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外科病人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动态变化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鑫 崔红元 +6 位作者 陈伟 石汉平 唐云 陈鄢津 朱赛楠 朱明炜 韦军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0-273,279,共5页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病人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5家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病人进...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病人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5家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病人进行一次营养状态评估,并收集体质量、BMI、握力、臂围、血清蛋白、血脂等营养相关指标,分析病人营养状态在住院期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1818例,其中良性疾病病人806例,恶性肿瘤病人1012例;出院时NRS 2002筛查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6.71%,显著高于入院时的52.48%(χ^2=6.578,P=0.010);出院时SGA评定轻度以上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01%,也显著高于入院时的31.02%(χ^2=47.256,P<0.001);分层分析发现恶性疾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比例的差异更显著(P<0.001),而良性疾病出院时和入院时的营养状态没有显著改变(P>0.05)。出院时病人体质量、握力、臂围、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通外科住院病人出院时营养状态劣于入院时,尤其在恶性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动态调查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外科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昭 李国逊 +2 位作者 王西墨 邢雅利 江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2-714,共3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occlusion,ASMO)中的应用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间手术治疗的ASMO 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经C...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occlusion,ASMO)中的应用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间手术治疗的ASMO 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经CT和(或)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为ASMO;将17例分为两组,A组7例为损伤控制组,主要治疗为早期介入治疗、手术中尽量减少手术时间、肠管外置、补片暂时性关腹等,B组10例为常规手术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肠管切除长度、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在门诊随访6个月至5年.结果 17例患者死亡5例;发生手术并发症8例.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97±42) min和(236±137) min(t=-4.72,P<0.01);肠管切除平均长度分别是(114±94) cm和(229 ±93) cm(t=-2.49,P=0.03);发生并发症分别为1例、7例(Fisher精确检验P=0.05);死亡分别为1例、4例(Fisher精确检验P=0.345). 结论 损伤控制未能明显降低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死亡率,但合理使用损伤控制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闭塞 诊断 损伤控制外科
原文传递
郑州某三甲医院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按GLIM)患病率(7 247例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关珂 李小萌 +12 位作者 张献娜 杨婷婷 王雯 王卫香 杨阳 梁鸿 白军伟 赵阳 赵黎明 许桢 陈永春 陈鄢津 蒋朱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275-282,共8页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患病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研究,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肿瘤介入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科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患病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研究,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肿瘤介入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科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按计划分析营养风险患病率,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共识)第2步、3步,回顾性分析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结果按照整群抽样6个科室共计7247例患者记录在案,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核查并分病组,5802例患者入组,共10个病种(病组),其中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患病率为28.1%(421/1498),应用GLIM诊断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0%(45/1498)、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15/1498),癌症患者4304例(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胆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子宫癌和淋巴瘤):营养风险为39.3%(1693/4304),应用GLIM诊断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9.8%(852/4304)、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2.2%(523/4304)。≥60岁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60岁者(P<0.05)。癌症晚期(不包括终末期)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患病率及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早中期(P<0.05)。结论≥60岁者及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需得到更多关注。GLIM诊断营养不良标准在临床可行,但与临床结局改善的关系有待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不良 GLIM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急诊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婷 仲崇琳 +10 位作者 冯帅 许亚超 王晶 安友仲 阎文军 崔云峰 吴多志 余剑波 薛张纲 王天龙 黄宇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9-1074,共6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92岁。因"纳差10余天,加重1 d"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1 d前出现剧烈腹痛,拒按,伴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4 d,无寒战发热,无血尿、腰痛,无咳嗽、咳痰等。1 ...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92岁。因"纳差10余天,加重1 d"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1 d前出现剧烈腹痛,拒按,伴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4 d,无寒战发热,无血尿、腰痛,无咳嗽、咳痰等。1 d前就诊外院,腹部CT及超声检查均发现腹腔游离气体,怀疑消化道穿孔,给予输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剧烈腹痛 病史摘要 寒战发热 腹腔游离气体 高龄患者 腹部CT 拒按
原文传递
基于天然胰腺脱细胞三维支架的外分泌胰腺体外实验
5
作者 王心 李照 +2 位作者 李月光 张坤 杜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体外评估大鼠天然全胰腺脱细胞三维支架(3 D-APB)促进种植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方法 选取10只新鲜大鼠胰腺组织,利用改良灌注技术制备大鼠3D-APB,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实验分为四组:将体外培养好的AR42J种植在四组3D环境中,即空... 目的 体外评估大鼠天然全胰腺脱细胞三维支架(3 D-APB)促进种植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方法 选取10只新鲜大鼠胰腺组织,利用改良灌注技术制备大鼠3D-APB,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实验分为四组:将体外培养好的AR42J种植在四组3D环境中,即空白对照组(无组织1640培养基)、细胞外基质(ECM)组(加入ECM成分的1640培养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组(加入PLGA支架的1640培养基)和3D-APB组(加入3D-APB的1640培养基),分别观察4组细胞培养后第3、5、7、10天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分化功能.结果 3D-APB在皮下埋植后引起有益的重塑反应,生物相容性好;MTT结果提示3D-APB组细胞增殖率高于其他3组,而凋亡率低于其余3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提示3D-APB组PDX-1和PTF-1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余3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时定量PCR(qRT-PCR)结果提示3D-APB组PDX-1和PTF-1基因表达含量均高于其余3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支架和天然成分支架相比,3D-APB支架更有利于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更适合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支架 脱细胞基质 胰腺 腺泡细胞 增殖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