双肺转移,未治疗,余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乳腺间质肉瘤术前诊断困难,肿物局部切除术后易复发,保证切缘阴性的局部扩大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是治疗乳腺间质肉瘤的合适手段,腋淋巴结清扫是不必要的。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间质肉瘤 复发 治疗
下载PDF
隐匿性乳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陆苏 刘红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腋下肿物 腋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评估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首骏 王帅兵 +4 位作者 王彤 陆苏 卫翀羿 张振东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03例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为血栓组,通过系统抽样法选...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03例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为血栓组,通过系统抽样法选取对照组706例,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Khorana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比较血栓组与对照组的年龄、BMI≥30 kg/m^2、手术切除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治疗前脂蛋白a(Lpa)>475.5 mg/L、血浆蛋白C(PC)<102.5%、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129.8%及D-二聚体(D-D)>289.99 n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两组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年龄、BMI≥30 kg/m^2、手术切除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治疗前Lpa>475.5 mg/L、PC<102.5%、FⅧ>129.8%及D-D>289.99 ng/m L是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评估模型可能导致乳腺癌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偏高,应进一步探究更加适合乳腺癌患者血栓的风险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60岁以上乳腺癌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及病灶微钙化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博 李军楠 +3 位作者 青春 赵玉梅 顾林 路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比较年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与60岁以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并分析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5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资料,... 目的:比较年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与60岁以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并分析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5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资料,以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n=512)和非老年组(n=1447)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高密度肿块的患者分别占73.0%(330/452)和46.0%(464/1008),等/低密度肿块的患者分别占27.0%(122/452)和54.0%(544/10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分别为34.8%(178/512)和41.7%(603/14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59例患者根据年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年龄≥70岁进行分组,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分别占58.8%(10/17)、42.8%(74/173)、41.0%(259/632)、41.6%(260/625)、38.2%(137/359)和26.8%(41/153),随着年龄增长病灶微钙化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中的肿块密度及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不同,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呈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年龄 乳腺X线 微钙化
下载PDF
FAT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张军 张喜凤 +3 位作者 仇丽 顾林 赵路军 李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FATS在乳腺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水平,探讨FATS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检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56例乳腺癌患者FATS基因表达水平,并且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FATS在乳腺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水平,探讨FATS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检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56例乳腺癌患者FATS基因表达水平,并且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FATS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P=0.003)。 FATS基因低表达与高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FATS基因低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3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ATS基因的表达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OR=0.549;95%CI:0.308~0.977;P=0.041) 结论:FATS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FATS表达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FATS MRNA表达
下载PDF
基于芯片数据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世霞 杨艳芳 +1 位作者 马宁 刘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他莫昔芬耐药的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GSE67916,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他莫昔芬耐药...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他莫昔芬耐药的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GSE67916,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他莫昔芬耐药性与敏感性乳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DAVID软件对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相关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Cytoscape等工具对其进行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和分析。结果:筛选出43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00个上调表达基因,138个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蛋白结合、细胞对雌激素的反应、免疫应答、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STRING、Cytoscape分析显示MAPK1、ESR1、SMARCA4、RANBP2和PRKCA为潜在的关键节点基因,对其进行文献挖掘及分析显示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相关。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他莫昔芬耐药与他莫昔芬敏感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可有效发掘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他莫昔芬耐药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现状与实践障碍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阎玲 魏婷婷 +1 位作者 孙丽媛 强万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循证实践障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天津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7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循证护理知信行量表和循证实践障碍量表。结果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均分...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循证实践障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天津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7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循证护理知信行量表和循证实践障碍量表。结果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均分(4.38±1.02)分,各维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循证知识技能(4.26±1.01)、循证实践行为(4.31±1.32)、循证实践态度(4.59±1.24);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现任职务、工作压力、职业态度、护士对循证护理主观态度与能力、科研报道质量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解释量为27.5%。结论: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现任职务、职业态度、工作压力、护士对循证护理主观态度与能力、科研报道质量是影响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水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循证护理 循证实践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乳腺放射状瘢痕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丽娟 丛义滋 +1 位作者 贾志龙 刘俊田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adial scar,R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乳腺R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RS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23~75岁),其中12例因乳腺肿物就诊... 目的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adial scar,R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乳腺R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RS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23~75岁),其中12例因乳腺肿物就诊。31例患者中6.5%(2/31)为单纯乳腺RS,45.2%(14/31)伴有乳腺良性病变,48.4%(15/31)伴有乳腺癌。16例单纯或伴良性病变的乳腺RS患者中,行超声检查者11例,行X线检查者14例;临床初诊误诊率为10/16,超声诊断误诊率为5/11,X线诊断误诊率为9/14,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6/16。15例RS伴乳腺癌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均诊断为乳腺癌。所有RS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4个月),患者均健在,无局部复发,亦无继发乳腺恶性肿瘤。结论乳腺RS多伴其他乳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不明确,术前辅助检查易与乳腺癌混淆。手术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状瘢痕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44例隐匿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苏 刘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0-552,共3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中,1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留乳腺的腋下淋巴结清扫,8例仅...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中,1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留乳腺的腋下淋巴结清扫,8例仅行腋下肿物切除。结果在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中,有4例(11.4%)在术后病理切片中发现原发灶,原发灶的最大直径为0.6~2.5cm,其中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黏液腺癌;另有3例可在标本中见不典型增生。全组有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32个月。32例行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患者中,2例死亡,3例术后局部复发并带瘤生存;未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确诊后16和41个月后因浸润性导管癌行乳腺根治术;其余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对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惟一临床表现、经肿物活检确认为转移性腺癌的女性患者,应高度怀疑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性。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可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全乳放疗或乳腺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隐匿性 肿瘤转移 腋淋巴结 乳房切除
原文传递
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德宏 刘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SP法检测509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Her-2)表达并对其分型,1-ter-2-、ER... 目的研究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SP法检测509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Her-2)表达并对其分型,1-ter-2-、ER/PR+为腔上皮样A亚型(Luminal A),Her-2+、ER/PR+为腔上皮样B亚型(Luminal B),Her-2-、ER-、PR-为三阴性型(Triple—negative)、Her-2+、ER-、PR-为ERBB2+亚型(ERBB2+)。x^2检验比较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5年无瘤生存率(DFS),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与复发和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Luminal A占所有病例40.5%(206/509),Luminal B占18.5%(94/509),Triple—negative占21.4%(109/509),ERBB2+19.6%(100/509)。三阴性型乳腺癌中髓样癌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P〈0.05),4种亚型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状态和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0)。ERBB2+和Triple—negative的DFS分别为81%、78.9%,低于LuminalA和LuminalB的DFS(88.8%、90.4%)(P=0.025)。结论在本组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A亚型所占比例最高,Triple—negative和ERBB2+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LuminalA和LuminalB亚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原文传递
三阴性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29
19
作者 马宁 杨艳芳 +1 位作者 王世霞 刘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特殊类型乳腺癌(speci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S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240例三阴性SB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 目的:探讨三阴性特殊类型乳腺癌(speci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S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240例三阴性SB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并应用log-rank检验对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240例患者,其中髓样癌38例,化生性癌84例,腺样囊性癌19例,浸润性小叶癌31例,大汗腺癌30例,混合型小叶导管癌38例。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三阴性SBC患者在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化疗与否及化疗方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混合型小叶导管癌、化生性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均低于腺样囊性癌、髓样癌和大汗腺癌患者(P值均<0.01)。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和组织学类型影响三阴性SBC患者的5年DFS率和OS率(P值均<0.05)。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及组织学类型是三阴性SBC患者5年DFS率和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含铂类化疗方案在化生性癌(P=0.044)及蒽环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在混合型小叶导管癌患者(P=0.008)中的DFS较长。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三阴性S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同,腺样囊性癌、髓样癌和大汗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化生性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混合型小叶导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铂类化疗药物可用于三阴性化生性癌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组织学类型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pT1N0M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世霞 杨艳芳 刘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9-696,共8页
目的 :分析pT_1N_0M_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0例pT_1N_0M_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患者的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临床病理资料之... 目的 :分析pT_1N_0M_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0例pT_1N_0M_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患者的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比较,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pT_1N_0M_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患者中,p T1aN0M0期24例(8%),p T1bN0M0期115例(38.3%),p T1cN0M0期161例(53.7%)。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大小相关(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阳性标记指数及化疗对患者的5年无疾病生存率有影响(P值均<0.05);HER-2表达状态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P=0.048)、是否化疗(P=0.046)、HER-2表达状态(P=0.001)和Ki-67高低(P=0.002)是影响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进一步分析化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紫杉类/蒽环类单药化疗组与紫杉类联合蒽环类化疗组相比,p T1_(a-b)N_0M_0期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而p T1cN0M0期患者紫杉类联合蒽环类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优于紫杉类/蒽环类单药化疗组(P=0.042),但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711)。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改善pT_1N_0M_0期Luminal B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对p T1_(a-b)N_0M_0期患者可以给予紫杉类/蒽环类单药为主的化疗方案,而对pT1cN0M0期患者给予紫杉类联合蒽环类方案化疗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